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膜突蛋白抗体与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ioop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抗膜突蛋白抗体与系统性硬化病(SSc)相关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纳入参加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硬皮病试验研究组(EUSTAR)的SSc患者6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膜突蛋白抗体.分别根据高分辨CT特征、肺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和病程的差异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之间抗膜突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和滴度(吸光度值).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SSc-ILD组的抗膜突蛋白抗体滴度(0.156±0.062)高于无ILD组(0.107±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Sc患者中,检测抗膜突蛋白抗体对于诊断其合并ILD的敏感性为44.0%,特异性为91.7%(Kappa=0.2,P=0.022).肺高分辨CT上具有蜂窝样变、小叶间隔增宽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特征的SSc患者抗膜突蛋白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具上述特征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总量(TLC%)减低组的患者中,该抗体的滴度(0.172±0.067)高于正常组(0.133±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减低组患者的抗体滴度(0.153±0.580)亦高于对照组(0.120±0.3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抗膜突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在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增高组与正常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c病程≤5年组与>5年组的抗膜突蛋白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但ILD病程≤12个月者的抗体滴度(0.182±0.073)显著高于病程>12个月者(0.138±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抗膜突蛋白抗体在SSc相关的ILD患者有较高的特异性,可能为揭示SSc-IL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在SSc患者血清中检测该抗体对于早期筛查和评估ILD的价值值得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患者女,39岁.2005年始出现双手掌指、近端指间关节疼痛、肿胀,并逐渐出现双肩、肘、腕、膝、踝等关节肿痛,伴晨僵>1 h.在当地医院查类风湿因子(RF)明显升高,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红细胞沉降率(ESR)>100 mm/1 h,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给予泼尼松10mg,每日1次、甲氨蝶呤(MIX)10 mg,每周1次治疗,关节痛仍反复发
期刊
患者女,4岁.因右膝关节肿痛5个月余人院.于5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膝肿痛,无发热,无皮肤损害.当地医院行右膝B超显示:右膝上方低回声团块.滑液穿刺后镜检显示:少量淋巴细胞,良性可能性大.口服克拉霉索无效,肿痛逐渐加重,活动受限.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右膝部囊性占位.于3个月前行"右膝部肿物切除术",见肿物位于髌上囊内,3 cm×2 cm大小,边界清,呈乳白色,质地较脆,与滑膜轻度粘连。
期刊
1997年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的发现启动了1999年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RANK系统的确立,骨骼通过破骨细胞(OC)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OB)的骨形成来保持其动态平衡,OC是骨吸收的唯一细胞,它的增多或活性增强就会引起一些骨破坏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OP)、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类风湿关节炎(RA)的骨破坏、肿瘤骨转移导致的骨破坏等].OP
期刊
目的 总结复发性多软骨炎(RP)的临床表现以及气道受累的特点和治疗策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RP合并严重气管狭窄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并对该病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为33岁女性,以咳嗽、声嘶、气短起病,3个月后确诊RP,此时已经出现严重的气管狭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 RP出现呼吸道受累并不少见,部分患者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应高度重视RP气道受累的早期诊治.否则预后不良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辅助性T(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22、IL-23和IL-27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5例SLE患者及32名健康人血浆IL-17、IL-22、IL-23和IL-27水平,分析它们之间及其与疾病活动和临床特征的关系.2组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显著特点之一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凋亡细胞清除障碍而导致自身抗原暴露、积聚,进而被自身反应性免疫活性细胞识别有关.凋亡细胞的清除可能由具有吞噬功能的单核巨噬细胞完成。
期刊
目的 观察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自噬现象并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方法 以初诊及新发作的活动性SLE患者20例为病例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0例和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作为对照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并利用贴壁法除去单核细胞.运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PB
国内风湿专科医生往往重视风湿性疾病的药理学治疗作用并对其研究充满热情,但忽视了风湿性疾病的非药理学干预作用而对其研究不感兴趣。
期刊
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 syn-drome,DAHs)指在病因作用下,肺微血管血液进入肺泡,发生弥漫性肺泡出血(DAH),临床出现呼吸困难、咯血、贫血等症状,胸部X线片示双侧弥漫性肺泡浸润.该综合征是发生在一系列疾病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并非一独立疾病,多来势凶险,危及生命,症状复杂.目前对于DAH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DAH认识不足,常导致
期刊
间质性肺炎是结缔组织病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严重的并发症.间质性肺炎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部分间质性肺炎患者对上述治疗反应不佳,且常由于一些不良反应如机会性感染等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急需不良反应少、能控制间质性肺炎病情进展的新的药物用于临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