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让伟大的艺术作品自命不凡?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jiu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个晚上,我同一群醉意不浅的年轻人们处在一块儿,他们特别大声地对着一幅400多年前的画作笑嚷不已。最近,我又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一种令人沮丧的态度,报道宣称“经典画作”已经不再具有任何当代性,不仅无法引起藏家的兴趣,甚至在许多大型拍卖行中也已不再上拍。
  上个月末的某个周五晚上,莎士比亚皇家剧院上演的《仲夏夜之梦》轰动一时,而这部作品同我们已经渐渐失去兴趣的那些经典画作恰创作于同一时代。我不禁想问,为什么16、17、18世纪的戏剧在当下仍保有极大的生命力而同时代的视觉艺术却不再为人们所喜爱了呢?
  《纽约时报》的评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经典画作”能否重获新生?在皇家剧院观看莎士比亚剧提供了几种答案。比如,做出新意。吟游诗人的作品改编得大都脍炙人口,因为剧院非常善于表达和展现其时代特征。事实上,皇家剧院排演的《仲夏夜之梦》在这一方面达到了我对一家剧院所能要求的几乎所有,比如,他们修改了一些莎士比亚时代的用语。这也带出了我的第二个建议,那就是让经典之作更加通俗大众。
  报道中所谓“经典画作”的危机是长久以来精英主义主导并抑制着绘画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而“经典画作”这个词语本就是一种可怕的、具有破坏性的伪装一一这个词本身到底意味着什么?那些画作的收藏者们似乎展示了自己艰深的品味,他们将所藏之物投入展览,只是为了向一些资深藏家炫耀,却丝毫不想回应普罗大众的需求。
  然而现实大相径庭:过去大师的经典杰作就如同莎士比亚的剧作一样,易懂且具有普遍价值。你不必在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上添加什么当代的细节,也不用给予它耸动的标题,你只需要说清楚这件艺术品的普遍意义,好好地在英国国家美术馆办一个展览,展览名就叫做“艺术中的性与死亡”,这样不好吗?


  事实上,与同时代的许多画家相比,莎士比亚要艰涩得多,毕竟他创造了那么多奇怪的语汇。而卡拉瓦乔和伦勃朗的画则很少让观者感到有所障碍。观看一幅伦勃朗的肖像,完全就是在同另一个灵魂进行一场通透的交流。尽管跨越上百年的时间洪流,却不觉得阻隔。当博物馆和美术馆展出那些真正的杰作时,往往都能获得巨大的反响,不论是伦勃朗还是博斯,他们都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
  金秋在英国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卡拉瓦乔之上”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推广的展览。它从卡拉瓦乔八手,讲述了这位文艺复兴后期的艺术家如何影响了他的时代。换句话说,卡拉瓦乔就像是展览的一把钥匙,他开启了一扇门,让更多观众了解到一群他们原本并不熟悉的画家。而过去太多时候,策展人都纠结在边角料和无聊的注解上,从而让伟大的艺术品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
  如果英国皇家美术馆能够花更多心思为他们馆藏的诸如布鲁盖尔、博斯、卡拉瓦乔等大师做出更吸引人的大展,相信美术馆也会想皇家剧院一样卖座。不过,我甚至不确定经典画作不再流行这件事是否真的让我感到焦虑。埃尔·格列柯(El Greco)的市场价走低,或是越来越少的人听说过这位西班牙画家,这对他来说是件坏事吗?我想不是的。那些曾经重要的艺术家将永远重要,一时的潮流无法改变这一点。
  所有文化领域其实都是如此。如今我们为莎士比亚的盛行欢庆不已,但即便今天他的作品少人问津依然无法改变他是一位伟大剧作家的事实。越来越少的人阅读维吉尔,或是蒲柏,但他们仍然是伟大的作家。经典就是经典。200年前,最受欢迎的文艺复兴艺术家是拉斐尔,而今,他却远称不上大众的宠儿,这并没有对他或他的作品有任何伤害。他的画作会被永久地珍藏在各大博物馆中,作为西方艺术的里程碑。只要你有心,就能够去找寻和发现。这样看来,在公众兴趣中淡出,等待被好奇的艺术爱好者们重新发现,也许不失为一种更好的命运呢?
  对于艺术市场的庸俗化,还有另一种解释。杰作的价格不断走低,博物馆就可以趁机收购,也是一桩好事。现在那些拥有早期大师杰作的藏家们会不太愿意将这些收藏拿到艺术市场上进行交易,这样一来,它们也就能被更好地保存在旧有的藏家手中,而不是挂在什么富丽堂皇的起居室客厅。
  艺术的特殊性在于它作为商品的属性。莎士比亚的戏剧是每个人的财富,但一幅油画则只有一位拥有者。理想的状态中,艺术杰作都应该被收藏在博物馆中,以便对所有人开放展出。也就是说,拍卖行的利益与公众的利益是相对立的。
  我希望经典画作的价格是低的,这样才能为公众所拥有。我想,对一幅文艺复兴或是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品来说,最好的状况就是它在经济上无价,这样我们才能够从普遍的人类创造角度来观赏它真正的价值。
其他文献
说到李清照,大家往往会想到一个独守空房,“凄凄惨惨戚戚”,哭哭啼啼,愁眉不展的哀女怨妇形象。这与她的代表作大多是表达愁苦和相思之情有关,“载不动许多愁,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怎一个愁字了得,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事实上,李清照的情感经历可以说是幸福的。  那个给我们留下大量的离愁别绪词作的女词人,在年轻时和自己的丈夫被称为“神仙眷侣”。两人不仅博学多才,而且酷爱金石学,这对“学霸夫妇”每天填词
期刊
不知从何时起,好像真的开始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每天起早贪黑,不论风霜更遑论那雨雪,寒暑不避昼夜颠倒地奔波在去往同一家工厂的道路上,所有的望眼欲穿只是为了到每个月固定的日子领回一份聊以糊口的微薄薪金,那几乎已可视为生活对我的莫大恩赐。除去感激涕零,我还能说些什么。马不停蹄的日子仿佛被精心克隆过,今天是昨天的复制,明天又沦为今天的翻版,全部的它们不出所料的雷同而寡淡,一如既往地毫无惊喜毫无新意可言。我的
期刊
和周笔畅的对话大致是这样的——“为什么演唱会会开到香港红还一开两场?”“被团队逼的,哈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阅历足以沉淀成好的音乐吗?”长时间的沉默之后周笔畅选择只字不提自己的生活阅历,只是表示“我听了很多欧美音乐,有时候能够悟出里面的规律”;“喜欢做音乐的哪个部分?”“台上远没有讨论音乐的时候有趣,舞台上停下来讲话讨好观众对我来说一直很困难。”  能一句话说完的事,她绝对不会东拉西扯。明知这
期刊
时间退回三个月前,身处高强度恢复训练的游泳运动员傅园慧肯定不会想到,使出“洪荒之力”去比赛,“心满意足”到忘形,会让自己意外走红。  爆炸式的传播度让她迅速成为网红,这很快转化为点击量和人民币,似要将“洪荒之力”一次消费殆尽。  8月10日,傅园慧在里约进行了网络直播,观看直播及回放人次超过1070万,两小时内平台进账近10万元。但个性“傅爷”声明,不会提现。  “我不是段子手,我是运动员。”她很
期刊
雨  未知的细碎生活  如这场雨  被我幻想得很温情  比如我们在小厨房  洗菜,淘米  把鸡蛋打进透明的容器  转着圈儿搅出泡泡  这个时候呀  我要从后面抱着你  不说话  多少人行走在窗外的雨中  有的撑伞  有的湿润如一朵杏花  立秋  在小镇  没有遇到一朵吐露秘密的荷  构图、按快门  经过山水,黄昏纷纷落下  旧时雨  照片里的人  不回短信,也不接电话  忙于应酬  我离秋天呀  
期刊
眼前的这个女人,和舞台上穿夸张艳丽的服装、化浓得诡异的妆、表情千变万化地唱着《忐忑》的“神母”有天壤之别:个子娇小、穿粗布衣服、素面朝天的脸上没有一丝化妆的痕迹。她笑得肆意,丝毫不顾及额头和眼角“狰狞”的皱纹。她这样介绍她身后忙着照顾孩子、招呼客人的那个高大男人:“这是作曲家老锣。我的先生,我的爱人。”和无拘无束的妻子相比,这个45岁的德国男人显得很斯文,他声音轻柔、笑容浅浅,看起来更像是妻子的助
期刊
如何辨别身边的人是不是一个有十足潜力的人?这一问题与其答案同样重要。如果你是雇主或经理,你会想知道该更加留意哪些人,着重培养他们;如果你是雇员,你会想知道上司和管理层是怎么根据你的行为(或你没有去做的事情),对你做出评价。许多高管之所以能坐到他们现在的位置,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评估人才的能力。他们不会被各种证书和资质所迷惑,而是仅仅通过观察对方在基本场合的表现,评估其水准。例如,
期刊
小莉研究生毕业后犹豫再三,放弃了外企人事部,托关系进了某区委办公室。根正苗红公务员,旱涝保收,工作稳定。  逃离了外资企业的高强度、快节奏,代价就是从此掉进了纷繁琐碎的人际关系,如今评估能力退化严重,但是投诉电话可以同时接三个。  也有人认为风险低的工作更好。  大牛原来是跑销售的,可风餐露宿特别辛苦,没干半年就打了退堂鼓。后来栖身在一家国有出版社做发行,不需要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里沉浮,只要按编
期刊
他和她是邻居,又是同学,两家相处的也很融洽,八岁,他读一年级,她学前班毕业,两人被各自的父母送到了同一所小学念书,由于从小就在一起玩耍,友谊自然是深过和其他小朋友的。她坐在他后面的一排,他是他们班的班长,每天的上下学,他们总是手牵着手一起去学校,然后一起回家。整天的黏在一块儿,为此,班里调皮一点的男生在背后都说他们是小“情侣”。  虽然那时他只有八岁,但打起架来却从不胆怯,当然,每次都是为了她才与
期刊
易璐璐是我采访过的最低调谦虚的人,采访过程中,她不断强调自己的平凡和普通。诚然,她不是达官显赫之辈,亦不是明星歌星,但她并不平凡,她有自己独特的精彩,她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创办华人超市,方便了万千同胞,她投资商业地产,挣下了丰厚的家业,现在,她又创建国际学校,为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提供机会。  完全可以说,她是在美华人中的翘楚,是绽放在西雅图的东方玫瑰。  毫无疑问,易璐璐是个美女,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