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課改的过程中,出现了活动过多、热闹有余、成效不足,环节过多、指导过细,教师教得多、学生发现得少等现象。为此,文章作者提出要给课堂瘦身,打造简洁高效的科学课,并探索了几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简明高效;科学课堂;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1-05
一、活用资源,把握教材内容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教材中的内容虽然都是科学而又严谨的教学素材,但面对较多的素材时,我们要精挑细选,为我所用。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对教学的“三维”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再考虑以什么活动为载体去落实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根据现有教学资源,结合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对教材上的探究活动进行大胆的取舍和再创造,让学生学得充实、学得扎实,让课堂走向丰实、平实、真实。
如《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课的两个主要探究活动内容是“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与“糖的加热实验”。两个实验都做势必造成教学时间紧张,探究活动走过场收效甚微的结果。结合教材实际,在前一课中教材安排了物质变化的两种基本特征的认识,学生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并有了一定探究技能。因此我将“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放在这节课作为铺垫的地位,以学生观察沙子豆子实验前后的特征为主,省去将沙子豆子混合及用筛网分离的实验 活动,借助视频一带而过,而在此期间强调留样对于观察及辨别物质变化的重要性。在出现课时紧张现象时,直接舍掉整个“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的教学内容。这样取舍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紧扣探究主题,既能充分观察实验,又能在有限时间内进行归纳、分类、发散等思维加工活动,获得对化学变化科学概念的深刻认识。
二、准确定位,设计简洁明了的探究活动
维果茨基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我们教师重视观察和反思,了解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展开。通俗地讲就是要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审视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简单明了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时,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
(1)导入时先让学生观察放入两杯同样多的液体中出现的沉浮不同现象,学生产生思维碰撞——为什么同一个马铃薯在两杯“水”中沉浮现象会不同呢?学生猜测使马铃薯上浮的这杯可能是杯盐水?
(2)讨论借助书本求证,省去实验活动。在讨论与阅读中明确两点:①不知名液体里溶解了其他物质;②这种物质不一定是盐,要经历严谨科学的实验及理论求证。
(3)集中探究主题,教师顺延学生讨论焦点,做调制一杯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先演示溶解少许盐的溶液不能使马铃薯浮起,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让学生进行较长时间有效探究活动。这个活动是整节课的聚焦,是本课的大手笔。虽简化了前两个探究活动,但明了调制一杯怎样的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探究活动,真正实现了设计简洁而又明了的探究活动的目标。
三、精选学具,追求简易结构的探究材料
科学探究的材料构造要简洁明了,要尽量控制孩子们的探究干扰源,能用三种材料解决的,绝不用第四件材料。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空气会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时,注射器就成了首选材料。因为针筒简易透明,通过堵住针筒口,下压活塞,针筒内的空气形变明显;松手后,活塞上弹明显,筒上的刻度更是方便学生的观察。因此学生们拿到这材料后就能自主设计实验、操作,自然得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自主真实探究出压缩空气的性质。因此,注重把材料上多余的干扰源处理掉,简化探究材料,让材料只包含需要探究的变量,最少或没有其他干扰源,有助于引导孩子们在有限时间里做有效的长探究活动。
总之,简洁明了的课堂是高效的回归自然的课堂,而这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和高超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机搭配。让我们静下心来,扔掉一些为了展示理念而抖的思想包袱,思考如何使自己的科学课堂简洁明了起来,让课堂更好地回归一种宁静和真实。
参考文献:
[1]赖冬华.追寻简单高效的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2017(5).
[2]章小燕.科学课高效课堂删繁就简,简约≠简单[J].新课程(小学版),2013(12).
关键词:简明高效;科学课堂;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1-05
一、活用资源,把握教材内容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教材中的内容虽然都是科学而又严谨的教学素材,但面对较多的素材时,我们要精挑细选,为我所用。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对教学的“三维”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再考虑以什么活动为载体去落实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根据现有教学资源,结合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对教材上的探究活动进行大胆的取舍和再创造,让学生学得充实、学得扎实,让课堂走向丰实、平实、真实。
如《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课的两个主要探究活动内容是“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与“糖的加热实验”。两个实验都做势必造成教学时间紧张,探究活动走过场收效甚微的结果。结合教材实际,在前一课中教材安排了物质变化的两种基本特征的认识,学生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并有了一定探究技能。因此我将“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放在这节课作为铺垫的地位,以学生观察沙子豆子实验前后的特征为主,省去将沙子豆子混合及用筛网分离的实验 活动,借助视频一带而过,而在此期间强调留样对于观察及辨别物质变化的重要性。在出现课时紧张现象时,直接舍掉整个“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的教学内容。这样取舍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紧扣探究主题,既能充分观察实验,又能在有限时间内进行归纳、分类、发散等思维加工活动,获得对化学变化科学概念的深刻认识。
二、准确定位,设计简洁明了的探究活动
维果茨基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我们教师重视观察和反思,了解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展开。通俗地讲就是要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审视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简单明了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时,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
(1)导入时先让学生观察放入两杯同样多的液体中出现的沉浮不同现象,学生产生思维碰撞——为什么同一个马铃薯在两杯“水”中沉浮现象会不同呢?学生猜测使马铃薯上浮的这杯可能是杯盐水?
(2)讨论借助书本求证,省去实验活动。在讨论与阅读中明确两点:①不知名液体里溶解了其他物质;②这种物质不一定是盐,要经历严谨科学的实验及理论求证。
(3)集中探究主题,教师顺延学生讨论焦点,做调制一杯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先演示溶解少许盐的溶液不能使马铃薯浮起,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让学生进行较长时间有效探究活动。这个活动是整节课的聚焦,是本课的大手笔。虽简化了前两个探究活动,但明了调制一杯怎样的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探究活动,真正实现了设计简洁而又明了的探究活动的目标。
三、精选学具,追求简易结构的探究材料
科学探究的材料构造要简洁明了,要尽量控制孩子们的探究干扰源,能用三种材料解决的,绝不用第四件材料。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空气会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时,注射器就成了首选材料。因为针筒简易透明,通过堵住针筒口,下压活塞,针筒内的空气形变明显;松手后,活塞上弹明显,筒上的刻度更是方便学生的观察。因此学生们拿到这材料后就能自主设计实验、操作,自然得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自主真实探究出压缩空气的性质。因此,注重把材料上多余的干扰源处理掉,简化探究材料,让材料只包含需要探究的变量,最少或没有其他干扰源,有助于引导孩子们在有限时间里做有效的长探究活动。
总之,简洁明了的课堂是高效的回归自然的课堂,而这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和高超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机搭配。让我们静下心来,扔掉一些为了展示理念而抖的思想包袱,思考如何使自己的科学课堂简洁明了起来,让课堂更好地回归一种宁静和真实。
参考文献:
[1]赖冬华.追寻简单高效的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2017(5).
[2]章小燕.科学课高效课堂删繁就简,简约≠简单[J].新课程(小学版),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