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大眼睛》背后的故事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cc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照片为“希望工程”这项全民性的捐助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单说摄影的社会意义及社会影响力,他足可骄傲一生。
   问:摄影在专业类别上也有很多区别,“希望工程”用的您那套“大眼睛”的照片,是您自己主动搞的专题创作,还是受政府委托去拍摄的?请您介绍一下创作的过程。
   解海龙:我从1980年到1989年一直在学摄影,最基本的东西都会了,得个什么奖的也没问题了。你只要给我出个题,我脑子一转,就知道我能得什么奖,还没拍就能知道。他们都叫我“获奖专业户”,我也觉得正好,那时候咱们搞文化的不就是想出点名嘛?后来就有人开始挑剔了,他们不问我怎么得奖的,而是说:“你有没有不是为了参赛的片子,拿出来让我们看看!是呀,人家说“改革开放”你就“改革开放”,人家说“可爱中华”你就“可爱中华”,一天到晚就追着媒体转,你有没有自己的东西呀?也觉得干了都10年了,没什么劲了,就把相机封起来了。
   问:20世纪90年代初可是下海经商的好时候哇。
   解:可是我就不会做买卖,挣不了钱。我曾经在文化馆承包了一个小酒吧和台球厅,喝着酒打着球,还觉得挺好,一年下来就赔个两三万。于是我就有个决心:“你们都下海,我就上山。”上山干吗去呢?就是去拍一套不为获奖的、能记录这段历史的东西,等多少年后想了解这段历史,哎,我这儿有。可是我们文化馆的老师一听呢,说:“你应该具体一点,实在一点,针对性强一点。千万别说我的题目叫《中国》,我的片子叫《农村》,这些个题目太大了!”后来我就把题材压缩了,专拍农村的孩子,我过去也当过两年农村的孩子,有这种体会。我就在农村里转悠,看到一些孩子在学校门口坐着玩,也不上课,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不上学去?”“没钱。”小男孩是说一句话就跑了。小女孩呢,是不好意思,就哭了。后来我了解到这些年农村儿童失学比例很大,10个中间得有两三个上不了学,我想我就要去拍他们是如何渴望读书的,怎么在学校门口转悠的……我决定了之后就跟朋友商量,他们有一种担心:“你可别自己惹事,这个题材有点灰,你这是给政府添麻烦,你拍的全是上不了学的孩子,国外一看中国怎么这样呀?”我呢,我觉得这有点过分了吧?那边明明是没学上,穷得要命,这边你想替人说句话,还得琢磨谁高兴、谁不高兴?等你都高兴了这帮孩子又成文盲了。
   我在甘肃的会宁县拍过一张照片,照片上有十二三个人,都是目光呆滞,大的四十来岁,小的也就二十七八,没一个成家的。我就问他们:“为什么还没成家呀?”“没钱呀。”“为什么没钱呀?”“没文化所以挣不着钱。”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如果中国一天到晚就说大话,结果呢,就是出来一拨又一拨的文盲,那不全是虚的嘛!所以我就决定如实反映中国农村那帮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现状。我觉得城里人不会无动于衷的,他们只要帮一个孩子上学了,我这张片子就没白拍。
   问:然后您抬腿就去了?
   解:我回来跟领导说:“我要用一年时间把全国各地的贫困山区都跑遍了……”领导说:“停、停、停,打住!你这叫旅游,我还想把全国各地跑遍了呢。你得说实际一点,多长时间?拍出多少张照片来?在哪个省?再缩一缩!”那我就不敢再说黄河以南了,干脆就说黄河以北吧:“山东、山西、河北、河南,这四个地方总行了吧?”而且我去的地方都是特贫困的地方:山东沂蒙山、山西太行山、河北燕山一带、河南也去穷地方”……
   就这样领导同意了,我也特高兴。为了不瞎跑,我还去一些图书馆看了一些资料:中国十几亿人吧,有两亿文盲或半文盲,从I980年到1990年这10年不在校的学生,据不完全统计达3700万。我觉得这是实话,就是30%多,因为从7岁到13岁在校的孩子是一个亿,于是就把这些数字全抄到本上,开始做这件事。
   问:那是在什么时候?就一个人去的?
   解:1991年3月份,我去王府井的新华书店,门口那儿有一个黑板,上边写着“希望工程”。我问旁边的人这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是我们团中央正准备搞的一个活动:是劝社会上的人少抽一根烟、少喝一杯酒,给农村的孩子们买一根笔、买一个本子。”于是我就跑到团中央去了。到那儿我就问他们是什么意思,他们说:“前两月,我们有些人下去了,到农村考察了一圈,总体感觉不像社会上宣传的那样,大多数的老百姓真正还是很艰苦,刚刚能吃上饭,万元户还是太少了,所以就希望城里人能够帮帮他们。”“哟!这跟我想的是一样的,能不能把我也收到你们这个队伍里来?”于是和他们说:“我是文化馆的一个摄影工作者,我有三个有利条件:一是我在文化馆工作了10年时间,得了300多个奖,基本功扎实;第二,文化馆已经批准了给我一年时间在外面拍片子,如果你们同意,我跟领导一说就没问题了;第三个呢,我毕竟还当过农村的孩子嘛,对农村比较了解。”他们领导听完了以后说“你有没有什么要求?”我说;“有呀!两条呢。”他们听完以后马上瞪眼睛,我说:“第一条呢就是给我开个介绍信,证明我的身份,我可不是专门去收藏什么落后的东西;第二你得给我一个地图,注明最急待我去的地方。”他说:“还有吗?”我说:“没了。”“哎,你怎么不提钱呀?”我说;“我知道你们是没钱的单位,如果我跟你们要钱,那就是要饭的碰到叫花子了。”他说:“你要不跟我要钱,我就知道你是真的了,这事好办了,签约吧。”真正拍片子是1991年4月份以后才开始上路的,我前期的工作做得比较扎实。
   问:做了很多的调查?
   解:我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就把大别山老区跑遍了,“大眼睛”也好,“小光头”也好,还有流着鼻涕“我要上学”的也好,还有姐姐把得到的救助款让给妹妹,妹妹哭了的也好,甚至于还有背砖的小女孩等等的片子都出自于大别山。我这一趟出去,收获特别大,而且通过拍这些东西,修正了我的创作道路,首先考虑的是用事件去打动人,而不是用什么艺术性去夸张。那一年,我去了12个省份,到了1992年的4月份,我拿出整套的东西交给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回来以后,青少年基金会的人非常感动,大家都流着泪掏钱,急切地希望办个展览。就在4月份,首先在北京开了新闻发布会,请了50家新闻单位,每个单位给一套照片,一套40张。所以那时候呀,几乎天天都有我的摄影作品在各种画刊里出现,我成当时的新华社了。我觉得这题真是选对了,因为这里面有当时三个热门话题:一是关注贫困;二是关注教育;第三个就是关注儿童。搁在一起就是“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览”。一夜之间成名人了,这也请那也请,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老百姓的故事》,任何一个有名的栏目全来找我。你想想那时候才有几个东方之子,老早就把我排上了,等于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这件事被社会认可了。
   问:也不会有人抓您小辫子了。
   解:因为邓小平为这个“希望工程”写了个题词,后来江泽民、李鹏也题了词,大家都觉得这是件好事。1992年是在民族文化宫和台北市两个地方跨海联展,后来,在其他国家陆陆续续也开始展览。
   问:这个在国外能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解:第一个,说明了中国不是一个超级大国,而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人生活很困难,没有精力去搞霸权主义,这对国外说我们有“威胁论”是一个作用;另外就是外边捐款特别多,九二年底集资已经快两个亿了,30%是香港那边捐过来的。
   问:当您改变了这么多孩子的命运的时候,是不是也改变了您自己的命运?
   解:我呢也从崇文文化馆调到了《中国青年报》当记者了。于是更如虎添翼了,整天坐着火车、飞机满处跑,相机也是公家的了,胶卷也随便使了,社会上很多人就做我的后盾,只要我拍到哪个穷孩子、穷学校,他们就帮着他上学、就给盖学校。
   问:当好人的感觉,会不会觉得累?
   解:我本人就是一俗人,也没受过更多的教育。我只知道一条:就是别惹事。当工会副主席的时候我也经手一部分钱,我会把各种票收成一本一本的,我卸任的时候把贴本给他们,这是我多年养成的一种好习惯,做事的时候信任度很重要。
   曾经有件事,1993年的12月,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我去西柏坡采访。这个时候就收到了一个1000块钱的汇款单,上面也没什么话,我想我最近没发表什么作品呀,稿费也不应该那么高呀。后来收到一封唐山来的信:“我们是《唐山晚报》和《劳动报》的记者,也报道过贫困儿童上学的问题,但是没有你的功劳大。这两天我们又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歹徒在抢妇女东西的时候,被我们抓住,扭送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就给我们戴上了大红花,而且每个人给了500块钱。这个钱,我们不知道怎么用,还是给你,你认为把这个钱给谁就给谁。”这个钱的含金量是高的,拿了这个钱我就在农村转,找到一家:两个孩子都失学了,一个初中、一个小学,父母和奶奶在一年之中都不在了。这笔钱给人家是救命的,(他们)跪在那儿就磕头,我说:“你要磕,也别给我磕,你们就往唐山那边的方向磕。”这样的事情我会经常讲给大家听,不要老讲有钱人怎么帮助人,也要讲没钱的人怎么帮助人,甚至于“坏人”经过这种事都变成好人了。咱们把这个事比喻成“高压电”,如果有权力的人拿着这钱干别的事情,那真是天理难容,谁在这个事情上做文章,谁就会被电死!
   贵州窖子山煤矿有242个犯人寄给青基会1106块,他们每个月有5块钱的零花钱,这是每人3块、5块凑出来的钱,他们说看了我的照片非常感动,说:“我们都是犯了罪的人,不希望小弟弟、小妹妹再像我们似的,因为没有文化成为法盲而导致再去犯罪,我们希望这些孩子都能上学。但我们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这个权利?因为我们是犯人。”我去看他们,给他们讲些故事,然后给他们鞠躬。我说:“你们在这件事上做得非常好,你们是闪光的,我代表山里的孩子给你们鞠躬。你们要在服刑的这段时间里面,多做好事,早些出去,到时候,你们会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为社会做好事的。”全哭,我讲这个的时候,全哭!
   问:是呀,这样的故事非常感人!
   解:这样含金量高的故事还多着呢!一个民办教师,他走了20公里,就是为了到县城里卖一根木头,一根木头才卖10块钱,这10块钱是为了买两盒粉笔,然后饿着肚子又走回来。这种故事也经常改变我。我们做记者的,经常是今天还在农民的炕头上聊天,明天就被老板请到歌舞厅去了。但时时都别忘了自己做的这件事很有意思,更多的是用自己的照片和故事去打动他,只要我觉得他能和我说到一块儿去。比如有个机会跟臧天朔聊天,他坐在那儿不说话,半天了,就低头呆着,我就跟他说:“老臧呀,听说你前一段时间皈依佛门了。”他说:“是呀。”我说:“你对佛门有什么感受!”他说:“做善事呀。”我说:“那咱们有话说了。”一说这个,他就抬起头了,滔滔不绝地说,后来知道“大眼睛”是我拍的,马上上楼拿出1万块钱新票,说:“我现在还没有太多的能力去盖学校,这1万块钱你拿到农村去,看谁穷就给谁。”希望工程到现在12年了,已经收到捐款19个亿了,极少发现贪污腐败的事情。230万个孩子回到了学校,还盖了8335所小学。
   问:可是十几年解决的,连10%都不到。
   解:虽然也是杯水车薪,但是你帮助几个孩子上学了,其他的稍微富一点的也就让孩子上学了,大家都认识到“莫为近利误前程,快速自立去读书”。上次我坐出租车,的哥认出我来了,说“我们一天工作8小时也就交个份钱,要想自己挣钱还得加班,一天就挣这一百多块钱,你看我们苦不苦?但是把这钱给孩子,我愿意,也别光我一人,北京有6万的哥呢!”后来就办了一个“北京的哥献爱心”活动,盖了好多希望小学。
   有一个教授,获得了“中华人口奖”的2万元奖金,获奖他是知道了,但奖金还没有收到就死了,得了癌症。临死之前留有一句话:“等我的奖金到了,一定要给那个记者打电话。”结果一个老太太,是人民大学的,给我打了个电话,让我去她家一趟。一进门就说:“这是我老伴刘宁,已经去世了。”(遗像)旁边摆着几个苹果,还有一个信封,里面是那2万块钱。她说:“你把这钱拿走,这是我老伴的遗言。”你说你能不感动吗?有好多非常感人的故事,汇集在一起,确实是能让人思考。
   问:你最近又重新拍“大眼睛”了。
   解:只要是山里的孩子都上学了,“希望工程”也就达到目的了,最早我们说的口号就是“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没上学,‘希望工程’的神圣使命就没有完结”。而且返贫的也有呀,这个困难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天灾人祸什么的。
   希望工程这个名字是金牌子,一提就能起到净化灵魂的作用,小偷一听,手都能缩回来,甚至会说:“咱们偷一天,都捐‘希望工程’。”咱们关起门来说,有的人曾经做过对不起社会的事,他也会通过这个“希望工程”来洗刷自己的灵魂,大有人在。所以“希望工程”不搞了,但这种公益事业还要搞,搞什么呢?远程教育,配合全国教育在全国任何一个村子都配一台电脑。
   问:所以您们就给“大眼睛”送了一台电脑去。
   解:对,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大眼睛”上大学了,新的渴望有了,要接受高科技教育,缩短城市和农村的数字鸿沟,因此就决定还拿苏明娟说事:昨天她要上学,今天她要上网了。
  
   《纯粹·局部接触42位文化先锋人士》 弘泰武仕编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8 定价:33.00元
  
  
其他文献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0世纪50年代门槛的时候,鸭绿江畔的战火开始考验百废待举的中国人民,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毅然兴起了保家卫国的旗帜,派遣了祖国的优秀儿女—一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951年3月,一位来自山西运城的小伙子陈兴久,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一脚踏过鸭绿江。别看他还不足17岁,知己有2年军龄。在朝鲜战场的近1000个日日夜夜,柏林弹雨中43
期刊
《平民笔记之1966》是一本出生于60年代的人写60年代的书。阿城、王小波、韩少功他们是城里人到农村“入宝室不空手而归”者,将农村地下藏的宝也掘了出来。   作者在书中写人叙事,写长辈老师,写甘蔗辣椒,写菩萨老鼠,写童谣;写了童言无忌,写了师道尊严,写了知书达理的伯伯和语重心长的母亲,写出了浓重的乡土气息和朴实绵长的人间情谊。“我上学识字以后,父亲专门让人给我从族谱上抄来这十一个字,我们王家
期刊
马占山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是凭弹无虚发的“本事”独霸一方的绿林“当家人”,是张学良东北“易帜”后所倚重的东北军高级将领,是伪满洲国成立时受到溥义单独接见的应邀观礼者;是“九一八”事变后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民族英雄;是与日本人“打得火热”的伪黑龙江政权42天的执政人。他曾远走苏欧,请蒋委员长“给碗饭吃”,毛泽东因“纯系误会”的原故与之邂逅。   仅以这些经
期刊
《蚂蚁》是于1990年出版的专著,获得了极大的学术成功和格外广泛的社会关注。以蚂蚁为蓝本创造的《蚂蚁的故事》则把一流的蚁类研究压缩在更易于理解的篇幅内,较少使用专业术语,不仅篇幅短小,一读就懂,而且每一章都讲述了令读者拍案叫绝的故事。   这本书告诉我们,蚂蚁是在约1亿年前从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并迅速地扩展到整个世界的。像大多数具有极大生态优势的生物(人类是值得注意的例外)一样,它们无所不在地
期刊
著名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曾说过:“最让人类感到恐惧的可能还是公开演讲。”尽管人类现在拥有了先进的工具,但这种恐惧仍无法得到丝毫的减轻。   现代商业演讲术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在商业领域,演讲所指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包括了沟通、表达、演示、演说等形式。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杰出人士,不论在商界、政界,还是在公共服务行业,仅仅做好本职工作已经不够了。成功与否取决于你有无能力清晰地表
期刊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人们对健康的意识得到了超常规的强化,但因受历史、文化、地域、习惯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对待健康人生这样一个问题上,人们对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更是匮乏,不仅存在误区,甚至还有种种谬说。鉴于此,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金手指丛书”,通过有关专家的“金手指”,给人们拨开了云雾,指点了迷津,帮助人们走出健康的误区。   这套“金手指丛书”包括《走出吃的误区》、《走出育儿
期刊
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利益群体的重组,妇女在劳动就业、教育、健康和婚姻家庭方面的特殊权益与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之间的矛盾冲突依然存在,作为弱势群体,女性在各种冲突中屡屡成为受害者。妇女群体对自身权益维护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更具有多样性。   在《女人,你该如何讨回公道》一书中,作者着力于强化妇女自身的自尊、自强、自信、自主意识,培养妇女利用现代社会的信息资源与法律武器的能力,并在实
期刊
第一本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历史的高校教材《中国编辑出版史》(下册),已由辽海出版社出版。   1996年12月出版的《中国编辑出版史》(肖东发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是首批“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规划教材”中的惟一以“史”为中心内容的教材,讲的是我国古代至1949年以前的中国编辑出版事业发展史。该书出版后受到了编辑出版专业师生们的欢迎,先后加印了三次,在一些以编辑出版史为议题的研讨会上
期刊
“名家之间”丛书第一批推出的这六本书,很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女性主义”的话题。丛书的所有作者都是女性,或是著名的女作家,如陈丹燕、陈染、林白、方方、黄蓓佳和朱文颖,或是著名的女画家,如夏俊娜、申玲、蔡锦、喻红、闫平和陈淑霞。这其中也确实不乏中国女性主义的先驱和代表人物。但作为编辑,我们并不想在女性主义上做文章。从“名家之间”这一选题的名称就能看出,提出它的最初意愿与性别无关。选择作家与画家的对话形式
期刊
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文化源远流长,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经多位全国著名的中医专家在临床实践中归纳创编的“中国自然疗法首席专家讲座系列”正是传承祖国医学文明的体现者。祖国医学理疗之根本,是以诊病求源、治病求因、辨证施治、从根论治为临床指导思想,突出了自我保健、有病治病、无病先防的宗旨,从而提升免疫力,增强了人类战胜疾病和增强自我身体素质的信心,它的简单易学、行之有效也成为传承中医的有力途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