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胃电动态频谱及皮肤电反应在脾胃病证患者的再观察

来源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asherr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微电脑胃肠电检测分析系统”观测152例脾胃虚实患者和63名对照组健康人的体表胃电和皮肤电,胃电信号以10min为一个时段作动态频谱分析。结果显示:1.单纯脾虚患者空腹胃电活动量(安静期228±14,活跃期629±40单位)低于正常(安静期333±18,活跃期1119±140单位),餐后10min内胃电达到最大活动量的百分例数(48.1%)及活动量(500±70单位)显著低于健康人(67.3%,731±60单位),餐后胃电活动指数曲线较正常低平并后移,提示空腹胃运动减弱,进餐反应延缓并减弱,可解释纳差、食后腹胀等症状的部分病理机制。此外,本组患者刺激时的皮肤电反应亦显著低于正常,说明脾虚患者有效负荷情况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能力都不足,处于失代偿期。2.脾虚肝郁与肝郁脾虚兼胃气上逆患者空腹胃电处于活跃期的百分序列数(20.0%,17.5%),两证患者尤其兼胃气上逆者空腹胃电活动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提示空腹胃运动亢进及有关调控因素异常,并可说明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的部分病理机制。3.上述两证患者餐后10min内胃电达到最大活动量的百分例数(54.2%,55.6%)类似单纯脾虚者而低于健康人,活动指数曲线后移,但餐后10min内胃电达到的最大活动量则明显高于单纯脾虚者,甚至高于健康人,可作鉴别。此外,患者受刺激时的皮肤电反应亦明显高于单纯脾虚者而与健康人相似,提示有效负荷情况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能力处于代偿期,与单纯脾虚患者不同。
其他文献
关于皮肤温度与经络之关系目前国内已有研究之报告,如上海中医学院,曾报告“穴位皮肤导电量与温度正常值的测定及其周身分布情况的研究”一文,但关于穴位度肤电位之测定及其与皮肤导电量,皮肤温度在周身分布情况。三者相互间关系,目前尚未见有关此方面研究之报告,鉴于皮肤电位与皮肤导电量,皮肤温度同样反映了机体代谢情况,我们试企从
期刊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能精准提分的重要模块。而阐释核心概念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它决定了对题目、材料的理解,决定了后续的结构和立意。本文就阐释核心概念提出“管宁割席法”“老鼠哲学法”“见贤思齐法”“入木三分法”这四个有效的策略,为议论文写作的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介绍了计量泵单球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对阀系统的失效机理研究及破坏形势分析,提出了降低阀系统失效的措施。
近年来国内兽医界对针灸临床应用研究颇多,取得不少成就,但对腧穴定位的原因尚少研究。在临床应用中确定穴位系凭经验,按自然部位和解剖位置确定。医学界虽然进行了皮肤电阻和皮肤电位方面的研究,但因仪器不够稳定而未能形成统一看法。近来又有人通过尸体或截断肢、腿对穴位进行了微量元素的测定,但对临床确定穴位无参考价值。美国 AJWheeler 等1976年报道以皮肤电阻和电压为依据确定山羊穴位,但未详细
期刊
数千年的医疗实践表明,穴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治疗的刺激点。研究穴位的生物学特性,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所密切关注的课题。但是几十年来,穴位形态学的研究结果,都未能证实穴位部位在大体解剖或显微结构方面存在着某种有别于已知生物学结构的东西。是否能用某种方法将穴位部位与其周围组织区分出来呢?近年来,已有不少人在这个问题上作了尝试。如日本的小田博久,用电化学方法看到了穴位
期刊
近年来,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需要更多关注计算机网络安全,因为它容易出现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或恶意攻击。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供相关读者参考。
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护士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意愿,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全院842名护理人员,采用自制量表调查护士家庭情况、自身状况、认知情况、行为因素及意愿支持情况。结果 842名护理人员,愿意利用休息时间有偿为病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者702人,占83.37%。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认知情况(OR=3.210,P=0.033)、提供“互联
番木瓜是一种颇受欢迎的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前期研究表明,番木瓜是一种有三种性别的植物,包括雄性、雌性和两性。番木瓜的性别是XY染色体系统决定的,并且雄性和两性分别由差异不大的两条染色体——Y和Yh控制。前期研究中用伽马射线处理后,得到两个发生性别转换——雄性突变为雌性的突变体,通过对两个突变体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在MSY上存在一个引起雄性变雌性的1 Mb缺失区域。
自2012年以来,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在利用古田县特有的食用菌相关自然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之上,古田县加快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带动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而且也有力地带动了古田县经济总量的增长、居民收入的提升和社会进步。在2012年,党中央进行特别批示:“在广大农村范围内重点对农业技术推广能力进行增强,使得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由于食用菌种植户是农业技术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