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论引导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h8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义务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在逻辑层面的共通之处映射出经济的理论逻辑;将经济逻辑作为切入点,去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济政策的引领;建立省级统筹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保障机制;经费向薄弱地区的优惠和倾斜;以及大幅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津贴;增加薄弱地区教师培训经费等都是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区域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经济理论 经济政策引领 保障机制 经费倾斜 特殊津贴 培训经费
  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迁的加快,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有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发展在整体上逐步趋于均衡,但区域之间的教育均衡仍呈现起伏不定的变化态势。[1]基于此,决策层将“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政策的提出是诸多逻辑的沉淀。
  本文重点研究经济理论引导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经济逻辑: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切入点
  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移植于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具体来说,公共产品理论中对公共产品的界定、分类以及特征分析;资源经济学理论中对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以达到市场供给与需求相对均衡的研究;教育经济学理论中对人力资本的探讨等等,在以公平逻辑为前提的基础上,将这些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植入教育领域,以此为切入点,在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经济逻辑。
  (一)从公共产品“需求差异”到“转移支付”
  在经济学意义上讨论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是其经济逻辑的出发点。义务教育是属于纯公共产品还是准公共产品,学界对此并未达成共识,但可以肯定的是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公共产品理论将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大类,而公共产品最显著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两大特征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我国的义务教育从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角度来看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制度,其强制性和免费性的特征表明从理论上来讲,一个人接受了义务教育并不排斥其他人也同时享受义务教育,而且也不存在因某人未支付费用而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的情况。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义务教育表现出纯公共产品属性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但我国现阶段的义务教育,各个学校受地理位置、办学历史、经营管理能力、教师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学生容量,质言之,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不可能为零,这样只能归为准公共产品。
  除此之外,现阶段我国的义务教育受“就近入学”政策的影响,其受益范围必定局限于特定的区域空间,不同区域差异明显,对义务教育需求的数量和质量千差万别,这就表现出地方公共产品的特性。“公共物品的特性构成了集体选择的存在理由。”[2]在现代社会,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其社会收益明显大于个人收益的特点以及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必须由政府充当义务教育供给的主体;另一方面,其地方公共产品的特性造成了区域的“需求差异”,再加上信息分布的差异,决定了应当由基层政府承担义务教育实际的供给服务。然而仅仅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来支撑义务教育的供给必然会反映出因财政能力差异而造成的不同地区义务教育供给水平和质量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区域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经济逻辑。然则,正如前面所述,我国现阶段的义务教育既具有全国性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也具有地方公共产品的属性,这就意味着义务教育的供给必须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多级政府共同承担,中央政府主要负责财政上的支持,而地方政府主要提供更贴近于当地人民教育需求的服务,而考虑到地方财政能力差异以及财政投入不均衡是我国区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中央或上级政府给予补助或转移支付是当前世界各国为实现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均衡化,进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采用的常用手段。
  (二)从“资源优化配置”到“供求相对均衡”
  在资源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认识,人类的资源是稀缺的,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这里的稀缺并不仅仅指某样东西数量稀少,而应该这样解释“稀缺的意思是欲望及其可行性之间的关系”[3]也就是说资源的稀缺是相对于人类的欲望而言的。在这种资源有限与人类无限欲望的矛盾下,要如何将这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中,以达到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均衡,经济学中的资源分配理论就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而正如舒尔茨在《论人力资本投资》中所说“一种错置的资源就无异于配置的是一种低生产率的资源”[4]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资源的配置率为核心,在经济学中一般用“帕累托最优”来衡量经济效率,即资源配置处在某种状态下,不可能通过重新组合,让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差,这种配置状态被认为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然而在现实中绝对的“帕累托最优”并不存在,存在的是在现实条件约束下以“帕累托改进”为途径追求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最优配置。
  教育的均衡发展与经济的均衡发展同样以资源配置的相对均衡为核心。早在1997年范先佐先生就谈到“在教育资源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或在不同子系统之间进行分配,以期所投入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尽量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需求,以求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5]义务教育资源同一般社会资源一样,相对于人们需求的无限性具有稀缺性的基本特征,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义务教育资源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但义务教育资源特有的投入产出复杂性、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所具有的较强外部性、投入回报的迟效性和长效性等决定了不能仅仅依靠“帕累托最优”来衡量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另一方面,公平和效率始终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两个基本价值坐标,与经济学中追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目的不同,义务教育的均衡应将教育公平作为追求效率的前提。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不均衡,因此,作为义务教育资源核心投资主体的政府,必须以确保每个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公平为前提,结合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逻辑,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高配置效率,最终达到义务教育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均衡。   二、以经济理论为切入点,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就是要平等地对待相同的,有差别地对待不同的,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建国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我们国家不仅从教育基本资源、基本条件等方面给予了薄弱地区同等对待,还从经费投入、政策制定、教师发展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倾斜。但仍可以看到,在我国辽阔的幅员上,各区域之间、区域内部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仍存在明显差距。
  因此,以经济的理论指导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政策的引领。国家、地方要继续在政策制定上给予指导和要求,特别是经济政策,有政策纲领,才有行动的依据,也才有行动督导的依据。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能促动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认真落实教育均衡,认真缩小区域义务教育的差别。
  二是建立省级统筹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保障机制。根据“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体制,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主要由县级财政负担。这样,不同区域教师绩效工资高低,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悬殊差距,中西部以农业为主的县财政能力薄弱,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强,这样,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差距必然拉大。只有通过省级统筹,使全省范围内的教师实现工资福利大体均衡,才能有利于艰苦边远不发达地区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是经费的优惠和倾斜。要创新经费投入机制,在经费的投入中,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基础,创新不同的投入机制。通过投入的不同,缩小区域义务教育在教师、设备设施、教育经费投入上的巨大差别,促进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的均衡发展。其次,要极大提高薄弱区域教师的待遇。薄弱区域,一般都存在地理环境的劣势,工资待遇的低少,为确保教师留得住,请得进来,应拓展教师供给渠道,加大教师供给,工资福利、住房、发展环境和机会等方面对薄弱区域教师更大的优惠和倾斜。
  四是大幅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津贴。目前,边远、贫困地区教师津贴普遍偏低,公务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是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而农村教师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主要是由县级财政负担,保障程序大不一样。为此,国家要建立和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津贴,并根据偏远程序、人文环境、经济和财政状况设定一个系数,实现越艰苦特殊津贴越高,从而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艰苦地区任教,从而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是增加薄弱地区教师的培训经费。“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师资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需要教师有相应的知识去运用,新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教师先去学习和理解,教育的优先发展依赖于教师水平的先行,教师需要通过定期“充电”来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师资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国家始终将师资培训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并严格落实到教育管理和经费保障的各个环节中。但是,由于艰苦边远地区,优秀的教师不愿进来,留下的教师整体水平不及优势地区的教师,所以,增加薄弱地区教师的培训经费,让这些教师有更多的“充电”,有更多的学习培训,无疑对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翟博,孙百才.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12,(5):30.
  [2]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M].王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5.
  [3]C·E·林德布鲁姆.市场体制的秘密[M].耿修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9.
  [4]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5]范先佐.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J].教育与经济,1997,(3):7.2,(1):2.
其他文献
兴趣是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假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这句话说出了目标在认识事物中的导向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如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帮他们能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然而,我们传统阅读教学,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内容分析多,文字训练少,教师灌输多,启发自学少,教法考虑多,学法指导少。学生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如何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达到“会学”的境界。我认为,借助教材这个例子,把学法指导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不失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下面
期刊
一、理念探究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有这样一些特征:首先,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每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其次,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期刊
摘要:随着房地产业务的快速发展,纳税筹划受到人多数房地产企业的普遍重视。所谓纳税筹划,是指通过刘一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目的。因此,纳税筹划不同于逃税、偷税,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则务管理活动。本文卞要简单介绍有关环r节房地产企业的纳税筹划。  关键词:房地产 纳税  一、房地产项目立项时利用代建方式进行税收筹划  在房地产项目立项时利用代建方式进行税收筹,可获得较
期刊
高三复课时,因为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很小、很多,许多观点、概念的存在都有其条件限制,所以要正确运用相关知识,就必须咬文嚼字,正确理解其含义,否则就会出现应用上的偏差,使复课效果大打折扣,现将教学过程的一些具体示例列举如下:  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的正确理解  因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才在线粒体中进行。但并非有线粒体的生物总是进行有氧呼吸,也并非没有线粒体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则是开展创性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全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才能使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章可循,只有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才能使创新学习对学生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们将整个模式概括为初读感知——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反馈归纳,其具体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自议、自得,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一、模式
期刊
摘要:在教师培训中,培训方式的选择是决定教师培训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步入21世纪,在现代培训发展逐步呈现出新趋势的同时,培训方式的运用正渐渐发生变化,除了传统的讲授等方式外,又出现了多种诸如个案研究、角色扮演等更为灵活的方式。通过培训,教师教育水平得以持续改善,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适应外部变化,持续地保持并增强竞争力。因为是环境的变化、知识的更新、市场的竞争才使得教师培训有存在的理由和意义。
期刊
摘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有效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接受前人已有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
期刊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探究”让学生学
期刊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