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提到学习历史,大部分学生都感觉索然无味,无聊至极,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更难以调动他们敏锐的思维,撞出灵感的火花。如何让历史课堂重新"活"起来,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尝试利用情境教学激活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感知历史、重现历史、牢记历史,并能够利用历史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灵动的历史;情境教学;历史课堂;学生兴趣
时下,易中天的《品三国》吸引着众多观众的眼球,点击率创历史新高;大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武则天》、《大汉天子》、《康熙大帝》、《赤壁》……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演员高超的演技,引起众多学生的兴趣;而且有的学生课外也喜欢看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 在日常生活和语文的一些作文练习中,也常引用历史典故。但是一提到学习历史,大部分学生都感觉索然无味,无聊至极,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更难以调动他们敏锐的思维,撞出灵感的火花。故而,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如"一潭死水"难以荡起涟漪;如"一杆朽木"难以雕刻出灵性;学生无精打采,成绩可想而知。
历史本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绝不是一个个僵死的知识的累积,要让历史课堂重新"活"起来,我觉得教师应该尝试使用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实物、模型及录音、录像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悟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
一、教师可以尝试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
丰富、流畅的语言是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真挚、饱满的情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历史本能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学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对学科的热爱,最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不乏使用幽默的语言,如在讲"巴黎和会的召开"时,对巴黎和会上的三巨头我这样介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是第一流的资产阶级政客,因其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流利、能言善辩而荣誉"狐狸"之外号;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政治手段狠毒,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美国总统威尔逊因博学、善于辞令而享有"百灵鸟"之称。但其美好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和"狐狸",顿时变作了又聋又哑的唐吉诃德。介绍完后进一步设疑:⑴"狐狸"的野心是什么?⑵"老虎"的意图是什么?⑶"百灵鸟"为什么会变为堂吉诃德?最典型的事实是什么?但不管教师的言语如何生动或幽默,切记必须准确无误,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学生可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版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二、利用图片、实物、模型、影视、录像创设情境
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态度,就会印象不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的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在讲《文化大革命》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毛泽东徽章的图片,问:"你们如何看待毛泽东?你们认为能不能因为"文革"就否定毛泽东?"学生带着问题看图片、影集、录像,回想不同时期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从而形成了对毛泽东的正确评价和认识,这种认识来源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的知识的迁移,是学生知识内化的知识。
又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通过播放《甲午风云》影片,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认知中国的落后,被动与挨打的史实,明确战败的原因。
三、身临其境、角色扮演再现情境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領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实践的重要作用。在完成《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教学时,教科书描述战前宗主国英国和北美殖民地人民日益紧张的关系时,喻之为"家长和长大了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教师可提示学生:通过回想他们的父母公布新规定和强行他们做什么事情时的感受来领会这一关系。学生从自我情感体验迁移到美国独立战争前美国人的感受。又如在讲《重庆谈判》时,教师模拟当时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当时的毛泽东和蒋介石,对当时的境况做出决策。从而体会毛泽东的临危不惧与果敢伟大,明确为何他的行动被誉为"弥天大勇",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全心全意为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是英明的党。
四、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巧设问题也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之一。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学有关的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问题可以是历史学科内部的,如:为什么既要肯定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又要肯定元朝的大统一;近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问题也可以是与其他学科有关的,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问题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如: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起过什么作用;三次科技革命之时,中国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为什么?
通过问题教学,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协调起来,以 达到"心愤愤,口悱悱"的最佳学习状态。
情境教学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学生教活了;把教学过程与人的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但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经过不断地尝试和革新,灵动的历史会鲜活的浮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并永远镌刻在学生的心中,"活"在学生的脑海里。如果我们的历史教师能够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潜心钻研课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坚信鲜活、灵动的历史一定会"活"起来,下一个《品三国》的易中天就会是你、我、他。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学 》《心理学》
作者简介:丁秀英(1972--),女,河北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教学
【关键词】灵动的历史;情境教学;历史课堂;学生兴趣
时下,易中天的《品三国》吸引着众多观众的眼球,点击率创历史新高;大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武则天》、《大汉天子》、《康熙大帝》、《赤壁》……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演员高超的演技,引起众多学生的兴趣;而且有的学生课外也喜欢看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 在日常生活和语文的一些作文练习中,也常引用历史典故。但是一提到学习历史,大部分学生都感觉索然无味,无聊至极,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更难以调动他们敏锐的思维,撞出灵感的火花。故而,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如"一潭死水"难以荡起涟漪;如"一杆朽木"难以雕刻出灵性;学生无精打采,成绩可想而知。
历史本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绝不是一个个僵死的知识的累积,要让历史课堂重新"活"起来,我觉得教师应该尝试使用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实物、模型及录音、录像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悟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
一、教师可以尝试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
丰富、流畅的语言是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真挚、饱满的情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历史本能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学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对学科的热爱,最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不乏使用幽默的语言,如在讲"巴黎和会的召开"时,对巴黎和会上的三巨头我这样介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是第一流的资产阶级政客,因其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流利、能言善辩而荣誉"狐狸"之外号;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政治手段狠毒,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美国总统威尔逊因博学、善于辞令而享有"百灵鸟"之称。但其美好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和"狐狸",顿时变作了又聋又哑的唐吉诃德。介绍完后进一步设疑:⑴"狐狸"的野心是什么?⑵"老虎"的意图是什么?⑶"百灵鸟"为什么会变为堂吉诃德?最典型的事实是什么?但不管教师的言语如何生动或幽默,切记必须准确无误,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学生可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版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二、利用图片、实物、模型、影视、录像创设情境
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态度,就会印象不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的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在讲《文化大革命》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毛泽东徽章的图片,问:"你们如何看待毛泽东?你们认为能不能因为"文革"就否定毛泽东?"学生带着问题看图片、影集、录像,回想不同时期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从而形成了对毛泽东的正确评价和认识,这种认识来源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的知识的迁移,是学生知识内化的知识。
又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通过播放《甲午风云》影片,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认知中国的落后,被动与挨打的史实,明确战败的原因。
三、身临其境、角色扮演再现情境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領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实践的重要作用。在完成《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教学时,教科书描述战前宗主国英国和北美殖民地人民日益紧张的关系时,喻之为"家长和长大了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教师可提示学生:通过回想他们的父母公布新规定和强行他们做什么事情时的感受来领会这一关系。学生从自我情感体验迁移到美国独立战争前美国人的感受。又如在讲《重庆谈判》时,教师模拟当时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当时的毛泽东和蒋介石,对当时的境况做出决策。从而体会毛泽东的临危不惧与果敢伟大,明确为何他的行动被誉为"弥天大勇",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全心全意为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是英明的党。
四、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巧设问题也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之一。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学有关的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问题可以是历史学科内部的,如:为什么既要肯定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又要肯定元朝的大统一;近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问题也可以是与其他学科有关的,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问题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如: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起过什么作用;三次科技革命之时,中国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为什么?
通过问题教学,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协调起来,以 达到"心愤愤,口悱悱"的最佳学习状态。
情境教学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学生教活了;把教学过程与人的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但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经过不断地尝试和革新,灵动的历史会鲜活的浮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并永远镌刻在学生的心中,"活"在学生的脑海里。如果我们的历史教师能够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潜心钻研课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坚信鲜活、灵动的历史一定会"活"起来,下一个《品三国》的易中天就会是你、我、他。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学 》《心理学》
作者简介:丁秀英(1972--),女,河北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