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深层次问题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世界银行资料显示,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中国的水质也在不断恶化,90%的河流呈现严重污染现象,62%的河水不适宜鱼类生存。目前我国六百座城市中,四百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城市一百一十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六十亿立方米。主要城市中将近一半城市的饮用水不合格,三亿多农村人口面临饮水不安全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是政府和公民普遍关注、众多学科和学者高度聚焦的全球性课题之一。社会各界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上已基本上达成共识,几乎没有人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提出异议。然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却比比皆是,我国的生态环境仍然在继续恶化。
  据世界银行资料显示,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中国的水质也在不断恶化,90%的河流呈现严重污染现象,62%的河水不适宜鱼类生存。目前我国六百座城市中,四百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城市一百一十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六十亿立方米。主要城市中将近一半城市的饮用水不合格,三亿多农村人口面临饮水不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气候异常等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命健康。200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由于空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约64万呼吸和循环系统病人住院,约25.6万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环保部门专家进一步得出结论,“近年的数据与2004年大体相同”。2007年世界银行与中国合作对中国近年来环境污染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每年因污染而早逝的人口高达75万人。
  中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已经到了危险的临界点,它所消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 5%,也就是说每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量的一半,被环境污染所消耗掉了。
  那么,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
  
  为什么环境污染在持续恶化?
  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是什么在污染环境,是谁在污染环境。但是,还没有一种力量可以直接制止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因为在这种行为的背后,是与保护环境明显对立的、在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工业生产、市场机制、资本逻辑、生产模式、消费理念、价值观念和自然伦理。这种社会结构和机制不仅主导了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主导了政府行为。
  事件和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在原因的背后,是行为和动机;在动机的背后,是结构和机制。系统思考揭示: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总根源在于人与人关系的制度性扭曲。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认识问题,而且是行为问题;不仅是动机问题,而且是机制问题;不仅是生产问题,而且是消费问题;不仅是个体问题,而且是公共问题;不仅是局部问题,而且是整体问题。
  1.传统工业的根本缺陷
  工业化与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有直接的关系。工业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工业化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传统工业(区别于后工业)的根本缺陷有两个方面:一是忽视了自然资源的再生产能力,二是忽视了自然环境对废物有限的降解能力。这两大缺陷通过某些社会机制急剧放大,成为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的元凶。
  


  2.利润至上的资本逻辑
  在20世纪,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形成全球规模。在这个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逻辑把传统工业的缺陷也推向了最大化。大量生产体制是与资本逻辑相适应的生产体制,大量生产、大量耗费、大量废弃的工业化生产成为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为了支撑大量生产,资本逻辑创造并主导了大量消费、过剩消费、用过就扔、一次性消费、大量废弃的消费理念,推动了资源耗竭、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加速度破坏。
  3.环境缺失的市场机制
  居于主流地位的经济学把环境看作不言而喻的前提,并没有把环境因素看作生产成本。如果把环境成本计算在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造纸厂、化工厂等企业的产值是一个很大的负数。市场机制只考虑到买卖双方的利益,却根本没有顾及第三方的利益。某化工厂经济效益很好,客户也很满意。但是它所排出的废水却污染了河流,沿岸居民的健康和经济受到严重损害。沿岸居民的利益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中是无法解决的。主流经济学不能保护环境,市场机制也不能保护环境!
  4.负面效应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本身具有双刃剑的性质,它既可以服务于正义,也可以效力于邪恶;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可惜的是,科学技术服从于大量生产和利润至上的资本逻辑,使其负效应急剧放大,成为破坏环境的帮凶。
  即使是在高科技聚集的美国硅谷,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严重的水质污染,引起许多的不正常分娩。据加利福尼亚洲劳工统计与研究处的调查,电子工业职工的发病率比美国工业总的职工发病率要高得多。显然,服务于利润至上的高新技术并不能用来解决环境问题。
  5.物质第一的主流价值
  贫穷是人类的大敌。然而,追求物质享受引发了人们的贪欲,物质第一、享乐至上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在舍命般地追逐财富,贫富悬殊更加刺激了人们的致富动机,舆论和媒体则推波助澜,一个又一个富豪排行榜无不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物质第一,成为对自然资源的无度索取、大量浪费和大量废弃的价值支撑。
  6.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
  经济增长模式是许多政府主导的发展目标。虽然渐次演变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但经济增長仍然是首要的和第一的发展目标。这就是为人所诟病的“GDP主义”。保护环境被视为第二位、第三位的目标,经济、政治、军事等任何一个目标,都可能凌驾于保护环境之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7.人类中心的环境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中对自然的控制、支配、改造、利用的思想,是环境破坏生态危机在认识论上的总根源。人类中心主义的危害在于,把人凌驾于自然界之上,试图主宰和改造自然界,因此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危机。
  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看成是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人以外的存在只具有工具价值,自然界的价值只是人的价值映射的产物。因此,只有人才是唯一具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的物种,道德原则的制定与选择的唯一的相关因素是人的利益,一切以人的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为前提。
  非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了“动物的权利”、生命体的“固有价值”、自然物的“法的权利”和“未出生的后代的权利”。非人类中心主义虽然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立论的基点是虚构的自然“权利”或“价值”,因此并不能从人与人的关系着手来解决人与自然的伦理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框架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战略思维的角度来建立其基本框架。其中包括前瞻思维、系统思维和策略行动三个层面。
  前瞻思维是要解决人们习以为常的短视问题。我们不会苛求每个公民和企业具有战略眼光,只希望政府能够有所远见,不被执政利益和有限任期所局限。系统思维是从动态复杂性问题中看到结构-动机-行为的关联,并发现复杂问题的杠杆解。策略行动要把整体的、全局的、宏观的认识和决策,转化为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必然行动,这个转化需要以政策、法律、教育、舆论、道德等为媒介。
  1.人本自然的环境伦理
  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从这个基本事实出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构成了人本自然的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在讲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根源和实质却是人与人的关系。人本自然的环境伦理不是要控制环境,而是要控制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伦理是社会伦理的延伸,即以人对环境的伦理来体现人对他人的伦理。
  2.公正和谐的发展目标
  公正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经济发展只是在这个总目标下的子目标。公正和谐在微观上表现为公民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每一个公民都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公民的环境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公正和谐表现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上,就是以保全环境为前提的经济发展。
  3.有益环境的生活方式
  生活逻辑的起点是洁净的空气、水、食物等生活必需品。追求方便和舒适的生活无可非议,但由此而形成的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消费文化则成为耗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根源。
  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就是有益于社会的生活方式。有益环境的生活方式包括节约能源和减少废弃两大方面,并推崇回归自然、宁静淡泊、清新简约的生活时尚。
  4.生态第一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价值中立的。战争的双方可以运用相同的技术抗衡和残杀,且不论正义或者非正义。在环境污染问题上,科学技术罪不可恕,这是科学主义的悲哀。
  因此应当为科学技术立法,制定生态第一的科学技术法,对危害环境的技术发明和使用者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经济,仍然寄希望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
  5.环境优先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优越性不容置疑,但是其外部负效应又是其明显的弊端。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外部性造成社会脱离最有效的动态结构,使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很好的实现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
  因此,要为市场机制设定一个前提,即交易双方不能损害生态环境这个最基本、最广泛的公共利益,政府的宏观调控要对破坏环境的市场行为严格监管,建立环境优先的市场机制。
  6.环境保全的资本逻辑
  资本逻辑是指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资本逻辑在经济学的范畴内是合理的,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本逻辑是不合理的。因为企业主得到了利润,而让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为他买单。
  环境保全的资本逻辑,是指资本逻辑要承担环境代价,直至资本逻辑无利可图而放弃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生产。如果任何一种污染环境的经济活动都无利可图,那么利润至上的资本逻辑自然会转向不污染环境的经济活动。运用资本逻辑可以达到环境保全的效果,那就是凡是污染环境的产业最终将亏损、破产、倒闭。
  在发达国家,煤焦产业是无利可图的,生产焦碳的成本比购买焦碳的成本要高出许多。因此,焦碳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基本绝迹,转向发展中国家购买。而在发展中国家,煤焦产业是暴利行业之一,行业暴利使社会资本大量聚集,环境污染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持续恶化。
  7.后工业化的生态经济
  后工业化是对传统工业的扬弃。即发挥传统工业的优势,克服传统工业的弊端。在源头上,从有限资源转向可再生资源和无限资源;在过程中,从能源消耗、生产方式到废弃物排放的全过程实施循环生产;在结果上,把废弃物的最终排放控制在环境自然净化的限度内。
  生态经济是从人与自然的物质代谢的整体功能出发,把经济纳入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系统的经济模式,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促进经济发展。它不仅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也包括生态城市和宜居环境,不仅包括防治环境污染,也包括保护整体的自然环境。
  生态经济要从能源利用这个源头做起。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我国大气污染物中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都来自于燃煤。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认为,中国如不改变占百分之八十五的燃煤结构,不改变传统工业生产和消费方式,环境严峻期将提前来到,带来严重社会问题。
  8.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的宏观调控的重点是: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型。发展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对立冲突的,要从生态经济的角度解决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的问题。2)克服传统工业的弊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具体的路径上,新型工业化道路最根本的有两点,一是低能耗或者新能源,二是低排放或者零排放。3)针对市场机制的外部性加强政府职能。让外部性内部化,对负的外部性征收税赋,正的外部性给予补贴,把节能减排纳入市场机制和资本逻辑。4)以生态文明理念主导城市化和城乡建设。着重解决好城市规划、城市垃圾处理、污染企业搬迁、汽车尾气排放等问题。5)在部门、跨行政区域的资源环境问题上加强宏观协调能力,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跨部门、跨行政区性质与行政管辖范围的不对称问题。
  9.生态文明的行为规范
  生态文明的行为规范是要约束政府部门、企业组织、公民个人的行为,尤其是要约束政府部门的行为。政府部门的作为和不作为,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有专家指出,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者是政府部门,因为政府部门掌握着最大的社會资源、公共资源,政府部门的失职和默许,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是谁批准的?为什么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会长期存在?为什么别的地区不要的污染企业会引进本地?为什么污染企业不顾当地居民极力反对而继续建厂投产?对于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要追究企业法人的法律责任,也要追究政府环境监管部门决策者的法律责任。
  生态文明的行为规范有两个层次,一是法律制度,二是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用以严格规范和惩罚严重破坏环境的行为。伦理道德用以鼓励和提倡公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环境责任,并通过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化、教育和舆论,提高国民的生态文明素质。
  10.绿色和平的全球战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中,应当以绿色和平作为全球战略的基调。
  第一,遵守国际环境法的原则。要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即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是共同的;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这种共同责任是有区别的。要遵守“不损害他国环境与各国管辖范围之外环境的原则”,各国具有按照其环境政策开发其资源的主权权利,同时亦负有责任,确保在它管辖或者控制范围内的活动,不至对其他国家的环境或其本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引起损害。
  第二,警惕发达国家转嫁环境污染。买卖双方在公平贸易的原则下,可能会产生不平等的环境后果。因此,要警惕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过WTO的游戏规则在世界各地攫取资源,把利润输入国内,提高本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把环境污染转嫁到他国,并把全球生态危机的责任归咎于发展中国家。
  第三,坚持和平发展,共建和谐世界。对全球环境危害最大的是战争。无论世界大战还是局部战争,都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毁灭性的灾难。因此,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在国际关系上要化解冲突,制止战争,确立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理念。
  (作者单位:中共太原市委党校)
其他文献
施工企业定额编制难度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实力不足,难以独立完成。充分利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基于网络平台,辅助于市场化的运作手段,生成动态的、个性化的企业定额是施工企业
经济社会中模糊现象普遍存在,经典的统计分析方法难以进行客观的描述与分析。在此前提下,本文首先论述建立模糊统计分析方法的意义;然后探讨当前模糊统计分析主要研究的内容;
2009年5月15日,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合作组织、烟台市旅游局、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09中国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是水电站常见故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容易给电站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带来损失。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和引发的事故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
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在运行窗口时会突然弹出警告,说windows虚拟内存太低,有时会突然关闭所有窗口,这给使用计算机的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本文就是通过分析虚拟内存太低的原因
期刊
城市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耗资极为巨大的系统工程。巨大的资金投入,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投资和各类贷款。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政府城市建设资金供求的矛盾已日益加剧。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中部地区,尚在“吃饭财政”边缘徘徊的财力更加显得杯水车薪,城市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钢花路建设模式
过去的几年中,内蒙古西部地区呼包鄂“金三角”的崛起令人瞩目,东部地区也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活力渐盛,而扼守联接南北、沟通东西咽喉地位的乌兰察布市,如何在标兵更强、追兵更近
中国取得这样不凡的经济表现,我认为与中国特殊的国情,特殊的动力相联:这种特殊动力,首先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充分的利用了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同时又有自己的自主创新,包括经济特区;其次是渐进的市场化和有限的私有化,使资源配置跟利益刺激有一个持续改善的动力,同时又避免了大规模的社会的对抗,避免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落到少数的私人手上;其三是与二元经济结构相关联,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在这30年当中避免了土地
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优选粗细骨料,在混凝土中掺入JM-Ⅱ型减水剂,成功泵送C50高强混凝土,并根据施工工艺条件采用蒸汽养护,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确保了工程质量。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文振富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科學发展观的思想,资源型城市转型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对于已经枯竭的城市,国家出台了包括财力性转移支付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从长远看,关键是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而近期则要抓好产业的转型。  产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发展接续产业是资源枯竭城市实现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做好项目实施工作,一是工作要扎实。新设资源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