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好读书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觉得,冬夜尤其适合读书。
  可能是书页和雪花是一个颜色吧,读着读着,便也能渐渐感到一场大雪正下在我的心底,纷纷扬扬,填满了一颗空旷的心。
  我尤其爱看散文。比如都市气息浓厚的,字里行间都闪烁着灯红酒绿,在嬉笑怒骂之中,由喧闹走向宁静。比如乡土味儿浓郁的,一口老井,一个草垛,就带着人回到了童年的记忆,从湖泊的倒影中打捞起一抹陌生而熟悉的乡愁;比如旅行笔记,为景点的文化底蕴注入新的活力,让历史深沉的目光换发出别样的风情;比如生活随笔,为我每天清洗着发现美的眼睛,让风景从视网膜抵达脑神经的时候多出一层看山不是山的韵味,而从记忆往印象传递的时候则再升入看山还是山的境界。
  读书时,会为一些灵性十足的字句而欣喜,虽然已是昏昏欲睡,但它们就像是露水停留在了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的花朵,轻轻摇曳着,散发着无尽的魅力,让人沉醉在作者构建出的意境中难以自拔。有时候,还会为作者新奇的视角而惊喜。于是,我在以后也拥有了观察生活的另一个角度,生活也展现出了从未露出过的另一面,层次也更加丰富。更多的时候,我沿着作者笔下的路,行走到一半,突然发现路旁隐隐约约有条小径通往着幽处,于是在眼前的文章之外看见了另一篇文章,思路借着文章的跳板到达了另一个桃源,这就是一份额外的收获了。
  看到一篇优质的文章,足以让人难握心旌。作者灌注的灵气与才气扑面而来,直入心肺,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穿越一场漫天的大雪去追寻风中的童话。宁愿熬得很晚,也要把这篇文章读完,可不舍得让唇齿中的余香戛然而止。
  不过有时,可能空调开得温度比较高,也会读着读着便睡着了。这其实也是一件乐事。读书时在心底氤氲的心绪,在梦中得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和方向尽情生长。梦此时成了一个天才的编剧,用各种新奇的转折进行故事新编。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所有擦肩而过的人此时都聚到了一次,在同一个剧情里比邻而居。想象力得到了撒欢的机会,用我们自己替代主角,去弥补故事中的遗憾,穿越一层层欲望与心念,体验人世间的百态生活,向红尘的尽头前行。当我醒来的时候,或许记忆里没有留下什么细节,但我的灵魂与昨日相比,却多了一双书页做成的翅膀,于是我更加自由,更加轻盈,能够抵达一些昨日难以企及的远方,收获更多的风景。
  当眼睛乏了的时候,就抬头望一望窗外,灯光与黑夜相互交融,雪花在其间静静地飘落,世界发出轻微而温柔的鼾声。于是思绪又被拨动,隐约间,竟听到了雪花中传来的文人墨客藏下的吟咏声,听见了黑夜中亘古的寂靜,以及其间不断流动着的哲思。被文字按摩的灵魂不由长长舒了一口气,得到了满足与延展。
  屋外,雪静静地落。屋内,人静静地读,这一刻,世界如此地安静而又和谐。
其他文献
世间万般可爱,它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脉动都透露出无限的魅力。它有春风轻抚大地的温柔,也有惊涛拍岸的强悍;它有新绿露枝头的俏皮,也有独梅傲风雪的成熟;它有百花争艳的热闹,也有梧桐秋雨的寂静。可对于这些,我最爱的还是它那不太起眼,却又万般绚丽的落日晚霞。  在我所经历的这十几年里,有两个地方的落日晚霞最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也许是永生难忘。小镇,落日晚霞  我是在一个偏僻的西南小镇长大的,它既不出名,也
期刊
1824年3月26日,“在他安息前片刻,一道闪电照亮了整个房间,紧接着雷声轰隆。贝多芬为雷声惊醒,舉起右臂对着风暴挥动紧握的拳头。不久,他的痛苦停止了,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临终的姿态所代表的含义。”——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这样描写贝多芬的最后时刻,这个戏剧化的场景非常符合我们对于音乐巨人的想象。不是吗,听见死神在风暴里敲门,身体极其衰弱的巨人,依然不放弃抗击的姿态,这很“西方”,很“英雄”
期刊
一  大年三十,冷空气突然来袭,有雨落下来。  婆婆递给我一把草药,其中包括长命草、柚子叶、树茅根、柏树叶。客家人有这个风俗:除夕夜要用“长命水”洗澡,洗去晦气,洗去风邪,寓意身体健康,平安吉祥。我煮了一大煲水,先舀一盆放在阳台晾着,待到温度刚刚好,先给女儿小乖冲凉,然后给她换上红色裙子。我想在她头上绑个红色的蝴蝶结,她躲开,一边用客家话说“唔好(不要)”,一边蹬蹬地跑到客厅,对我咧嘴笑。小乖只有
期刊
陌上濛濛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故园三度群花謝,曼倩天涯犹未归。④  注释:①翠微,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也泛指青翠的山。  ②取次,随便,任意。  ③争奈,即“怎奈”。  ④曼倩,东方朔,字曼倩。在这里应指在外的“行人”。
期刊
长白山西南麓的景色应和当年一样,保留原始森林的样貌,青苔遍布,藤蔓缠绕。天气也应和当年一样,说变就变,刚刚进入十月,就下起雪来了。  雨夹着细小的雪粒不紧不慢下落,粘在人的身上,头发上,不一会儿,几个人就湿淋淋的了。一边攀登还要不时地抬起手来,抹一把头脸上的水,就像刚从冷水里钻出来,头发贴在脸上,像挂了一条条的死鱼。这時再来一阵风,人就开始发抖了,抖得牙齿咯咯响。鞋底粘了枯树叶和冰雪,打了又硬又滑
期刊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熙宁七年(1074),郑侠上书请罢新法,晏幾道牵连入狱。元丰五年(1082),他监颍昌府许田镇,后来又任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官职。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辞世。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文才出众。他孤高耿介,平生不肯依傍权贵,也从不利用父亲的权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
期刊
原以为在省城呆久了,这个春节可以回到老家跟亲友们好好聚一聚,特别是几个学生时代的闺蜜,早就约好一起去阳明山上看雾凇。哪知道一场突来的疫情,不但把我们的计划全部打乱,而且像孙悟空画的一个圈,把全家人禁锢在家里,不敢出门。  爸爸是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还是一个作家,这种“囚禁”对他来说,倒很适应。直到初十正式上班,他们单位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大家签到之后宣布了几点防控纪律和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为防
期刊
多难兴邦古有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闷声不响的钟声敲掠过耳畔,2020年的寒假注定不寻常。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往昔的宁静,原本坐在明亮宽敞教室中的点点身影如今散落在城市的角角落落。  面对面的教学转为网课学习,被动的听取知识转变为主动去探究知识,但分享讨论学业却只能通过眼前的方寸屏幕。可见自主学习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比于往日衔接紧密、接连不断的课程,自主学习带来的是宁静与安适。制定
期刊
在线上课,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中。老师们变身主播,手机电脑平板一起上阵;往日聚在同一个课堂,分享讨论课业的情景也被独自坐在方寸屏幕前代替。这个春季,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迎接知识的浇灌。
期刊
北緯43°的春天一  没想到一出机场符拉迪沃斯托克,就看见了大海,看见那绵延不尽的海岸线。我立即兴奋起来。根据通往市区的路线图,我们看到的海当是阿穆尔湾。阿穆尔,阿穆尔,多么温情的读音啊,俄语竟是“爱神”的意思。我们已经行驶在爱神半岛上。公路和海岸线之间,是绿色的树林或灌木,时疏时密,闪闪发亮。虽然天空有些阴沉,但那嫩绿的叶子,在蔚蓝深绿的海水、轻浅洁白的浪花背景下,掩饰不住盎然的春的气息。  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