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料的基础与限度

来源 :文艺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f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在理论和方法层面成绩显著,但也面临着具体研究成果跟进不足的问题。文章结合写作实践,从史料研究的基础和限度出发,讨论史料发掘的可能性与客观性,及通过新材料的发现进一步推动当代文学研究的提升与深化,形成史料与文学史叙述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文学;史料;基础;限度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规范化,近年来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从方法论和实践层面推动研究。关于当代文学史料的会议和学术文章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也在不断查找问题,完善研究范式,如洪子诚突出“材料的差异性”及“众声喧哗的互证”,程光炜“抢救当代文学史料”意识及当代文学史“下沉期”的界定,吴俊“从专业学术、社会发展现状、国家政治、网络技术”的多重探讨,杨早重视“氛围性史料”的研究与使用,王秀涛讨论“当代文学史料的等级问题”,付祥喜提出的应警惕史料“窄化”问题,等等。有学者认为这是1990年代以来强调学术规范与学科建设的结果,从而让史料的发掘与呈现逐步建立起有序的、有效的过程。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跟随师辈做当代文学史料的研究,也在反省学界聚焦和自己遇到的种种问题。关于史料研究的合法性、方法论已提出很多,但一些具体工作仍处于暧昧不明的状态。笔者尝试结合个体研究,就当代文学史料的基础与限度问题,谈谈浅显的认识。
   其一,史料的基础问题。
   许多学者多注重史料的基础工作,包括大型工具性与专题性研究史料的编撰和出版,近年来成果丰硕,如吴秀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文献史料丛书》,吴俊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程光炜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丛书》,丁帆、朱晓进主编《江苏当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程光炜、吴圣刚主编《中原作家群研究资料丛刊》,等等,基本涵盖了当代文学的重要现象,展现大量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还有当代作家的年谱写作,较为集中推出的《东吴学术》系列栏目,已经成为该刊的标识。选择的作家,多有充分的创作实绩来支撑年谱的写作。年谱的简编能够勾勒出作家基本的人生图景,具有重要的史料意义。但存在的问题普遍是对作家童年、少年时期进行细密考证,不少还做了口述史,写得较为鲜活和有趣,但中年之后,随着作家声望日隆,更多成为作品年表和个人活动史,不免显得生硬、机械。虽然有“尊者讳”的成因在,但研究者史料和史观有待加强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些作家重要作品的考证也存在问题,如《毕飞宇文学年谱》中对于茅盾文学奖作品《推拿》的创作成因书写,与作家多次的创作谈出入较大,缺乏客观的考证。王尧曾指出,相关作家与文学思潮、文学事件的叙述显得单薄。在年谱中,作家是鲜明的,时代是薄弱的。
   程光炜曾提出相较文学制度、会议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史料研究还显薄弱。近年来,他率先垂范,对莫言、路遥、贾平凹的作家作品考证,以及“干校系列”的研究等等,都是如此。作为学生,我们在后面紧追慢赶,节奏也没有完全踏对。前几年,程老师还经常会给大家发几篇主题为“好文一读”的学术文章,某大年初一早上我收到邮件还很激动,但老师也逐渐加强对我们的“同情”和“理解”。好在他自己一直扩大再生产,刷新着学术研究新视界。包括他对于路遥招工、兄弟失和、与林虹关系问题的材料发掘,在路遥的史料研究公认较为扎实和丰厚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更显敏锐和可贵。
   我个人准备在写《贾平凹研究史》的时候,发现这位和新时期文学史紧密联系的作家,从1978年第一篇评论文章开始,40余年来一直与文学批评缠绕在一起;对贾平凹的研究史呈现出批评家和作家共同成长的特征,也可以发现当代批评在不同年代的方法、路径和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但具体到史料研究仍很匮乏,到现在,很多还是借用贾平凹作品中的前言与后记自述,以及新作问世之初媒体记者的采访,进入学术层面的并不多,可能与作家旺盛的生产力有关。孙见喜一直做贾平凹史料的追踪研究,从1980年代就开始写传记,多年来持续在更新、接续。去年夏天,他专程到河南某縣寻访《带灯》的原型——一位女基层工作者,因对方扶贫还等了两天才得以相见。据悉,两人交谈甚欢,互赠诗画,还拍了一些仅供内部参考的照片。人物原型很是低调,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是第一次和文学圈内人讨论该作,是很大气、爽朗之人,和书中描述的有出入,和我们想象的诗性也有差异。但也有材料披露有批评家见过原型给贾平凹发的信息,优美且充满诗情。多重讲述与考证也丰富了作品研究,在序跋之外多了旁证,也许以后会成为打开这部作品的符码。孙见喜作为传记写作者一直坚持去现场查证材料,这使我想起程光炜所强调的田野调查,在开掘式的基础上才能够深入研究。这也是很多书斋里的学者需要补课的环节。如果没有孙见喜从1980年代以来持续的收集、跟进,现在的贾平凹研究会少了很多基础性的依据。
   其二,史料的限度问题。
   不同学者就当代文学研究的材料使用,提出很多问题,如阐释和提炼不足,有与事实出入过大的“孤证”问题,还有重文献、轻实物和口述史料的问题等,都是制约研究有效性的多重因素。我曾写过《废都》的系列文章,缘于程老师讲《废都》是座富矿,被视为知识分子大分野的标志性事件,我就想重新清理历史,在整理与研究中逐渐发现1990年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以及该事件如何成为知识分子群体的心结。2020年贾平凹本该出版的长篇小说《酱豆》,是“贾平凹”写《废都》的故事,虽因种种原因现在还没有面世,也说明作家本人在尝试解开这个心结。
   其间,我倒是做了很多口述史,拜访田珍颖、费秉勋、贾平凹、孙见喜、韩鲁华等亲历者,他们对于《废都》事件做了很多的细节讲述,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帮助我打下了学术研究的基础。这个过程很愉悦,我在亲历者的讲述中彷佛回到历史现场,多重讲述可以较为客观地呈现问题,而且能够使我吸收多方面的知识。我知道田珍颖、费秉勋1990年代初都是“神秘文化学会”的骨干力量,费老师更是通天地精神的易学大师,在交谈中我很是感佩他的智慧,很想请他帮我看看且透露些玄妙的天机,但担心损耗先生内力,搁置了。
   后来在长春参加《文艺争鸣》当代文学史料会议时,丁帆老师在会议茶歇时找到我,讲述他所经历的《废都》事件,很多细节让我获得新的历史认知。丁帆和贾平凹在1980年代作为批评家和作家就有良好互动,他对贾的创作很熟悉,并且是1990年代《废都》事件的在场者,他的讲述又提供了另外的角度,让我很是感动。还有学者跟我讲北京出版社相关同仁也有话要说……我才意识到《废都》仍是一个无穷尽的问题,既有的史料收集虽然还原了当时的批判话语、创作周边和大的文学场,但对知识分子内在的、表象之外具体心理状况的发掘,席卷整个知识界的众多参与力量,甚至“市场经济时代”突然到来时围绕一本书与市场的整体关系,当事人秉持的不同话语立场,等等,还有很多史料亟待收集、整理和深入研究。
   在程老师的鼓励下,我还写了“二王之争”“顾准热”的文章。在读那些慷慨激昂的论辩文章中,我渐渐明白真诚捍卫人文精神和自由讨论公共话题的可贵。之后,人文知识分子经历了从广场到书斋的身份转向,迄今用近20年的时间退而结网,积沙成塔,回到学术的本心,多年的耕耘也逐渐确立起各自的学术根据地。后来,在一次厦门的学术会议上见到王彬彬老师,之后的游船活动时就端端正正坐在我对面,谈不上严肃,面色平静安详,但就是不说话,我很想请他讲讲当年“二王之争”时的风采,但没好意思,也担心旧事重提惹人不快。毕竟,王老师近年来围绕高晓声研究等做了大量史料工作。当时,同行的接待方很是厚道,带领我们驶向离台湾最近的岛屿,大家的心情都被浪花美景激荡,还要提防周围隐蔽的炮台,在家国情怀、人身安全面前,“再回首”有些不合时宜,于是搁置了,我内心还挺遗憾。这也使我意识到既有的研究仍是未尽的话题,也会随着材料的不断更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整体来说,基础和限度是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一体两翼,基础决定了地基的深度,限度决定搭建的高度。当代文学史料仍存在巨大的研究空间,不断挖掘、补充材料才能带来学术新发现,不断更新的发现亦会使得史料研究一直在路上。这也促使我们始终保持开放性心态,不断为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制度研究和文学史叙述提供补充或改写的史料。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类医学技术的飞速提升,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同时,人们的一些理念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开明,这就部分反应在一些人不愿意生养而崇尚“单身贵族”主义。这就导致了一些我国社会逐渐向人口老龄化社会迈进。人口老龄化将会引发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也不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而社区养老服务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发展智慧型养老成为一种社会趋势。本文就围绕“互联网+
期刊
摘要: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对于园林景观的重视程度愈发强烈。优美的园林景观不仅可以净化城市的空气,同时也象征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面貌。众多实践深刻表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于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性,也可以不断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就现代园林景观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传统文化;元素应用  1设计原则  1
期刊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物质文明不断进步,同时也对精神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作为培育人的重要社会场所,不仅要求交给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修养德性,成为社会服务型人才。以此推进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  中职学校作为教育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当进国家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行各业的发展几乎都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因此,职教不仅要求能够培育出具有丰富技能的人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互动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及影响。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取该院新华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作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血糖和血脂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互动健康教育模式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期刊
摘要:初中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培养学生科学审美观与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提升美术素养。以《老师,您好》一课教学为例,分析基于教学目标的初中美术有效作业要求设计,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创新性建议,使设计的作业内容更加满足课堂教学要求,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作业;节
期刊
摘要:小提琴是一种音乐艺术演奏形式,通过浸润美学思想,从艺术听觉和视觉上含蓄表达出乐曲的情感。在高校小提琴演奏教学中融入美学知识,提升大学生演奏知识和技巧,同时把他们的音乐艺术欣赏能力提到新的高度,营造别具特色的演奏美感,不断进行小提琴艺术的美学创新,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校;小提琴教学;美学思想;融合渗透  引言  小提琴作为一门整合音乐艺术和美学思想的重要乐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一体化护理服务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2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行持续腹膜透析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一体化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自我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
期刊
魏华莹是程光炜教授的学生,我熟悉导师多过学生,就从我对她的导师程光炜教授的印象开始说起吧。差不多有20年了吧,其间多次收到光炜教授主持的“工作坊”研究信息和论文邮件,除了学科专业研究的诸多具体方面受益匪浅外(比如较早的重返1980年代、还原历史现场、当代文学历史化等议题的倡导,较近的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讨等),给我的启发很深的还有两点。一是实践并坚持了一种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式。“工作坊”在问题、文
期刊
摘要:残疾、医院、苦难、生死是疾病缠身的史铁生绕不开的词,在陌生的生命体验中,他进行着一场场天问:拷问人的标准,拷问生命的意义,拷问生死。本文将通过史铁生的文字来探索史铁生的生命历程,从精神层面、宗教意识、情感支持上来感悟史铁生的生命情怀。  关键词:史铁生;生死觀;宗教意识;情感支持  一、叩问本源:对待生命的态度  尊重生命首先体现在正视生命、接纳生命、理解生命。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到势必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云南省中学学校运动会改革与实践,确保能够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云南省中学学校;运动会;改革与实践  引言  目前由于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尽人意,但是国家的未来又离不开学生,因此国家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越来越重视,为此还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其中常见的体育活动就是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