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记者新闻采写活动中的多角度思维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h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O7-0210-01
  摘要:新闻采写是记者的天职。无论是在十六世纪新闻事业诞生之时,来往跑动于各大船埠码头间靠传递和出售商业行情、交易讯息谋生的早期新闻从业人员,还是现代社会中广泛活跃在各大新闻现场、用各种方式为大众报道最新信息的新闻记者,其所有职能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新闻信息的采写和传播。然而,通过阅读大量的新闻稿件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可观性)及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包括新闻从业人员的个人素养、知识结构、撰写水平、逻辑分析能力及思维方式等。而笔者认为,其中,对记者要求最高也是最难培养的是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如何采用独特的、多角度的切入点去进行采写,即采写活动中的多角度思维的运用能力。因此,本文仅就当前记者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多角度思维能力的运用进行一番粗略的分析。
  关键词:记者 新闻 多角度 思维能力
  
   所谓多角度思维,在笔者看来,可以理解为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意即从一个信息源导出不同结论的思维类型。它具有求异流畅、灵活变通和独特创造的特性,对信息刺激能随机应变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运用多角度思维,表现为思维线条的扩散辐射,以报道事实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以便对新闻事件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和评估,更加具有可读性或客观性。它从思维的中心点向外辐射发散,产生多方向、多角度的捕捉创作灵感的触角。我们不妨将人的大脑比喻为一棵大树,人的思维、感受、想像等活动促使“树枝”衍生,“树枝”越多,与其他“树枝”接触的机会越多,产生的交叉点也就越多,并继续衍生新的“树枝”,结成新的交叉点。如此循环往复,每一个交叉点都可以产生变化,新的想法也就层出不穷。人类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就是依照这种模式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接触的事物越多,想像力越丰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这种思维形式不受常规思维定势的局限,综合创作的主题、内容、对象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此作为思维空间中一个个中心点,向外发散吸收诸如艺术风格、民族习俗、社会潮流等一切可能借鉴吸收的要素,将其综合在自己的视觉艺术思维中。
   而在新闻采写中的多角度思维,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概括来说主要有变形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等方式。
   变形思维是对新闻事实的思考过程中,将思维对象的形状加以改变,使大脑得到新的启示,实现认识上的突破。常见的变形思维有扩大法、缩小法等。扩大法是有意扩大思考对象,将个别变成一般进行思考;缩小法是有意缩小思考对象,将一般变成个别进行思考。如很多报社在做时间跨度较大的总结性报道时通常使用细化小专题,从一张图片、一列图表、点面结合的文章,从小处着手,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又如,有记者在采访公厕建设问题时,若只从公厕建设的落后、管理的欠缺等方面入手难免陷入报道形式单一、毫无心意的“死胡同”, 该记者将公厕与其他公益性服务设施作比较,并将其放在当地风景旅游城市的大背景下,就找到了新闻事实的“兴奋点”也即新闻眼所在。接下来,思维方向就成了“公厕形象”。根据这一思维方向,记者大量收集资料,最终发现近两年景区边的公厕已有了质的变化:外形新颖别致,既有古典风格,又有现代风格;内部洁净敞亮,还散发出淡淡清香;配予专人管理,定时清扫;采用收费服务,弥补资金不足等等严格而科学的公厕管理措施。报道刊登后获得了热烈反响,并被大量转载。
   逆向思维是指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同一个问题。这样能激发灵感,得到新的启示。在新闻采访中,循规蹈矩的思维和按传统方式解决问题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而逆向思维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认识模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大多采用比较单一的顺向思维定式,采访双方都在顺向思维的模式中互动,甚至出现受访者牵引记者思路的局面,从而使主题发掘无法深入,采访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而逆向思维在采访中运用,不但改变了采访问卷单一定势的局面,而且为更加真实客观、深刻全面、生动活泼地报道开启了一片广阔天地。
   侧向思维则是将自己思考的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中得到启示来解决本领域内的问题。通常所说的“类比”、“联想”就属于侧向思维。例如在采访一起斗殴事件时,笔者留心观察了该处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通过暗中调查了解到该区域存在着大量贫困人群吸食毒品的现象,于是据此采写出一篇关于该区域年轻人生存状态的独家纪实性系列报道。由此可见,综合上述的多角度思维方式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特别是在产生一篇优秀并能引发大众强烈反响的作品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决定作用 。
   中国近代著名新闻记者黄远生先生曾经对记者的职责做过如下概括:能走、能听、能写、能想。如果让笔者进行排序,必将“能想”放在整个采写活动中的首要位置。因为“想”代表了思想、思考、思维和整个内在心里活动的外在能动反应。如果说“走”、“听”、“写”是基础技能,那么“想”则是真正考察一个新闻记者是否具有过硬专业质素的最高标尺。在现在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为常见。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大量“炒作”,沸沸扬扬。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意即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在公众中的口碑更佳。而其致胜的“法宝”就是在采访和写作中运用了多角度思维,寻找独特的新闻视角,挖掘出新闻价值。
   由此可见,多角度思维能力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既能够刺激记者的创造精神,为新闻报道注入更多元化、多层面的内容,又能够强化记者的采写能力,优化新闻竞争机制,为新闻报道注入更多思想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2]吴学刚.发散性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作用[J].新闻采编,2008,(03)
  [3]陈国章.浅析创新性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运用[J] .广西大学学报,2007,(S2)
  [4]宋磊.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J].记者摇篮,2009,(09)
其他文献
爱美、追求美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无论男女老少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美的体态,特别是现代高校女大学生。但由于学习、生活、择业的压力过大,身心疲惫,导致体质水平逐步下降,对
摘要:高中体育课程正面临着改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传统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高中体育教师需要改变现有的课堂面貌,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及社会性的和谐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快乐学习的主动者,素质教育的受益者。  关键词:高中 体育 素质教育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创新教育逐渐被提到日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从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建立以学生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了提高学生参与度。  一、讲究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为比较不同水生植物的提取液对噬菌体的抑制作用,采用双层琼脂平板计数法研究了水蓼、红蓼、芦苇、芦竹和香蒲等5种水生植物不同部位的提取液对噬菌体T4和f2的化感作用。当提
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学生在未来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而在当今高等师范院校办学日益综合化的过程中,师范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有缺失的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师范学生
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工程位于高寒地段,焊接施工中存在巨大难度。通过冬季焊接措施的有效实施,解决了高寒地段管道焊接施工方面的技术难题,大大减少了施工质量缺陷,避免
节能绿色是建设工程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从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入手,具体阐述了节能理念下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方法.以期为造价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些许参考性建议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毕业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突破传统"讲授型"、"单一型"教学模式,突出应用文写作特性,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兴趣,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晚期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评价其效果.方法:84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人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46人进行心理干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