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ke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诠释,是学生终生发展的保障,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石,准确把握其思想内涵,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有助于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12-0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高等教育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的这一要求,既是对以往高等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立德树人”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答疑解惑,还要求教育承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高校应始终将“立德树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立德”是人全面教育的内核,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一个概念中——道德。”在高校教育中,“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贯彻始终。目前在高校教育中,“立德树人”工作还面临着不少问题,还受到诸如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社会思想多元化、网络负面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在认真总结过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勇于改革、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牢固树立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信息通过新的互联网载体迅速流传,多元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凸显,科技的进步消除了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围墙”。这些新的变化导致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临新的挑战。首先,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人们以对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作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以获取金钱的数目作为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使得人在获得物质欲望,满足低层次需求的同时,忽略了精神性需求。其次,经济全球化催生和推进了信息全球化,同时也促进了人际关系网络化,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缩小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交往的地理局限,客观上导致了信息繁杂,无法辨别,增加了信息的选择难度,也增加了“立德树人”的工作难度。此外,社会转型期间的多元化冲突也制约了“立德树人”的实现难度。
  目前,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就从本质上要求高校把“育人为本”摆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把学生的培养看成学校的生存之本和发展基础,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坚持整合与联动,搭建平台,在合力中实现“立德树人”
  高校在“立德树人”工作推进过程中,要从整体出发,在宏观上把握,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保障“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首先,高校要努力搭建合理、高效的平台,通过平台切实推进“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其次,在平台建设搭建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完善。第三,高校在面对“立德树人”方面的问题和困境,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不足以解决,要站在宏观的系统层面来审视学校的德育,着力提升整合各种德育资源,从根本上提高“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要积极建言政府机构大力推进社会德育,为高校“立德树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高校要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对接家庭与社会,整合社会、高校和家庭的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机制。在建立联动机制的基础上,要狠抓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道德修养。
  三、坚持“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
  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实现路径。只有把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相互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取得“立德育人”的整体效应。“课程育人”就是理论育人,即以课堂、课程、课本等理论教育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知识的传授。只有通过课程育人懂得何为“德”,才能知道立何“德”,之后才能践行“德”。当前社会形势下,在利益多元化背景下的人的价值取向呈现出新特点,由于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给社会的道德规范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同时也给道德教育提出了很多新困难。因此,在“立德树人”工作中,要先以课程育人为主渠道,探索理论教育的新模式。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高校一方面要积极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开展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与实践;另一方面,也要在积极探索与大学生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创新实践模式,培养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社会责任要求高校要培养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意识,其既可以纳入课堂教学体系中,也可以纳入社会实践活动中。
  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构建协同联动教育机制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优秀的校园文化同样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积极的影响。文化育人不同于理论与实践,其具有明显的渗透性特点。高校要努力建设新时代的校园特色文化,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不仅要努力加强校风、教风与学风建设,还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以本校历史沉淀的精神为底蕴,着力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立德树人”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立德树人”工作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其不仅仅是学校的使命,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在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必须加强高校外部与内部的协作,建立多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积极构建高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网络,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与社会教育所存在的缺位与错位问题,从而推动“立德树人”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
  [2]陈勇,陈蕾,陈旻.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4).
  [3]方晓珍.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6).
  [4]胡锦涛.鉴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使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形成了统一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理想信念。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文化活动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又是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主题思想和内容支持。本文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入手,阐述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的作用,并结合时代要求,对加强
会议
【摘要】根据现阶段中职教育现状,结合本人在中职教学经验,从中职教育目前发展艰难来看,除了中职教育特点的特殊性另外主要是由于中职德育所显现出来的问题所导致的问题。本文结合德育的重要性、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职德育;学校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10-02  中职教育是对素质教育
会议
会议
【摘要】高校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重要平台。优秀的社团建设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当今社团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社团在高校中纷繁多样,大大丰富了高校的学习生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大学生社团管理中,针对不同的社团,所面临的学生都是不一样
结合卡车运输露天矿运输道路的实际情况,为满足优化调度的要求,对矿山道路进行了分类,提出了采排区域、允许排土区域的概念;阐述了矿山运输网络的生成与更新方法。
【摘要】实习是医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当前医学生实习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问题,进而对学生培养造成严重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医学生实习管理成效,本文将对医学生实习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