雅致文化下数学与劳动的“双融”教育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enmem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结合我校“崇雅致远,作育英才”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劳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科渗透,进行数学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双融教育。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还要结合雅致的内涵,在课堂的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及时鼓励及指导学生,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关键词:雅致文化;数学教育;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落实劳动教育呢?笔者结合我校“崇雅致远,作育英才”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劳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科渗透,让“雅致教育”与“劳动体验”走进课堂。
  一、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
  重视劳动,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是人作为人之最本质最显著的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周易》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实就是提倡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因此,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主动劳动、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树立劳动最美的信念,这是教育的重点与方向。
  二、雅致的内涵——高尚美好,追求细致
  张文质老师说过:“现在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与从容。我们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乏闲心。”确实,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期盼孩子能够成才,但很多时候这种高要求却变成了压迫和束缚。雅致的教育工作需要严谨细致,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精辟地指出天下的难事,总是从容易的部分开始解决;天下的大事,总是从细微的地方开始做起,教育应该是一项慢的艺术,是生命潜移默化的一个过程。
  三、课堂的实施——潜移默化,乐享过程
  (一)培养劳动意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理论品格,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坚持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就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开始,笔者的理念是:先之劳之,率先垂范。言传不如身教。因此,笔者常常亲自制作很多教具,如在学习“9加几”计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题意,笔者用纸条制作“口算练习拉条”,学生在课堂上看见笔者的演示,不仅更明白了题意,而且提高口算的兴趣。这时笔者适时引导:“同学们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更是爱劳动、有担当的表现,因为在制作过程后,还需要整理收拾。”
  (二)以体验为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体力劳动的体验可能是很少的,但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需要以体验为途径,在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地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相互关系、现象和事件,这就是实践中所说的巩固的实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书写练习其实不仅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也能体现学生是否能追求细致的过程,在体验中引导学生做事细致,做事认真的品质。在教学中,以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感悟自身的变化与成长,理解细致劳动与辛勤劳动对于丰富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努力奋进、自主追求与实现梦想的勇气。
  (三)注重过程
  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在校的所有行为对学生都是教育,其中也包括必要的体力劳动,如每天的值日工作,协助班主任引导学生如何打扫卫生,如何进行正确垃圾分类等,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担当的良好风尚。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小主动辛勤劳动,在家也主动承担家务活,践行孝敬父母、尊重教师、乐于助人等德行,通过日积月累的点滴劳动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激发创作热情
  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加强创造性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创作”环节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在课堂教学上介绍钟面,有意加深3、6、9、12在钟面上的位置,同时注意区分分针和时针,课后,让学生带着认识创作。学生不仅在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对钟表的认识,创作的热情更是高涨,把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可见、可触摸、可理解的活动,使教学更有效,更有价值。
  (五)及时鼓励及指导
  自信心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其自信心的培养。教师激励学生,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其更自觉更好地学习、发展自己。“教育,其实是一种唤醒”,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其独特之处,多角度立体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并细心观察,多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做一道看图列式的题,“男生有8人,女生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并问道:“还能怎样解答?”这时,一位男生举手说:“还可以5 9=14(人)。”“为什么?”笔者问。其他学生也把目光投向了男生,他开始胆怯了,低声说:“因为我在图上看见有9人戴了帽子,有5人没有戴帽子。”笔者马上说:“你太棒了!不仅留意了文字说明,还观察到图中的信息,这解答十分正确。”学生听到笔者的表扬,纷纷给他鼓掌。此时,其他学生也陆续说自己找到的不同信息,“用图想事”,让学生再次感受同一问题不同解答方式的乐趣,鼓励与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教育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教育。
  (六)发动各方力量支持
  为了在校内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学校应该致力于形成有效的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因势利导地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从一定意义说,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家庭教育、辛勤的劳动教育。
  广州市番禺区提倡的“研学后教”课改理念已历时多年,如今已进入“研学后教”升级版时代,更需要“有完整的课堂结构形式、有合理的教学活动程序、有明确的学科价值导向”的高效课堂;就是要追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途径培育学生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的素养课堂。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领悟改革的真谛,顺应改革的思路,以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我们要从重视生命质量、重视学生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学生参加学习实践及从中获得学习体验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更不可忽视,例如,在制作“叶画”、制作“钟面”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需要家长协助引导,需要到社会实践。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新世纪中构筑并形成的一个优良局面,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雅致文化下进行数学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双融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育英小学,广州510000)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数是小学数学概念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分数内涵丰富,具有双重含义:“量”与“率”的含义。文章通过有针对性的学情调研,探寻第二学段分数概念学习的难点、易错点,重视分数教学中“量”的含义与分数商定义,通过别具匠心的环节设计,丰富分数的认识,扩展分数的意义,有效突破学习难点,使学习过程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情调研;教学重构  一、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教学难
摘 要:在双师教学盛行的大环境下,信息化教学是趋势所向。文章从当前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中,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只要会读、会说以及教师教学中过分强调实体课堂教材和应试教育,简化了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这些不科学做法出发,笔者提出在紧跟教材前提下,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应通过多种网络平台资源优势整合与辅助,合理利用信息源,进行学科各种展能力的比赛,结合线上线下课前和边角时间等方法来拓展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摘 要:广州市培正中学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政策精神,率先设立了“港澳子弟班”,为港澳籍适龄学生就读提供多元化且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为“港澳子弟班”开设了校本特色课程。文章主要介绍了培正中学开发的繁体字阅读课程、中华书法课程、科技创新课程这三个校本特色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要达成的目标。  关键词:“港澳子弟班”;校本特色课程;课程介绍  一、培正中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既可以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开放学生的学习环境,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章主要阐述如何在小学课堂中顺利开展项目式学习:确定项目的主题;制定好项目式学习的计划;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展示成果,交流汇报;做总结评价,并认真反思。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简称PBL,在美国的中小学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学
摘要:教育源自生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把学生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相结合,使教学更加生活化。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结合生活实践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改变现状,牵手生活;创设情境,贴近生活;关注社会,走进生活;合作探究,体验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教育源自于生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从现实生
摘要:统编教材在编排上,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系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教材特设的一个板块,教师应通过开设阅读课、巧妙设计读书单、开展读书分享会、拓展延伸等途径,让学生通过此板块的学习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摘 要:在写作中,素材是写作的基础。生活素材又是学生最容易积累和理解的重要素材。贴近生活实际的作文易引发大家的共鸣,文章才能“活”起来。因而,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实践,在分析当前初中学生写作中运用生活素材面临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探究了生活素材的具体运用策略。一是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二是指导学生选择生活素材;三是指导学生理解生活素材;四是指导学生使用生活素材。  关键词:初中生;生活素材;写作运用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必须强化全局意识,正确把握和处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公平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优化学校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抓好教师隊伍建设。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学校工作最重要的资源和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学校管理者应根
朱军是他的偶像,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是他的理想,春节联欢晚会他想去主持……这是一个少年的人生目标。对于张天回而言,这个理想已经向他靠近了一步。在第五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中,他先后获得了四个奖项:湖南赛区少年朗诵和主持十佳,全国少年优秀主持奖和少年朗诵全国十佳。在朗诵十佳中,他声情并茂朗诵的《军礼》得分,名列全国第二名。  他生活在一个方言拗口的南方小城,父母都是一口乡音。在乡音中成长的他,为何能“
老鹰是一种奇特的飞禽,因为它们都把窝巢筑在树梢或是悬崖陡壁上,寻常的动物很难直接攻击它们。  可是,老鹰是怎么搭筑窝巢的呢?生态学家们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后发现,母鹰先用尖嘴衔一些荆棘放在底层,再叼来尖锐的小石子铺放在荆棘上面。乍看,总觉得用锐利的小石子来铺垫窝巢,是很突兀怪异的,这怎么能构筑一个温暖、舒适的窝巢呢?不过,母鹰后来又会衔来枯草、羽毛或兽皮盖在小石子上,做成一个孵蛋的窝。  小鹰孵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