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班级文化。班级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让我们师生成为这种文化的主体、建设者,又成为这种文化的受益者。下面我就班级文化建设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美化教室,让班级焕发生命的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温馨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工作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在文化氛围浓厚的班级里,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都比较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
1.布置好教室。我们要营造学习的氛围,令教室充满浓浓的书香气息,可以在教室的墙上悬挂一些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一则警句、一句名言,或许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时间久了,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办好黑板报。班级教室内,板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掘取知识的宝库。对文字编辑、新闻采写、版面设计等内容,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各显神通,为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舞台。
3.建好图书角。教师可以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少年”等活动,引导学生与好书交友,与伟人对话。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我在教室设了一个图书角,并在墙上种下几棵阅读成长树,学生每看完一本书,我就奖励他一片树叶奖章,并写上学生的姓名,贴在树上。我还给学生分组,看看哪棵树的树叶最多。学期结束时,我再评出“书香少年”,以此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图书角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教室整洁。教师每天要督促和检查孩子清洁卫生的情况,要求孩子保持教室卫生,不乱扔纸屑;动员学生竞选卫生监督员,随时监督自己和同学。
5.桌椅、学习用品摆放整齐。为了配合学校的“一课一整理”活动,上课和下课的时候,我都提醒孩子把桌椅和学习用品摆放好,有时候我还亲自替他们摆放,这样久了,孩子们看到老师的举动会更自觉地摆放好自己的东西。
二、制定班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大家庭,班级就是一个小家庭,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班中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1.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是全班信守的制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任强加给学生,应该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定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如师生共同商议,把“上课要专心,作业要细心,待人要真心,做事要用心”定为班约,并贴在教室墙上。学生一进教室就能看到,并深深地刻在脑中。
2.制定班级奖罚制度。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教育事关重大,不可忽视。严格要求学生就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丝毫不放松地教育。让学生多进行比较,不断地与他人比,也和自己的过去比,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才能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因此,我在班级墙上设立了一个“争星台”,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奖或罚,比一比谁的星星最多,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总结,评出“班级优秀之星”,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并持之以恒。
三、丰富活动,使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无形且有效的约束力量,在一个形成了集体荣誉感的班级里,谁做了有损集体荣誉的事,谁就受到集体舆论的谴责,从而使每一位学生明白,损害集体荣誉是一种耻辱。这就促使他们为维护集体利益,服从集体需要,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同时,集体荣誉感又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它促使每一个班级成员自觉地为维护集体荣誉,不怕困难,不计个人得失而奋发努力,并以能为集体出力、争光而感到由衷的喜悦和自豪。
1.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人本化的班级管理提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如实行班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管理的酸甜苦辣,真切地感受到在管理中遭受挫折的痛苦、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形成主人翁的意识。
2.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等,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阶段性班级工作、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为主。在开展主题班会时,教师要注意联系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受到教育。
总之,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性情,温暖学生的心灵。
(责编 莫彩凤)
一、美化教室,让班级焕发生命的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温馨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工作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在文化氛围浓厚的班级里,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都比较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
1.布置好教室。我们要营造学习的氛围,令教室充满浓浓的书香气息,可以在教室的墙上悬挂一些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一则警句、一句名言,或许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时间久了,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办好黑板报。班级教室内,板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掘取知识的宝库。对文字编辑、新闻采写、版面设计等内容,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各显神通,为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舞台。
3.建好图书角。教师可以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少年”等活动,引导学生与好书交友,与伟人对话。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我在教室设了一个图书角,并在墙上种下几棵阅读成长树,学生每看完一本书,我就奖励他一片树叶奖章,并写上学生的姓名,贴在树上。我还给学生分组,看看哪棵树的树叶最多。学期结束时,我再评出“书香少年”,以此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图书角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教室整洁。教师每天要督促和检查孩子清洁卫生的情况,要求孩子保持教室卫生,不乱扔纸屑;动员学生竞选卫生监督员,随时监督自己和同学。
5.桌椅、学习用品摆放整齐。为了配合学校的“一课一整理”活动,上课和下课的时候,我都提醒孩子把桌椅和学习用品摆放好,有时候我还亲自替他们摆放,这样久了,孩子们看到老师的举动会更自觉地摆放好自己的东西。
二、制定班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大家庭,班级就是一个小家庭,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班中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1.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是全班信守的制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任强加给学生,应该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定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如师生共同商议,把“上课要专心,作业要细心,待人要真心,做事要用心”定为班约,并贴在教室墙上。学生一进教室就能看到,并深深地刻在脑中。
2.制定班级奖罚制度。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教育事关重大,不可忽视。严格要求学生就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丝毫不放松地教育。让学生多进行比较,不断地与他人比,也和自己的过去比,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才能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因此,我在班级墙上设立了一个“争星台”,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奖或罚,比一比谁的星星最多,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总结,评出“班级优秀之星”,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并持之以恒。
三、丰富活动,使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无形且有效的约束力量,在一个形成了集体荣誉感的班级里,谁做了有损集体荣誉的事,谁就受到集体舆论的谴责,从而使每一位学生明白,损害集体荣誉是一种耻辱。这就促使他们为维护集体利益,服从集体需要,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同时,集体荣誉感又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它促使每一个班级成员自觉地为维护集体荣誉,不怕困难,不计个人得失而奋发努力,并以能为集体出力、争光而感到由衷的喜悦和自豪。
1.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人本化的班级管理提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如实行班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管理的酸甜苦辣,真切地感受到在管理中遭受挫折的痛苦、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形成主人翁的意识。
2.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等,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阶段性班级工作、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为主。在开展主题班会时,教师要注意联系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受到教育。
总之,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性情,温暖学生的心灵。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