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撂荒农田土壤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确土壤胞外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比在农田撂荒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对揭示土壤养分可利用性随植被恢复的变化规律和阐明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撂荒年限坡耕地(0、10、20和30 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酶活性及酶计量比、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多样性和科组成,探讨农田撂荒后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状况及酶活性和酶计量比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均随撂荒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加,而β-1,4-葡萄糖苷酶(BG)活性则相反.土壤BG:(NAG+LAP)和BG:ALP呈现出与土壤BG活性相同的随撂荒年限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而(NAG+LAP):ALP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撂荒20 a时达到最高值.酶化学计量的向量长度随撂荒年限增加而显著减小,表明撂荒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受碳(C)限制程度的减弱.撂荒前10 a酶化学计量的向量角度小于45°,后20 a大于45°,说明撂荒前期微生物受氮(N)限制,后期受磷(P)限制.冗余分析结果揭示土壤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C:N、C:P、pH以及植被多样性是调控酶活性和酶计量比变化的主要因子.分类变异分析表明,土壤和植物因素可解释不同撂荒年限下土壤酶活性及酶计量比差异的62.0%,植被特征与土壤理化特性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土壤酶活性及酶计量比变化的主控因子,解释度为37.1%.综上所述,黄土丘陵区农田撂荒过程中应考虑外源P的投入以缓解生态系统中有效P的不足,研究结果可为理解脆弱生境恢复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介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以及指导土壤养分管理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天然有机质(NOM)和重金属通常会同时参与铁氧化物的转化.但关于这一重要的环境反应过程中重金属释放动力学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为阐明NOM对铁氧化物
目的 探究分析医院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分析与解决措施.方法 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检验科进行检验的受检者中抽选1100例,列为对照组,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并且采取针对
  本文在分析国家现行规范的基础上,通过与原规范进行对照,得出现行规范安全度设置水准在总体上有所提高。但现行《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仍沿用了《
  对于桥梁工程的地震破坏,抗害形式,抗震设计方法和减震隔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对当前桥梁抗震技术做了论述和,表明伴随抗震设计方法和减震隔技术的发展,桥梁所遭受到的地震威海将
  本文管-土模型中,管道采用壳体建模,土体采用实体建模,并且二者之间相互作用采用接触进行模拟,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对模型进行实现,有限元模型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
1982年1月19日,张韶涵出生在台湾中坜,英文名字Angela。她从小就是个活泼的小女孩,非常喜欢唱歌。她是家中的长女,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张韶涵在台湾读完小学后,就随
  本文采用MSC.Marc有限元分析方法,用MSC.Marc自带的各向同性理想弹塑性的Von Mises模型和分层壳模型模拟了单片砌体墙在低周往复水平荷载下的破坏特征。分析表明:采用本文
正当全球性金融危机持续震荡并严重动摇二十世纪人类所普遍遵从的生存理念与生存秩序之际,公元2009年1月16日,农历戊子年腊月二十一日1时30分,本刊思想文化专栏特聘撰稿人、
目的:研究针对吸吮障碍早产儿采用口腔功能训练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择取共计60例,分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喂养+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口腔功能训练
为了提高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振动信号频域数据处理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共轭梯度和AR模型的谱估计算法.该算法计算复杂度低,估计出的谱分辨率高,可以克服传统的经典傅里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