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邓小平提出建设“小康”的社会建设目标到中共十五大在“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已经总体实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回顾“小康”社会目标的理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康社会;探索;历程
“小康”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小康”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大雅·民劳》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邓小平从传统文化中的的小康观念出发,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先后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使小康社会建设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
作为社会建设目标的“小康社会”是邓小平率先提出来的,是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发展规律系统思考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是同“中国式的现代化”直接相联系的。1979年底,邓小在会见日本首相太平正芳时首次明确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这个目标是毛主席、周恩来在世时确定的……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小康”是社会主义的小康,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实现的奋斗目标。1984年6月,邓小平在与日本民间人士的谈话中提出:“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的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
综合分析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的思想,可以得知,小康社会是坚持实事求是,立足中国实际,也具有一定的发展预期的前瞻性,积极稳健,稳妥可行,不但涉及经济发展方面的硬任务,而且具有制度设计、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软任务。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思想。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该《建议》中提出了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现在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该报告还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出了部署,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现的保障。
在“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总体实现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强调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实现全面小康。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主题,深入论述了“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并且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不仅将“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列为报告主题,而且在报告中有70多次提及“小康”。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主题,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对于中共在十五大、十六大确定的2020年的“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导向更加明确具体。另外,十八大报告还专门论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路径。
2017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了中共十九大,指明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概念中,“小康”一词蕴涵其中,它指的是一种被世人所憧憬的美好的社会状态;中国共产党人把“小康”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根基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習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3] 江泽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97-9-13.
[4]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1-11-18.
[5]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9.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关键词:小康社会;探索;历程
“小康”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小康”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大雅·民劳》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邓小平从传统文化中的的小康观念出发,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先后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使小康社会建设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
作为社会建设目标的“小康社会”是邓小平率先提出来的,是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发展规律系统思考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是同“中国式的现代化”直接相联系的。1979年底,邓小在会见日本首相太平正芳时首次明确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这个目标是毛主席、周恩来在世时确定的……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小康”是社会主义的小康,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实现的奋斗目标。1984年6月,邓小平在与日本民间人士的谈话中提出:“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的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
综合分析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的思想,可以得知,小康社会是坚持实事求是,立足中国实际,也具有一定的发展预期的前瞻性,积极稳健,稳妥可行,不但涉及经济发展方面的硬任务,而且具有制度设计、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软任务。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思想。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该《建议》中提出了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现在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该报告还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出了部署,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现的保障。
在“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总体实现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强调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实现全面小康。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主题,深入论述了“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并且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不仅将“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列为报告主题,而且在报告中有70多次提及“小康”。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主题,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对于中共在十五大、十六大确定的2020年的“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导向更加明确具体。另外,十八大报告还专门论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路径。
2017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了中共十九大,指明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概念中,“小康”一词蕴涵其中,它指的是一种被世人所憧憬的美好的社会状态;中国共产党人把“小康”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根基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習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3] 江泽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97-9-13.
[4]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1-11-18.
[5]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9.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