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材料解析题是最具历史学科特点的题型,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功能较强,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我认为要解答好材料解析题应掌握三个环节,即读、找、答。
  [关键词]材料解析题 解题步骤 解题技巧
  
  材料解析题是最具历史学科特点的题型。它的突出特点是“新”。利用新材料,设计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功能较强。许多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题型呢?我认为应掌握三个环节即读、找、答。
  
  一、读——解题的基础
  
  1.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
  第一遍粗读,了解材料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精读材料所设的问题。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解析定向化。目前,材料题的设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令很强的问题,要求总结、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观点、政策、目的、原因、要求等,这种指令性很强的问题一般出现在前三个或两个问题中;另一类是指令性不强的问题,如“说明什么问题?”“给你什么启示?”“你得出什么结论?”“反映了什么历史规律?”等等。正因为设问为解析材料确定了方向,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要求,为带着问题再读材料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遍带着问题细读材料。主要是根据问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从材料中最大限度获取有效的答题信息。细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如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进行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再找定语、补语、状语等其它修饰成分。正确阅读理解材料虽然与语文阅读水平有关,但在阅读理解时必须具有历史意识,运用历史观点,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进行阅读。
  2.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的出处
   ⑴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要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
  ⑵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和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的原文一般很长,试题中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次要的,两边所剩的肯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找——解题的关键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
  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2.阅读完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3.找出材料与教材的联系
  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4.找出材料与设问的联系,体会命题者的意图
  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1.编写提纲
  在全面思考、要点到位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设问的顺序和分值情况,迅速编写一份简明扼要、层次清楚的提纲。这样既可以加快答题速度,保证答题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卷面整洁,又可以避免论述混乱、内容遗漏等失误,实际上是争取了时间。提纲只是供自已答题时参考用的,因此不必写得太详细,只要自己能看懂即可,哪怕只写几个字、十几个字也比不写好。
  2.按问作答
  按设问要求作答,问什么答什么,切中要害,不要拖泥带水,而要掷地有声。
  3.准确、全面
  (1)答案准确的关键是要坚持“论从史中出”,抓住材料的观点或事实的实质。识别出材料中含有哪种唯物史观和原理;或者用观点去分析史实,减少语言的随意性,并紧扣主题,避免走题。
  (2)要保证答案的全面,一是要防止材料没有被利用,二是防止思维的片面性。
  4.详略得当
  依据试题要求的重点,对分值较多的应该多写详答,将各要点交待清楚;对非重点部分或分值较少的,可少写略答,繁中求简,杂中求精。当试题涉及多个要点时,要简明扼要;当试题要点较少时,答案则要详细具体些。
  5.表述准确
  表述准确是指语言准确,能用历史学科的严谨表述来回答问题,并力求言简意赅,流畅明快。这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提炼概括要力求文字准确,言简意赅。有时材料对应的书本中所使用的语言即是准确精炼的语言。
  (2)语言平实,表述完整。答案的观点要一目了然,没有歧义,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用历史语言表述。
  (3)作答时尽量避免史实错误,可有可无的要力求回避;记忆不清的,宁可采用模糊概念,也不要随意书写。
  (作者单位:陕西岚皋中学)
其他文献
实施西部大开发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 ,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当前 ,这一决策已经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宏
我国行政审判中存在着不少误区,行政审判中被告兼有双重身份和被告必须是行政机关就是其中之两个误区,纠正这些错误的认识,对于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
城市同人一样也会生病。城市病是指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良症状。遍查走过城市化急速发展期的国家,没有不生病的。病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就业困难、住房紧张、
本文认为自学考试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时代需要。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各种自学考试方式。
本文对目前北京民办高校发展的数量与规模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发展特点、作用、基本经验及改革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本文用可持续发展观批判了对先进生产力的传统认识,认为先进生产力就是提高驭能水平,促进人的解放、自由和完善,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永续发展的能力和成果。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历史地位是:为解决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找到根本出路;是中共执政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丰碑。其主要特点有:发展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尖端人才的同时,人们对高职院校所欠缺的人文教育却思考甚少,以致出现职业教育只能培养人力或劳动力,培养服务于某些目的专业工人,而忽视了"人之为
农村小学生受方言的影响,在习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怪癖的词汇和方言语句,这和语文教学写作文中要求用规范字,规范词,规范句子是不相符的。基于农村学生方言的深远影响和方言的
新课程切实强调了人文精神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加强了音乐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综合联系,它所提倡的“学科综合”理念颇受广大音乐教师关注。然而,我们现在的一些所谓“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