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能手机在当今社会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而 APP 应用是信息传播的主要窗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迅速普及。他们的应用场景涵盖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断创新。智能手机已逐渐成为主流媒体形式之一,占据重要地位。
1.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文化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人来操作和诠释。它是物质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立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落实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建设等具体措施和手段。在非遗传承中,非遗文创和数字传播媒体成为最广泛的传承渠道。APP 是现代数字化平台,目前也成为新型非遗文化傳承的渠道之一,但调查研究发现,现有的非遗 APP 基本局限于科普宣传,没有形成思想意识的互动性。
2.非物质文化遗产 APP 设计现状
APP 作为现代数字化平台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智能化手机的迅猛发展,这些便捷的数字化平台也随之高速发展。在智能手机应用市场和 App Store 中搜索“非遗”,发现具体类型主要有以下 5 种: 官方发布非遗相关法规的资讯平台,用于记录非遗影像文化的资料平台,针对非遗文创的购买平台,针对非遗旅游文化的推广平台及针对地区非遗文化的宣传平台。地区非遗 APP 有苏州、厦门、陕西、四川、大理等,主要内容是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数字博物馆,是地区非遗文化传承的窗口。在众多非遗 APP中,由个人注册开发的“宿方”和“有待”比较有特色。在这两个 APP 中,收纳了全国范围内多个地区非遗文化影像资料,非遗爱好者可以在其中上传和下载非遗资料,是很好的非遗交流社区平台,也是一个便捷的非遗传承途径。
3.非遗类APP的设计研究
3.1设计原则
3.1.1 一致性原则
APP 界面在设计时需考虑到各类元素、结构、层次上的视觉统一,提高用户的辨识度,弱化认知成本,让品牌深入人心,对品牌线上线下做好统筹规划,让APP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在不同的产品中尽可能地呈现最优效果,使得APP在产品和品牌形成一致。
3.1.2 沟通原则
因为 APP 为移动端操作产品,所以就需要考虑效率与时间两者之间的因素。因此,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APP 界面的简洁性和便利性,有效提高 APP 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效率。由于操作 APP 的行为是要依附于手机等触摸屏幕才能进行,用户通过听觉和视觉得到有效互动。若用户在使用时信息未得到及时反馈,反而使用户在使用期间产生挫败感。APP 将用户大致分为非遗传承人和游客两大类。产品出于重交流和营销推广山西非遗的目的,受众人群年龄普遍较大,因此在设计界面中会多以块面为主呈现内容,同时尽量使用本机号码一键登陆,在操作流程中方便用户减少操作流程,引导新手用户,提升使用好感度。
3.2设计策略——以“非遗”传承为出发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信息多样化,涉及面广。因此,作为一个信息集成平台,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至关重要。以“非遗” 传承为出发点,进行发散分析,列出详细的产品目标,并进行排序、筛选,确定最终产品目标列表,再将产品目标列表转化为具体而明确的用户行为,该行为应能促进产品目标的达成。“非遗” 信息平台在界面设计上并不是简单地将 “非遗” 元素堆叠在一起,而是在设计前期深度融合了 “非遗” 的内涵。
3.3非遗类APP 功能定位
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习惯通过线上获取知识的手段,APP 成为一个合适的平台。用户打多愿意在旅行的途中,去尝试使用APP 进行查阅,所以”APP 含有定位功能,并在首页中含有当地非遗信息推荐,用户可以通过APP 了解丰富的非遗资料,看到更多的陕西非遗静态与动态影像,在无聊时可观看热门的短视频,并用户可自己进行发布分享陕西非遗内容等。含有非遗市集,方便对非遗产品实行线上买卖。
产品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信息展示、短视频、科研内容提供、交流和购买的功能组成。其中功能重心为:①地点定位:根据用户地理位置进行相关非遗信息推荐;②非遗分类区——可以更方便的查找了解非遗项目;③非遗资讯——最新信息实时更新;④非遗专题分区—由非遗公开课,纪录短片和摄影图片区;⑤传承人专栏——传承人采访及信息介绍;⑥短视频——碎片化视听重点展示非遗项目;⑦市集——对非遗成品进行买卖。
3.4手机 APP 的界面元素
APP 的使用简单方便,学习成本低,界面赏心悦目,用户不再是简单地追求实用性的功能,文化教育类的 APP 的文化内含应该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手机 APP 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使 app 的内容、策划、交互与界面视觉设计,后台的程序开发都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和精神层面的表达。
APP 界面是用户第一眼所能直观感觉到的事物,因此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简称 GUI)是除后台编程以外一个优秀 APP 所应该具备的重要因素,APP 的界面在其运行过程中对使用者的信息获取和审美起到关键作用。在 APP 界面的设计之初,设计者需要对 APP 进行细致地规划:在某一款或者某一类手机上使用,它所处的系统环境,手机屏幕尺寸 ,图标,图形部件,字体和输出、音频和视频的格式等等都要被考虑到。
参考文献
[1]许江红.“非遗”视野下的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研究[D]. 贵阳: 贵州财经大学,2014: 41.
[2]李任. 贵州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思考[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 4) : 38.
[3]杨慧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D].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1.
[4]司马童. 助推贵州文创的不竭动力[N]. 贵 州 日 报, 2016 - 09 - 30( 09) .
[5]蒋叶俊. 贵州文创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J]. 当代贵州,2016( 18) : 22.
[6]王琳.品牌传播新媒介——品牌 APP 界面视觉设计[D].上海:东华大学,2014.
[7]谭坤,刘正宏,李颖.“非遗”传承创新语境下的 APP 界面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
[8]李夏.“互联网+”视域下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J].包装工程,2018.
[9]郜雨佳.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凤翔木版年画 APP 界面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10] 赵跃,周耀林.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综述[J].图书馆,2017.
1.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文化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人来操作和诠释。它是物质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立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落实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建设等具体措施和手段。在非遗传承中,非遗文创和数字传播媒体成为最广泛的传承渠道。APP 是现代数字化平台,目前也成为新型非遗文化傳承的渠道之一,但调查研究发现,现有的非遗 APP 基本局限于科普宣传,没有形成思想意识的互动性。
2.非物质文化遗产 APP 设计现状
APP 作为现代数字化平台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智能化手机的迅猛发展,这些便捷的数字化平台也随之高速发展。在智能手机应用市场和 App Store 中搜索“非遗”,发现具体类型主要有以下 5 种: 官方发布非遗相关法规的资讯平台,用于记录非遗影像文化的资料平台,针对非遗文创的购买平台,针对非遗旅游文化的推广平台及针对地区非遗文化的宣传平台。地区非遗 APP 有苏州、厦门、陕西、四川、大理等,主要内容是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数字博物馆,是地区非遗文化传承的窗口。在众多非遗 APP中,由个人注册开发的“宿方”和“有待”比较有特色。在这两个 APP 中,收纳了全国范围内多个地区非遗文化影像资料,非遗爱好者可以在其中上传和下载非遗资料,是很好的非遗交流社区平台,也是一个便捷的非遗传承途径。
3.非遗类APP的设计研究
3.1设计原则
3.1.1 一致性原则
APP 界面在设计时需考虑到各类元素、结构、层次上的视觉统一,提高用户的辨识度,弱化认知成本,让品牌深入人心,对品牌线上线下做好统筹规划,让APP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在不同的产品中尽可能地呈现最优效果,使得APP在产品和品牌形成一致。
3.1.2 沟通原则
因为 APP 为移动端操作产品,所以就需要考虑效率与时间两者之间的因素。因此,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APP 界面的简洁性和便利性,有效提高 APP 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效率。由于操作 APP 的行为是要依附于手机等触摸屏幕才能进行,用户通过听觉和视觉得到有效互动。若用户在使用时信息未得到及时反馈,反而使用户在使用期间产生挫败感。APP 将用户大致分为非遗传承人和游客两大类。产品出于重交流和营销推广山西非遗的目的,受众人群年龄普遍较大,因此在设计界面中会多以块面为主呈现内容,同时尽量使用本机号码一键登陆,在操作流程中方便用户减少操作流程,引导新手用户,提升使用好感度。
3.2设计策略——以“非遗”传承为出发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信息多样化,涉及面广。因此,作为一个信息集成平台,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至关重要。以“非遗” 传承为出发点,进行发散分析,列出详细的产品目标,并进行排序、筛选,确定最终产品目标列表,再将产品目标列表转化为具体而明确的用户行为,该行为应能促进产品目标的达成。“非遗” 信息平台在界面设计上并不是简单地将 “非遗” 元素堆叠在一起,而是在设计前期深度融合了 “非遗” 的内涵。
3.3非遗类APP 功能定位
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习惯通过线上获取知识的手段,APP 成为一个合适的平台。用户打多愿意在旅行的途中,去尝试使用APP 进行查阅,所以”APP 含有定位功能,并在首页中含有当地非遗信息推荐,用户可以通过APP 了解丰富的非遗资料,看到更多的陕西非遗静态与动态影像,在无聊时可观看热门的短视频,并用户可自己进行发布分享陕西非遗内容等。含有非遗市集,方便对非遗产品实行线上买卖。
产品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信息展示、短视频、科研内容提供、交流和购买的功能组成。其中功能重心为:①地点定位:根据用户地理位置进行相关非遗信息推荐;②非遗分类区——可以更方便的查找了解非遗项目;③非遗资讯——最新信息实时更新;④非遗专题分区—由非遗公开课,纪录短片和摄影图片区;⑤传承人专栏——传承人采访及信息介绍;⑥短视频——碎片化视听重点展示非遗项目;⑦市集——对非遗成品进行买卖。
3.4手机 APP 的界面元素
APP 的使用简单方便,学习成本低,界面赏心悦目,用户不再是简单地追求实用性的功能,文化教育类的 APP 的文化内含应该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手机 APP 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使 app 的内容、策划、交互与界面视觉设计,后台的程序开发都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和精神层面的表达。
APP 界面是用户第一眼所能直观感觉到的事物,因此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简称 GUI)是除后台编程以外一个优秀 APP 所应该具备的重要因素,APP 的界面在其运行过程中对使用者的信息获取和审美起到关键作用。在 APP 界面的设计之初,设计者需要对 APP 进行细致地规划:在某一款或者某一类手机上使用,它所处的系统环境,手机屏幕尺寸 ,图标,图形部件,字体和输出、音频和视频的格式等等都要被考虑到。
参考文献
[1]许江红.“非遗”视野下的贵州苗族服饰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研究[D]. 贵阳: 贵州财经大学,2014: 41.
[2]李任. 贵州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思考[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 4) : 38.
[3]杨慧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D].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1.
[4]司马童. 助推贵州文创的不竭动力[N]. 贵 州 日 报, 2016 - 09 - 30( 09) .
[5]蒋叶俊. 贵州文创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J]. 当代贵州,2016( 18) : 22.
[6]王琳.品牌传播新媒介——品牌 APP 界面视觉设计[D].上海:东华大学,2014.
[7]谭坤,刘正宏,李颖.“非遗”传承创新语境下的 APP 界面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
[8]李夏.“互联网+”视域下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J].包装工程,2018.
[9]郜雨佳.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凤翔木版年画 APP 界面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10] 赵跃,周耀林.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综述[J].图书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