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na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发现能力的前提,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因此,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对于完成新课程目标,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 培养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213-02
  人才竞争成为21世纪竞争的主要问题,人才资源理所当然成为最具战略意义的首要资源。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想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推动社会科技的发展,就要有勇于探索、标新立异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针对这一要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往往创新是一个过程,问题是创新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培养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基础。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是问题意识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地理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社会、民族和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地理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义不容辞的担当起这份责任。但是,目前的地理教育甚是担忧,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很少有自由的支配时间和思考的空间,个性得不到发展,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唯一的标准答案被神圣化,分数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起决定命运的作用。为提高分数,一味对“标准答案”无条件的记忆、模仿、服从和坚信。这样,最终导致学生不再思考,不再质疑,只有答案,没有问题。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地理教学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就体现了对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视,同时新课标中也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学生自主的、主动的去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教师要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去想,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智力、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课堂的终极目标。
  1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
  著名学者陆九渊曾经对问题意识做出过充分的肯定,即:“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和系统的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答案更为重要。而创造性的思维想象能力是就现有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总体来说,培养学生的地理问题意识重要意义有以下几方面。
  1.1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自身创新能力的根本体现就是自身潜能的调动,即潜思维能力。潜思维的开发源自潜意识信息的储备,当潜意识信息中包含有足够的问题意识时,就可能产生问题。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牛顿看到苹果成熟落地,产生疑问,最终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因此可以得出,产生思维的动力是问题意识的存在,他可以使人们萌发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如:在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讲到四大渔场时,就会有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会在这这些地区形成四大渔场?待引导他们总结归纳渔场形成是因为这里是寒暖流交汇之后,而同学们又会发问:是不是所有的渔场的形成都是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所形成?秘鲁渔场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为什么也形成渔场了?还有同学会问我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是不是在寒暖流的交汇处所形成的?问题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求异的思维。
  1.2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养成自我提问、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创造和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达到强化自我意识的目的,进而逐渐拥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1.3 有利于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
  “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这是维果斯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提出的。通过比较得出,这两者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如: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出现在正午(12:00),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不时出现在12:00?而是出现在午后的2:00,是为什么?
  1.4 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和素质结构的优化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就會经常提出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启动思维,一方面在他们的大脑里再现各种与提出问题有关的知识经验,并使之与问题建立联系,试图理解和解释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能促进所有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对自身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优化。
  2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与途径
  2.1 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愿问、敢问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疑问,不善于提出疑问,甚至没有问题可问,这些现象的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不敢问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在课堂上许多学生不敢问,缺乏勇气,提出的问题不恰当,影响教学,受老师责备;大家都不问,自己提问会被同学看作另类,问得不好或者提出的问题简单,被同学嘲笑。这些主要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为了得到一个好分数,一味的追求“标准答案”,学生为应付考试对标准答案无条件的记忆、模仿、服从,这种方法在短期内表面上提高了学生成绩,但最终导致学生不再思考,不再质疑;只有答案,没有问题。尽管近几年来教师意识到传统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更新新的教育理念,许多学校也开始重视教师提问的技巧培训,但很多情况是教师“启”而学生“不发”,更谈不上学生自发提问。因此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的教学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蹲下来与学生进行平等地对话,给学生恰当的解释、引导,及时表扬他们提出问题的勇气,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闪光点,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和促进者,应当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使地理课变成师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的学习课。同时,可以在课外时间多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生活,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亲和力,给学生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氛围。   2.2 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爱问
  问题是思维存在的根据,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教学目标,设置与学生原有知识发生冲突但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疑点,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求欲望,使学生爱问。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问题情景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利用直观方法(多媒体、投影、挂图、板图、景观图片等)设置问题情景;(2)利用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设置问题情景;(3)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城市化与地表径流的关系)设置问题情景;(4)利用有趣味、有新意的地理问题(地理漫画、故事、诗歌、诗词、成语、案例等)设置问题情景;(5)利用地理热点问题设置问题情景。
  2.3 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过程、讲究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新课标的要求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想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教师“会教”才能“教会”,学生“会学”才能“学会”。第一,开展讨论学习,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出新的问题的思维学习方法。如在学习我国“天气和气候”这一节时,教师选取每天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中央电视每天都要进行天气预报?为什么播报的是未来24小时和48小时的天气状况而不是更长时间的天气状况?天气预报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什么指导意义?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天气因素有哪些?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人们如何解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站在学生的立场,精心设计和设置一些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教会学生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在学习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这节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念一段:“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多数国家都作出了到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和控制的承诺,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目前人类总排放量的80%以上。”学生自然会想到很多问题。如为什么大多數国家承诺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有哪些种类?对这些国家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全球气候为什么会变化?全球变暖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对沿海国家以及岛国会产生什么影响?目前英国、日本、马尔代夫及群岛国家面临什么样的危害?如何解决?我国怎样才能实现承诺?作为一个中学生自己可以做些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第三,利用地理时事、热点焦点问题,如在学习了“地质灾害”后,让学生设计地震与泥石流产生时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第四,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学习石灰岩地貌时,教师展示我国第五套20元人民币图案让学生看,有的同学会问这种图案是哪里的景观图?是什么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什么影响?等一系列的问题。第五,以实际生活中的地理变化为突破口,设计思考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引发提问题的好奇心。如教材在阐述“正午太阳高度角”时,对学生提出了非常生活化的问题:第一种情形,假如你要在当地购买一套商品房,你对于光照的条件有怎样的要求,会如何选择?房地产开发商要建造两幢住宅楼,楼高设为H,楼的走向正东西向,且一南一北布局,那么,两幢楼之间的间距至少达到怎样的要求才能满足北楼底层居民的日照条件?第二种情形,你家在安装太阳能的时候,需要考虑了哪些因素?如果要求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每天都要达到最高,设想支架要怎么设计?
  2.4 优化控制教学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问
  有教师担心;“把学生都教会了,那我不就失业了!”其实是在杞人忧天。学生往往受诸如思维对象、步骤方法的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从错误的方向考虑问题,进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静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在教学出去,教师通过静心设计趣味性和灵活性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达到训练学生探究性思维的能力。例如讲“气温”时,手向空中抓一下问学生:“老师抓到东西了吗?”有的同学说没有,有的同学说抓到了空气,老师点头赞同:“抓到了空气,空气是有温度的。冬季和夏季哪季穿衣多?”同学们回答:“冬季。”这个实验告诉学生,空气的温度是随着季节变化的,在此又自然的提出问题:什么是温度?气温通过哪种方式测定?气温是如何变化的?这样简洁的几个问题却可以深深的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在“地球的自转意义”教学中,通过提出“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昼?是什么原因形成了夜?又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昼夜更替?”“如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增长,那昼夜更替的时间(1天)的长短会怎样变化?假若地球不自转还会产生昼夜更替吗?”通过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地讨论,教师也可以乘机适时点拨学生的思维,从而很好地掌握关于地球自转的关键点和重点。
  在老师精心创造的愉悦课堂气氛中,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对知识的理解速度也有所加快,课堂效率大大得到了提高。通过这种“快乐”学习方式,他们能够体验到克服困难并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更加增强了自信肯定了自我。一节讨论课,一次科学探究性学习,一次合作学习,一次专题采访,一次社会公益活动,一次调查报告……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体验磨难,无论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失败对学生都有帮助,这些对学生的成长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3 结论
  目前中学生的地理问题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影响问题意识的因素很多,主要受三大因素的影响:教师绝对权威观念;传统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学生自身信息量匮乏和学习态度不端。本文从总体上介绍了在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策略和途径,但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使质疑、设疑、激疑、释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问题意识得到长足的发展,更好的推动学生知识和智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作斌.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鸿江.现代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范基公.教育,就是开发人的潜能[J].育人经纬,2001(3).
其他文献
K-F环对肝豆状核变性诊断的价值胡晓英,孙百鸣,赵世洪肝豆状核变性(Wilson氏病)多发生于青少年,有家族遗传倾向,由于铜代谢障碍所致。铜沉积于全身组织以大脑豆状核和肝脏受累最为显著,同时在
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54号《长春市企业女职工生育保险暂行规定》业经1997年1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讨论通过,现予公布施行。市长:宋春华1997年1月27日
期刊
吉林市实施再就业工程起步较早,自1995年以来通过政府推动,典型带动和社会联动,使该市的再就业工程取得比较好的成效。到今年4月末,全市有4417名登记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有
期刊
本文就创业意向、创业素质认知和创业教育实施的现状等方面对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研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应从健全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和搭
随着Internet的发展,连接到网络上的计算机数量也越来越多,为了区别网络上的计算机,TCP/IP规定每一台网络上的计算机都要有一个像电话号码一样的"IP地址",这个"IP地址"表明了
本文主要对流媒体系统进行了介绍,给出了系统结构图,并对每一部分进行了详细介绍.
<正>~~
期刊
<正>~~
期刊
高职学报应该反映学校办学总体状况和服务行业水平。《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学报》以服务“三农”为办刊主要宗旨,其行业特色、应用特色、校企合作特色明显。近年来,学报通过扩大在
教育需要创新,语文识字教学亦是如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