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焦热点
网友“隔壁班的喵老师”发微博称:“教务老师跑来跟我说,说我班上有学生拿她的手机给妈妈发信息表扬自己。”并附上了一张聊天截图,内容为“××上课积极发言,表现很好”。信息发出约两小时后,对方家长还回复了几个笑脸和抱拳的表情。
网友“隔壁班的喵老师”姓缪,是株洲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数学老师。2018年4月29日下午,缪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后,便发了这条微博,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多维解读
这则报道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折射出时下教育中一些亟须思考的问题。
1.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以这样的方式来“求表扬”其实是一种欺骗行为、不诚实的行为。但从他的心理愿景来看,又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趋向,他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2.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应该深入思考男孩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不是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不够,对学生的鼓励欠缺?
3.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是否应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表现,多从正面来看,多鼓励。
总之,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理性地看待男孩的这一行为,既要指出错误,更要因势利导,把积极的心理愿景变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质,并且对于学生应不吝表扬,不吝鼓励。
青年视角
“孩子求表扬”这件事反映的,不仅是一个青少年、一个家庭的问题,孩子们在教育中缺少鼓励,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男孩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我想,在这个教育分数化的时代里,他太渴望表扬与鼓励了。所以,我想对所有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说:“多几句鼓励,多几次赞美,多几分宽容,少几句批评,少几句唠叨,少几次呵斥,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冷漠的分数,更多的是教育的温暖,是希望的星辰满天。”
鼓励如阳光般温暖我们的心灵,宽容似清风般吹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微笑像露水般滋润我们的心田,青天里,云卷云舒,陌上花开。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 骆楚仪
“孩子求表扬”这件事中的男孩,也许并不是差生,只是不是特别优秀,渴望得到表扬。老师应该给这类孩子更多的关注,应去鼓励他,让他定一个小目标,鼓励他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并在达到既定目标后要继续制定更高目标。这样目标在不断提高,努力在不断地继续,老师参与其间,不断地鼓励他、表扬他,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对他的帮助会很大。
“孩子求表扬”这件事中的老师,也该反省一下自己。表扬学生的标准不要定那么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能使学生更自信。这件事中,男孩固然有错,但我认为老师应该去帮助他改正错误,让这个“笑话”成真。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 黄涵
“孩子求表扬”这件事中,男孩用特殊的方式表扬自己,看似荒唐,实则可悲。他需要一份鼓励,一份认可,也许是过于平凡缺少赞扬,也许是虚荣心作祟,他利用虚拟网络对自己进行虚无的表扬,究其根本,是因为男孩缺乏自信,缺少鼓勵。
作为育人之师,应当时刻关照学生的心理,在平时学习中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引导,让学生得到认可,焕发出自信的一面,让“上课积极发言,表现很好”成为事实。
另外,男孩的妈妈也是事件的参与者,老师应当向他父母告知这件事,并了解男孩的家庭情况。男孩如此迫切地想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学校优秀的表现,是否源于他父母对他过高的期望?父母也许“望子成龙”,太希望孩子优秀,因此施加了过多的压力给男孩,逼得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 陈思榕
教师观点
理性看待,正确引导
◎陶兴国
任何一位有柔软心的老师发现学生用老师的手机给他妈妈发微信表扬自己“上课积极发言,表现很好”时,一定会哑然失笑,为男孩的天真、机智,也为那一颗向上的心。
男孩为什么要用老师的手机发这样的微信给妈妈呢?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方面,妈妈经常用微信的方式向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并借此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另一方面,孩子也十分敬畏母亲,怕自己表现不好让母亲担忧,担心受到母亲的责罚。因而他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宽慰母亲,当然这种行为是不诚实的。但撇开孩子表现优劣不谈,仅这一行为就说明男孩已认识到什么是优秀,表明了他对优秀的认同与对父母的敬畏。作为老师,我们应理性地看待男孩的这一行为,进行正确引导,把“上课积极发言,表现很好”这一心理期待变为现实行为,在不断的激励与规范中让男孩养成良好的习惯,自信地学习,正确地看待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养成阳光的心态。
老师首先要做的是与孩子真诚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告诉他拿老师手机发微信骗母亲是不对的,是一种欺骗行为,践踏了诚信这一做人的底线,让他明辨是非。然后借他所发的微信内容,因势利导,“上课积极发言,表现很好”也许与他现实中的表现有距离,但这句话表达的愿景是美好的,心理趋向是积极的,值得肯定、表扬。
然后与男孩一起分析他近段时间的表现,是否“上课积极发言”,分析优点,挖掘亮点,探讨上课没积极发言的心理障碍,告诉男孩下一阶段应该怎样做,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如每天应主动回答老师几个问题,主动与同学探讨几个问题,每天花多长时间参与集体活动,每天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制定目标之后还要有意识地为男孩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并及时督促与检查,让男孩在积极发言中增强自信,在集体活动中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价值,在帮助他人中体验助人的快乐。这样就可以把积极的心理愿景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明朗阳光的心态,自信地面对老师,骄傲地对妈妈说:“每天我都表现很好!”
最后,老师还应把自己平日与他母亲交流的情况有意识地告诉男孩,让他明白老师与父母的沟通是为了让他变得更优秀,是无声的爱、关怀与鼓励,让他能够以快乐的心境看待这一切,相信老师,亲近母亲,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关心他的人。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如果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就能够理性地看待学生的一举一动,如果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我们就会正确地引导他们走向优秀,走向卓越。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理性看待、正确引导”学生,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也是考验我们的情怀与境界的标准之一。
网友“隔壁班的喵老师”发微博称:“教务老师跑来跟我说,说我班上有学生拿她的手机给妈妈发信息表扬自己。”并附上了一张聊天截图,内容为“××上课积极发言,表现很好”。信息发出约两小时后,对方家长还回复了几个笑脸和抱拳的表情。
网友“隔壁班的喵老师”姓缪,是株洲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数学老师。2018年4月29日下午,缪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后,便发了这条微博,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多维解读
这则报道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折射出时下教育中一些亟须思考的问题。
1.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以这样的方式来“求表扬”其实是一种欺骗行为、不诚实的行为。但从他的心理愿景来看,又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趋向,他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2.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应该深入思考男孩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不是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不够,对学生的鼓励欠缺?
3.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是否应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表现,多从正面来看,多鼓励。
总之,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理性地看待男孩的这一行为,既要指出错误,更要因势利导,把积极的心理愿景变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质,并且对于学生应不吝表扬,不吝鼓励。
青年视角
“孩子求表扬”这件事反映的,不仅是一个青少年、一个家庭的问题,孩子们在教育中缺少鼓励,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男孩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我想,在这个教育分数化的时代里,他太渴望表扬与鼓励了。所以,我想对所有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说:“多几句鼓励,多几次赞美,多几分宽容,少几句批评,少几句唠叨,少几次呵斥,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冷漠的分数,更多的是教育的温暖,是希望的星辰满天。”
鼓励如阳光般温暖我们的心灵,宽容似清风般吹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微笑像露水般滋润我们的心田,青天里,云卷云舒,陌上花开。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 骆楚仪
“孩子求表扬”这件事中的男孩,也许并不是差生,只是不是特别优秀,渴望得到表扬。老师应该给这类孩子更多的关注,应去鼓励他,让他定一个小目标,鼓励他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并在达到既定目标后要继续制定更高目标。这样目标在不断提高,努力在不断地继续,老师参与其间,不断地鼓励他、表扬他,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对他的帮助会很大。
“孩子求表扬”这件事中的老师,也该反省一下自己。表扬学生的标准不要定那么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能使学生更自信。这件事中,男孩固然有错,但我认为老师应该去帮助他改正错误,让这个“笑话”成真。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 黄涵
“孩子求表扬”这件事中,男孩用特殊的方式表扬自己,看似荒唐,实则可悲。他需要一份鼓励,一份认可,也许是过于平凡缺少赞扬,也许是虚荣心作祟,他利用虚拟网络对自己进行虚无的表扬,究其根本,是因为男孩缺乏自信,缺少鼓勵。
作为育人之师,应当时刻关照学生的心理,在平时学习中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引导,让学生得到认可,焕发出自信的一面,让“上课积极发言,表现很好”成为事实。
另外,男孩的妈妈也是事件的参与者,老师应当向他父母告知这件事,并了解男孩的家庭情况。男孩如此迫切地想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学校优秀的表现,是否源于他父母对他过高的期望?父母也许“望子成龙”,太希望孩子优秀,因此施加了过多的压力给男孩,逼得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 陈思榕
教师观点
理性看待,正确引导
◎陶兴国
任何一位有柔软心的老师发现学生用老师的手机给他妈妈发微信表扬自己“上课积极发言,表现很好”时,一定会哑然失笑,为男孩的天真、机智,也为那一颗向上的心。
男孩为什么要用老师的手机发这样的微信给妈妈呢?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方面,妈妈经常用微信的方式向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并借此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另一方面,孩子也十分敬畏母亲,怕自己表现不好让母亲担忧,担心受到母亲的责罚。因而他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宽慰母亲,当然这种行为是不诚实的。但撇开孩子表现优劣不谈,仅这一行为就说明男孩已认识到什么是优秀,表明了他对优秀的认同与对父母的敬畏。作为老师,我们应理性地看待男孩的这一行为,进行正确引导,把“上课积极发言,表现很好”这一心理期待变为现实行为,在不断的激励与规范中让男孩养成良好的习惯,自信地学习,正确地看待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养成阳光的心态。
老师首先要做的是与孩子真诚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告诉他拿老师手机发微信骗母亲是不对的,是一种欺骗行为,践踏了诚信这一做人的底线,让他明辨是非。然后借他所发的微信内容,因势利导,“上课积极发言,表现很好”也许与他现实中的表现有距离,但这句话表达的愿景是美好的,心理趋向是积极的,值得肯定、表扬。
然后与男孩一起分析他近段时间的表现,是否“上课积极发言”,分析优点,挖掘亮点,探讨上课没积极发言的心理障碍,告诉男孩下一阶段应该怎样做,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如每天应主动回答老师几个问题,主动与同学探讨几个问题,每天花多长时间参与集体活动,每天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制定目标之后还要有意识地为男孩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并及时督促与检查,让男孩在积极发言中增强自信,在集体活动中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价值,在帮助他人中体验助人的快乐。这样就可以把积极的心理愿景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明朗阳光的心态,自信地面对老师,骄傲地对妈妈说:“每天我都表现很好!”
最后,老师还应把自己平日与他母亲交流的情况有意识地告诉男孩,让他明白老师与父母的沟通是为了让他变得更优秀,是无声的爱、关怀与鼓励,让他能够以快乐的心境看待这一切,相信老师,亲近母亲,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关心他的人。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如果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就能够理性地看待学生的一举一动,如果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我们就会正确地引导他们走向优秀,走向卓越。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理性看待、正确引导”学生,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也是考验我们的情怀与境界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