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轻轻地活着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在太空舱白得刺眼的房间中醒来。旋亮灯,连上Wi-Fi,在订餐App上买一份免冲代餐加榛果巧克力调味包,戴上VR眼镜,选择IMAX模式看个4K、3D、120帧的最新电影。裤袋里的手机振动,摘下眼镜拉开舱门,一瓶包装简单的代餐递到你面前——营养均衡、食用方便,你甚至可以在舱内躺着喝完,不用担心弄脏床单。”
  在《还要多久,吃和住将从人类欲望中彻底消失》中,自称“关心科技前沿的IT狗”高小山这样描述“最小化生活”的未来。
  事实上,高小山此前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禁食实验”——每天以代餐粉这种“未来食物”度日。除了身体上的变化,体重从70公斤降到63公斤,另外,他对食物的感受性空前增强,甚至能分辨不同咖啡豆味道的差别。更明显的变化体现在社交方面:退出了同事们的点餐群,推掉所有饭局,害怕见到家人和朋友(因为很难跟别人解释吃代餐粉是什么感受),变得更宅。
  体验过戒断食欲之后,高小山将他的人类欲望田野调查延伸到胶囊旅馆上。在他看来,代餐粉和胶囊旅馆这两个具有未来感的概念,似乎能合成一种有趣的极简生活方式。
  “或许在未来,有些人并非被迫,而是自愿走进冬眠仓,自愿食用代替食物的合成粉末。总之,我希望将自己的生活内容压缩到最小。”
  关于“最小化生活”,你想到了什么?对,这是一种“断舍离”,一种新型的“不持有的生活”,核心就是抛弃物欲、减少生活成本。就像法国哲学家吉勒·利波维茨基所定义的那样,“卸除那些压在我们存在之上的多余重量”,也就是让自己变轻。
  而且,不只是个体变轻了,整个世界也正在变轻。

新型的生活方式——游牧式生存


  “至少在这个星球的‘发达’部分,一些紧密相关并将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变化已然发生,抑或正在发生,这些变化为个体追求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人类从未遇到的挑战。”
  在阐述现代性正从“固体”阶段向“流动”阶段过渡时,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如此断言。这是一个“一切坚固的东西已经烟消云散”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几乎一切都变动不居的时代。
  如果说,“固体”的现代性意味着严守戒律、道德主义、约定俗成,是“重”的,那么,“流动”的现代性则意味着轻盈、多变、不确定,是“轻”的。
  承继齐格蒙特·鲍曼所提出的“流动”现代性观点,吉勒·利波维茨基引入了“轻”的概念。
  他把当下这个时代命名为“超现代时代”,认为“轻”作为一种价值、一种理想和一種迫切的需要,不再局限于个人对待生活和他者的态度,而俨然成为全球经济、文化的运作模式,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表现之一。
  无论是齐格蒙特·鲍曼还是吉勒·利波维茨基,都提到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游牧式生存。
  正如齐格蒙特·鲍曼在《流动的生活》一书中所说,这些现代社会的游牧民,都精通并实践“流动的生活”的艺术,认同迷失。他们喜欢创造,喜欢游戏,喜欢流动;他们“把新奇的东西看成好消息,把不确定性看成价值,把不稳定性看成必要的事”(法国社会学者雅克·阿达利语)。
  在《流动的生活》一书中,齐格蒙特·鲍曼引用了《观察家》杂志上一篇署名为“赤脚医生”的文章,认为它描述了这些现代游牧民的生活姿态:“像水一样流动……你迅速向前移动,绝不要抵制潮流,绝不要长时间停下来让自己变得迟钝,或者抱着河岸或岩石——你生活里遇到的财富、地位或者人——不动,甚至对你自己的意见或者世界观,也不要试图抱着不放,你需要做的,只是与你人生历程中出现的一切事物进行一次蜻蜓点水却又灵光闪现的接触,然后优雅地放开手,任它飘然而去……”
  “轻捷和优雅,随自由一道到来——流动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弃旧貌的自由、换新颜的自由。”齐格蒙特·鲍曼这样写道。

对“飞”的向往


  如此说来,“飘一代”是“轻生活”的引领者。
  “飘一代”对物质的态度是“轻”的——只租房不买房,只打的不买车;他们对金钱的态度也是“轻”的——懒得存钱,理由是,不用养家,不用供楼,不想防身,不想养老;他们对待哲学(涵盖一切严肃的东西)的态度更是“轻”的——对哲学敬而远之,哲学显然是沉重的东西,一切沉重的东西都是“飘一代”所不喜欢的。
  “飘一代”对爱情的态度是“轻爱情”——爱过很多次,但从不为谁要死要活;他们的婚姻(如果有的话)是“轻婚姻”——悄悄结婚,绝不举行盛大的婚礼,肯去婚姻登记处,已是他们对长辈最大的妥协了;他们的人际关系是“轻社交”——不对别人嘘寒问暖,也不喜欢被人嘘寒问暖,生病时愿意一个人,伤心时也愿意一个人,因为空间比温情更重要。
  而在怎样摆脱铺天盖地的物质主义负担上,日本人显然更有心得。在社会学者三浦展看来,2011年发生的“3·11”东日本大地震是颠覆日本人物质观的一个重要节点:已经被摧毁的物质,即便恢复原状又有什么意义?下一场大地震、大海啸照样会来临。在自然的强力下,物质已经不足以让人感到幸福。因此,三浦展提出了“第四消费”概念,其核心转变是从物到人、从钱到人。
  对于日本年轻人沉迷的“小确幸”,上一辈的反应是恨铁不成钢: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写有《低欲望社会》一书,他认为现在的年轻一代不愿意背负风险,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小孩,丧失了物欲和成功欲,是“胸无大志”的一代;作家林真理子写有《野心的建议》,以自己从没钱、没身材、没颜值的小胖妹逆袭为畅销书作家的亲身经历,给年轻人打鸡血——“只想维持现状,是一种没有出口的不幸”。
  媒体给这些自愿变“轻”的年轻人赋予了种种名称:飞特族——工作不稳定的打零工者或合同工;单身寄生虫——和父母合住的单身者(或者是日劇《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中的所谓“高等游民”);食草男——对女性不感兴趣的男子……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这样描述他们:“他们不认可父辈的消费主义,觉得那无异于挥霍浪费。有些人住在‘团体家屋’里,和室友共享一室(日本新兴现象),吃3美元(约合人民币20元)的牛肉饭。要说他们肯在哪方面花钱,那就是旅行。在一个通货紧缩的社会里,你买的所有东西都可能贬值,但经历不会。”   我们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只需要自己认可自己——这是日本年轻一代的普遍心态,也是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的心态。从“飄一代”到“轻一代”,有一个特性贯穿始终,那就是对“飞”的向往——只有擺脱物质的负累,才能实现身体和精神之轻。
  就像卢梭在《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里所说:“身外空无一物,只有自身的存在。只要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人就能如上帝一般自给自足。”

轻,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降低


  所以,像高小山那样一本正经地讨论人类的欲望,并从最基本的吃和住这两方面入手研究,是有价值的。
  比如房子。是否人人都得有一套房子?在“飘一代”看来这是不需要讨论的,但现在的多数年轻人则不然,是不敢,是无奈,或者也有不甘心。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于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东京中银胶囊大楼,是现代建筑史上首座真正以胶囊般的建筑模块构成的建筑。黑川纪章与运输集装箱生产厂家合作,在工厂预制建筑部件,并在现场组建。所有的家具和设备都单元化,集纳在约7平方米的一个个独立单位里——也就是一个个“盒子”。
  按照黑川纪章的最初构想,每25年“盒子”(或曰太空舱、胶囊)就应该替换一次。但事实上,自1972年建成以来,这幢大楼从来没有替换过“盒子”。
  日裔摄影师Noritaka Minami赶在大楼被清拆或重建之前,拍下了一组照片,让我们得以一窥“盒子”里的细节:有些“盒子”还保留着预装的柜体(还有嵌在柜子里的电视机);有些“盒子”则用沙发代替床,于是有了工作台的空间,甚至还摆得下一把舒服的靠背椅。
  这种单元格式、将住宿最小化的方式,如今正通过胶囊旅馆或共享睡眠舱的形式逐渐扩展。“总有这么一批人,不需要宽敞的寓所、真皮沙发和全景飘窗,懒得再思考床单和被罩买什么花色,墙上该挂个壁毯还是加个橱柜。只要你没有幽闭恐惧症,一间干净、卫生、水电网齐全的‘胶囊’,就可以满足你最简单的住宿需求。”高小山写道。
  当你舍弃了对于物质的执念之后,你将获得的可能是更多的自由。比如,用代餐食物满足基本营养,而把剩下的时间和胃口留给真正的美食;比如,住进“胶囊”之后,你会改掉买买买的习惯,因为放不下;还有一个好处是,你可以说走就走了。
  “最小化,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降低,而是在摒弃物欲之后,拥抱更加纯粹的自我。”高小山相信,乐于选择极简生活的人将越来越多。
其他文献
陶伯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将手伸入口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他站到窗口,俯视窗外中央公园的一片新绿,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他那疲惫的蓝眼睛,惶惑不安地注视着那个公文包,公文包里装着他的命运。虽然他心里仍然很矛盾,但他到底还是那样决定了。片刻之后,他就将提着那个公文包,悄然离开这间办公室,一去不回。但是,他真不能相信,自己五十四年来的信誉即将
期刊
一  约瑟夫·拉扎罗夫是市政府的一位行政官,几年前,他的妻子死于癌症。此时,60多岁的他也患了无法治愈的癌症——一种转移性的前列腺癌。他瘦了近25公斤,腹部、阴囊和双腿都积满了液体。有一天,他一觉醒来,发觉右腿无法动弹,大便失禁,于是住进了医院。那时候,我是医院神经外科组的实习生。我们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他的胸椎,对脊椎造成压迫。很显然,癌症已无法彻底治愈,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进行干预。然而,应急放
期刊
女人和自己的妈妈最投契的时候应该是在她嫁人之后。  在反叛的青春期,女孩子觉得妈妈说什么都是错的。  媽妈说:“男人都是花心的。”女儿就会反驳:“你不能把你的经验套在我身上,我喜欢的男人是与其他人不同的。”  妈妈说:“选男人要选一个有经济基础的,不要嫁穷小子。”女儿不满地说:“妈妈你太势利了,我可以跟他一起挨。”  妈妈说:“这个男人靠不住。”女儿说:“我比你了解他,你怎么狗眼看人低?”  妈妈
期刊
遗失的记忆  父亲过世后,八旬的母亲独居故乡,完全没有离开随父亲共住三十多年的老地方的意愿。  但从儿女的角度看,任由耄耋之年的母亲独居也不是办法。母亲的身体非常好,虽生得矮小,腰却不见弯,稍一活动即脸泛红光,一点儿也不像个高龄老太婆。她不用戴眼镜就可以读报纸;臼齿虽然缺了一两颗,假牙却一颗也没装过。身体固然很健康,可是她从父亲去世前两三年开始,记忆力衰退得很厉害,同样一件事会重复说个不停。  母
期刊
1  公元735年,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时,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孩,男孩冻得瑟瑟发抖,智积禅师赶紧将他抱回寺内。  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名字,智积禅师便用《易经》算了一卦,卦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大雁成群,空降于陆地,虽然力量并不强大,但阵势蔚然可观。也可引申为,借布局光耀人生。  此卦,甚吉。  于是禅师按卦辞给他定姓为“
期刊
在泰山脚下有一块“三笑石”。传说从前有三位百岁老翁,经常在这块石头前锻炼身体,谈古论今。他们神采奕奕,满面春风。有一天,他们各自介绍了自己的养生长寿秘诀。  甲说:“饭前一盅酒。”  乙说:“饭后百步走。”  丙说:“老婆长得丑。”  三人哈哈大笑,“三笑石”从此得名。  三位老翁的养生长寿秘诀十分简单,却颇耐人寻味。其实他们讲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  “饭前一盅酒”讲的是适量饮酒可以延年
期刊
今天在地鐵上遇到我的表哥,一上车我就认出来了。他靠在车厢门上,低头玩手机。  他是二舅的心头宝,二舅是外婆和全家人的心头宝。只有小学文化的二舅十八岁当上空军,后来转业成了一名专飞国际航班的飞行员,二舅妈则是空姐。  二十四年前,我们举家去广州二舅家探亲,表哥那时候八岁,我六岁。在二舅家,我第一次见到一桌子的零食,都是表哥的,还有各种玩具,也是他的。他还有钢琴,二舅让他弹奏给我们听。  第二次见到他
期刊
我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爷爷和奶奶的葬礼。他们大约是在同一年走的,但和你想象的浪漫故事不同,他们在我父亲出生后便离异了,是那个时代乃至现在为数不多、真正因为觉得没有爱情而分开的夫妻。  爷爷在那一年的年初去世。我被拉过去参加葬礼的时候,是穿着羽绒服还觉得冷的冬天。才过完年没几天,烟花和酒肉的味道还没散尽,爷爷就挺不住了。在那个年代,爷爷先是当外科医生,“文革”结束后,因为俄语很好又当了俄语教师,一生就
期刊
有个小媳妇把金戒指弄丢了,便去找测字先生算。测字先生让她抽个字,她抽出个“酉”字。测字先生问她,戒指是什么时候丢的。她回答,前一天下午。于是,测字先生解释说,这个“酉”字倒下来像一个风箱,让她到风箱道里去找。果然找到了。  这个小媳妇走后,有个挑酒的人来测字找扁担,也抽了个“酉”字。测字先生的徒弟根据测字先生先前的解释,让他到风箱道里去找。挑酒的人说,风箱道里根本放不下扁担,这样的解释就是胡说八道
期刊
在单独评估和联合评估中,产品或服务的种类会影响人们的偏好和选择。2005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伊丽卡·奥卡达教授在美国《营销研究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她研究发现:在单独评估的情况下,人们更偏好于享乐品;而在联合评估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偏好于实用品。  去年年底,我的一位朋友所在的单位举行年终晚会。由于朋友是他们单位的工会委员,因此他参与了年终晚会的筹划。当时,在设置年终晚会特等奖的奖品时,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