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绍纳人的津巴布丰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j3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古文明的时候,一提到非洲,我们的脑海中马上就会出现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其实,坐落在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同样也曾在悠远的古代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这个位于非洲南部的国家大部分的居民是马绍纳人。马绍纳人则把遍布于当地的200座大大小小的石头城的任何一座都叫做津巴布韦。单是津巴布韦这个名字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它在当地的班图语中的意思是“可敬的石屋”、“石屋”。而有的学者认为它是塞肖纳语“马津布韦”的谐音,因此它的意思应该是“酋长之墓”或“酋长住宅”。还有的认为它是恩戈尼语“津比万比韦”的变音,因此它的意思是“富饶的矿山”。1868年,欧洲的一位探险家正在非洲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大陆上旅行。一天他正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堡东南约30千米的密林丛莽中追逐一只野兽,偶然间发现了一座石头城的残垣断壁,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大津巴布韦。尽管当时它已经成了一片毫无生气的残破石墙,只是一大片石头城的废墟,仍然显得那么神秘尊贵,高深莫测。1871年德国地理学家卡尔·莫赫曾说:“那是一大片聚在一起的石头建筑,没有屋顶,用灰色花岗岩石块以精巧的技术建成,有些还曾雕刻。山上那些高大的石墙分明是欧洲人的建筑。”卡尔·莫赫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能相信在被他们蔑称为“黑暗大陆”的非洲腹地居然曾有这如此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大津巴布韦虽然经历了许多个世纪的风吹雨打,大部分都已成为废墟,但仍然有一些宏伟的建筑一直遗存到了今天。
  大津巴布韦的一处主体建筑位于山下的平地,被称为椭圆形大围墙,因为它外围的城墙呈椭圆形,周长256米,内径长89米,宽67米。城墙高近10米,厚约5米,它所包围的总面积约为4600平方米。在东、西、北三面城墙上开有3个门,门顶都有巨大的花岗岩石砌成圆拱形。在围墙顶上矗立着几根细长的质地坚硬的独面,独面上雕刻着各种绚丽的图案花纹,有的独面顶端还雕刻着一只形状奇特的石鸟。在东南部有一道同围墙平行的、相隔1米左右的石墙,形成一条100米长的狭窄通道,通道尽头是一个类似院子的半封闭区。围城里面建有圆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窖、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像是古代宫廷的遗迹。围城附近还有许多小的房屋,这些低矮的颓垣残壁可能是一般官员或者黎民百姓的住宅区。在椭圆形大围墙的外面,有一连串形成堡垒的城墙。城墙内有错综复杂的通道、石级和走廊。沿着一条陡峭缝隙开凿出来的石梯而上就可以来到另一处主体建筑:卫城。卫城建在椭圆形大围墙旁边约90米高的悬崖上,居高临下,俯瞰着整个山谷。卫城的城墙随着岩石的起伏,顺其自然之势与大弧丘融为一体。它全部由花岗岩石块砌成,构筑坚固,气势雄伟,可能是一座重要的防御要塞。在卫城的内部有许多残破的房屋和复杂交错的通道的遗址。在那里发现曾有冶炼黄金的迹象,还有一个形似圣坛的建筑,也许是古人们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在整个大津巴布韦的建筑群中,最神秘莫测也最令人费解的是椭圆形大围墙内的圆锥塔。这是一座下粗上细的实心花岗岩建筑,高约20余米。没有任何文字标记。它主要是用雕凿成砖块的平整花岗石一块一块地堆砌成,按照规划的图案线条砌起来。在石砖与石砖之间根本没有使用任何灰浆或其他种类的黏合剂来接合,磨光的石砖之间连接得极为严密,其缝隙竟连薄刃也难以插进去。它外观神秘新奇、精致美观,而且坚固异常。也许它已在此默默地站立了上千年,至今仍屹立如故。
  19世纪70年代以来,一批又一批探险家、科学家来到这里想要弄清圆锥塔的秘密。来自英格兰的科学家本特曾花费极大的财力人力在圆锥塔的周围大规模挖掘了多年,但一无所获。几十年后,又一位来自欧洲的探险家在塔底的地下深入挖掘了一条地道穿过圆锥塔。为了寻找一个入口他搬开了许多石块,但塔是实心的,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进口,也许它根本就没有入口。那么这样一座直刺蓝天的巨塔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的外表形状与当地的粮仓形状相似,也许是个巨大的粮仓。但是整个塔是个实心的整体,根本就没有用来贮藏粮食的空间。也有人认为它象征着男性的生殖器官,是流传于古代的某种宗教仪式的象征,代表酋长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些说法都缺乏有力的证据,也没有史料记载。也许它将一直站在那里保守着它的秘密。
  19世纪末的欧洲人纷纷搭船飘洋过海来到津巴布韦,但是他们仅凭自己的主观猜想和臆测就竭力否定了这个古文明遗址的非洲渊源说。对于他们来说,大津巴布韦应该是存在于神话中的黄金国度。他们认为石头城很像欧洲史书上记载的古代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的某些圣殿,很可能就是在《圣经·旧约》中提到的所罗门国王的金矿所在地。《旧约·列王纪上》篇中第6章记载:“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四百八十年,所罗门作为以色列王的第四年西弗月,也就是二月,开工建造耶和华的殿。所罗门王为耶和华所建的殿,长六十肘,宽二十肘,高三十肘。殿前的廓子长二十肘,与殿的宽窄一样,阔十肘……靠着殿墙,造了三层旁屋。下层宽五肘,中层宽六肘,上层宽七肘。”而卫城就是模仿所罗门王在摩利亚山上修建的耶和华殿建造的。那座椭圆形的大围墙则是为了模仿古埃塞俄比亚女王示巴访问所罗门时在耶路撒冷住过的行宫而建筑的。这种武断的主观猜测,一度引起了欧洲人到石头城寻找黄金的狂潮。他们来到石头城后,雇佣当地土人,配合从欧洲带来的先进机械在宝贵的遗址上四处乱挖,掘地三尺,把珍贵的文物劫掠一空。除了坚硬的花岗岩石块外,其他的一切东西都被拿走,荡然无存。所有那些有可能说明历史真相的文物资料,还没有来得及出现在研究者面前,就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后来,人们在它的周围发掘出大量的文物。其中有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和精美的装饰品等,还有一些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陶瓷碎片、阿拉伯世界的玻璃珠子、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由这些出土文物至少可以看出,消失于遥远年代的石头城曾经与古代的中国、阿拉伯国家、波斯和印度有过文化交往和贸易联系。不过,在上述古文明的历史典籍中却鲜有关于大津巴布韦的记载,也许这些物品是从第三者手中转购而来的,那么这些第三者会是些什么人呢?我们无从知晓。由壮观的大圆锥塔就可以看出,建造它的古代工匠们的垒砌技术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即使用今天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也是一个奇迹。他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掌握了建筑学、几何学、力学等方面的高深知识。石头城中的建筑,不仅仅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术,而且它本身也是一个别具一格、巧夺天工的珍贵艺术品。
  究竟这一座座石头建筑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人们一直也没有弄明白。有些人认为这里可能是一个业已消失的古老帝国的皇帝的城堡,也有些人认为它是一个巨大的宗教场所。但是所有这些石头建筑上没有任何文字,也没有雕刻的图案或壁画,这与其他古老文明的遗迹如美洲的玛雅城或东南亚的吴哥寺上成片成片的浮雕迥然不同。流传下来的古典文献中对这一切也没有记载,可以说根本上是毫无线索可寻。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工具和方法来建造这座规模宏大、雄伟壮丽的石头城?建造石头城的古人与今天生活在津巴布韦的人有什么样的渊源关系吗?为什么他们又在某一天突然遗弃了这个地方呢?有人推测,也许在1830年祖鲁战争时,原来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居民都被全部赶走了,那这些人又迁移到哪里去了呢?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是马绍纳族的一个分支——卡兰加人。他们大多数仍旧居住在非洲传统的低矮、简陋的窝棚里,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也与这些大堆的石块毫无关系。20世纪初,来自英国的考古学家麦基弗认为大津巴布韦的建筑风格丝毫也没有古代东方或西方欧洲任何时期的痕迹,因此它只能是出自非洲黑人之手。但是另一位英国考古学家霍尔却认为,自古以来非洲黑人就没有修建石头建筑的传统,在非洲其他地方也没有相同的例子,因此大津巴布韦决不可能是非洲黑人所建。两派学说都有支持者,但都苦于缺乏证据,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没有人统计过需要多少工人、工作多少时间,才能使这样一座伟大的文明古城屹立在非洲茂密的丛林中,也许他们是怀着对统治者至高无上权力的敬畏,也许是出于对神圣事物的崇拜。总之,大津巴布韦是除埃及外古代非洲文明高度发达的又一象征。它所留下的谜团仍旧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拭目以待揭谜之日吧。
其他文献
露易丝·格丽克的月光与草场  日常的麻绳里  紧紧拧结草木的苦痛  捆绑的生活  追赶白莲的脚步  惹来多少高贵的注视  秋风扯下  脸色羞红的叶子  有意藏起过往的史实  一个冬天的冷静  还有多少陈见  童声唱起  嘹亮的歌声  雪的泪  流淌到春天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的隐忍与热爱  撒在暗夜的种子  辗转不过天亮  怎会忘记  道路两旁的树叶  全都黄了  一场即将来临的秋天  有多少
期刊
慶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期刊
合作还是单干?    前不久,美国航空航天局向白宫提交了一份文件,内容包括对下世纪初人类开发宇宙空间的前景介绍。根据起草者的计划,第一个人类的空间居住区将会于2017年前在月球上建立。10年之后,还会将其建至火星。其发展步骤如下所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在近地轨道上建立大型轨道空间站,用以逐步积累迄今为止美国宇航员还很缺乏的远距离飞行的经验。此外,从根本上改变未来宇宙飞船的开发途径,其明显的
期刊
“维”这里表示方向。由一个方向确立的空间模式是一维空间,一维空间呈现直线性,只被长的一个方向确立。由两个方向确立的空间模式是二维空间,二维空间呈面性,被长、宽两个方向确立。同理,三维空间呈体性,被长、宽、高三个方向确立。四维空间呈时空流动性,被长、宽、高和时间四个方向共同确立。  任一级低维空间都是高一级空间的横截面,并以高一级空间多出的维度为轴线移动而形成高一级空间模式。例如:线是面的横截面,以
期刊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因最近一次飞行失败,将暂停对火星的探索。  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被称为“红色邻居”。自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起,人类看到了摆脱地球引力登陆火星的希望。  1965年7月14日,美国发射的“水手4”号从离火星不到1万千米的地方掠过,第一次对它进行了近距离考察,并拍摄了21张照片,考察结果表明,火星的大气密度不足地球的1%。如果存在火星生命的话,
期刊
期刊
看了1998年第5期《飞碟探索》中桂昌跃先生的《物质的终结:极频波》一文,我颇受启发,想再谈一下物质的终结问题。  现在,无论哲学界还是科学界对物质的终结问题都有多种观点。这些观点总体来看,大致有以下四种。    物质没有终结    这一观点主要是从哲学角度出发来考虑物质的。哲学上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统一的物质世界包含着无限多样的具体物质形态,就连时间和
期刊
人类要实现到太阳系以外太空遨游的梦想在以后的几十年内还不大可能,但在此其间人类将竭尽全力在发射运载火箭、建立国际空间站和寻找空间能源等方面有所突破。  美国会支持“太空人”计划吗?这在反对者与支持者双方之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反对方指出载人的空间活动代价过高,每次往返飞行耗资5亿美元,而且国际空间站预算达到350亿美元~400亿美元之巨。他们表示,从这些空间投资迄今的回报来看还不能证明它的合
期刊
1989年8月25日凌晨4时,空气雾茫茫的,十分凉爽。这时乔纳森·J.伦尼从加利福尼亚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临时办公室里,走出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成像科学区。前一天,“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已经送回海王星及其大气层里强风暴系的详细照片。现在,这颗行星的最大卫星海卫一的最精美的照片,就要开始发回了。人类还没见到过这颗遥远卫星的芳容,但是在下一个小时,它将把自己展现于“旅行者2”号的摄像机镜头。作为地质学
期刊
人类寻找地外行星进而发现地外生命的愿望,在1999年4月,终于有了一点眉目。美国天文学家报告说,他们首次发现了已具雏形的外太阳系,有3颗行星正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旋转。该外太阳系离地球约有44光年远。  不要把这3颗行星想像成与木星一般巨大且无生命踪迹的气体状行星,它们的环境状况类似于我们地球。自1995年以来,天文学家已发现了大约20颗木星般大的地外行星,除了我们太阳系有9颗行星绕太阳旋转外,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