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工程界的引领者——悼念王义翘教授

来源 :合成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l1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听闻王义翘(Daniel I.C.Wang)教授的名字,是在我的导师沈忠耀教授那里--他是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当王义翘教授在1984年应国家科委生物工程中心的邀请来华访问并对我国生物技术方向“九五”规划提出建议的时候,沈忠耀老师就与他相识了。当时,清华大学化工系正在创建生物化工学科。此后,1997年,王义翘教授和他的弟子胡维硕教授,又应邀来华参加清华大学主办的亚太生化工程国际会议并做大会报告,此时我作为大会组委会的博士生志愿者,有幸初识了王教授。他对基因工程、发酵工程技术以
其他文献
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评估工作是及时掌握海平面变化影响情况,科学评价环境风险,为沿海经济发展、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文章从海平面变
惊悉王义翘教授仙逝,非常痛惜,怀念。不由得想到他近40年来多次到中国访问交流的一幕又一幕:我第一次见到王教授是在1984年。王教授作为中国科技部生物中心聘请的高级生物专家来华交流指导生化工程的创立。当时这个高级专家组由吴瑞教授牵头组织。为了帮助我们启动生化工程这个方向,王教授还带了3位顶级教学和工程方面的专家(包括胡维硕教授等)一起来华,共进行了4次讲座,内容包括生化工程的最新进展(用他在MIT办学习班的材料)、生化技术的应用实例、生化工程的装备和设计的思路等。我国各个相关单位都选派了专业的骨干(我记得有
The Nb3Sn thin film cavity,having the potential to be operated at a higher temperature and higher gradient compared to the cavity made from bulk niobium,is one
期刊
辽宁省卫星导航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LNCORS)拥有两套独立的卫星导航定位连缕运行基准站服务系统,分别是天宝公司的PIVOT系统和南方测绘的NRS系统。一段时间内它们平行且独立运行。本文对如何让两套系统联合起来,共同承担服务进行探计。
王教授离开我们已有半年多了。但我常常想到在这过去的30年中与他相见的日子。1990年,自我第一次见到他的那一天起,我即将王教授作为我终身的导师、引路者、长辈和朋友。王教授是生物化学工程学科的奠基人,学界和业界的泰斗。他培养出的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遍布世界高校和跨国制药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我直接认识的就有Steven Lee博士和谢良志博士。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辽宁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生产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坡度图的方法,主要针对分幅DEM镶嵌和裁切、栅格数据转为坡度数据、坡度数据分级、坡度数据转为矢量数据、小图斑融合、矢量数据后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本文以某1:500比例尺航测数字化成图项目为例,探讨了利用清华山维EPS软件,连幅批量进行数据编辑及数据建库方法的几点优势。倡导作业过程打破常规,依据实际的灵活运用。
王教授生平及其恢宏志业已有多方推崇描述,细节请见文献资料[1-7]。过去50年,在多变的大环境挑战下,由传统发酵工艺增益食品工业并与小分子化学制药共存,到重组基因技术开创第一代微生物为本的生物制药,演进到现代动物细胞为本的抗体生药,王义翘教授一直致力于开拓生物化学工程跨界教育,造育英才。他执着奋斗一生,扎根生物科学基础及工程实践,对于今日生物制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功不可没;切实做到了--立德、立功和立言--王教授推进生化工程将其发扬光大自成一家,获得麻省理工学院(MIT)学院教授(Institute Pro
本文目的是回忆王义翘(Daniel I.C.Wang)教授对生物炼制领域的贡献,以及作者与王教授在该领域的交往、互动和激励,并且作者针对生物炼制领域几个问题提出个人观点。王教授大力地推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创新,使生化工程正式发展成为化学工程的一个前沿分支。为面向重大需求,王教授一生中多次调整他的科研方向。基于粮食原料的第一代生物炼制工厂生产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但对粮食安全和环境有着负面影响,发展受限。因为当前石油价格下行,基于非粮生物质的第二代生物炼制工厂受到预处理和纤维素酶成本的限制,举步维艰,在经济上暂时
2020年8月29日,我的博士生导师,麻省理工学院十二位学院教授之一、国际生物化工奠基人、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和艺术院院士王义翘博士在美国波士顿家中与世长辞。我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回忆自进入王教授实验室与恩师30年的交往;缅怀他指导学生开展想象性、开创性科研的独特培养方式;怀念他以身作则、孜孜不倦地把生物工程技术做到极致的追求和毅力;整理老师治学、育人、敬业和帮助推动华人社会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事迹;感恩老师全力支持和资助我回国创业的恩情。王教授与我亦师亦友,更像是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