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音乐在城市宣传片中的价值与应用对策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域音乐凸显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质、风土民情,是地域文化的外化显现。在城市宣传片的制作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视觉效果的呈现而忽视地域音乐元素的作用。实际上,地域音乐在城市宣传片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宣传片更具辨识度,加深人们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认知,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本文以沈阳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地域音乐的运用为主要讨论案例,分析地域音乐在城市宣传片中的重要价值及应用对策。
  [关键词]地域音乐;城市宣传片;听觉元素;沈阳影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9-0035-03
  [收稿日期]2021-03-17
  [基金项目]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SQ202006L)。
  [作者简介]张婉宜(1990— ),女,博士,沈阳大学音乐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沈阳 110041)
  伴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们获取影音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视觉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通过各类影音信息去了解世界和他人。相较于文字,人们愈发依赖此类信息,习惯于观看影像和听取声音来获得直观的知识体验。城市宣传片是人们了解一座城市的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和社会现实的重要媒介,良好的城市宣传片能够使人们通过真实可感的画面和音乐了解一个地域的风土民情,进而形成对一座城市的认知。
  一方面人们乐于接受可视、可听的信息,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媒体平台为城市宣传片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是越来越多的城市拍摄城市宣传片,以此提高城市知名度、打造城市品牌的原因所在。城市宣传片中的地域音乐作为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声音元素,能够起到形塑城市形象、构建城市文化记忆、增进民众文化认同的多重价值作用。
  一、地域音乐在城市宣传片中的价值意义
  城市宣传片能给观看者带来视与听的双重感知,一部优秀的城市宣传片,不仅要利用兼具文化特色与艺术美感的镜头吸引观看者,更应该注重运用良好的声音效果,传达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城市宣传片包含了城市影像与城市声音,但是,当下制作者和观看者往往更注重城市影像的视觉效果传达,而忽略了城市声音元素,特别是地域音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一,地域音乐助推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形象是媒介与人们对某一城市的文化历史、社会现实、民俗风情、群体价值观念等的综合评价,进而形成对城市的印象。而城市形象宣传片要把城市的文化、经济、历史等抽象概念,通过城市社会空间中生活的民众、城市空间的现存物质成果、地域自然风貌等物化具象的形象进行呈现,这些是城市宣传片要表现的主体内容,城市宣传片要借助影像画面与声音元素构建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的建构不仅包括影像中呈现的视觉形象,还包括利用声音营造的听觉形象。城市宣传片借助音乐、音响和人声进行表意叙事,特别是地域音乐的运用,能够为城市宣传片营造鲜活的地域形象。城市宣传片中的地域音乐元素能强化观众的情绪体验,增进对城市宣传片的理解与认知。例如,歌曲《话说老沈阳》的歌词和编曲都极具地域特色,歌曲曲调具有浓郁的东北民间音乐风味,能够很好地渲染情绪气氛。同时,歌曲的唱词中提及了“大帅府”“故宫”“北陵”“中街”等沈阳著名的名胜古迹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街区,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沈阳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
  除此之外,地域音乐能够起到拓展影像空间的作用,为观众营造出画框之外的另一重空间,丰富画面未能全面表达出的城市意象,增加观众的想象空间。“画面是有画框限制的,而声音没有,在声音的强大的空间表现力的支撑下,观众會产生身在‘实际空间’中的幻觉。”[1]观众在观看城市宣传片时,较高辨识度的地域音乐,可以使他们借助地域音乐进行想象和联想,营造头脑中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
  第二,地域音乐助推城市文化记忆的构建。俄国学者尤利·洛特曼认为,文化记忆对某些实践和媒介具有依赖性。具体来说,人们需要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与媒介的信息传播来建立、保留和认同某种记忆,从而不断地使某种
  文化得以传承。风味独特的地域音乐就是保留城市文化记忆的媒介之一,例如身处东北地域的人们,常年沉浸在东北民间音乐文化的氛围环境中,在听到东北民间小调、东北二人转时会感到熟悉,形成牢固的文化认同。在当下信息传播便捷的时代,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为频繁,这也使得城市宣传片等各类文本得以广泛传播,它们都能成为人们建立和保留文化记忆的媒介。
  “所有有关世界的意象和观念都混合了个人的体验、学识、想象和记忆。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游历过的地方,我们经由阅读而在艺术作品中看到的世界,还有想象和幻想的王国,都会带给我们有关自然和人的意象。”[2]当下,人们往往通过视听兼具的影像文本增进对某个地域的认识和了解,例如通过观看电影、城市宣传片和短视频等。人们观看和聆听到的城市影像和地域音乐,会成为个人经验的组成部分,帮助人们形成和保留关于一个地域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伴随影像出现的地域音乐,如果具备较高的辨识度,更容易使观看者形成记忆。
  第三,地域音乐促进城市民众形成文化认同。虽然,城市宣传片既要面向本地民众,又要考虑到地域之外民众的接受习惯。但是,城市宣传片在发布以后,本地民众往往更加乐于观看并进行自主传播,这些城市宣传片还会在他们中间形成一定的话题度。这是由于本地民众往往会对本地城市宣传片产生亲近感,特别是地域音乐在作品中的使用,会使他们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例如,2018年扬州市的城市宣传片《乖乖隆地咚,这就是扬州!》以当地民歌《拔根芦柴花》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全片。这部作品也在哔哩哔哩网站上发布,有许多网友表达了对这部城市宣传片中民歌的态度和看法,一些留言认为这首家乡的民歌十分亲切,认为民歌《拔根芦柴花》很具有地域代表性,为宣传片增色不少。除此之外,像歌曲《茉莉花》《山歌好比春江水》等,也被应用在城市宣传片当中,这些民众熟知的地域音乐作品,会加深民众对城市宣传片的好感和文化认同。   二、地域音乐在城市宣传片中的使用现状与不足
  米歇尔·希翁在《视听》一书中提到了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具有“增值”作用。他认为“声音可以充实一个给定的影像,以产生确切的印象,在一个人的直接或记忆的经验中已存有这种印象,那么这种信息或表达就好像‘自然地’来自所有看到的东西,而且已经包含在影响自身之中了”[3]。正是这种增值效果导致了人们往往会忽略音乐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甚至认为音乐元素并非必须存在,它们没有起到强化作品文化意义与内涵的作用。这使得人们在观看影像作品时,常常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画面、对话等方面,注重叙事和镜头美感,往往忽略了音乐的重要性。城市宣传片的创作也存在着忽略音乐元素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城市纷纷拍摄了城市宣传片,这其中不仅包括官方发布的宣传片,还有许多自媒体用户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城市宣传片。多数城市宣传片关注画面造型,运用多重技术手段增加画面的美感,同时有意识地选择地标性建筑和名胜古迹进行拍摄,但是其中音乐元素的运用却缺乏属地化的考量。以沈阳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国名片·沈阳》为例,该作品将不同时代的沈阳城市影像进行对比,将文化历史名城沈阳百余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展现,并且突出了对沈阳的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和工业文化四大文化主题的影像表达。总体来说,这部作品对沈阳城市中具有典型性的街区和历史文化景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但是《中国名片·沈阳》在音乐的选择上,未能突出沈阳的地域特色,音乐的属地性不强,全片贯穿着节奏舒缓悠扬的男女声哼唱。虽然这部作品的主题表述清晰,也能通过音画的结合,将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脉络进行展现。但是,其中运用的音乐元素没能起到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作用,也使得这个作品无法让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除了官方发布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外,一些自媒体人在抖音等网络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城市宣传片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仍以沈阳城市宣传片的拍摄为例,网络平台上部分拍摄沈阳城市风貌的宣传作品观看效果很好,给观众带来愉悦的视觉体验,其中融入了大量延时摄影、航拍镜头,作品也拥有很高的点击率,甚至达到十万以上的点赞量。但是,这类作品的共同问题在于,并没有为沈阳城市影像寻找更为匹配的地域音乐以及音响效果,甚至在表述沈阳故宫、大帅府和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时,运用了很多英文歌曲或当时较为流行的网络歌曲。可见,当前许多创作者会忽略地域音乐等听觉元素在城市宣传片中的重要意义,这是城市宣传片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
  三、地域音乐在城市宣传片中的应用对策
  第一,合理运用地域音乐,突出地方文化特色,避免宣传片的同质化。当前,城市宣传片多采用全景航拍、延时摄影和动画特效等方式,对城市影像进行呈现。影像画面中展现的除了当地历史文化古迹之外,多为高楼林立、灯火辉煌的都市景象,常以开阔的大远景拍摄城市的总体风貌。同质化的拍摄模式、相似的影像内容,很难激起观众的观看欲望,也很难让地域之外的观众借助城市宣传片对某一城市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实现城市宣传片的差异化表达就显得十分重要。
  语言、民歌、民族音乐等,是非常具有差异化功能的符号体系,运用得当,能很好地把本土形象充实起来,把本土独特性呈现出来。[4]各城市拍摄的形象宣传片在音乐符号的运用上,可以选择借助地域音乐强化作品的地方文化特色。像扬州城市宣传片《乖乖隆地咚,这就是扬州!》中,采用的民歌《拔根芦柴花》歌曲曲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作品开篇时声音先于画面出现,观众先听到的就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拔根芦柴花》。歌曲首先让观众感受到了江南地区的温润美好,而后映现的影像画面凸显了当地的特色风光和民风民俗,优美的画面配合婉转清丽的民歌,令人印象深刻。通过运用民歌和民族音乐听觉符号,能够有效进行城市形象的差异化宣传,避免城市宣传片的同质化,以地域音乐的巧妙运用吸引观众的关注。
  第二,以地域特色音乐延展叙事空间,呈现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质。音乐对影片叙事空间的塑造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我们的耳朵和大脑,原本看不见的音乐可以转化成我们心理的“视觉”。[5]地域音乐本身就沉淀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和历史,在建构城市宣传片时,可以多利用地域音乐延展作品的叙事空间,使地域音樂能够凸显城市的历史文化。例如,将东北大鼓、东北民歌等东北地域音乐融合到沈阳城市宣传片的创作当中,也能够有效地体现出地方特色。
  第三,打造城市宣传歌曲。为了更好地传播城市形象,一些城市专门打造城市宣传歌曲,并制作相应的音乐短片。这类城市宣传歌曲属于地域音乐中的“另类”,它们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但又是为了宣传城市形象而作。与之匹配的城市音乐宣传短片不仅传播了歌曲,还能有效地传播城市形象,观众在关注城市宣传歌曲时,可以接收到具有高识别度的城市视觉与听觉形象。沈阳2021年4月发布的城市宣传音乐短片《沈水之阳》就是这类作品。除了官方制作的城市宣传音乐作品以外,很多音乐人也创作了一些描写城市文化风情的作品,例如葛巍创作的《老铁西》和《八卦街》等;崇亮创作的《我们的歌》和《遇见沈阳遇见你》等。这类歌曲应该广泛地运用到城市宣传片中,从而使城市宣传片的音乐运用更具特色,凸显地域文化特质。
  当前,除了本文讨论的城市宣传片之外,众多个人发布的介绍城市景点、美食、民俗和文化历史的影像视频也在网络平台上被不断传播。人们在观看它们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对某一城市的认知,因此它们也间接成为了一种“城市宣传片”。而这些作品在音乐元素的运用上,往往存在找不到合适的配乐或不注重音乐选择的问题,经常出现影像与音乐“两张皮”的现象。而城市宣传歌曲的传播和走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这类个人为创作的短视频寻找到较为合适的配乐,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传播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助推城市形象的影像化构建和良性传播。
  结 语
  城市宣传片不同于其他影视作品,它的主题指向性更强,无论运用何种结构影音元素的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突出城市文化特色、打造城市品牌、营造良好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因此,在作品中融合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元素,能够有助于城市形象宣传片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和更高的辨识度,增添城市宣传片的文化特色和精神气韵。
  注释:
  [1]
  童 雷.想象的再现:电影声音理论与音乐创作[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88.
  [2][英]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张卫东,张 生,赵顺宏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165.
  [3][法]米歇尔·希翁.视听:幻觉的构建[M].黄英侠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4—5.
  [4]赵 彤.首届全国县(市)形象电视宣传片观摩印象[J].当代电视,2012(04):48—49.
  [5]刘 盈.论声音对影视叙事空间的塑造和延展作用[J].当代电视,2015(04):62—63.
  (责任编辑:刘露心)
其他文献
就犯罪客体概念而言,“社会关系说”自身有重大缺陷与先天不足;“法益说”则科学性、合理性兼备,宜取代“社会关系说”。在客体概念之语义范畴中,应采撷“引进论”,以“法益”指称犯罪客体并界定其精确内涵。“法益说”具有完善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型构,助力于建构科学、完备的刑法体系,应对刑事司法对刑法解释与时俱进发展要求之多重重大价值。优化、升级客体概念,才能使客体概念在司法实务中具有普适性,让客体在司法层面上的功能被正视。
干部考核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干部考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考核干部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精准科学考核干部提供了根本指针。
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与红色文化传承是相辅相成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离不开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传承又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现阶段,应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解决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与发展尚存在的问题。同时,红色文化蕴涵了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对促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应把红色文化传承创造性地纳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范畴。党建保文化,文化促党建,既是丰富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参与现实管理实践操作的具体内容,也是新时期把党建工作链条延伸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炮轰宛平城、进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期刊
期刊
[摘 要]《史记·乐书》是古代音乐思想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历来受到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史学等学科研究者的重视,也呈现出丰硕的学术成果。本文以中国知网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其进行综述,厘清学界对《史记·乐书》的关注点及研究脉络,以飨读者。  [关键词]史记·乐书;礼记·乐记;音乐思想;音乐功能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9-0019-03
德国古典主义时期文学家席勒的代表诗作《欢乐颂》,是德语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同属古典主义时期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即通常所称的合唱乐章,在
[摘 要]声乐技术由发声技术、表演技术、正音技术组成,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民族,对三项技术的要求和偏向不尽一致。宋代以后的声乐技术更加偏向于正音技术,正音技术从此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声乐技术理论的主要内容。歌唱发声和歌唱表演技术是声乐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正音技术则列为一门“歌唱正音”的专业课程。汉语普通话演唱的正音技术,指的是单音节汉字在歌唱状态下的发音技术。汉字的读音分为“字头”“字腹”“字
[摘 要]弹拨尔是目前流传于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弦鸣弹拨类乐器,并在我国新疆地区也有相当广泛的分布以及在新疆民族民间音乐中有着丰富的表现特征。本文以2020年笔者的田野调查中获取的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从弹拨尔的乐器形制、演奏场域、曲目等方面对现代语境下新疆弹拨尔的文化变迁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疆;弹拨尔;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球化进程下,我国的文化内容愈发丰富多样,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想传入国内,并与我国的当代思想文化观念进行交融,形成了一个多元开发的文化时代。在音乐文化方面,我国当代年轻人对于民族性的区域音乐文化却缺少关注,区域音乐文化是我国最根本最民族的东西,只有重视区域音乐文化所包含的音乐文化内涵,将区域音乐文化融入到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