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u1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内部审计是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风险管控以及内部控制等进行客观的监督和评价,从而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发展增添助力。目前,随着企业经济复苏,内部审计工作重新被推上舞台,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内部审计质量迎来新的挑战。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千差万别,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本文通过对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因素分析,并结合企业内部审计现状,提出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推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再局限于对管理层离任、日常经营、绩效指标等进行监督和评价,而是需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最终价值体现为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立足之本,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才能让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助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一、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内部审计是一种由企业部门专职审计人员独立履职,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客观、公正地评价,其目的是促进企业发展。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依照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应的标准对经营管理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对收入、利润、净现金流等指标真实性审计,评价管理层整个经营活动。虽然企业不断地完善绩效指标考核细则,但是因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有待提高,难以执行到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目标不明确
  审计部门每年年初都制定了年度审计计划,但都以企业整体为主,未对下属企业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因而在实施审计时,只能依靠审计人员的个人经验;若不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审计人员将会耗费大量时间在生产工艺和成本构成上,偏离审计要点,忽略真正的审计目的。
  (二)内部审计机构缺失应有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工作能顺利开展,董事会或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必不可少,同时应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这样才能确保审计人员对审计结论作出客观、公正地判断。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未单独设立,而是与法务、纪检一起合并设立,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自由地开展工作,无法独立完成审计任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
  (三)审计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审计工作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但企业实际审计模式仍以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审计方法多采取核对法、询問法等传统审计方法;由于审计底稿采用手工记录模式,根本无法实现对大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统计抽样等工作,对企业未作深入了解和分析,因而审计重点与风险不清晰,审计质量难以提高。
  二、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内部因素
  1.文化氛围因素
  企业文化由企业核心价值衍生而来,其关键领域是‘理念’和‘习惯’。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行为规范,因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由于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缺乏政治意识,个人利益的矛盾,不能仅依靠政治素养和道德底线,正能量的文化氛围引导对员工至关重要。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为企业的全方位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2.机构设置因素
  (1)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企业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效益以产销为龙头,以节约费用为基本。审计工作基本上是事后开展,只能对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项目作风险提示,从表象上看没有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管理层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种例行公事看待,没有实质的价值意义,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地位较低,没有充分的话语权。
  (2)内部审计设置缺乏独立性。审计部门在管理部门中被人为设定为二类部室,在人员编制、薪酬待遇上都低于财务等部门。而且内部审计部门不是设立在董事会下、监事会下和执行层,而是合并设立,因而企业的组织构建、制度建设等都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独立性。
  3.环境因素
  内部审计已从传统的检查财务账簿、查看财务收支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等行为向经营管理风险防范转换,由于内部审计未能事前参与经营决策和控制监督,多数审计监督都以事后为主,审计实施中难以掌握原始信息依据,对已发生的经济损失挽回难度大。
  4.执行因素
  (1)审计方案缺乏系统性,可预见性不强。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的是事后审计,它以“查错纠弊”为主,编制审计方案长远无规划,近期无计划,多数审计因临时任务而中断,因而审计方案缺乏可比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审计计划仍局限于查账、纠错或领导临时性要求而制定,导致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内容比较空洞,审计内部缺乏前瞻性。
  (2)审计结果运用存在偏差。遇到内部审计提出的问题,多数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人员在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设阻碍,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会搁置不理,从而对审计工作造成诸多阻碍,无法获取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导致审计问题与风险不能得到及时整改和防控。
  (3)内部审计手段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内部审计手段和方法主要还是手工查账和事后审计,从大量的数据中列表分析、对比、核实,效率低下,出错率高,增加审计风险 。
  (4)未建立有效的复核制度。为了确保审计质量,每项审计需经不同的审计人员复核后方可形成报告。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仅对企业内部单位开展审计,人员配置上相对紧缺,一个审计项目从开始到出具报告,均由一人完成。由于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复核、监督机制,对审计问题、风险等发现不及时,导致审计质量缺乏保障。
  5.人员因素
  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组织属性影响审计质量。一是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经验程度等存在较大差异,对风险识别、判断、分析能力有所欠缺,从而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二是内部审计人员均从财务岗位转过来,无其他相关专业人员补充,整个知识结构仅限于财会方面,缺乏其他岗位的业务知识,直接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影响审计质量。三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人事任免、薪酬待遇以及奖惩考核与企业密切相关,加之为了个人利益不受影响,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客观、公正地开展经济效益监督与评价工作,从而影响审计工作价值的实现和效果的发挥。   6.制度因素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由于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审计人员在制度应用上存在偏差。随着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章制度更新不及时,导致业务发展前置于制度的制定,从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2)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和统一的审计标准。审计监督工作开展的前提是会计信息来源渠道具有可靠性,要实现审计资料、信息真实可靠,需以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为基石。目前,没有明确的标准界定内部审计质量,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可依。因内审人员专业知识面、经验丰富程度不同,采取的审计方法也有所不同。由于审计结果缺乏统一的标准,降低了审计项目的质量。
  (二)外部因素
  1.行业环境
  企业以工业为主,服务行业为辅,受资源等因素制约,没有强势的市场竞争力。随着竞争行业的不断兴起和壮大,企业发展面临空前压力,企业需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创新产品。在强大的市场环境中,拓宽内部审计范畴,以促进审计质量提高。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在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趋势、经济运行、资源供给等情况下,企业面临的各项挑战。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的风险接踵而至,企业要想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下不断发展,需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为企业风险管控提出更有效的改进建议。
  3.法律环境
  完善的法律环境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合法的保障,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随着经济活动领域不断扩大,只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一)强化內部审计意识与内审机构独立性
  1.强化内部审计意识
  一是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管理层的认知度,才能从经费、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政策支持,保证审计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二是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建设审计配套设施,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和效率,革新审计技术,确保审计质量。
  2.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提升组织地位的前提,因而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才能得到董事会或管理层的认可和重视,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所保障。一是设立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机构直接由董事会或管理层领导,只对董事会或管理层负责,有利于内部审计机构科学有效地运行;审计事项或报告直接向董事会或管理层沟通与汇报,体现了内部审计机构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审计人员的权威性。企业应赋予审计人员相对的权利,确保审计过程中不受任何干扰,审计任务才能圆满完成。三是审计人员经济独立。审计人员经济独立不仅包括劳务报酬,还应包括审计经费;对于每年纳入企业全面预算的审计经费,应执行专款专用。为了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如挽回的经济效益按一定比例作为审计人员的奖励。内部审计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先决条件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督管理为目的,对业务流程关键点、风险点进行管控,保障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专业部门制定的监管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引,规范企业经营活动行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对审计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三是建立审计项目质量制度。制定审计项目质量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方式和标准,将审计人员的奖励、晋级与审计质量考核结果挂钩,让审计人员享受到审计成果带来的优越感,从而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积极性。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决定内部审计质量的前提,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才能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意识、服务大局意识,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经济效益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是鼓励审计人员参加职称考试,掌握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打造全方位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才能确保审计质量得以提升。二是定期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项目实践中总结经验,促进审计人员从不同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三是加强审计人员道德素质培养,建立一支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协作配合的高素质审计队伍,为优质、高效完成审计工作奠定基础。四是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及时补充、吸收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协调、表达等能力。
  (四)审计执行效果
  1.通过充实审计计划突出工作重点
  内部审计应将企业发展战略和“三重一大”作为重点,并结合审计实际纳入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一是将内部审计工作重心向事前、事中转移;将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作为审计目标,从企业风险防控、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以提升企业的价值。二是以战略管理为导向,打破传统经营活动审计。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重点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专项审计等。
  2.保证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和沟通的有效性
  一是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是企业审计资料,审计结果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审计资料的质量,因而要从制度上保障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二是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应建立良好沟通桥梁,为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部门和被审计单位提升风险防范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责任感、自豪感。
  3.创新审计手段与方法
  一是运营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审计效率。从传统的“手工”技术转向“信息化”技术,运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降低出错概率,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同时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大数据等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二是强化财务监督管理。基础信息来源归集于财务,因而将财务作为风险管控的第一屏障。三是强化审计方法的创新。综合运用审计方法,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大创新实践力度,推动审计质量提升。
  4.建立审计复核制度
  每道审计环节都会影响审计质量,建立完善的审计复核制度至关重要。一是审计计划复核。结合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能力,评估风险程度和重要性程度,制定行之有效的审计计划,并应做到环环相扣。二是工作底稿复核,工作底稿是记录审计依据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因而加强工作底稿的复核可以减少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降低审计风险。三是审计报告复核。审计报告是审计目的和审计成果的转换,因而审计报告要立足全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确保审计结论准确,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审计问题整改效果的跟踪。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关键环节之一是审计问题的落实整改。审计人员应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进行跟踪,确定被审计单位对问题落实整改情况,让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发挥事后监督和事前防控的作用。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和生命线,是提高内部审计地位的关键。新时代下,对内部审计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不仅要防范和降低企业风险,还要助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因而内部审计工作实现更大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有许多,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重视、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监控制度的完整性、审计人员结构的合理性等等,每个层面、每个环节都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医院网络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通过建立服务模块、管理模块、协同模块的应用,构建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总结提出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存在的、潜在的网络数据信息安全威胁、设施设备的更新维护管理技术要求高、业务协同管理的人才素质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医院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的对策,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保护数据安全、及时更新信息化技术设施设备、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达到医院网络信息化发展的目的。
期刊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经济成为推动农村整体发展中的不竭动力,但农村经济的管理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想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要对农村经济管理制定出相关的策略,要切实地发挥出管理的价值。本文针对于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高农村经济的管理效率。  农村经济管理是指在农村生产活动过程中,农民进行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以及支出
期刊
新形势下,构建符合现代医院运营管理工作要求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医院HRP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通过构建全方位物流供应管理平台,实现物资从供应商管理、计划、采购、验收、入库、转库、出库,到财务核算、资金结算全过程闭环式可控管理,从数据协同、业务协同、业财协同三个维度实现供应链精细化管理,梳理建设路径,总结有效经验,提供有价值参考。  一、前言  对于公立医院
期刊
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模式在我国很多行业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在农产品营销领域也不例外。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营销平台具有较高的营销效率,同时也直接转变了农产品营销的整体格局。本文先阐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现状,接着结合实际情况探索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还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做好电商平台的硬件建设、提高电商平台的服务能力、完善电商平台的运行机制、加快
期刊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速,这一趋势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萌生了新的挑战。创新是反应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经济稳步持续增长,研发投入也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6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三步走”战略,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研发投入毋庸置疑成为创新发展中的核心要素。学术界对于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关注度较高,但由于认识不同,采用不同样本和样
期刊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也日趋完善。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有很多工程都是由政府投资出资建设的,工程的概预算对工程造价管理有着直接影响。政府资金作为国家资产的一部分,不能随意浪费和使用,因此在工程开展之前,一定要根据工程特点合理编制预算,降低整体成本投入,遵循全过程管理原则。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更多收益。因此,对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概预算进行分析具有重
期刊
在我国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科研项目的有效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相关单位必须对其加强重视,而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需要对其经费支出进行科学管理,确保能够对其科研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科研项目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分析科研项目经费审计的特点和具体内容,然后从管理制度,预算控制,信息平台,单位资产管理,结余管理,考评机制六个角度综合探究对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具体策略。  在开发科研项目时,
期刊
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科研教学、日常办公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日常運营、医疗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国有资产安全。目前,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因缺乏科学、全面、有效的管控,多个方面仍存在问题和风险。现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及措施。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提升医院业务水平  先
期刊
随着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多数国有企業面临着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只有不断创新企业管理方法和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各个领域,在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实现战略
期刊
新时代下的市场趋势下,科技创新型的企业正在迅速地发展,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传统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然不能够适应,因此,为了寻求企业的长效和协调性发展,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地进行相关工作的创新和优化。本文从科技创新型企业中财管工作的必要性出发,对该类型企业所面临的不同类别的财务风险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探究并提出了科技型企业优化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路径,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参考。  进入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