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ntou_2001_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而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以上要求,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教学策略:
  
  一、借助注释、工具书读通文本
  
  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既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养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着重从背景资料、作者介绍、字词理解等方面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如何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文章,理解句意文义。如有些是整体注释的,要根据注释自己去落实关键词;有些只注释关键词,那就要自己贯通全句的意思;对文中没有注释,自己又不能理解的,就要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学会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探究;自己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这样,逐步形成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二、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真正会读,能够在读中见义却并不容易。有些教师虽然也让学生读,但是常常是为读而读,没有具体明确的目的,没有能使“读”有效的为理解服务,没有能从“读”中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文言文的读最基本的是读准字音,了解句读,这和学生对文言文语句表达的敏感能力和语句的积累有密切关系的。仅仅如此还不够,还要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情味来。要在读中发现问题,要看自己的独立思考,因此文言文的诵读不仅要用口,更要用心,用心来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感情,才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对文言文的诵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前反复诵读,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自由诵读的机会,更要指导学生如何才能读出韵味来,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吟咏玩味,体验情趣,从诵读中理解文意。
  
  三、在体验、探究和活动中积累、感悟,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语文学习是在认知的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交流,学生活生生的体验与“自我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冷漠无趣的所谓讲解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从谈起。如学习《童区寄传》时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想像去体味区寄的心理活动,学生很容易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去理解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人教学之中,最终达到与文本的“心灵沟通”。
  文言文不仅是形式上,而且内容和主题都让人感到陌生,尤其是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大都是名家名篇,主题深邃,学生理解难度大。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不少问题,那就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让他们在思考、探究中理解积累。如《桃花源记》一文,学生提出“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作者写桃花源幽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民风,其目的何在?”,“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等等,在学生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文义,而且进一步了解了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以及他执著的人生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识水平、思维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此外我们还可以恰当的运用一些新的教学形式开展各种有效的活动,以帮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教学《黔之驴)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以老虎或驴子的口吻对它们的下一代讲一段话,要求讲话要贴近原文,但要有自己适当的想像,以“我”的口吻就是研讨融入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对下一代讲”还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他文献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匀称”,从美学的角度看是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的组合,是一种能让人身心处于愉悦的平衡状态。  随着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创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和谐”二字常被人们提及。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环境的人文环境为主要对象的学科,涉及内容极其广泛,渗透着许多和谐思想,充盈在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经济蓝皮书》指出,今年第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进一步明显,预计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水平,达11.6%。蓝皮书指出,今年以猪肉价格为导火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了始料未及的较大幅度上涨。由于各种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上升幅度都将明显比前几年高。那么,CPI的上涨,农民收入是否也同步增长
【摘 要】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推进新课改必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参与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现教学相长;通过体验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性学习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技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对于那些具体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先进文明的古代文学作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教者更应潜心研究,着意挖掘,把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目前文言文
【摘 要】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听力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本技能。但多数学生对听力并不重视,听力水平也不容乐观。加强学生听力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师的共识。本文先阐述了影响学生英语听力的主要因素,再谈了如何对学生的听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培养,以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最终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关键词】 英语听力 训练 培养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英
【摘 要】 结合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紧迫而任重道远的任务。我校地理组在地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开发了地理学科校本课程。本文就我校开发地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实践谈谈构建地理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 地理 校本课程 开发 模式    校本课程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结合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紧
当前农村初中教育存在极大的弊端,就是被卷进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旋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爱农,逃避劳动,千方百计跳“农门”。据一所农村中学调查了解,在职业选择的问卷上,学生在“想当新一代的农民”一栏打勾的只占2.8%;在对所学课程感兴趣的问卷上,对劳技课感兴趣的只占7.3%。在对回乡毕业生为农服务的追踪调查中,发现有74%的学生不适应(主要是思想素质、劳动技能和知识结构不适应)。从目前中学生表现的弱点来
口语能力,是当今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身居何种职位,出色的口语能力都将有助于你的成功,为你的工作增光添彩。所以,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迫于升学的压力和现有考试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学“听”和“写”的多,但“说”的较少。在课堂的双边活动中,学生往往是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出现“初一轰轰,初二嗡嗡,初三蒙蒙”(初一踊跃回答,初二低头作答,初三低头不答
审丑教育是相对于审美教育提出来的。审美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认可。但过多地强调审美教育,过多地突出审美教育的作用,使我们变得只会追求美的东西,对身边丑的事物、丑的现象麻木不仁。审丑教育就是要教我们的学生认识丑,揭示丑,具有一定的审丑意识和审丑能力,形成正确的审丑观。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同时又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丑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实施审丑教育的途径
苏轼在《前赤壁赋》的开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境界。面对赤壁的山水风月、主客的扁舟渔唱等可入诗境的各种物象,他着重描写了水、月两种优美的意象。水是七月长江之水,月乃八月中秋之月。其时之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其时之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水状茫茫无际而雍容舒展,月色浓华可人而与水相照。水若无际,月若无际。不辨何处是水,何处是月,只觉得置身于一片无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