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与语文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ra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它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创新的主要手段。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辞话》中也留下“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这些精辟的论述为我们点明了文与道、境与情、潜心会文与入境悟神、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陶冶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成为我们情境教学的依据。
  怎样才能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关键在于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善于创设各种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情境有那些途径呢?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
  
  一、再现人物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感知
  
  如果把人作为一种一般具体形象物来考察,他就有以四肢、躯体为要素构成的身材感,以五官为要素构成的容貌感,以妆饰为要素构成的服饰感。而人,不只是“一般具体形象物”,他有思想、有语言、有动作。他的动作能给人动作感,他的语言能给人语言感,甚至他的心理活动也能给人一种心理直感。如果把特定情境考虑进去,我们对人物感知还远不止这些,它还能引导我们的感官产生从感觉到知觉,从表象到意象的理性飞跃。
  第一,人总是生活在一定时代的社会情境之中的,他的妆饰容貌、言谈举止、心理思想,都是他对社会具体情境的反应。所以,我们对人的感知要“情境化”。《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林黛玉,外貌给人一种柔静美,人见人爱,更是外祖母的“心肝儿肉”,然而,她进到贾府为何“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如果我们创设语文教学情景,通过影视或者表演把这段情境再现出来,我们所感知到的就不只是“如姣花照水,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还能感到她对具体情境的反应。不难看出,这种反应集中为两点:一是自尊,二是自怜。尽管林黛玉米到的是外祖母家,外祖母家给她的也是很亲情化的接待,但她不可能有十足的“回家”的感觉,她仍然觉得自己是个“客人”。所以,家庭变故,以及对贾府周围人际关系的直觉反应,必然生出寄人篱下之感。注意到这两点,林黛玉的形象特点便会在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来。
  第二,人的一切言谈举止、神情面貌都是人的心理的直观显现,都是人的意识对周围世界的反应。所以,我们对人的感知要“心理学化”。《祝福》中的祥林嫂,痛失爱子阿毛之后,对人反复诉说“我真傻,真的”这样一句话。教学情境中的“此情此境”让我们把这有声语言的话题意义置于问题之外,进而引导我们从这有声语言进入到她那无形的内心世界,看到她那一颗饱受伤害、屡遭打击、精神几乎崩溃的心在跳动。《渔父》中的屈原被放逐,“游于江泽,行吟泽畔”,我们从他的孤独凄凉的身影里,不难看到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爱楚之愈深,报国无门之痛愈切,兴国之望如风中摇曳之火,让爱国犹如爱生命的屈原怎能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呢?又怎能不愁肠欲断,忧思万千!《今生今世的证据》中的人们将土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它们在等什么呢?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终将尘归尘,土归土。生命的物化证据最终会消失,怎不让人感叹唏嘘!
  第三,我们还应看到,作为“社会的人”,他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一种理念行为、目的行为,都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客观显现。所以,我们对人的感知还应“理念化”。《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她的人生悲剧绝不是借项链丢项链这样一个偶然事件造成的。丢项链是偶然的,但偶然中包含着必然。她为何要去借项链,从她人生理念看,妆饰是一种身份,富贵是一种幸福,舞会上出尽风头更是一种荣耀。为此妆饰自己,这是目的。如果我们利用课本剧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把路瓦栽夫人搬上“舞台”,那么一个羡慕虚荣、追求奢华享乐的玛蒂尔德就会深深刻印在我们脑海中。不难看出,玛蒂尔德的悲剧是她人生理念的悲剧。
  总而言之,再现人物特定情境,是让教材提供的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中活跃起来,情境教学就是通过这些活跃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给人直接感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创设景物情境,引导学生体会
  
  景物情境一般是指作为观赏对象的景致和事物。它包罗万象,山河湖海、亭阁台榭、竹木花卉、鸟兽虫鱼,都可纳入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这些景物通过它的形式要素形状、质地、颜色、声音等作用于人的感官,在人的脑海中形成形状感、质地感、颜色感,声音感等等。而且,我们在情境教学中发现:‘当我们把这些客观景物放置到一定的“形象场”中时,这些客观景物就会变成有内涵、有情感、有灵性的东西。我们再看它时,就感觉它不但有外观的形、质、色、声,还有深刻的内涵和跃动的灵性。
  第一,联想与景物情境有关的人事引发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土地》一文,作者借助文字把我们带入或鸟瞰或平视或触摸土地的特定情景之中。假设我们因文选境,仅仅带领学生立于“万里平畴”,手捧“泥土”,却不能引导学生进入与“此情此境”有关的历史人事的特定环境中,学生“思想的野马”是很难驰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他们除了抒发“啊!肥沃的土地,辽阔的原野,我热爱你”的赞叹外,还能说什么呢?假若我们能告诉他们:这里,曾燃起过秋收起义的烈火,曾抛洒过抗日勇士的热血。这样他们的目光会变得深邃起来。懂得原来“土地也是这般深沉”。
  第二,触发他们对于景物情境的审美体验,加深他们对眼前景物的审美和品味。《雨中登泰山》一文,泰山青松苍翠挺拔,生机勃勃,各具情态,表现出独特的自然美。但是,凝神一想,我们对眼前景物青松的美感似乎还不止这些,还有一种神韵体味未透的感觉。这时,我们不妨想一想,作者纳青松于笔端,应该与他特定的思想情怀有关。作者那种由心仪泰山自然胜景、人文景观而孕育激发的扑向自然、亲拥泰山的情志和精神已经在“雨中登泰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一位善于体察自然的文坛老将,又以他敢于在风雨中攀登十八盘的亲自体验,面对着一棵棵“扎根于悬崖缝隙”、“和狂风乌云游戏”的泰山苍松,怎能不钟情于这些“泰山的主人”呢?所以在作者眼中,泰山不仅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自然美,更表现出所有泰山人的精神美。
  第三,引导他们由景物情境而联想宇宙人生,引发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审视和感悟。人类和自然宇宙紧密相联,宇宙自然以其博大胸怀涵容人类万物。《风景谈》一文说得好:“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人创造了第二自然”。我们都’很欣赏大作家的艺术表现力,二三十棵桃树,半盘磨石,几尺断碣,还有乔麦和大豆玉米,作者就用这些随处可见的东西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的最和谐的图画。大自然以它特有的绿阴和温馨荫蔽着这些可爱的青年,就像母亲拥抱着婴儿,谁能不为之感动?
其他文献
期刊
<正>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消息,该景区将启动火山冰雪旅游季,届时将举办中俄圣诞狂欢、冰雪过大年、探秘火山游、炫动冰雪游等活动。据了解,今年五大连池风景区冬季
一、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50分)  材料一: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调羹,在杯子上轻轻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巴尔扎克用有缺口的杯子,是想提醒自己,无论写了多少作品,这些作品上都有一个缺口,以此来激励自己,写下一部,将这个缺口补上。  材料二:沉香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材,是高级的香料。有一种树叫沉香,但它不会直接产生沉香,为了
伴随新中国建设步伐不断成长壮大,曾以“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谱写南国垦荒创业篇章的广东农垦,在改革开放以来对计划经济的旧体制、旧机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兴
不久前,笔者的一堂语文公开课因引入了开放式的小组合作学习,赢得了听课老师的赞赏,但也引起了老师们对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热议。   近些年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倡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公开课、课改课的“宠儿”。采用了合作学习,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热闹了很多。但热闹过后,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究竟讨论了些什么?是否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这样的合作是否有助于学习的深入和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方
20世纪40年代中期。人类刚刚掌握了具有超级破坏力的核武器.它空前强大的战略威慑力让大国为之疯狂.然而核武器虽然强大却缺少有效的投射载具。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在日后撑起冷
都市生活的人,对骏马大多都是耳熟能详却鲜有亲见,而被大诗人李白在《天马歌》中盛赞的汗血宝马-“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四级,
12月1日,波音在中国科技馆开展“放飞梦想——波音航空科普教育大讲堂&#183;国航专场”活动。邀请了国航资深波音737机长以及主任乘务长教员为参与活动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
《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是苏教版《史记选读》第一模块“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中非常重要的篇章,司马迁在这两篇文章中,将自己的家世谱系、生活经历、
<正>"美丽的哈拉玛啊,你是生我的大草原咯。美丽的哈拉玛啊,你是养我的大草原咯。野花遍地香啊,绿草连青天,牦牛驮着白云跑啊,悠悠牧歌唱到日月边……"一首《美丽的哈拉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