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加快两个率先进程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苏州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确立城乡一体发展导向,建立健全城乡一体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城乡一体推进机制,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探索具有苏州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新路子。
  一、坚持科学定位,牢牢把握城乡—体改革发展重大机遇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苏州坚持把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摆上全局位置,作为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机遇,作为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作为加快“两个率先”进程、推动苏州新一轮跨越的战略选择,科学谋划,系统安排,整体推进。市委、市政府把城市化战略提升为城乡一体化战略,制定了改革试点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决策体制、工作推进机制和挂钩联系制度,确立了23个改革试点先导区,形成了上下互动、城乡联动、整体推动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破除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有利于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拓展城乡发展空间,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富民与强市有机统一,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城乡一体政策制度框架
  改革与发展互为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通过改革来消除制约发展的因素,为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活力和动力。为此,苏州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关键环节和动力源泉,通过构建政策制度框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创新城乡一体规划机制,积极推进“三个集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鼓励农民带股、带保、带房进城镇,加快农民市民化、职业化进程。全市累计40多万农户、超过110万农民实现了居住地转移和身份转变,88%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80%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43%的农户实现集中居住。创新城乡一体社保制度,在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大城乡社会保障并轨力度,2011年7月1日起,城乡低保实现全面并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元。至2012年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并轨,2013年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创新城乡一体金融政策,健全金融信贷资金服务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积极发展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健全四级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保险累计承保风险103亿元,市级农业担保累计担保96亿元,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达到69家,累计发放贷款280亿元。创新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以基本农田、水源地、生态湿地和生态公益林为重点,对直接承担生态保护责任的乡镇、村和农户进行经济补偿,生态补偿资金由市、县(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
  三、实行股份合作。全面推进新型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从2005年起,苏州加快推进以股份合作为主体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促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股份市场化,走出了一条“户户有资本、家家成股东”的富民之路。股份合作经济明晰了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归属,创新了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促进了城乡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增强了基层民主管理活力,构建了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全市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3497家,持股农户比例超过95%;农村集体总资产突破1000亿元,村均收入超过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7000元,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投资财产性收入比重由“十五”初期的5%提高到37.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4:1。
  四、促进产业融合,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国际化加快推进,农业占GDP比重虽然很小,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不能改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在工作中,首先强化现代农业功能定位,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生物”的要求,不断拓展农业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功能,更加彰显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功能。其次优化现代农业规划布局,全面落实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生态林地、特色水产“四个百万亩”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扎实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再次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采取入股、入社、入会(协会)等方式,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同时注重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市建成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3个,干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78个,高效农业比例达60%;建成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3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年销售总额超过1600亿元。建成生态湿地、休闲观光农业基地202个,农业生态旅游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带动相关产业实现收入260多亿元。
  五、坚持统筹兼顾,加快提升城乡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
  注重创新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加强“新社区”建设,近几年投入300多亿元建成559个新型社区,行政、文化、商贸、医疗、警务等服务用房面积按不低于社区住宅地面建筑面积的3%规划建设到位,其中工作活动用房按O.5%进行配置。加强社区组织管理,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社工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规模在3000户(10000人左右)集中安置居住区推进“一区多居”管理模式,党组织书记和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按乡镇(街道)副职配备到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按社区总人口的1.5‰配备到位。增强社区服务能力,坚持以社区服务中心为重要载体,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其他各类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注重创新乡镇管理体制,加强“新市镇”建设,充分发挥23个先导区先行先试的积极作用,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构建机构设置综合、管理扁平高效、运行机制灵活的新型基层政府管理架构,推动一批重点中心镇发展成为人口集聚、产业集群、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的现代新型小城市。注重创新教育、卫生管理体制,实行城乡学校“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办学标准、统一办学经费、统一教师配置、统一办学水平”,全面形成“以县为主,城乡一体”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区域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鼓励优秀医务人员向农村流动,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多方面服务。注重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积极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强就业、居住、医疗、计生、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建立流动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协作机制。
  当前,苏州的发展已进入全面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新起点,苏州将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建设宜居新苏州、打造创业新天堂、共筑幸福新家园,使苏州既保持鱼米之乡优美的田园风光,又呈现先进和谐的现代文明,率先形成城乡规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从而在更高平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更大跨越,使苏州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社会建设更加和谐、科教文化更趋繁荣、民主法制更为健全、生态环境更显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尤展
其他文献
【正】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半国家。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及其发展和演化的规律。它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这一思想,对我们坚持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以下简称“提中比重”),被视为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毫无疑问,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队伍,不仅是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的需要,也是调整和优化社会结构、保持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部分学者甚至将其提升到中国未来30年实现从国富到民富转型目标的新起点的高度。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各种抑制居民收入增长的体制机制性因素的存在,以及各种障碍性因素盘根错节
“福建省质量协会会员企业经验交流会,就是让会员企业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经验交流、需求咨询等。协会要在为会员企业的服务上开拓思路,完善服务功能。”3月26日在长乐力恒
【正】 由我院参加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一书,今年七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北京师范大学等十一所高等院校。这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公开发行
从测绘部门的行业规律和特点出发,着力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工作。
近两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部署要求,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切实抓好“五个结合”,即: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产业集聚人才,人才支撑发展。经过35年的发展,晋江的鞋产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这其中,人才的作用可谓居功甚伟。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曾表示,"人才是创新最核心、最活跃的
【正】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政府曾获得了许多国家的大量借款。但是,到底获得多少,说法不一,如:陈炳章说:有12项,共计:美金870000000元,英金59739000镑。①张肖梅、张一
破旧立新,对于任何正在进步或渴望进步的事物来说,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过程。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城市建设正处在“破”与“立”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扩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