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什么”到“怎么办”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没有那场春雨,我也不会听见,心的声音。  近日的心情有些压抑和浮躁,可能是因为日复一日的奋斗。我为自己的心筑起一堵与外界隔绝的墙。周末在家,听见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突发奇想地撑起了伞,轻手轻脚走出了家门,在雨中体验许久未曾有过的闲适与宁静。  拐一个弯便是我经常走过的湖畔。天黑得如一团墨,但湖边一盏盏隐在树荫中的灯,像一轮轮温柔的月亮,在雨中漫舞着银色轻纱。湖边照例是石子小道和一团团烟雾般的树影,
摘 要:我很喜欢苏东坡的诗词,在杭州西湖边上游玩的时候脱口而出的肯定是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你能感受到他对弟弟苏澈那种牵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你能感受到他对历史浩浩荡荡的大势和当下个人的小小幸福的强烈对比,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他对亡妻的思念让人如此心疼,苏轼最好的诗歌是因为他的一个境遇,但诗人困顿于生活和事业却有如此恬适心境,把他满
欲望:  你好。  2017年8月,我到威尼斯大学交流短篇小说写作,晚上倒时差睡不着,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杂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自省。文章发出之后我就睡了,醒来之后发现我自 己的手机已经被我自己这篇文章刷屏,无问东西,不分男女,人人自查,人人自危, 一周后,从后台看,直接阅读量超过五百万。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每个人都担心油腻?  是因为这是一个油腻
上个世纪的风暴  剩下桅杆的纪念碑  大海广场无动于衷  飞鸟举起相机  调整进入历史的角度  瞬间,倾向与爆炸  酒后的水酒  倾向于愤怒  记忆摁下快门  捕获新的瞬间  水桶封存闪电  酿造和平灯光  时代底片等待冲洗  人们有苍白的眼眸  奇怪的笑容  舊船翻新  老鼠散去  灯塔毁于黎明的灯光  底舱我们消磨岁月  心头的茧,逝者的歌
《智族GQ》對话林一  林一在下文中为L你是一个很怕热的人吗?遇到特别热的天气会不会连门部不想出,只想待在空调房?  L:我不是特别怕热,但是我很怕冷,其实,如果不是高温天气的话,我也不怎么出门。像七八月这种闷热的天气,你会特别爱出汗吗?讨厌出汗的那种感觉吗?还是会觉得蛮爽的?  L:我从小到大都属于很少出汗的人,有时候高强度的运动之后会稍微多出一些汗。出汗的感觉还是很痛快的,有一种成就感(笑)。
摘 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历时五千年而未曾中断且历久弥新的文明,成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瑰宝,诗词翻译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外国朋友更好地了解中国,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本文以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为理论指导,对其英译诗词进行赏析。  关键词:三美论;古诗词翻译;许渊冲  [中图分类号]:I206
【摘 要】 “建立学分银行”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要任务。时至今日,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如何,是相关各方都关心的。本研究以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为主线,基于学术文献、报纸报道和政策文本,梳理国内“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与进展。理论探究方面,从国外经验借鉴逐步转向本土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学分银行的理论内核、功能定位、组成要素、运行机制、管理模式
写于1948的《1984》,是世界反乌托邦小说三部曲之一,它寓言了一个可能的未来,印证了一个已知的过去,甚至,它就是我们的现在。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够以政治寓言的身份被奉为经典。  政治是空气,它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可它复杂得太浩淼,隐晦得太生涩,因此在书里也从未被直接提及一次。而“爱”这个字眼却反复出现,爱是氧气,是纯粹到无需论证的真理,永远充盈了我们的全部生命和整个灵魂。  温斯顿说,他爱裘
帽子—直都是冬日里必不可少的單品,然而想找到一件不寻常的帽子现在可以找到解决方 案了。Moneler再次携手Graig Green推出Moneler C系列,不仅仅融合了Moneler代表的羽 绒,也兼顾Craig Green一直精湛的捆绑技术,这个帽子还有一个特点是完全可以把自己沉 浸在自己的独处世界中。
摘 要:《幸福的家庭》是鲁迅小说中少有的婚恋题材小说之一,但引起的研究关注远不如其它名篇。从探讨鲁迅的婚恋观出发,该篇小说中既有对当时青年活跃探索自由婚恋、理想伴侣的肯定,又有从现实角度出发对家庭改制的冷静思考,既有讽刺又有劝诫。再结合史实细读文本会发现,鲁迅是以男性视角对家庭关系中男权进行了消解和批评。  关键词:鲁迅;婚恋观;男权  作者简介:骆巧倩(1995.1-),女,四川成都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