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内涵
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资源及其相关资源如信息设备、信息设施、信息技术、信息投资和信息人员等进行规划、预算、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过程。信息管理过程始于信息人员对用户的信息需求的分析,以此为起点,经过对信源的分析、对信息的采集与转换、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开发和信息传递等环节,最终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管理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又自然构成了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这个周期是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相吻合的,这也是信息管理思想的灵魂。美国学者马夏德与霍顿把信息管理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物的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商业竞争分析与智能、知识的管理。
有学者专家认为,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应对性措施。其本质上包含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的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知识管理可以分为两个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其内容很广泛,从管理对象上讲,知识管理包含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三个要素,在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的网络平台上,如何把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使知识资源快速流动和共享,实现隐性知识(人力资源)和显性资源(信息资源)的相互转化,推动知识创新,尽可能缩短知识创新的周期,降低知识创新的成本,使机构的知识资源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价值,这是知识管理追求的主要目标。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强调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并且人是最有价值的资源。知识管理可以近似地划分为五个阶段:数据变成信息,信息变成知识,知识导致明确的行为,最后产生商业结果。
2.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
信息是由信息载体、信息符号和编码及信息内容构成的。它是一种有形的产品,独立于行动和决策之外,容易被转让,也可以被复制。而“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只有人们的大脑才能产生、识别和利用它”。因此,它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但它与行动和决策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被转让,同时它又是无法被复制的。但信息与知识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人们不断地将已获得的知识转换成为各种形式的信息(如备忘录、报告、电子邮件、简报)或通过获得其他方面的信息来增加他们的知识,连续不断地从知识到信息和从信息到知识的转换是知识创新的关键要素。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既相互支持,又相互依存,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又是信息管理的高级阶层。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1)两者都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予以高度重视。信息管理的一切研究都以信息为基础。信息技术既为信息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因而成为当前信息管理研究的核心之一。信息是知识创新的原材料和源泉,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2)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研究相互促进。知识管理需要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并对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之,信息管理研究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突破也必然为知识管理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因而两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3.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区别
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组织和处理关于知识的信息,在发展知识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许多知识管理项目具有显著的信息管理的因素。由于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有人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实际上“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高级层次”,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利用电脑或电信网络搜集、整理和传递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挖掘存在于人脑中的知识,实现知识的创造和利用,实现人本身的创新能力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信息管理以文献和电子信息的组织、管理、保存和服务为核心,注重作为一个对象的信息和明显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真实信息,以显性知识为主要的管理对象,是一种对有形产品的管理。管理的目标是将大量分散的数据通过系统搜集、加工和处理,使其成为高度相关、便于查询、检索和获得的资源。信息管理活动应包括五个方面的行为:(1)识别:哪里有信息以及有什么信息?(2)所有权:谁拥有这些信息?(3)成本与价值:信息采集与利用时进行价值判断的模型;(4)开发:了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情况,为用户提供增值的信息。(5)利用: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信息的价值?信息管理强调信息的加工和保存,它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信息的组织、控制和利用展开的。
知识管理是以用户需求和行动决策为核心,以隐性知识为主要管理对象,是一种对无形产品的管理。它注重作为概念的、附着于个人的,或作为整体附着于组织的意会知识,它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知识是一种财富,知识创新和知识的运用是知识管理追求的直接目标。知识管理不是某种具体的方法、技术或管理方案,它是一种知识的业务重组,所体现的是组织机构的一种管理思想,它似乎更多地继承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吸收了信息管理中技术论和资源论的核心内容。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创造一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互动的平台和机制,把人力资源与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推动知识的创新和运用。
4.从信息管理上升到知识管理
在信息的纵向价值链上,从数据提升到信息,主要是建立数据之间相关性,使其有序化和结构化。将数据提升到信息的过程,是指人们通过对数据的过滤、组织、归纳和综合,识别和发现数据背后的相关性和隐含义,从而达到增值的目的。如果信息并没有提供用户所关心的内容,那么它仅仅是数据。从信息提升到知识,主要是在信息与用户需求之间建立联系,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从中发现问题实质和核心,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被称为文献信息的管理阶段,也称为传统的手工方式的信息管理阶段,这是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自动化时代,信息总量急剧增加,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被广泛运用,流行数据处理,这是信息管理的第二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通信技术时代,流行电子邮件、联机网络,以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为管理对象,这是信息管理的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是认知计算的时代,通过协同工作和办公自动化,实现了对知识管理的支持,它标志着信息管理扩大到了知识管理的应用领域。
从信息管理提升到知识管理,必须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包括:(1)将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这是人类知识传播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模式。参与者不使用语言也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隐性知识,这种群化的学习过程可以掌握创新和技术的核心。(2)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这是典型的知识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将自己的经验、直觉和想象转化为语言可以描述和表达的内容,这是一个将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的过程。(3)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这是典型的知识共享过程。(4)将显性知识转化显性知识,这是一个建立重复利用知识体系的过程。
知识管理人员的素质。在知识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突出了知识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知识管理人员应具备:信息意识,即对信息活动的感觉、知觉、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信息知识,即对信息学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的知识的掌握;信息能力,即在工作中从事信息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对信息的敏感和洞察力。知识管理人员的工作是推动组织中知识的创造、发现和传播的最大化。迈克尔·厄尔和伊恩·斯科特最近的研究表明,知识管理人员一般都很有活力、热情、有感染力、灵活,愿意与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共事,不仅对最新的IT信息感兴趣,而且对促进知识发展的“软的”组织机制感兴趣。最好的知识管理人员完成了四种角色的作用:企业家、咨询家、技术专家、环境专家。
5.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服务模式
(1)知识信息导航:网络时代用户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用宝贵的时间从极其浩繁的信息资源中搜寻有用信息。因此,知识服务人员要根据每一次服务的知识实际需求情况,创造性地动态搜集、选择、分析、利用各种知识,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安排和协调有关服务工作,建立起相应的知识服务机制。信息服务人员将扮演信息的组织分析者、信息的提供者、信息利用的导航者、信息认知的教育者等多重角色。
(2)集成化服务:由于用户对信息机构的评价,取决于信息机构能否为他们提供所需的知识信息,因此信息机构要开放服务模式,采用系统集成、服务集成等多种方式来联合协作,充分调动各种知识资源、系统和服务组织来拓展知识服务的功能。
(3)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专业化服务模式是指按照专业领域组织信息服务,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任务的支持度。个性化服务则具有两重性,一是面向机构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二是面向机构内部个人用户的个性化服务。
(4)共建共享资源: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归宿。只有建立标准知识服务平台,才能最大限度地共建共享人类知识资源。▲
参考文献
1. 李华伟等.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2 .吴慰慈.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管理.图书馆论坛.2002(10)
3. 宋学清.知识管理初探.情报科学.2001(9)
4 .邱均平等.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6)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82)
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资源及其相关资源如信息设备、信息设施、信息技术、信息投资和信息人员等进行规划、预算、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过程。信息管理过程始于信息人员对用户的信息需求的分析,以此为起点,经过对信源的分析、对信息的采集与转换、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开发和信息传递等环节,最终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管理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又自然构成了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这个周期是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相吻合的,这也是信息管理思想的灵魂。美国学者马夏德与霍顿把信息管理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物的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商业竞争分析与智能、知识的管理。
有学者专家认为,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应对性措施。其本质上包含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的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知识管理可以分为两个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其内容很广泛,从管理对象上讲,知识管理包含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三个要素,在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的网络平台上,如何把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使知识资源快速流动和共享,实现隐性知识(人力资源)和显性资源(信息资源)的相互转化,推动知识创新,尽可能缩短知识创新的周期,降低知识创新的成本,使机构的知识资源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价值,这是知识管理追求的主要目标。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强调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并且人是最有价值的资源。知识管理可以近似地划分为五个阶段:数据变成信息,信息变成知识,知识导致明确的行为,最后产生商业结果。
2.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
信息是由信息载体、信息符号和编码及信息内容构成的。它是一种有形的产品,独立于行动和决策之外,容易被转让,也可以被复制。而“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只有人们的大脑才能产生、识别和利用它”。因此,它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但它与行动和决策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被转让,同时它又是无法被复制的。但信息与知识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人们不断地将已获得的知识转换成为各种形式的信息(如备忘录、报告、电子邮件、简报)或通过获得其他方面的信息来增加他们的知识,连续不断地从知识到信息和从信息到知识的转换是知识创新的关键要素。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既相互支持,又相互依存,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又是信息管理的高级阶层。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1)两者都对信息及信息技术予以高度重视。信息管理的一切研究都以信息为基础。信息技术既为信息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因而成为当前信息管理研究的核心之一。信息是知识创新的原材料和源泉,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2)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研究相互促进。知识管理需要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并对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之,信息管理研究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突破也必然为知识管理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因而两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3.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区别
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组织和处理关于知识的信息,在发展知识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许多知识管理项目具有显著的信息管理的因素。由于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有人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实际上“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高级层次”,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利用电脑或电信网络搜集、整理和传递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挖掘存在于人脑中的知识,实现知识的创造和利用,实现人本身的创新能力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信息管理以文献和电子信息的组织、管理、保存和服务为核心,注重作为一个对象的信息和明显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真实信息,以显性知识为主要的管理对象,是一种对有形产品的管理。管理的目标是将大量分散的数据通过系统搜集、加工和处理,使其成为高度相关、便于查询、检索和获得的资源。信息管理活动应包括五个方面的行为:(1)识别:哪里有信息以及有什么信息?(2)所有权:谁拥有这些信息?(3)成本与价值:信息采集与利用时进行价值判断的模型;(4)开发:了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情况,为用户提供增值的信息。(5)利用: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信息的价值?信息管理强调信息的加工和保存,它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信息的组织、控制和利用展开的。
知识管理是以用户需求和行动决策为核心,以隐性知识为主要管理对象,是一种对无形产品的管理。它注重作为概念的、附着于个人的,或作为整体附着于组织的意会知识,它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知识是一种财富,知识创新和知识的运用是知识管理追求的直接目标。知识管理不是某种具体的方法、技术或管理方案,它是一种知识的业务重组,所体现的是组织机构的一种管理思想,它似乎更多地继承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吸收了信息管理中技术论和资源论的核心内容。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创造一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互动的平台和机制,把人力资源与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推动知识的创新和运用。
4.从信息管理上升到知识管理
在信息的纵向价值链上,从数据提升到信息,主要是建立数据之间相关性,使其有序化和结构化。将数据提升到信息的过程,是指人们通过对数据的过滤、组织、归纳和综合,识别和发现数据背后的相关性和隐含义,从而达到增值的目的。如果信息并没有提供用户所关心的内容,那么它仅仅是数据。从信息提升到知识,主要是在信息与用户需求之间建立联系,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从中发现问题实质和核心,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被称为文献信息的管理阶段,也称为传统的手工方式的信息管理阶段,这是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自动化时代,信息总量急剧增加,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被广泛运用,流行数据处理,这是信息管理的第二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通信技术时代,流行电子邮件、联机网络,以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为管理对象,这是信息管理的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是认知计算的时代,通过协同工作和办公自动化,实现了对知识管理的支持,它标志着信息管理扩大到了知识管理的应用领域。
从信息管理提升到知识管理,必须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包括:(1)将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这是人类知识传播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模式。参与者不使用语言也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隐性知识,这种群化的学习过程可以掌握创新和技术的核心。(2)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这是典型的知识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将自己的经验、直觉和想象转化为语言可以描述和表达的内容,这是一个将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的过程。(3)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这是典型的知识共享过程。(4)将显性知识转化显性知识,这是一个建立重复利用知识体系的过程。
知识管理人员的素质。在知识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突出了知识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知识管理人员应具备:信息意识,即对信息活动的感觉、知觉、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信息知识,即对信息学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的知识的掌握;信息能力,即在工作中从事信息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对信息的敏感和洞察力。知识管理人员的工作是推动组织中知识的创造、发现和传播的最大化。迈克尔·厄尔和伊恩·斯科特最近的研究表明,知识管理人员一般都很有活力、热情、有感染力、灵活,愿意与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共事,不仅对最新的IT信息感兴趣,而且对促进知识发展的“软的”组织机制感兴趣。最好的知识管理人员完成了四种角色的作用:企业家、咨询家、技术专家、环境专家。
5.基于知识管理的知识服务模式
(1)知识信息导航:网络时代用户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用宝贵的时间从极其浩繁的信息资源中搜寻有用信息。因此,知识服务人员要根据每一次服务的知识实际需求情况,创造性地动态搜集、选择、分析、利用各种知识,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安排和协调有关服务工作,建立起相应的知识服务机制。信息服务人员将扮演信息的组织分析者、信息的提供者、信息利用的导航者、信息认知的教育者等多重角色。
(2)集成化服务:由于用户对信息机构的评价,取决于信息机构能否为他们提供所需的知识信息,因此信息机构要开放服务模式,采用系统集成、服务集成等多种方式来联合协作,充分调动各种知识资源、系统和服务组织来拓展知识服务的功能。
(3)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专业化服务模式是指按照专业领域组织信息服务,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任务的支持度。个性化服务则具有两重性,一是面向机构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二是面向机构内部个人用户的个性化服务。
(4)共建共享资源: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归宿。只有建立标准知识服务平台,才能最大限度地共建共享人类知识资源。▲
参考文献
1. 李华伟等.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2 .吴慰慈.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管理.图书馆论坛.2002(10)
3. 宋学清.知识管理初探.情报科学.2001(9)
4 .邱均平等.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6)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