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耶维奇:用“心灵文献”撕开战争的真面目

来源 :昆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年轻的阿富汗女人跪在街道中心嚎啕大哭,她面前躺着被打死的婴儿。大概只有受了伤的野兽才能嚎得这么凄惨。
  “我乘车经过一个个被摧毁的村庄,村庄活像被翻耕后的土地……
  “我在军医院里看到,一个俄罗斯姑娘把一个绒布小熊放在阿富汗男孩床上。他用牙叼着玩具在玩、在微笑,他的两条胳膊都没有了。有人把他母亲的话译给我听:‘是你们俄国人开枪打的。’又问:‘你有孩子吗?是男孩还是女孩?’我怎么也无法弄明白,在她的话里,更多的是恐惧还是宽恕?”
  翻开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锌皮娃娃兵》,头几页便看到了如此震撼人心的描写。战争的残酷是人性不能解释和承受的,或许残酷也是人性之一。俄国军人说,哪里阿富汗人多就扫射哪里,包括正在举行的婚礼,正在行走的一对新人。他们不怜悯任何人,因为他们的朋友被打死了。战争只是国家意志和杀人工具,所有的肉体都不是活生生的,是没有情感、没有思想的,生如草芥,死如草芥。嗓音还没定型的孩子们这样朗诵诗歌:“太阳像大炸弹,落在村庄上。”“我们不要荣誉,我们活下去就算是褒奖。”“独腿汉子像只大鸟,在海边跳跃。”“死者不属于任何人,他脸上已经没有仇恨。”哪里的孩子会朗诵这样的诗歌?的确,这是诗歌,但你会想,地球上居然还有这样的地方,而且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
  将这些与文明世界并行存在的战争记录下来,这就是阿列克谢耶维奇独特的意义,这位20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将血淋淋的战争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试图再现那些生命和血肉被摧毁的过程,而不是我们从教科书或新闻报道里读到的枯燥、冷漠、没有温度的说明文,因为我们对战争的严酷性并没有真切感受,“只限于我们不必为它担心的那点内容,免得我们看见自己的本来面貌而心惊肉跳。”阿列克谢耶维奇颠覆了我们的习惯与认知,她有足够的勇气让我们通过她的非虚构文本,直面真实而残酷的人性。
  对于阿富汗战争,她涉及的重大问题是: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有没有正义的理由?战争在每个人心灵和肉体造成的创伤究竟是什么?为此,她采访了众多经历过那场战争的幸存者,其中包括对她的书写持怀疑态度、反对态度,并认为没有亲历就没有发言资格的人。这些人都是战争机器上的一个部件,甚至是被政府用欺骗手段推向战场的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活下去。然而却有那么多人没有活下来,他们变成了那些锌皮棺材里残缺不全、甚至只有半桶肉浆、皮肤皱巴巴、沾着淋巴液的尸体,他们的亲人则被告知是意外死亡,比如车祸、坠崖、“在执行国际主义任务中阵亡”等等。活下来的人其实也已经死了,他们有的失去了嗅觉,有的恐惧黑夜,有的只剩了头颅和半截躯干,有的惧怕还乡因为已习惯了杀人,有的用几年时间选择自杀的办法,甚至瞟一眼身边的人就会想到他死后是什么样,有的再不能过正常生活,成了多余人、旁观者……“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自己的坟墓。”他们患了阿富汗综合征、后遗症,心灵的创伤无可救药。为一月300卢布而卖命,他们将杀人和践踏变成了嗜好和乐趣,并印证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伊万·卡拉马佐夫的话:“野兽永远不会像人那么凶残,凶残得那么巧妙,又那么艺术。”“谁第一个开枪,谁就能活下来。”“人们在那边靠仇恨生存。”“这里造就的都是扭曲的人。”“忘掉你曾有过的两条腿。”“如今我什么也不信了。”“我把自己的一生忘了。”“杀人就是为了能回家。”“我想像个正常人一样活下去。”“我梦见的是棺材。”
  这就是他们经历的阿富汗战争,战争之前他们还是孩子,死了进入连母亲也不能打开再看一眼的锌皮棺材,活着的只关心抚恤金、好药、假肢、住房、成套的家具。只有国家才需要把他们变成英雄,所谓“国家热爱自己的英雄!”“我们这儿的真理,总是为某人或某事服务的:为革命利益,为无产阶级政权,为党,为大胡子独裁者,为第一或第二个五年计划,为历届代表大会……”可那不是战争的真理,也从来不是他们需要的。在战争中,情谊是不存在的,“打仗时我们抱成团,是因为恐惧。”与此同时,人性又呈现出另一面,即不知道什么是恐惧,因为死是很容易的事,杀人易如反掌,因为“你摆脱了痛苦,丧失了怜悯心”。
  阿列克谢耶维奇描述了1979-1989年持续了10年的阿富汗战争惨象与人间悲剧,这是一部震撼的“心灵文献”,残酷又真实。只有真实才能贴近真理:战争是人类躯体上的毒瘤,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清除。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记者,她并没有抹黑前苏联及其政府,她是站在人类的立场上与人民一起谴责了那场战争。因此,对于她,我们应该充满敬意。
  王川,1965年9月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8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联合日报》。在《青年作家》《文艺报》《中国教育报》《山东文学》《当代小说》《海燕·都市美文》《现代语文》《翠苑》等杂志报刊发表文学艺术评论、诗歌、随笔、散文300余篇。作品入选《2007-2008诗歌选》《精美散文诗读本》《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9诗歌》《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10诗歌》《美华华文文学论》等多种文集;著有《唐诗选》《绍兴背影:品读周作人》。
其他文献
天阴沉沉的,不知是要下雪还是下雨。很冷。虽然过了立春时节,再有几天就二月二龙抬头了,可一点春天的气息也没有,依旧是冷。  近些日子心情烦闷。孩子开学,好容易凑齐了学费,下月的生活费还没着落。下岗多年,零敲碎打地到处打工熬到现在,年龄大了,找活也难,处处不受待见。年后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开个小店,也不景气,没几个客人;今天上午又被一群所谓的管理人员义正辞严大义凛然地敲去了两百块钱。我坐在店里,心情郁闷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现状不容乐观,高校应正确认识大学生亲社会的影响因素,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亲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完善图书馆对大学生亲社会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亲社会行为  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现状  1.1 亲社会行为内涵  积极的社会行为称之为亲社会行为,这种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它常常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其表现形式有谦
期刊
母亲一个人剪树  那么清冷。母亲一个人在河边剪树  枝枝丫丫都伸进春天的被窝了  换作以前,父亲的身后会有一条黑狗  张牙舞爪地把春天收买  紧裹在怀里,眼里,嘴里,满心欢喜  王大爷说“才长了一年,不用修剪”  母亲揪起一把皱纹  “树枝太长,快戳进心里了”  早春的树长得很快,尤其去年  手指粗细的五指山压住了父亲的喘息  今年,咔嚓咔嚓的声响  剪不断母亲的咳嗽声。水面上  一张涨红的脸伸进
期刊
对于游子而言,故乡总是在倒退的田野里远去;当他归乡时,又总是在寻找那些在不知不觉中远去了的乡愁……总在为那些远去的乡愁而长叹。  一 消失了的西阁  记得我的父辈叫我到村的西边干点什么时,他们总是这样说:“大侄子,我在西阁外等你!”我们村的人会立刻明白这话语的意思,可如果你不是这村土生土长的人,你会像当年村里的下乡知青那样四处打听:“村的西阁外在哪里?”  清朝时家乡的村西头在进村的必经之路处建有
期刊
我躲在沙漠的折角  银杏树丢下金色的叶子  就像我丢下的那些时间  我拼命去捡拾没有珍惜的青春  可一阵风  从路的北方吹来  吹散了我刚刚垒成的想法  我无力追赶  那飘摇的口号  却在等待明天的小雪  一切覆盖  我将庆祝又一次逃避的成功  为何让他们再去飘零  也不让我捧在掌上  初冬的露水很大  大的像初次见你时的眼神  冬季的风没有任何味道  河道开始干涸  缺少眼泪  却不缺少痛恨  
期刊
【摘要】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理念,是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行动指南,是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的根本。本文就共享理念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就如何更好的理解共享理念,如何将共享发展理念应用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做一些阐述。  【关键词】共享发展;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共享理念的概念和含义  (一)共享理念的提出  共享发
期刊
冬冬奶奶  离开济南半年多了,直到今天,冬冬奶奶谭姐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  拨不通她的电话,很奇怪怎么回事?  本想和她聊聊天,聊不成了,就拿起了笔,说说她的事吧!  她是重庆人,生养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老伴随身带着。18岁结婚后,就一直养孩子、下地干农活。在村子里当了多年的妇女主任,会抽烟、能喝酒,特别会做重庆的地方特色饭菜,拿手的营生是做腊肉和腌制各种辣椒菜。  她说:“大妹子,早就想和你
期刊
2016年,《昆嵛》走过了她的第四个年头,这一年,《昆嵛》以更稳健的步履走过,带给我们精彩连连,硕果累累,值得回味。  专题活动 精彩纷呈  自2009年举办首届养马岛读书节,每年一届的养马岛读书节至2016年已举办八届,读书节作为一个品牌,成为牟平乃至烟台一个响亮的名片。第七届养马岛读书节于2015年6月6日拉开帷幕,读书节以“传承经典文化、打造诚信牟平”为主题,开展了多项特色活动,其中,“蓝色
期刊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多媒体资源在互联网中大量传播使用。如何保障这些数字多媒体的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是使用方便且快捷的数字图像信息。为了保护图像等多媒体数据的隐私安全,可以对图像进行加密或者信息隐藏。前者可以保护图像的内容安全,但是加密图像仍然可能遭受篡改、盗版以及伪造等攻击。后者可以在图像中嵌入秘密信息,为图像提供存储管理、版权保护、内容认证、篡改检测甚至篡改恢复等功能,但是不能保护攻击者对图像内容的访问。因此,在实际的图像存储和传输使用中,可以
杨长槐,侗族,贵州天柱人,1938年12月12日出生。中国美协三、四、五、六届理事,贵州美协三、四届主席,中国文联六、七、八届委员。1983年至2008年,历任贵州省文联秘书长、副主席、主席,贵州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书记,中共贵州省委候补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曾任全国第八届美展总评委、中国国家画院杨长槐工作室导师、中国德泰书画院院长,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