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村的“特别策划”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e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春华是山江日报社的记者,这天她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喂,是周记者吗?我要向你报个料。芦花村老百姓家养的羊,最近被偷走了好多只。最倒霉的是村东头沈大强家,一夜之间被偷了八只,而且偷羊贼是开着豪车来偷的!”说完这话,不等周春华问点儿什么,对方就把电话给挂了。
  小偷开着豪车偷羊?这报料可真够“劲爆”的!凭着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周春华觉得这事儿不寻常,她决定到芦花村走一遭,深入现场采访一番,还要近距离反映民警破案过程,说不定能写一组接地气的连续报道呢!
  一个多小时后,周春华驱车来到芦花村,为了尽快进入主题,拿到第一手材料,她直接来到村东头的养羊专业户沈大强家采访。这沈大强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知道了周春华的身份,他笑呵呵地问:“哦!是城里来的记者,请问找我有事儿吗?”
  周春华说明了来意,单刀直入地问:“听说您家前天夜里被偷走八只大肥羊,是真的吗?”
  沈大强点点头说:“是真的!”周春华紧接着又问:“听说偷羊贼是开着豪车来的,也是真的吗?”
  沈大强说:“嗯,这也是真的!是我亲眼看见的!”说完这话他笑了笑,“没想到吧,如今的小偷就是这么牛!”
  沈大强脸上那副无所谓的样子,让周春华感到很意外,在她的想象中,农户被偷了那么多羊,受了那么大的损失,该一脸愁容才对啊!于是她又抛出了第三个问题:“快过年了,偷羊贼这么猖獗,您报警了吗?”这时,沈大强脸上的神情变了,他低声对周春华说:“不能报警,否则就坏事了!”说完站了起来,摆出一副送客的姿态:“我下午还有事儿,你到其他几户问问吧!”
  周春华又来到陈六家,因为她听说陈六家的羊也被偷过。
  陈六是位六十多岁的老伯,正在修羊圈,脸上一团和气。他见到周春华便放下手头的活儿,洗洗手,给她泡了一杯茶。对于周春华的提问,他回答得很爽快:“我家嘛,一共被偷了四只羊,第一次是一只,后来是三只。”
  周春华一边记一边问:“都是大羊吗?”老伯说:“当然是大羊啦!只只都是顶肥的羊!他们很会挑哦!”可当周春华问他有没有报案时,老伯连连摆手,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不能报警!不能报警!报警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哦!”说完修羊圈去了。显然,老人家是在下逐客令了。
  今天的情况实在太诡异了,周春华在芦花村采访了半天,不但没有解开心头的疑惑,反而感觉心里的疑团更多了:老百姓丢了羊,连报案都不敢,看来这开豪车的偷羊贼不但很“牛”,而且还很凶啊!想到这里,周春华的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正义之气,当即开车直奔派出所。
  接待周春华的是派出所一个姓王的副所长,他听了周春华反映的情况,打着哈哈说:“哈哈!这样的事太多了,芦花村几乎每晚都发生,说实话我们也不想管。你如果有兴趣的话,晚上在芦花村住一晚,也许会碰上偷羊贼呢!”正在这时,有人来通知王副所长参加紧急会议,王副所长笑着向周春华做了个“抱歉”的手势,就急匆匆地走了。
  周春华心头的火气一股一股地往上涌。这些民警太不把老百姓的利益当回事儿了,典型的不作为!她转而一想有了主意:今晚我就不走了,我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几篇深度报道,揭开芦花村的怪现象,让可恨的小偷受到惩罚,让不作为的派出所民警受到批评,还芦花村老百姓一个公道。
  当天晚上,周春华返回了芦花村,在一个村边废弃的瓜棚里悄悄地“潜伏”了下来,从这里往下看去,就是陈六伯家的羊圈,圈里的十几头肥羊正在悠闲地吃草呢。
  她等啊等啊,大约十点多的光景,只见两辆车子开到了村口,几个壮汉下了车,其中有人打了一个响亮的呼哨,过了几分钟,见村子里没有动静,他们就快速地朝陈六伯家的羊圈奔去。
  接下来,他们拖的拖,抱的抱,拉的拉,很快就把三头大肥羊抬出了羊圈。也不知他们用了什么办法,被偷的羊居然一声不吭,村里静悄悄的,仿佛都没有觉察到有小偷进村了。
  见此情景,周春华顾不得多想,跑出窝棚朝村里大喊:“有人偷羊喽!有人偷羊喽!大家快来抓小偷啊!”她这一嗓子,把全村人都喊醒了,家家户户的灯都亮了,人们从家中涌出,一齐朝村口奔来。
  令周春华奇怪的是,那几个小偷并没有逃跑,而是抄着手像是在看热闹,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更令周春华惊讶的是,村里的人并没有去包围那几个小偷,而是把她包围了起来,陈六伯急得直跺脚:“你这个记者怎么还没走呢,这不是给我惹麻烦吗?你这一嗓子,今晚他们不白偷了吗?”
  听了陈六伯的话,其他村民忍不住笑了起来,还有人说:“陈六伯,你家都一连被偷三回了,要说轮也该轮到来我家偷了吧?”
  听到这样的话,周春华如堕五里雾中,整个人都被弄糊涂了:“听你们的意思,芦花村人欢迎小偷来偷羊?”村民们又一阵大笑:“是的是的!”
  周春华更迷糊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时,人群里站出来一个人:“周记者,早上给你打电话的人就是我,让我来给你解释吧!”周春华定睛一看,这人正是村东头的养羊专业户沈大强,他还是村委委员呢,听了他的解释,周春华才算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芦花村凭借山深林密青草茂盛的优势,近些年发展起养羊业并形成了优势产业。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市场打不开,发展遭遇了瓶颈。前几个月一个印尼老华侨回村里探亲时,为了帮助村民解决销路,就帮儿子在国内创办的企业定购了一批家乡的肥羊。不过他提出要以“偷”的方式将羊运走,说这是印尼当地华侨的风俗,取偷偷“发洋(羊)财”之意,并且要保密。
  接下来,这位华侨半夜将羊“偷”走,并偷偷地把钱埋在羊栏里……整个过程很是有趣。想不到这“偷羊”的仪式,竟然在当地火了。在羊年到来之际,许多老板都来玩一把“偷羊”的活动,为的是图个热闹和讨个吉利!不知不觉,“发羊财”成为芦花村有趣的新民俗,无形之中带动了芦花村的肥羊销售,村民们当然不会去报案,派出所也早就知道内情。
  作为村干部的沈大强,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就给记者打了报料电话,也是为了增加效果,特意卖了一个关子……
  原来是这样!周春华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家正聊得热闹,突然村口又传来两声呼哨,陈六伯喜气洋洋地说:“快关灯!偷羊的人又来了!”
  大家连忙关灯,可沈大强却说:“不对呀,这呼哨声原本只有一声,今晚怎么有两声呢?”正在这时,有人敲开村委大门,站在门外的,竟然是周春华白天见过面的那个王副所长!原来他们白天获得信息,知道有一伙真正的小偷欲浑水摸鱼,策划来芦花村“顺手牵羊”,没想到被早就埋伏在这里的民警抓了个正着!
  周春华怎么也想不到,今天的采访内容会这么丰富,尤其是这结尾,简直太棒了!她连消息的标题都想好了,就叫《芦花村的“特别策划”》!
其他文献
路风从市政府下班回家,妻子夏红花就对他说:“路风,你看看,这是马明今天送来的,脏兮兮的两只罐子!”  路风接过妻子手中的旧陶罐,“真是个宝贝,红花,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来历吗?”  夏红花皱下眉头:“不就是两个破陶罐子嘛!”  “听马明说,这可是春秋战国时期君王用过的宝贝呢。他好不容易才托人搞来的,抽空我去古玩市场鉴定一下真伪。”  “君王用过的?得了吧!马明是什么人?不就是一个喜欢讨好人的商场经理,
期刊
靠山村有位五十出头的老汉,名叫韩德才,因为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毛病。父母去世后,一直靠啃老生活的韩德才一家三口断了经济来源,很快就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这天下午,韩德才的老婆李秀娥让他去捡点柴火回来。韩德才懒洋洋地拖着两个轱辘的地板车,在山坡上捡了一些干树枝,装到车上,回家的路上竟然把同村的王贵给刮倒了。  王贵是村里的富户,年龄和韩德才相仿。他从地上爬起来,用手捂着胳膊说:“你拉车走
期刊
一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农村。这一年,黄家村黄老三的女儿要出嫁,黄老三正准备给女儿玉兰置办嫁妆,没想到,邻村王木匠的女儿小花生病,急着用钱,王木匠找黄老三借钱来了。  黄老三一听,忙对王木匠说:“孩子看病要紧,这是我给女儿置办嫁妆的钱,你先拿去给孩子看病吧。”王木匠一见,感动得热泪盈眶,拿着钱千恩万谢地去给女儿看病了。  没了钱,黄老三就跟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出门打工,准备挣点钱回来再给女儿置办嫁妆
期刊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杨宁的老婆李梅从文化馆辞职开超市去了,惹得人们议论纷纷。  其实,李梅下海绝不是心血来潮,是另有隐情,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的决定。  杨宁任职的是重要岗位,几年下来,他凭借手中的权力,发了大财,单说他每年小病小灾住院收礼就有几十万。  一天晚上,杨宁和李梅把门窗关好,拉上窗帘,从墙壁暗橱里拿出现金和存单,清点家里的存款。  不点不知道,一点吓一跳,不算实物,也不算给儿子在国外买的一
期刊
大年夜,刚吃过年夜饭,阿毛就出门去玩了。妻子小兰收拾完桌子一边玩手机,一边等着看她最爱的春晚。  突然,小兰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人上传了一个视频,郊区有个地方着火了。于是她忙在群里问哪里着火了。很快就有人回复,就在刚才,郊区王家村有一家的猪棚着火了。小兰听说是王家村,再仔细看了一遍视频,突然惊得整个人从沙发上跳了起来,电视都来不及关就冲出了门,开车直往王家村而去。  半路上,小兰的电话响了,是阿毛心急
期刊
随着身后的大铁门“哐当”一声关闭,张林在心里说,是时候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了。  高墙外的阳光有些刺眼,而张林的天空却是一片黑暗。两年前入狱时妻子就跟他离了婚,亲戚和朋友今天也没有一个人来接他回家。张林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游荡,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去哪里。  街角有一个新修的市民广场,里面有着各种雕塑,广场边上,还有一汪碧绿的小湖,景色优美。此刻是正午时光,里面并没有多少人游玩。张林在湖边坐下来,一个人
期刊
一九七五年的冬天,十八岁的上山知青宋军因为身体强壮,从打枝丫的知青队里,被调到归大楞小队接受培训。  归大楞,也叫“抓大楞”,就是把从山上冰沟里放下来的木头,靠八个人的力量,码成整齐的木楞,好方便装车。  到归大楞小队报到后,胡子拉碴的队长拍着宋军的肩膀说:“小伙子身板不赖,看样子有把子力气,先到二组学学技术磨磨肩膀吧。”  来到二组,宋军一看,都是些四五十岁的老工人,工作任务是抬一些直径四十厘米
期刊
春节就要到了,马俊的婚期也快了。今年三十五岁的他,是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的副主任,女朋友孙燕今年二十九岁,是另一家医院的护士,两人性情相投,既是同乡又是同行,而今相恋六年终成正果,都十分兴奋。  最兴奋的还是双方父母。为了他俩的婚事,这些年双方父母不知催了多少回,可两个人都是事业型的,对于老人的催婚,永远都是呵呵一笑,说句“不急”!  得知他们终于定下了婚期,老人们三个月前就忙活开了。马俊父母忙着把老
期刊
这天早饭后,沙河镇金华厂厂长李顺刚想出门,手机响了,来电话的是他的高中同学、新上任的市环保局局长王大壮。当年,大壮跟着下放的父母在沙河住过十年,从小学到中学,和李顺都是一个班级,俩人处得不错。王大壮考上大学后,家也搬走了,两人平时再没什么来往。  “哈!局长大人怎么想起跟我联系了?”  “我正在通往你家的路上了,想和你一起找找小时候的感觉。”王大壮在电话里说。  不一会儿,一辆电瓶车在金华厂大门前
期刊
腊月二十八,小郭和妻子正在家里吃午饭,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小郭开门一看,门外站着桃源庄的老胡,左手拎着一只大鹅、右手提着一只甲鱼,笑嘻嘻地看着他。  老胡曾经是小郭的扶贫对象,一年前小郭结婚返城,局里就另外安排人去了桃源庄驻点,算起来,他已经一年多没见过老胡了,现在对方突然上门,怕是别有目的。于是,他便堵在门口不让老胡进门。  可这老胡,不由分说地用提着甲鱼的手扒拉开小郭,硬挤进了门。  小郭的妻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