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华麦523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瑞华麦523系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郑麦9023与烟1604杂交,经8代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常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1407),属弱春性早熟小麦品种,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作晚茬种植。该文主要介绍了瑞华麦523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小麦;瑞华麦523;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32-01
  江苏沿淮地区位于北纬33°线,属南北交接地带,土壤类型以沙壤土为主,小麦生产中前茬以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水稻为主,另有少量的玉米、棉花、大豆茬口,年度降雨量变幅大且不均匀,易旱易涝[1]。沿淮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且有逐渐扩大趋势,种植制度以稻麦两熟为主,近年来,随着直播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使得茬口衔接成了决定小麦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2]。瑞华麦523为弱春性迟播早熟品种,2011-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迟播组区试,平均产量6 900.6kg/hm2,较对照郑麦9023增产7.04%;2012-2013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迟播组区试,平均产量7 358.25kg/hm2,较对照郑麦9023增产9.36%;2013-2014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迟播组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02.7kg/hm2,较对照淮麦20增产5.99%;3a试验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1407)。笔者现将瑞华麦523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为该品种在适宜地区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选育经过
  为选育高产、优质、多抗、适宜迟播的小麦新品种,2002年以郑麦9023和烟1604进行杂交。母本郑麦9023为河南省农科院选育的优质、早熟、综合性状好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于2001-2003年分别通过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国家审定,在江苏和安徽沿淮地区、河南中南部及湖北北部有较大的种植面积。为改良其抗倒春寒能力一般的缺点,用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抗寒广适的烟160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进行连续选择,从而选育出新品种瑞华麦523。该品种结合郑麦9023优质早熟和烟1604抗寒丰产的优点,达到了优质、高产、多抗的目标。选育过程如图1。
  2 特征特性
  瑞华麦523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株型较紧凑,抗倒性好,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19.6d,比淮麦20早熟2d;株高79.0cm,每667m2有效穗41.7万,穗粒数29.2粒,千粒重41.0g。田间鉴定对赤霉病耐性好,中抗纹枯病、白粉病,感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803.0g/L,粗蛋白含量15.6%,湿面筋含量34.9%,稳定时间6.4min,硬度指数68.1。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 瑞华麦523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作晚茬种植。
  3.2 适期播种 10月20日至11月15日均可播种,最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
  3.3 肥水管理 一般施纯氮225~255kg/hm2,五氧化二磷120kg/hm2,氧化钾120kg/hm2。其中氮肥基苗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40%,磷、钾肥作基肥施用。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渍防旱[3]。
  3.4 病虫草害防治 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返青拔节期注意防治纹枯病和锈病,扬花初期注意防治赤霉病,高肥水田块注意防止倒伏。
  3.5 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抓紧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王金雨,王伟中,吴传万,等.江苏沿淮地区中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范[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3,4.
  [2]王世杰.耐晚播早熟高产大穗多抗小麦新品种豫教2号[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4):171.
  [3]顾正中,周羊梅,王安邦,等.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淮麦30的选育[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190.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定位和特点,立足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紧扣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围绕教学团队的内涵,重点从团队建设、课程群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建设,为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质量和素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也为其他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探索与实
期刊
摘 要:为验证“富岛”控释肥料在晚稻上施用的效果,采用6处理3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在插秧前,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用。结果表明:667㎡施用控释肥料2号50kg、15%包膜量的控释肥料6号45kg、30%包膜量的控释肥料6号45kg、15%包膜量的控释肥料6号40kg,前三者分別增产35.71%、9.15%、35.32%,增加纯收益343.33元、140.67元、347.56元,产投比分别为2.39、1
期刊
摘 要:为了探讨不同施肥对板栗产量的影响,在桐庐县旧县街道设置了4个施肥处理,分别是不施肥、减量施肥、常规施肥和增量施肥,对其土壤生物学和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板栗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也随着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常规施肥>增量施肥>减量施肥>不施肥。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增量施肥>常规施肥>减量施肥>不施肥。不同
期刊
摘 要:依据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公共工程属性,将农民参与和农民满意情况引入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改进的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结合成功度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后评价模型。以舒城县刘院等2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为例,应用后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后评价等级值为1.831 8,属于“成功”等级。由此可知,改进的后评价
期刊
摘 要:以玉米品种苏玉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获得最适的种植密度,为提高该品种的单产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苏玉29的株高、穗位、倒伏倒折率、空秆率、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相对含量、百粒体积和百粒重则下降,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苏玉29在67 500万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为8 805.0kg/hm2。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S)分析小麦子粒湿面筋含量。采用国标GB/T14608-1993法测试了216份小麦子粒的湿面筋含量,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选择113份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最佳主成分数(Rank)=3,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2.33,决定系数(R2)=90.69。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对预测集样品进行预测,结果湿面筋的预测均方差(RMSEP)=2.70;相
期刊
摘 要:针对环渤海地区土壤瘠薄盐碱、干旱缺水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生态特点以及小麦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抗旱、耐盐、节水高产品种十分缺乏的问题,确定了以多抗(抗旱、耐盐、抗寒、抗干热风、抗病、抗倒伏)、节水、高产、稳产为育种目标,以丰富小麦品种遗传基础、提高品种产量潜力和抗逆水平为突破口,改进选种场圃设置,创新抗旱耐盐育种方法,育成了以抗旱耐盐碱丰产为主要特点的沧麦抗旱耐盐系列品种。  关键词:小麦;抗旱
期刊
摘 要:以玉米品种巡天969为材料,经20mg/L、40mg/L、60mg/L、80mg/L的烯效唑(烯效唑)和清水对照浸种12h,在20℃湿度为85%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所提高;但是对第2叶长和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加大而增强;烯效唑处理使第2叶叶宽增加,SPAD值均有所提高,但第2叶面积和地上部干重减
期刊
摘 要:粳稻具有口感好,经济效益高,适应性广等优势,粳稻推广一直是我国稻作生产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该文主要结合陕南地区水稻生产现状,重点分析在陕南地区推广粳稻的可行性,并对在陕南地区发展粳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促进陕南地区粳稻顺利推广,提高水稻品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粳稻;陕南地区;展望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因此,在严峻的土地资源压力下,切实保护耕地,应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大力发展节地经济将是我国现在和未来必须要走的土地利用的新路子。  关键词:土地;节地经济;规划;合肥市  中图分类号 F3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