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及操作策略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_1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课题《 绿豆、赤豆、黄豆制作豆芽菜的比较 》简述:本课题是三种豆子制成豆芽菜的全程实验,其实验目的是比较出三种豆芽菜在制作时间上的长短、豆芽菜外形(及卖相)的区别、豆芽菜制成菜肴的口感差异等。实验过程中,经历了资料查询、计划制订、数据采集、变量控制、结论比较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得出“黄豆最适合做豆芽菜”这个实验结论。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明确科学目的,激发科学兴趣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指出,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科学小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使之明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同时教师采取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去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研究的质量。
  1.目标的双重性
  小课题研究既然是一项探究活动,那么依据科学探究的本质,它的目标应当是双重性的:一是指向具体的、未知的某个问题或某类问题。比如《 绿豆、赤豆、黄豆制作豆芽菜的比较 》(以下简称《 豆芽菜 》)小课题研究目标,首先具体的问题是能够把这3种豆子制作成豆芽菜;其次未知的问题是这3种豆子制成豆芽菜后的结论。如果离开了这两个目标,接下来的研究过程就如盲人摸象漫无目的了。二是指向科学的本质,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从而去探索科学的奥秘。比如在《 豆芽菜 》研究中,要探索的具体问题是3种豆子制成豆芽菜的比较,从而得出这3种豆子最后制成豆芽菜时哪种时间最短、哪种产出率最高、哪种制作最为简单。这个正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2.内容的趣味性
  可以说,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原始的科学兴趣,而小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日常中,一些内隐或者外显的带有科学性的活动的频度大大超过了普通成人。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小课题研究中,学生对于研究内容的兴趣是首要的,否则枯燥的研究活动,学生研究的过程必然是被动的,获得也可能是低效的。例如《 豆芽菜 》研究的缘起,就是科学课中“食物”课外的延伸。在这个研究中,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3种豆芽菜制成后,还要制作成菜肴,进行品尝,从而鉴别这3种豆芽菜哪种豆子制成的味道最好。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始终在一种盎然的情趣中进行。
  3.准备的充分性
  这里所说的“准备”,具体是指小课题研究计划的制订、研究工具的使用、资料的查询等一系列研究前的工作。只有这样,接下来的研究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从而避免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错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需要说明的是,小课题研究,最终结果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与科学精神,所以准备工作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有难度的教师可以加以指导。
  二、研究过程与细节: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能力
  小课题研究过程,应当以学生为主,使他们能够真正投身到实践中去,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直接接触和动手操作,掌握研究活动的基本过程、关联程序以及各个步骤,发展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思路和技能。而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科学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1.方法的针对性
  小课题研究内容广泛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有着多样的研究方法,这也是决定研究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应根据研究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科学研究水平,采取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讲,就小学阶段科学小课题研究而言,“实验研究法”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它的基本过程如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例如《 豆芽菜 》中,学生发现生活中最常见的豆芽菜是用绿豆做的,但是也有用赤豆、黄豆做的豆芽菜,所以作出的假设为“绿豆最适合”做豆芽菜,然后制订计划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黄豆其实更适合做豆芽菜”。
  实验研究法还可以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加入特定的人工控制,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情况,比较精确地分析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实验研究法”可以重复验证,从而证明实验研究的科学性。
  2.工具的有效性
  一项科学实验活动,不仅仅是使用感官所能解决的,要涉及多种研究工具的使用。实验中采用一些有效的工具,就能帮助我们了解感官所不及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提升研究的实效性。在《 豆芽菜 》实验中,首先使用的三种工具分别是金属筛子、金属饭盆、透明塑料袋。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豆芽菜到处乱长的情况。于是,塑料袋不能用了,需要使用一种四周不见光,只有上面能见光的工具。一开始考虑的是小的塑料桶,但是使用了几天之后,发现桶不是透明的不方便观察。于是找来了一种透明的塑料桶,终于解决了边实验边观察的难题。所以,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工具的有效性是很重要的,它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方方面面,比如实验的过程、实验的数据、实验的结论等。
  3.证据的重要性
  小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以及对提出课题的验证,主要是表现在科学研究的证据上。所以,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收集课题研究活动的证据要尊重事实、注重证据、实事求是。在《 豆芽菜 》实验中是对3种豆子制作豆芽菜的比较研究,从而得出“黄豆最适合做豆芽菜”这个结论。那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关于3种豆芽菜的萌芽时间、长短比较、生长速度等方面,要记录相当多的数据,还要拍摄一些照片进行对比。这对于最后的结论,就有了直观的比较,也能合理、有力地去验证这个小课题研究的正确性了。
  三、研究结果与获得:领会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精神
  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固然重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研究方法,形成了科学能力。但是研究结果同样是终极目的,通过这个过程得出结论,学生在对科学现象的理解,科学本质的领会上会更加深刻,从而培养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一种深层次的精神。
  1.小课题研究的态度应当是严谨的
  小课题研究的过程,虽然可以是形式活泼充满趣味的,但是其终极目的却是通过研究过程得出科学结论,应该有其严肃性。实验前,应该向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任务,这样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这个“严谨性”的特点是保证研究科学性的关键所在。《 豆芽菜 》实验中,首先明确了本次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对3种豆子制成豆芽菜的比较,任务是实验操作、过程记录、证据保存等一系列工作。所以,过程要求是细致的、客观的,因为它影响着最后实验的结论。
  2.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必然是合作的
  小课题研究是一项严格而紧密的科学研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首先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提出的有关研究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然后得出实验结论,达成研究目的。《 豆芽菜 》实验中,研究小组内学生每天对研究所得进行细致的交流,在对比中进行问题的发现、变量的控制、条件的改变等一系列合作性学习。同时,学生在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下,获得了锻炼与提高,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合作这个特点在研究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3.小课题研究的结论不妨是开放的
  小课题研究活动的结论来自对探究结果的归纳整理和逻辑推理,代表了特定的人在特定时段的研究水平。但是,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可以是开放的,不是一成不变得出单一化的结论。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根据某一些现象的出现,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从而去提高研究的效率,得出科学的结论。在《 豆芽菜 》实验中,实验最后的结论是从萌芽、生长等因素去考虑,黄豆最适合做豆芽菜。但是在一些后续研究中却发现,豆芽菜的制作原料,受地域性的影响相当大。学生经过在网上查询得知,北方地区普遍使用黄豆制作豆芽菜,而南方地区的人们却偏爱绿豆做的豆芽菜。
  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科学的学习铺就了一条绝佳捷径。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科学技能的掌握,有关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中都得到了发展,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必定是深远的。而这一切正是我们科学教育的核心所在。
  (作者单位: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小学,浙江 桐乡,314513)
其他文献
苏格兰著名散文家、历史学家卡莱尔曾经说过“沉默是金”,提倡少说话,认为言多必失,把沉默看作是一种品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威严。这句话作为格言警句,曾经是很多人的座右铭,用来修身养性,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学生把它用在课堂上,无论教师怎么启发、引导,就是一言不发,始终保持沉默,也就是“静默”,课堂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了。  做教师的都有同感,一、二年级的学生课堂上发言都是很积极的,学生怕老师不给自己发
期刊
最近参加了一个省级教研活动,观摩了若干节幼儿园集体教学展示课,在感叹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课堂中多媒体画面美轮美奂的同时,不知为何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感受。不可否认的是,《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以下简称《 纲要 》)颁布10多年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较大程度的更新,也具有了较为先进的教育观与儿童观。这次所展示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力图彰显“活动化、游戏化、趣味化”等特点,幼儿在活动中似乎玩得也
期刊
广西教育学院潘启富教授推出了创新之作——《 元点上的思考 》,副标题是“写给公众和家长的教育学”。 此书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为什么要写这本特别的教育学?作者的理由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作为‘利益相关人’,他们有权参与;教育服务是一种‘特殊商品’,作为‘消费者’,他们有‘知情权’。他们不仅仅是要‘看热闹’,还要‘看门道’。时下教育学的专著林林总总,但大多是为专
期刊
【摘 要】要成功地实现道德教育,不能片面依赖于道德理论教育,而更应该注重道德实践教育。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的主力军,应十分注重通过道德实践教育这一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了解生活,提高能力,升华感悟,从而实现道德内化,增进育人效果。  【关键词】道德 实践 实效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要发
期刊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为落实《 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 》,与时俱进,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虽然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已经落到实处,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如何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让“大课间活动”更为广泛、有效、持久地“经营”下去,主要应着手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机制驱动,制度保证分工明确  一是监督保证。学校成立了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湖北省H市三所教学管理风格上有明显差异的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小学家校联系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家校联系次数偏少、时间难以协调,方式和内容单一,家校双方消极参与、实际效能低,联系现状与家长期望值差距较大四个方面。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揭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学 家校联系 现状 对策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家庭是教育子女的重要基地。家校双方只
期刊
目前,初中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承担,而任课教师通常不参与班级管理,只承担教学任务,这容易造成管理与教学“两张皮”现象。如何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导学”关系,形成“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局面,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山东省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积极探索和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力争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生的导师,让每一位
期刊
山东省临沂市沂州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学班50个,在校学生3100名,在职教职工217人。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校领导以远见的卓识、开放的视野、先进的理念,构建了“一二三四”办学策略,走上了“科技先行、特色强校”发展之路,形成了“四马并进、一马当先”的工作格局,赢得了广大师生、家长的广泛认可和热情支持
期刊
【摘 要】在解读“为美国而教”计划主要实施措施的基础上,从严把好质量关,确保支教教师队伍质量,提供制度、经费等多方保障,因地制宜,在培养过程中从加强本土元素等角度出发,探究解决我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为美国而教 贫困地区 基础教育 师资  198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四年级学生温迪·卡普在毕业论文中构思创建一个名为“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以
期刊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通过对重庆市部分中小学的校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三级课程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多数教育人员对其认识不足;课程结构比例与各区、县学校适应性不强;没有配套的三级课程评价制度;专项经费、管理机构、人员与保障制度等存在空缺。尝试从管理机构、保障机制、人员培训、课程设置、经费、评价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重庆市三级课程体系的完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