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欧洲行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s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乍出国门,诸多新奇。然而,这新奇似乎与烦恼是一对儿兄弟,形影不离。我去欧洲探亲时,已是深秋十月,虽然错过了出游的黄金时节,不过,即将踏上异邦的新奇感却多少冲淡了心中的遗憾。在经历了办理护照、请假审批、资料准备、签证过关等林林总总的折腾后,我和老伴儿开始了欧亚大陆由东向西的旅行。
  有口难“言”
  飞机在法兰克福机场降落,透过舷窗望去,机场似乎不及北京首都机场那么宏伟。可当我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时,却不能不抱怨它太大了——环顾720度,我也没找到出口。来来往往的人尽是大鼻子、蓝眼珠,嘴里叽里咕噜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身在异邦,最恼人的就是语言不通。刹那间,对祖国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此刻,哪怕听两句国骂都会感到舒坦。想找个中国人打听一下,好不容易看到一张东方面孔,赶紧上前问道:“请问,出关口怎么走?”对方一脸茫然,张嘴蹦出一串非日即韩的语言。幸亏女儿考虑周全,早把机场的出行路线配上指示图发给我,我和老伴儿就按图索骥,终于找到了出关口。女儿曾叮嘱过,过关时一定要展示友好的微笑,还要热情地说上一句“哈罗”,这样,出关会顺利些。在北京签证的时候,女儿的好朋友还特意用德文为我写了张便条,大意是:“我们是来德国看望女儿的,不会讲德语。”果然,边检人员只迅速扫了一眼,啪、啪两下,盖章放行。
  我拖着行李箱边走边感慨,在国内,考个中医职称都需要英语N级,国外为什么不能像我们普及英语一样普及中文呢?上学时,我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至今记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Ade(德语,再见的意思),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可现在才下飞机就说“Ade”,机票钱不白花了吗!
  其后一个月,我也刻苦地学习德语,无奈年纪不饶人,好不容易背了一句,可是,只消上趟厕所或打个喷嚏就忘个干净。最终我总共就学会了4句德语:见面就说“古疼他木(您好)”,中间视情况来句“党课(谢谢)”,临别说句“去斯(再见)”,其余一概说“一西外斯你斯特(我什么都不知道)”。语言不通为出行带来诸多不便,譬如逛商店,店员们态度很热情,虽然能猜想出他们说的无非是“欢迎光临”之类的客套话,但我那“三板斧”完全没法回应人家,闹得气氛很是尴尬。一次,情急之下我硬是憋出一个英语单词——LOOK,德国店员居然听懂了。从此,我每进一家商店,不管他们说什么,我就来一句“LOOK”,全部搞定。
  食不果腹
  老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国内虽也品尝过西餐,可那就是图个新鲜。到了欧洲,遍地西餐馆,爱吃不爱吃就由不得自己了。曾听闻一件趣事:一位老先生囊中羞涩还要带着女友去西餐厅显摆,虽然连ABC都不认识,还硬是点了好几个(都是3-5元最便宜的)。等了半天也不见走菜,叫来服务员,“我们的菜什么时候上啊?”“先生,您刚才点的几首钢琴曲已经为您演奏完了。请问,您还需要什么服务?”丢人归丢人,但好歹还能和服务员沟通,也还知道人丢在哪了。可到了国外,想丢人都难——进了餐馆,点菜的任务我主动放权给女儿,因为我心里明白,自己看洋菜谱的水平仅限于价格栏中的阿拉伯数字,不点也罢。
  此次出游,我浅尝了德、奥、法、意四国的西餐,最终的结论都是——吃不饱。而且,无论何种蔬菜,似乎除了生吃以外,最多就是水煮。几千年过去了,煎、炒、溜、炸的技术欧洲人一直没有掌握,这种生活科技
  发展水平与他们工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很不匹配。
  在德国,主食是各式面包,面包很有嚼劲,牙齿足够好的人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与面包相配的有奶油、干酪和各种果酱,外加香肠和火腿。欧洲人说,天堂里最好的厨师是法国人,地狱里最好的厨师是德国人。此话虽过于夸张,但多少能反映出德国人不会吃的事实。毕竟,人家讲求的是营养,而不是烹调技术。
  在奥地利,享誉全球的炸猪排确实不错,但更令人惬意的是那里的艺术氛围。在维也纳的咖啡馆里,音乐很古典,灯光很温馨,绝无半点浮躁喧嚣。纵是大俗之人坐进去,也顿觉自己化身文人雅士,欧洲上流社会的缛礼也无师自通。
  久负盛名的法国菜,其菜单看上去很简单,但点菜颇有门道:头道菜一般是凉菜或汤,在上菜之前先上一道面包;第二道菜是一餐中的正菜,也是法国菜中发挥最极致的一道,菜式虽不多,但却烹制得细腻、考究;最后一道是餐后甜点,法式甜品清香、软滑,使整个就餐过程完美而回味无穷。用餐期间,每吃完一道菜,服务员会撤掉盘子再上下一道菜。当你喝着葡萄酒,吃着煸蜗牛、大鹅肝,感受最深的还不在菜品本身,而是他们竟能把饮食这么日常的行为视为艺术这一点上。法国人认为,个人饮食应符合自身的教养与社会地位,并将同桌共餐视为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他们特别追求进餐时的情调,漂亮的鲜花、精美的餐具、幽幽的烛光、典雅的环境缺一不可。
  去意大利,不可不吃的当属披萨,而意大利面则可吃可不吃。意大利面是用一种叫durum wheat(译作“硬杜林”、“杜兰”)的小麦制成,其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质、高筋度等特点,制成的面条通体黄色,煮上半个小时也不软,还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我实在吃不习惯。
  总之,各国西餐大同小异,可供选择的品种非常有限。即使是最负盛名的法国菜,也无法与中国东西南北口味迥异的各大菜系相提并论。至于山珍海味嘛,那就更别想了,你若想在当地的餐厅点出一桌毒蛇、蝎子、蚂蚱,哪怕想点盘猪头肉,也是白日做梦。你说他们吃的是不是太单调了?说了半天,其实还是饮食文化不同。
  行之有“道”
  欧盟国家的边境是开放的,无论签的是欧盟哪个国家,只要你怀揣合法护照,去其中的任意国家都很方便。驾车出行,稍不留神就“出溜”到相临的国家去了。有一次,我们全家开车去维也纳,途中加油,每升1.29欧元,驶出不到10公里就进了奥地利国境,路边加油站赫然耸立着一块牌子:汽油1.09欧元/升。提前10公里加油,结果两杯美郎之咖啡就没了。
  欧洲国家的城际高速公路多为双向四车道,比不得国内六、八车道宽敞,但建议车速却是130英里/小时(奥地利限速120英里/小时;德国高速大多不限速),可能老外认为这样才能让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吧。路上随时可见各式跑车。时值初冬,气温已在10度左右,还看到一老外开着敞篷车,嚼着口香糖,气定神闲,可惜没有头发的光头少了几分潇洒飘逸。间或还会看到一级方程式赛车手装束的年轻人驾摩托车呼啸而过,眨眼就消失在视线以外。当然,也有缓车慢行的,这样的驾驶员往往是老人或妇女。
  另外,轿车挂拖斗也是一大奇景,不禁让人联想:在国内,轿车还是身份、财富的标志,无论是公车还是私家车,万万做不出这种自贬身价的举动。欧洲的轿车大多是没有屁股的。这种审美和习俗上的不同反映的却是价值观的差异。在欧洲人眼中,车是代步工具,只要舒适、实用,不考虑空气动力学,哪怕设计成狗尿苔,也是可以的。
  初到德国,我竟然感觉自己不会走路了。非机动车道有自行车专用通道,行人占自行车道被视为不礼貌的违规行为;路人相遇要互相礼让,还要说句“对不起”、“不客气”。所以,走在路上,我经常被女儿“提醒”,偌大的地方简直没有立足之地,甚是让人恼火。人要让人,人要让自行车,可汽车却要让人。行人可以放心大胆地走在斑马线上,再快的车到了斑马线前也会一脚踩停,对行人行注目礼;万一发生追尾、剐蹭,千万别心存侥幸,一跑了之。即使没有警察,说不定早有“好事者”电话报警。据说有一中国留学生骑自行车旅游,误上了高速公路,警察局为此接到100多个报警电话。这种公众意识已然根深蒂固。还有一种现象让我很感慨:马路上太安静了,几乎听不见汽车喇叭声,这种“静音”模式,也让我有些不习惯。
  “烦恼”之后逐渐回归了“静心”。但隐约又有些静不下来。因为,欧洲行闹起的涟漪中或许还有着地理、文化、风俗、伦理之外的东西,它们或多或少在震撼着我吧。 责编/张晓莉
其他文献
对于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周作人来说,给报纸和杂志写文章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了,从民国初期给《新青年》杂志写文章开始,除了在抗战胜利后被囚禁于南京老虎桥的大狱里的那一
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强力推进城镇功能区建设。重点抓好“四街一路”功能区建设,加快五个小区标准化建设,打造一连、四连田园式农家小镇。坚持以产业为支撑,突出抓好新型工业化
着力改善民生。抓好项目建设。结合现有基层设施条件,按照集中建团区,慎重建连区,在水、路、绿化、规划、管理、品位上做文章,抓住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和援建机遇,今年完成145套
面对我国价值哲学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学界同仁开始了卓有成效的“解困”工作,相继提出“价值”、“哲学价值”、“广义价值”和“统一价值”等范畴。本文认为,唯有引入现代西方
日出东海月照天山同辉共灿烂行逾万里情重千斤携手更辉煌浙江省台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尹学群 The sunrise of the East China Sea Moon Tianshan Tung Fai a total of mo
“他是军事干部,却对新闻工作倾注了极大热情。亲自策划,亲自调查,亲自写稿,是新闻报道的行家里手”。说起广东省揭阳军分区司令员贾拾生关心、支持新闻报道工作的事迹,他的
草原生态文明是以草原生产方式为基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协同共进的文明系统,该文明系统显象特征是广阔草原及其游牧生产、生活,而其深层次的特质则是一种立足于客
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哲学研究同整个人文学科一道由中心走向边缘,然而真正的学术研究却从此开始起步了,当人们不再指望它去匡时济世,学者们的理智不再为热情的听众所迷惑,根植于理性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香港孔学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儒学与21世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一位备受世人景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