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界的“最佳阵容”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76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尔夫兰追忆阿巴多


  2003年,从一场胃癌中大病初愈的指挥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回归古典音乐界,但是他的身体状态已经无法胜任如柏林爱乐这样的常备团体繁重的总监工作了。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余生都奉献在瑞士琉森的好山好水里。同年夏天,阿巴多与琉森音乐节的行政与艺术总监米歇尔·海弗利格(Michael Haefliger)共同创立了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此举亦是为了向前辈阿图罗·托斯卡尼尼致敬——1938年,正是托斯卡尼尼召集名门演奏家于麾下,组成了一支阵容史无前例豪华的“精英乐团”(elite orchestra)上演名曲音乐会,才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琉森音乐节。
  以托斯卡尼尼的“精英乐团”为楷模,以手下的马勒室内乐团为核心,阿巴多力邀世界一流交响乐团的首席、室内乐演奏家、独奏家和音乐教师们在每年夏天共赴琉森,组成一支古典音乐界的“全明星乐团”。自2003年的首场音乐会以来,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每年都在琉森夏季音乐节上演出,并巡演于纽约、东京、北京及整个欧洲。乐团的许多演出都在电视上进行转播,也先后发行了数张影音专辑,并获得了诸多奖项。2007年,乐团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品牌,录制发行了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专辑,广受好评。


琉森音樂节管弦乐团

  那么,这样一支堪称古典乐界“最佳阵容”的交响乐团,最初是怎么想到要成立的呢?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的现任团员沃尔夫兰·克里斯特(Wolfram Christ)见证了它从一个“虚无缥缈”的设想逐渐成型、落地。沃尔夫兰早年担任柏林爱乐乐团的中提琴首席,自从加入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之后,他从没有缺席过乐团的任何一场排练和演出,也参加了乐团2009年和2017年的两次北京之行,可以说是绝对的“元老级团员”了。
  沃尔夫兰告诉我们,其实,早在1999年,成立一支“全明星乐团”的想法就在阿巴多大师的脑海中酝酿了。那一年,在柏林爱乐当了二十多年中提琴首席的沃尔夫兰意欲离团,去干点儿别的事。时任柏林爱乐艺术总监的阿巴多说,他想建立一支节日乐团,团员都是他的朋友,问沃尔夫兰愿不愿意加入。沃尔夫兰觉得这个主意很棒,但一开始他根本不相信它会成为现实。“团里的人各式各样,互不相识,有些室内乐演奏家根本没有在交响乐团中演奏的经验,怎么可能组好一个团呢?”不过,不管怎么样,沃尔夫兰先给阿巴多吃了一颗定心丸:“没问题,我跟着你。”没想到四年后,这支乐团居然真的组建起来了!
  从2003年到2013年,阿巴多担任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率领乐团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演出,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马勒与布鲁克纳的交响曲。2009年,阿巴多与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首度造访中国北京,成为了过去十年间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然而,就在一切都如鱼得水之时,2014年,阿巴多与乐团的合作戛然而止——1月20日,大师在他位于意大利博洛尼亚的海边寓所内溘然长逝,享年八十岁。当回忆起阿巴多在琉森音乐节的最后几场音乐会时,沃尔夫兰先是低下了头,神情变得凝重起来,随即,他缓缓地说道:“我记得音乐会的每一个小节、每一个音符。”
  2013年夏天,阿巴多指挥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演出了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和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等作品。让沃尔夫兰感到奇怪的是,那天阿巴多指挥得非常慢,“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慢的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现在回想起来,一切皆有预兆,那似乎是阿巴多提前献给自己的‘葬礼进行曲’”。音乐会结束后,阿巴多就像一块石头那样定格在指挥台上,脸上充满了疲惫、痛苦的表情。后来,大师私底下对几个相熟的团员说:“当时我的身体动不了了。”


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

  五个月后的某一天,阿巴多的家人突然给沃尔夫兰打来电话,说阿巴多病危,可能已处于弥留之际。当沃尔夫兰马不停蹄地赶到博洛尼亚时,还是晚了一步,没能见到大师最后一面。阿巴多的棺木就摆放在他家附近的小教堂里,在他的葬礼上,沃尔夫兰与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的几位乐手演奏了舒伯特的作品,为大师送行。在沃尔夫兰的心里,阿巴多绝对是一个音乐天才,“他能用他的指挥棒触及音乐的灵魂,让我们跟着他一起直入音乐的最深处,这简直是一种魔法”。虽然阿巴多在公众场合是一个害羞的人,“但当你和他熟悉以后,会发现他是一个‘话唠’,你可以和他聊任何话题,足球、美食、音乐……”

以室内乐的标准演奏交响乐


  一支交响乐团通常需要多年的训练才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优良传统,那么作为一支每年只在夏天“集结”的节日乐团,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为何依旧能够做到如此出类拔萃呢?对此,沃尔夫兰表示,以室内乐的标准来演奏交响乐,这便是乐团成功的秘诀。“我们每个人都像室内乐演奏家那样,彼此互相倾听,迅速地做出反应。”沃尔夫兰永远也忘不了乐团在阿巴多的指挥下发出的第一个音,“那是德彪西的《大海》,尤其是当大提琴声部的声音一出来,我完全被震撼到了,我以前从未听过那样的声音”。全球顶尖的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们聚在一起演奏交响乐,于是制造出了非同凡响的音响效果,“这是室内乐演奏的最高标准”。


夏伊与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

  在阿巴多的调教下,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拥有强大的声音控制能力,不仅极轻、极弱时音色异常细腻,而且即使在整个乐团全奏时,也不会产生任何噪音。沃尔夫兰自豪地说:“在技巧上,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几乎无所不能。一个指挥可以让乐团做任何事,只要他有求我们就必应。我们乐团声音的力度、敏锐性以及不同层次音响的丰富性,是其他乐团难以比拟的。”   很多历史悠久的交响乐团有着深厚的传统,沃尔夫兰认为这一方面是非常积极的,但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某种“历史负担”。比如,在演奏贝多芬的交响曲时,柏林爱乐的乐手们可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以前卡拉扬是这样处理的,西蒙·拉特是那样处理的,新来的指挥便很难去打破这些“规则”。而作为一支还“未成年”的乐团,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则没有这样的“历史包袱”,因此在演奏时就可以摆脱历史和传统的枷锁,尝试新鲜的曲目,制造全新的声音和兴奋点。“你能想象一个音乐节用斯特拉文斯基的《敦巴顿橡树园》(Dumbarton Oaks)作为开幕曲吗?”沃尔夫兰眨着眼睛问我们,“这是一部很有古典美的作品,但很多人都没听过。一般音乐节不敢冒险,但琉森就敢。”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开放、开明、包容的态度,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才会在乐坛有着如今这样与众不同的地位。
  对沃尔夫兰来说,在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演出和在柏林爱乐乐团演出有着天壤之别。“柏林爱乐是一支常规的、固定的乐团,每年有一百多场演出,乐手们每天都要见面,要遵循很多所谓的‘例行程序’。而在琉森音樂节管弦乐团,我们每年只见一次面,工作环境和氛围都大不一样,有点儿像‘工作的假日’(working holiday)。”一言以蔽之,便是“在柏林是工作,在琉森是爱好”。——“因为是‘爱好’,所以每个人都是自愿前来,投入地工作,哪怕有不同意见,你也可以很自由地说‘不’。”

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上海首演


  自从2014年初阿巴多去世后,谁会接替他成为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一度成为乐界热议的焦点。过了整整两年,直到2016年夏天,谜底才终于揭晓——意大利人里卡多·夏伊(Riccardo Chailly)接过了阿巴多的指挥棒。在沃尔夫兰眼里,夏伊是一个非常有组织能力的人,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他的态度积极向上,从来不对我们生气,我们很高兴能和他共事。”
  里卡多·夏伊1953年出生于米兰,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曾担任过阿巴多的助理指挥,得到过大师的真传。接着,他先后担任了柏林广播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和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作为一名歌剧指挥,夏伊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伦敦皇家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登台。从2015年1月开始,夏伊“荣归故里”,担任了家乡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总监。


张昊辰将在上海音乐会中担任独奏

  夏伊与琉森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88年——那一年的9月,夏伊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在琉森音乐节首次演出,之后他又多次以客座指挥的身份亮相音乐节。2016年夏天,就在夏伊走马上任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一职后的首场音乐会上,他率团演奏了马勒的《第八交响曲》。《第八交响曲》是阿巴多晚年在琉森演奏的“马勒交响曲全集”中唯独缺失的一块,而作为继任者的夏伊在自己的首演中补全了这一块,显得意义深远。2018年是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与里卡多·夏伊合作的第三年,夏伊精心准备了三套曲目,以庆祝自己在琉森首演三十周年,其中包括瓦格纳的《黎恩济》(Rienzi)和《漂泊的荷兰人》序曲、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等。
  目前,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约有一百一十六名乐手。“总的来说,乐手的甄选是指挥家的权利,”沃尔夫兰介绍道,“比如,夏伊想从斯卡拉歌剧院调十个乐手过来,那就调十个过来。”而作为中提琴声部的首席,如果沃尔夫兰负责的声部因为各种原因需要一些人员变动,他会提一些建议,夏伊一般都会尊重他的建议。自从阿巴多离世、夏伊执棒以来,乐团的成员组成有一些流动,比如加入了不少斯卡拉爱乐乐团的新鲜血液等,但变化并不大。“如果把乐团现在的名单和2003年创团时的名单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很多人都还在,比如我。”他笑道。
  通常,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献演于每年琉森夏季音乐节开幕后的第一周。接着,乐手们四散而去,各回各家,等到整个音乐节全部结束后,乐手们又会重新“集结”,在世界各地开展巡演。随着2018年琉森夏季音乐节的收官,10月14日,里卡多·夏伊将首先率领乐团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出,拉开今年乐团海外巡演的序幕。之后的10月18日至22日,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将首次来到上海,举办五场音乐会,其中四场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还有一场户外音乐会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举行,由中国钢琴家张昊辰担任独奏。琉森音乐节的行政及艺术总监米歇尔·海弗利格表示:“上海的‘驻场计划’是我们与亚洲源远流长的巡演传统的延续。上海不仅是经济中心,更日益成为全球音乐的焦点,琉森音乐节能驻节并献演于上海,我们心驰神往,与有荣焉。”
其他文献
《音乐爱好者》杂志迎来了四十岁的生日。作为它的忠实读者和作者,我要献上最美好的祝福,同时还要表达深深的感谢。《音乐爱好者》伴随我的爱乐经历和写作成长——三十多年来,我学术性写作之外的谈音论乐的文字大部分都在此发表,共有四十六篇文章;杂志历任的主要编辑都是我的良师益友,脑海中浮现出与他们的愉快交往犹如昨日的情境,他们的提携和帮助我铭记在心。  1979年,上海同时诞生了两种重要的音乐期刊:上海音乐学
期刊
1月的柏林并不算太寒冷,2019年第一场雪等到超音波音乐节(Ultraschall)的开幕式后才徐徐落下。从1月16日到20日五天的时间内,音乐节以十四场音乐会的形式庆祝了自己的二十岁生日。在二十年的时间内,音乐节随着社会的发展,推动着现代音乐的发展。在1999年第一届音乐节曲目上出现的是那个时代最具创新精神的作曲家的名字,其中既有反映1945年之后一个时代变迁的经典作品,也有属于那一年的委约新作
期刊
当人们在谈论美国伟大的音乐学校时,我们总是重复地听到那些同样的名字:朱利亚、科蒂斯、伯克利、曼哈顿等等。  然而,你是否知道,事實上全美有六百多所音乐学院和综合大学的音乐系,其中的许多学校拥有全球顶尖的教学质量,可名声却远远不如它们的同行那么显赫。  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地区的阿苏萨太平洋大学(Azusa Pacific University)音乐学院,就是这样一所被称为“隐藏的宝石”的学
期刊
爱德华·埃尔加曾将自己的作品《谜语变奏曲》题献给他的朋友们:“此曲为朋友们而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作曲家维吉尔·汤姆森(Virgil Thomson)开始创作他的“肖像画”(Portraits)系列作品,最终完成了数十首。四十年代早期,伯恩斯坦挥别家乡波士顿,尝试在纽约寻找一种不羁的自由生活。他开始受到这类以题献者为中心的创作思想之启发,于1943至1989年间以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为对象
期刊
首演于1965年的《红旗颂》是中国第一部以歌颂红旗为主题的器乐作品。在这首乐曲诞生后的五十四年时间里,作曲家吕其明对其进行了多次的修改。 2019年上半年,《红旗颂》总谱终成定稿,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送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礼物,祝愿我的祖国永远繁荣富强。”吕其明如是说。  在采访之前,“吕其明”这三个字对我来说,其实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颇有些距离感的大作曲家;而在采访之后,
期刊
三  第一次于欧洲看剧是在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普契尼的《波西米亚人》,十欧元站票,顶层。眼看好似圣界图景的棚壁装饰,锦绣繁华,我才终于理解了维斯康蒂的话——他说,在这个充斥着爱乐者和乐评人的歌剧院最高层,听众都是“天堂的孩子”。  穷人是天使,他们远比贵族懂得艺术。  ——维斯康蒂,电影《战国妖姬》  作为“身无他物”的异国留学生,此刻念起这样的话,真是欣慰。  落座,静候,闲来无事,随意看观剧院
期刊
2018年,伴随着激烈的初赛角逐在柏林落下帷幕,三年举办一次的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又迎来了一轮新的旅程。与往届不同,今年的大赛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在致力于为钢琴家们提供竞争舞台的同时,还携其新任“全球大使”郎朗,在钢琴普及与教育领域投下了新的火种。  承载着“让每一个人都拥抱音乐”的希冀,在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官方的不懈努力下,一个全新的大赛组成部分——第一届“利兹钢琴艺术节”应运而生。除历届大赛的获奖者
期刊
谭盾《武侠》(套装版)全球首发  当代著名作曲家谭盾为电影《卧虎藏龙》《英雄》和《夜宴》所作的配乐,开创了武侠电影配乐的新纪元。在这三部电影中,谭盾用大提琴、小提琴和钢琴分别来诠释三位女主角——大提琴代表《卧虎藏龙》中的章子怡,小提琴代表《英雄》中的张曼玉,钢琴代表《夜宴》中的周迅。后来,他又将这三件乐器所表达的音乐主题抽取出来,通过复调的写法层层重叠并展开,写成了一部全新的作品——三重协奏曲《复
期刊
在绵亘逶迤的天山山脉、 湛蓝深邃的伊塞克湖畔,有一个古老的民族。说古老,是因为它的主体民族吉尔吉斯人的先民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汉文史书里就有“鬲昆”“坚昆”“契骨”“乞儿吉思”的记载。  中亚国家多以“斯坦”称谓。“斯坦”一词源于古波斯语,含有某一族群居住之地的意思。吉尔吉斯斯坦(Kyrgyzstan)是位于中亚东南部的内陆国,北部与哈萨克斯坦相接,东南部与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紧邻,西南部与乌兹别克斯坦和
期刊
孙文明是一位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二胡艺术大师,他的演奏极具鲜明的风格特点,且技术高超。他不仅创作了多首经典且令人惊叹的二胡曲,而且创新发明了许多新的二胡演奏技法。最重要的是,现存的十一首作品都有他亲自演奏的录音,那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民族音乐遗产,为我们研究他、了解那个时代的二胡艺术和演奏技术的实际状况提供了客观依据。循着孙文明的演奏录音,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孙文明的二胡演奏技术风格和特点,“看似轻松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