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一)资产减值与资产减值会计
根据我国现行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是指某项资产的未来预计可回收金额低于该资产的现行账面价值,其中,预计可回收金额的意思是,一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值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比较后的较高者。资产减值会计则是对于这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后续披露的一项工作。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会计核算原则
1.真实性原则。会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即决策有用性,包括企业的资产组成状况、偿债能力以及资金流动性等,帮助他们了解、评估、预计企业经营业绩,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经营计划和战略调整决策;同时为投资者和股东提供企业盈利能力信息,以便帮助他们及时做出投资策略调整。未达到以上目标,企业管理当局会想方设法粉饰报表,资产减值会计正是为了防止企业的不正当虚增利润的行为,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2.谨慎性原则。随着外部市场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企业的资产进行公允合理地披露成为了衡量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重要指标,资产减值会计正是基于谨慎性中不多计资产和收益的原则,充分地考虑到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损失,并在资产的披露上做出相应的反应。对资产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将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对企业经营业绩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反映在账面上,这实际上也是对于真实性原则的补充。
二、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不足
(一)预计可回收金额难以可靠计量
1.公允价值的计量有难度。公允价值计量虽然符合计量公允性和决策有用性,但是具有不确定性、主观性、变动性,因此在实际操作起来依然存在很大的难度。尤其是我国目前经济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市场信心的透明度得不到保证,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制度规范还很不完善,使得操作起来缺乏强有力的价格依据和制度支撑,因此要达到准确计量资产的公允价值难度依然存在。
2.处置费用的计量过于主观性。资产的处置费用是指与资产处置有直接关系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资产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得资产达到预计可销售状态发生的其他直接相关费用。从界定范围上可以看出,处置费用的确定带有太强的主观判断性。何为直接相关费用,这其中是否包括资产处置人员的工资以及其他费用,若在未来处置,费用金额的计算是以当前的费用水平 确定还是用未来预计发生成本考虑利息折算率的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提供给了企业为逃税从而操纵利润的空间。
3.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准确核算难度大。资产预计未来先进流量针对的是未来一个持续运行的期间内,在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这就涉及到折现年限、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认,而这三种因素的确认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折现年限与资产的剩余使用年限应区分清楚,因为有些资产在折旧年限的最后剩余几年基本上不能给企业带带经济利益,因此现金流量也可以忽略不计。同时,现金流量的界定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商誉、无形资产等资产给企业带来了多大的經济利益,如何用货币衡量经济利益,这些棘手的问题都有待解决。
(二)资产转回存在的问题
1.不可转回的规定影响报表真实性。新准则下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一旦计提资产准备后,后续会计期间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得转回。资产减值的计提目的是为了真实反应企业的资产状况,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防止企业恶性操纵虚增利润,但是这一规定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最终目的。因为企业有可能在未来期间经营情况转好,资产的减值能够得到恢复,但是由于准则规定,这种减值恢复不能转回,使得报表上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真实价值不符,会计信息失真,最终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有利的决策。
2.可转回的规定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新准则规定,若获得证据表明原来导致计提资产减值的不利因素消失,则可将已计提坏账准备在原计提范围内转回。这一规定的原本目的是为了达到会计真实性原则,准确可靠地披露企业的资产,但是由于相关影响因素是否消失的判断大多取决于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判断,这其中涉及到太多的主观因素。若企业想调高利润已达到粉饰财务报表吸收更多投资的目的,则可以通过多转回减值准备来调高营业利润,进而调高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最终影响在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实现不当目的。若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想通过增加费用来调减利润,最终达到减税避税的目的,那么很有可能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这个受认为影响波动较大的指标来达到不正当目的。无论是调高还是调减利润,在短期上看可能达到了企业的预期效果,但是资产减值准备毕竟没有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利润,而只是通过数据的增减在表面上达到了企业扭亏为盈和逃税等盈余管理目的,并不能代表企业真实经营业绩的提升,是一种投机牟利行为,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资产组的处理困难较大
常用的减值准备测试是针对单项资产,但是如果无法可靠估计单项资产的预计可回收金额,应对多项资产合并为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资产组是企业可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它的确认以其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判断标准。虽然对资产组的认定符合大多数资产都应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起来依然存在困难。
1.资产组的认定。从资产组的定义来看,其认定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怎样考究“独立于”这个标准,企业的现金流入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从不同的维度区分现金流入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资产组,因此资产组的划分标准不是绝对的。除此之外,资产组的划分还应当考虑到企业管理层做出的决策,他们对于生产经营活动如何进行管理和监控,如何决定资产是继续使用还是处置报废,这些主观因素的存在大大增加了资产组的认定难度。 2.资产组的应用。资产组的运用与现金预算紧密相关。而现金流量的核算在我国引进时间还不长,核算方式不完善,技术不成熟,因此现金预算的编制对于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可有可无、不被重视的工作,这更加增大了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难度,大大降低了这一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
三、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一)完善市场机制,提供公允价值的的获取途径
建立健全的市场法规有利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和有序性有利于提供公允的资产价值,逐渐健全的市场有利于定期提供最新的资产价值。目前,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主要问题在于预计可回收金额中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了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就可以获取透明公开的市场信息,资产的公允价值的确定也就有了可靠合法的数据来源,增加了资产减值会计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
(二)健全资产减值的内审制度,完善外部监督的法律法规
资产减值会计工作涉及到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要增加该工作的实用性,必须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查。
1.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的内部审计制度。要求内部审计和稽查人员独立于财务会计部门,贯彻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的原则,从源头上降低资产减值作假的可能性。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稽核制度,明确违反制度人员的责任,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2.相关政府部门和执法机构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财政部应出台一系列资产减值会计的核算制度,并明确违反相应制度应受到 的惩罚;证券交易所、证券监管部门应完善上市公司准入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资格认定管理,对虚假披露财务报表的企业限制相应的操作,营造一个公允可靠的交易环境;相关执法部門应配合立法部门的工作,加大惩戒力度,鼓励投诉举报行为,对那些敢于举报违法行为的公民,应加强保护,达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目标。
(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职业判断力
从资产减值会计的工作内容来看,很多都涉及到会计人员依靠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的职业判断,例如资产的公允价值、处置费用、以及未来预计现金流量的确认都没有准确的明文规定,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并结合制度规定进行判断和择定,每一步的决定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若职业判断偏离实际过远,则可能会导致财务会计报表严重失真。因此,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资产减值会计知识,扩大知识储备使之与国际会计接轨;同时,企业内部也应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的业务工作教育,使会计人员能及时详细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业绩水平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经营风险,合理地预计企业的未来预计现金流量,帮助会计人员做出符合企业实际财务情况的选择。
四、结语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了相关的政策规范资产减值会计,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如预计可回收金额难以可靠计量,资产转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与资产组相关的问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法规,使之与国际趋同,同时也需要财会人员有意识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作者单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
(一)资产减值与资产减值会计
根据我国现行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是指某项资产的未来预计可回收金额低于该资产的现行账面价值,其中,预计可回收金额的意思是,一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值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比较后的较高者。资产减值会计则是对于这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后续披露的一项工作。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会计核算原则
1.真实性原则。会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即决策有用性,包括企业的资产组成状况、偿债能力以及资金流动性等,帮助他们了解、评估、预计企业经营业绩,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经营计划和战略调整决策;同时为投资者和股东提供企业盈利能力信息,以便帮助他们及时做出投资策略调整。未达到以上目标,企业管理当局会想方设法粉饰报表,资产减值会计正是为了防止企业的不正当虚增利润的行为,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2.谨慎性原则。随着外部市场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企业的资产进行公允合理地披露成为了衡量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重要指标,资产减值会计正是基于谨慎性中不多计资产和收益的原则,充分地考虑到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损失,并在资产的披露上做出相应的反应。对资产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将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对企业经营业绩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反映在账面上,这实际上也是对于真实性原则的补充。
二、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不足
(一)预计可回收金额难以可靠计量
1.公允价值的计量有难度。公允价值计量虽然符合计量公允性和决策有用性,但是具有不确定性、主观性、变动性,因此在实际操作起来依然存在很大的难度。尤其是我国目前经济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市场信心的透明度得不到保证,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制度规范还很不完善,使得操作起来缺乏强有力的价格依据和制度支撑,因此要达到准确计量资产的公允价值难度依然存在。
2.处置费用的计量过于主观性。资产的处置费用是指与资产处置有直接关系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资产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得资产达到预计可销售状态发生的其他直接相关费用。从界定范围上可以看出,处置费用的确定带有太强的主观判断性。何为直接相关费用,这其中是否包括资产处置人员的工资以及其他费用,若在未来处置,费用金额的计算是以当前的费用水平 确定还是用未来预计发生成本考虑利息折算率的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提供给了企业为逃税从而操纵利润的空间。
3.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准确核算难度大。资产预计未来先进流量针对的是未来一个持续运行的期间内,在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这就涉及到折现年限、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认,而这三种因素的确认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折现年限与资产的剩余使用年限应区分清楚,因为有些资产在折旧年限的最后剩余几年基本上不能给企业带带经济利益,因此现金流量也可以忽略不计。同时,现金流量的界定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商誉、无形资产等资产给企业带来了多大的經济利益,如何用货币衡量经济利益,这些棘手的问题都有待解决。
(二)资产转回存在的问题
1.不可转回的规定影响报表真实性。新准则下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一旦计提资产准备后,后续会计期间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得转回。资产减值的计提目的是为了真实反应企业的资产状况,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防止企业恶性操纵虚增利润,但是这一规定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最终目的。因为企业有可能在未来期间经营情况转好,资产的减值能够得到恢复,但是由于准则规定,这种减值恢复不能转回,使得报表上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真实价值不符,会计信息失真,最终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有利的决策。
2.可转回的规定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新准则规定,若获得证据表明原来导致计提资产减值的不利因素消失,则可将已计提坏账准备在原计提范围内转回。这一规定的原本目的是为了达到会计真实性原则,准确可靠地披露企业的资产,但是由于相关影响因素是否消失的判断大多取决于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判断,这其中涉及到太多的主观因素。若企业想调高利润已达到粉饰财务报表吸收更多投资的目的,则可以通过多转回减值准备来调高营业利润,进而调高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最终影响在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实现不当目的。若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想通过增加费用来调减利润,最终达到减税避税的目的,那么很有可能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这个受认为影响波动较大的指标来达到不正当目的。无论是调高还是调减利润,在短期上看可能达到了企业的预期效果,但是资产减值准备毕竟没有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利润,而只是通过数据的增减在表面上达到了企业扭亏为盈和逃税等盈余管理目的,并不能代表企业真实经营业绩的提升,是一种投机牟利行为,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资产组的处理困难较大
常用的减值准备测试是针对单项资产,但是如果无法可靠估计单项资产的预计可回收金额,应对多项资产合并为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资产组是企业可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它的确认以其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判断标准。虽然对资产组的认定符合大多数资产都应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起来依然存在困难。
1.资产组的认定。从资产组的定义来看,其认定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怎样考究“独立于”这个标准,企业的现金流入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从不同的维度区分现金流入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资产组,因此资产组的划分标准不是绝对的。除此之外,资产组的划分还应当考虑到企业管理层做出的决策,他们对于生产经营活动如何进行管理和监控,如何决定资产是继续使用还是处置报废,这些主观因素的存在大大增加了资产组的认定难度。 2.资产组的应用。资产组的运用与现金预算紧密相关。而现金流量的核算在我国引进时间还不长,核算方式不完善,技术不成熟,因此现金预算的编制对于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可有可无、不被重视的工作,这更加增大了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难度,大大降低了这一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
三、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一)完善市场机制,提供公允价值的的获取途径
建立健全的市场法规有利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和有序性有利于提供公允的资产价值,逐渐健全的市场有利于定期提供最新的资产价值。目前,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主要问题在于预计可回收金额中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了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就可以获取透明公开的市场信息,资产的公允价值的确定也就有了可靠合法的数据来源,增加了资产减值会计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
(二)健全资产减值的内审制度,完善外部监督的法律法规
资产减值会计工作涉及到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要增加该工作的实用性,必须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查。
1.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的内部审计制度。要求内部审计和稽查人员独立于财务会计部门,贯彻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的原则,从源头上降低资产减值作假的可能性。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稽核制度,明确违反制度人员的责任,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2.相关政府部门和执法机构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财政部应出台一系列资产减值会计的核算制度,并明确违反相应制度应受到 的惩罚;证券交易所、证券监管部门应完善上市公司准入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资格认定管理,对虚假披露财务报表的企业限制相应的操作,营造一个公允可靠的交易环境;相关执法部門应配合立法部门的工作,加大惩戒力度,鼓励投诉举报行为,对那些敢于举报违法行为的公民,应加强保护,达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目标。
(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职业判断力
从资产减值会计的工作内容来看,很多都涉及到会计人员依靠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的职业判断,例如资产的公允价值、处置费用、以及未来预计现金流量的确认都没有准确的明文规定,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并结合制度规定进行判断和择定,每一步的决定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若职业判断偏离实际过远,则可能会导致财务会计报表严重失真。因此,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资产减值会计知识,扩大知识储备使之与国际会计接轨;同时,企业内部也应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的业务工作教育,使会计人员能及时详细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业绩水平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经营风险,合理地预计企业的未来预计现金流量,帮助会计人员做出符合企业实际财务情况的选择。
四、结语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了相关的政策规范资产减值会计,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如预计可回收金额难以可靠计量,资产转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与资产组相关的问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法规,使之与国际趋同,同时也需要财会人员有意识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作者单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