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在即,家长送还是自己去,是不少准大学生十分关心甚至发愁的问题。那些不想让家长送的孩子,有的是“想独立”,有的是怕别人以为自己“不够独立”。报到入学,成为正式的大学生,被很多孩子视为一种精神上的成人礼,诚然是“开始学着独立”的好时机,但应该先理清一个问题:什么是独立?
细分开来,独立可以分为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生活自理的独立等等。大学生就不谈经济独立了;一个人背井离乡赴学報到,确实能体现至少在生活自理等方面的独立,但那些家长陪伴报到的新生,除非是任由家长搬行李、排队、东奔西跑,自己当“甩手掌柜”的,也很难判断他们就“不够独立”。
一些家长与高校少有交集,借着送孩子入学的机会看一看,一边感受氛围一边权当旅游,是十分自豪而珍贵的体验。特别是学校离家远的,家长也想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后在家思念孩子的时候,便有更真实贴近的背景。一些孩子给送学的家长当“导游”,借互联网App的便利运筹帷幄、妥帖安排,让家长无须多操心,他们难道不够独立?
家长关心孩子不等于就要包办一切,孩子开始学着独立,也不等于就要刻意拉开距离。一个准大学生是否初步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不是看他是否有家长陪着报到,更多是看他能否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理解并体谅家长的心愿和能力,并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推给家长。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走上社会之后——有的年轻人以“独立”为目的刻意远离父母,却一有麻烦就向父母求助,还有的人与父母分开住,却定期把脏衣服拿去给父母洗……距离有了,“独立”在哪里?
说起来,那种以“独立”为名鼓励年轻人远走他乡的劝导,不但容易偏离“独立”的本质,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遗憾。志在四方固然豪情万丈,但背井离乡应当是为人生打拼的代价,而非目的。
(摘自《北京青年报》 吴青云/文)
细分开来,独立可以分为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生活自理的独立等等。大学生就不谈经济独立了;一个人背井离乡赴学報到,确实能体现至少在生活自理等方面的独立,但那些家长陪伴报到的新生,除非是任由家长搬行李、排队、东奔西跑,自己当“甩手掌柜”的,也很难判断他们就“不够独立”。
一些家长与高校少有交集,借着送孩子入学的机会看一看,一边感受氛围一边权当旅游,是十分自豪而珍贵的体验。特别是学校离家远的,家长也想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后在家思念孩子的时候,便有更真实贴近的背景。一些孩子给送学的家长当“导游”,借互联网App的便利运筹帷幄、妥帖安排,让家长无须多操心,他们难道不够独立?
家长关心孩子不等于就要包办一切,孩子开始学着独立,也不等于就要刻意拉开距离。一个准大学生是否初步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不是看他是否有家长陪着报到,更多是看他能否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理解并体谅家长的心愿和能力,并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推给家长。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走上社会之后——有的年轻人以“独立”为目的刻意远离父母,却一有麻烦就向父母求助,还有的人与父母分开住,却定期把脏衣服拿去给父母洗……距离有了,“独立”在哪里?
说起来,那种以“独立”为名鼓励年轻人远走他乡的劝导,不但容易偏离“独立”的本质,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遗憾。志在四方固然豪情万丈,但背井离乡应当是为人生打拼的代价,而非目的。
(摘自《北京青年报》 吴青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