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炮大队显神威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spark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枪声啪啪响,子弹都打在炮楼上,炮楼却若无其事地立在那里。一个像秧鸡似的伪军小子在炮楼上窜来跳去,嘲弄地说:“小四子,你们那几条破步枪快收起来吧,阎王爷在等着你们哪。”
  涟水县民兵大队战士们气得直咬牙,恨不得插翅飞上去,把炮楼上的伪军撕成块块,可就是上不去,子弹也打不着。副大队长沈竹修皱着眉头,盯着炮楼,自言自语地说:“炮,要是有炮就好了。”
  “有,有,有炮!兴,兴隆庄有两门土炮!”一个叫马季伦的同志结结巴巴地说。他红着脸瞪起大眼睛,不停抖动着下巴。沈竹修立即说:“好呀,土炮也中,弄来轰几炮!”
  几个民兵飛快地跑到兴隆庄,果然在地主家看见两尊黑黑的土炮。也不知何年何月造的,外边生了锈,既没有炮架,也没轮子,只是个小水桶粗的筒筒。他们也不管好不好用,跟炮主人交涉好后,用绳子一套,几根扁担一抬,嗨哟嗨哟地抬到了小当乡乡公所。谢乡长把赵木匠请来,连夜做好了炮车,把黑黑的炮筒架上去。大家忙开了,有的人擦炮筒,有的人去收集称砣、火药。天快亮时,竟然收集了几大口袋的“弹药”。不知谁牵来了一头犍牛,往炮车上一套,吱吱咕咕拉到了岔庙据点跟前。
  民兵们看见这大家伙来了,情绪像火一样呼地烧了起来,有的人不问这炮管不管用,就向炮楼上吼开了:“喂!炮楼上听着,快投降,不投降就开炮啦!”
  炮楼上又是那个像秧鸡一样窜来跳去的伪军喊着:“哈哈!小四子,有炮啦!快放两炮给大爷听听吧。”疯狂的家伙,大概以为民兵空口说白话哩。
  马季伦跳过来说:“快快,我,我,我来点火!”他把炮车吱溜溜地摆动几下,大姑娘绣花一样细瞄起来。瞄好了,他拿着火绳往炮后一站,向炮楼上大声喊着:“龟、龟,龟孙子,吃吃秤砣吧!”
  只见火光一闪,轰隆一声,好像平地一声雷,震得耳朵嗡嗡响,地上起烟尘。这家伙倒真管事,一下把炮楼轰掉了一个角。
  炮楼上的伪军不叫了,嘎嘎地扫来一阵机枪。这一炮给大家增加了信心,赶快又连续打了4炮。炮楼上的机枪哑了,日伪军被压死大半,剩下几个,逃之夭夭。
  从此以后,小当乡民兵大队的威名也就在涟水县传开来了。斗争越来越艰苦,队伍一天天壮大。当然,民兵大队不是靠那几门土炮起家的,主要的还是靠新四军“主力地方化”。沈竹修就是从主力部队“化”下来的。他原是排长,战斗经验丰富,会出点子,枪法能百步灭灯,跑起来一阵风。大家送他个外号叫“火车头”。同志们说:“我们就是这个火车头拉大的。”
  不久,民兵大队又在汤沟弄到1尊土炮,足有1丈长,炮筒底那节,比挑水用的大桶还粗。有了3尊土炮,他们把民兵大队改名为土炮大队。
  县委书记兼县独立团政委龙光英也是从十旅下来的红军老干部,文武双全,特别关心民兵的成长。他把民兵集中起来训练,亲自上课,讲军事知识,讲党的政策,还帮助民兵建立政治工作,特别重视宣传党的政策。他常说:“一个革命战士不懂得党的政策,连个‘半吊子’也算不上。”他很重视土炮大队,要求不能只满足土办法,要设法把土炮改制成性能好、威力大的大炮。马季伦说话结巴,但计谋可不少,听说要改装土炮,建议把金大胖子请来。金大胖子是个铜匠,造枪修炮很有名,人们说他啥样的难活都能做。他家在伪化区,自己在沈小街子据点里干活。民兵都懂得些斗争策略,把他家搬到了根据地 ,动员他为抗日出力。
  金大胖子认识很多铜匠,一个串联一个,不久都给招揽来了。每天化铜铸铁,土铁炼钢,整天叮叮当当地响着,俨然已是一座小兵工厂了。不久就造出一种炮弹。这种炮弹,前漆红,后刷绿,试了几炮,嗨,果然都开花了,威力很大,和大炮弹差不多。同时,请赵木匠进一步改装炮车,车轮子都用铁箍箍起来,又给大炮穿上了红布炮衣。大队一出发,队旗在前,八九头大牛拉着炮,轱辘轱辘跟着往前走,争着观看的群众都惊讶地说:“乖乖,了不得,新四军连重炮都有啦!”
  全队同志个个情绪高涨,在沈竹修的带领下,日夜操炮学本领,接连不断地进攻碉堡楼。仗越打越大,后来把戴老庄据点也打下来了。一天,龙政委来了封急信,要土炮大队连夜出动,支援主力部队打邗山北赵圩子。到赵圩子的时候,在这儿打仗的三师七旅二十团的官兵见了土炮大队,都高兴地跑来,帮着把土炮推进阵地。
  一座坚固的炮楼高耸在赵家圩子的中间,炮手马季伦鼓起铃铛眼,看看地形,又把那块三角尖木头当瞄准镜,放在炮上挪动。一个同志走到他跟前问:“有把握吗?”“嗯!”马季伦专心瞄准,不愿吱声,也不看那同志一眼。他根本不知道这人是二十团的政委。沈竹修见政委来了,马上立正说:“政委,下命令吧!”马季伦这才回过头来结结巴巴地说:“有有,有把握,下下,下命令吧!”政委刚点头,他回身就点火。在巨大的轰响中,炮架出奇地跳动一下,炮弹呼地从楼尖上擦过,在炮楼的后面哐的一声爆炸了。那儿是主力部队的进攻出发地,差点伤了自己人。
  政委急了:“怎么搞的,你这算什么炮手?”
  大家也捏了一把汗,都埋怨炮手不争气,头一次配合主力打仗,怎么出了纰漏?马季伦找了找原因,不慌不忙地说:“政、政政委,不、不能怪我。”
  “那怪谁?”
  “你看看、看,看这,这个。”马季伦用脚踏踏地上的木头板:“地地,地形不,不好,哪哪哪能打准?”
  原来,炮安在壕沟上,壕沟上铺的木板,不扎实,炮身后座,影响命中。政委仔细看了一会儿,也看出了门路,马上调来一个班,一口气把这个壕沟填平,砸紧,又把炮拉过来。马季伦踩踩地下,欣然一笑说:“好,好了,政委,再,再打不好,由,由我负责。”只见他用三角尖木头比了比,又一炮打去,炮弹不偏不倚,正从炮楼的枪眼里钻了进去。
  “好样的!”政委笑开了,使劲拍拍马季伦的肩膀。
  主力部队打起仗来有战术,有技术。只用几袋烟的功夫,赵圩子便被拿下来了。战斗结束后,主力二十团的政委当场奖励给马季伦一件新四军的棉军衣。马季伦喜得合不拢嘴,接过来就穿上,拍拍打打,在人面前走了几步,好像路也不会走了,还不住地说:“我我,我是是,是半,半个新四军的兵,兵兵了。”
  (责任编辑 孙月红)
其他文献
“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习总书记这段话,让天安門广场7万余名参会者欢声雷动。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是对中国共产党铮铮誓言的强烈呼应,也是对新四军将士以逆境制胜铁的意志战胜强敌的英雄礼赞。   逆境制胜铁的意志,是新四军这支英雄部队的光荣传统,也是这支威武之师不畏强敌的制胜之道。曾记否,
期刊
她是新四军干部的妻子,她是江苏的女儿,她和丈夫张志忠同是潜入台湾的中共地下党员,她在1950年11月英勇就义前写给父母的一封诀别家书,整整60年后才送到了故乡南通。   一封特殊的家书,演绎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潜伏故事,叙述了一位牺牲时年仅29岁共产党员的壮丽人生。   1921年2月,季沄出生在南通濠河之滨一个富足安逸的商人家庭,父亲季厚庵是交通银行南通支行的中级职员,丰厚的收入,足以维持一家人
期刊
她曾前后3次见过毛泽东主席,多次聆听过中央首长的报告,上过天安门,坐过观礼台。   她叫孙联际,新四军女战士,生于1930年,今年92岁,江苏省泰兴市孔桥乡管营村人。   孙联际第一次见毛泽东主席是1956年1月15日。那天,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庆祝北京市农业、手工业全部实现合作化和全国第一个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当时,孙联际正在北京参
期刊
致敬,红旗  致敬,爱旗如命的人们  您,满腔热血把她染红  您,磐石信仰将她高举  您,毕生坚守为她护卫  您,一世奉献给她增辉  此刻,无论您在哪里  红旗,就是您的姓名  请接受人民致敬  致敬,红旗  致敬,红旗在心的人们  无论炮火硝烟举旗冲锋  抑或潜伏虎穴与狼共舞  无论身居普通默默付出  还是走出辉煌从零起步  此刻,不管您在何方  旗帜,就是您的图腾  请接受神州致敬  党旗号令
期刊
父亲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最后的职务才是淮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但在我心中,他永远是一名在战场冲锋的新四军老兵。   1940年初,在中共淮阴县五区区委书记张涛亭的引领下,父亲开始投身革命,同年9月15日入党。此时,正值黄克诚、彭明治率部1万多人南下华中,执行中共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于1940年7月底进入淮海地区,并在各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建立根据地,“建设自己的家”(刘少奇语
期刊
本刊记者大可报道 丹青绘盛世,倾情颂党恩。9月18日,由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新华报业集团、盐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绘盛世颂党恩”——吕恩谊百件油画精品网络展,在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今日中国、书画天地、炎黄文化杂志、铁军杂志、铁流网站、新华报业、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等20多家网络媒体拉开序幕,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中共盐城市委书记曹路宝、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
期刊
1970年6月,国防部副部长粟裕将军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在参加完刚果国家人民军建军4周年的庆祝活动后,回国途中在法国停留了3天。一行人在抵达巴黎的当天吃晚饭时,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便询问粟裕将军,第二天是去参观马奇诺防线,还是去参观诺曼底登陆场。   粟裕不假思索地说,去参观诺曼底登陆场。随后,和粟裕同行的段苏权补充道:“我们在北京集中时,粟部长就说,一定要利用路过巴黎的机会,实地考察使第二次世界大
期刊
舟山警备区军史陈列馆大厅中央的塑像两边,有一副对联特别引人注目,上联:头等兵团。这是陈毅元帅在战争年代对这支英雄部队的前身山东野战军第八师的评语。下联:袖中老虎。是“陈毅袖筒里的小老虎”的简称,是当年华东军民对这支英雄劲旅的赞语。  “微山湖色慰征途”   陈毅对这支战功卓绝的老部队结缘以至厚爱,得从当年的铁道游击队说起。抗战时期,在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出现了一支截列车、打洋行、毁桥梁,令日伪军闻
期刊
父亲13岁参加新四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2年的青春韶华在战争中度过。后几十年专修装甲理论、保卫珍宝岛、守卫吴八老岛,25年戍守边疆和建设新中国。他重伤5次,战残7级,后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离休前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军分区副司令员。   1928年6月,爷爷奶奶的第一个孩子、我的父亲来到人间,爷爷请来先生给父亲起名叫“臧殿国”(父亲13岁当兵后,为防止日
期刊
江抗战地服务团的全称是江南抗日义勇军战地服务团。1939年4月,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为执行中央确定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战略方针,委派叶飞率领新四军第六团从茅山抗日根据地出发,向锡澄公路以东地区挺进,目的是要打破国民党第三战区对新四军实施划地为牢等种种限制,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发展壮大部队,开辟敌后抗日游击区。为了提防国民党方面的蛮横阻挠,部队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