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意境——戏曲美学品格摭谈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中国古代美学诸范畴中,虚实、意境这两个虽有联系却相对独立的美学范畴,与戏曲艺术的关系尤为密切。本文拟以探讨戏曲艺术的美学源头为出发点,着重从戏曲生成途径及艺术组合关系、戏曲的表演方式、戏曲舞台的审美特征等方面,对它们做些研究,从而进一步探求戏曲美学品格的奥秘。
其他文献
【正】 喜读刘鹏春近年剧作《皮九辣子》、《龙二瞎子》、《水淋淋的太阳》,感悟不少,姑妄论之,以就教于方家。 一、鹏春笔下的乡村小人物系列——生活实象与人物意象的二重
【正】 京剧四大名旦在中国京剧舞台上的出现,是中华民族艺术的骄傲。他们的表演艺术象四朵不同色彩的奇葩,使许许多多观众为他们的精湛技艺所陶醉。 关于四大名旦之比较,早
【正】 陈铎笔下的明代“川戏” 历来论川剧者,多称其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于在那之前,特别是元明两代的四川戏剧活动,则不甚了然。近读明代南京曲家陈铎的《滑稽余韵》和《秋碧
【正】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认识出发,强调指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
【正】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刘鹏春或者更应该从事小说创作,凭他的生活积累之丰裕、文学才能之超群,在文坛上闯出一份天下来,当是情理之中的事。虽然。鹏春从未涉足小说创作领
【正】 关于传奇《表忠记》(一名《虎口余生》)的作者,历来论者大都认为是曾任苏州织造的曹寅。这一点似乎已成定论,无庸置疑,值得探讨的是关于《表忠记》与《铁冠图》之间的
【正】 从青云阁的玉壶春茶楼望出去,南北走向的前门大街车水马龙;街两边山坡般溜下去,形成比街面低半人多高的“沟底”,相当于后来的人行便道,既有行人往来,又有货摊叫卖,熙
【正】 艺术创作,既是以个体方式进行的复杂的精神劳动,因此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同时,它又与社会和集体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也表现出鲜明的群体色彩。
【正】 高淳高腔,是曾经流传于南京地区高淳一带的剧种。一百年前,该剧种还有春福、寿音两个戏班,近百年来,高淳高腔已无职业戏班。并退化为坐唱:每逢元宵节期间或娶亲时,只
【正】 观众对戏曲艺术的欣赏,是一个信息接受的过程。信息输出者(剧作家,演员)所面临的,是由许多具有独立审美意识的接受者(观众)所组成的接受者群。这些接受者决不只是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