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非智力因素优化中学英语教学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英语教学中,一节教师煞费苦心,精心设计的英语课有时却不能博得学生的青睐。这又是为何呢?其实英语教学是(intellectual factors)和(nonintellectual factors)共同作用的过程。学生要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不仅需要一定的智力因素,而且非智力因素也是相当重要的。那么非智力因素是什么呢?它对中学英语教学有什么影响?本文最后说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影响。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中学英语;动机
  学生在开展学习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一同發挥作用,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但中学生也有优势,那就是他们形象思维好,模仿能力与记忆力强。同时,语言输出是一种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能力。而中学生学外语主要在于遇到熟悉的语境就能自然输出而不是先思考这句话要用到哪些单词,然后再按照语法规则将其组成句子。本文主要包括:
  1 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状况的分析
  (1)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以教材、教师、课堂与知识为中心。教师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照本宣科教课本知识,导致教学缺乏选择性、时代性与建构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与智力发展。
  (2)忽视动机激发与情感教育,无视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用大人学语言的方法要求中学生,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客观规律.那些性格比较脆弱的学生对那些可能给自己带来“嘲讽”与批评的言行通常采取回避与退缩的态度。他们因害怕犯语言错误而不愿参与课堂活动。课堂合作意识比较薄弱,不善于和他人交往,这也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
  2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在欧美的心理学著作中非智力因素被称为人格因素,前苏联的心理学著作中称之为个性品质,我国心理学界一般叫学习品质,概念的不同叫法给研究心理学的学者带来诸多不便。直到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在1983年在《光明日报》中提出了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经过十多年的争鸣和发展,这一理论渐趋成熟,从而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好评。
  学者们依据人的心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相互关联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那么,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是什么呢?对非智力因素的涵义,心理学家们众说纷纭。主要有影响学生个性品质与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除智力以外的任何对学习有冲击力的心理因素;“非认识因素”;“人格因素”。不过大多数心理学家指出,我们可以运用系统的观点对非智力因素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1)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
  (2)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组成。
  3 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功能看,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功能主要具有如下功能:引领作用;维持作用;动力作用;调节作用;定向作用;强化作用。一个人能坚持不懈为自己的动机而奋斗,这是因为他有积极的情感与顽强的意志力。这正是非智力因素起作用的表现。有不少智商较高的人之所以不能成才,关键在于他们的情商太差,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就退缩,行为习惯差,缺少独立的性格等。相反,往往有一些智商并不高的人之所以能够成才,关键是他们充分调动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我们的成语中笨鸟先飞、滴水穿石、勤能补拙、愚公移山等都充分佐证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4 非智力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呢?就方法论而言,教育有方,教无定法,况且各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况不尽相同,这就很难开出包治“百病”良方,只能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的仔细观察和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以下就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4.1 加强学习诱因教育,激发学习动机。
  很多学生学英语往往谈不上什么明确的动机,他们带着新奇开始了英语学习,而对学习语言所需的艰辛以及保持学习热情所需的毅力缺乏心理准备。他们学习英语目的不明确,缺乏学好外语的良好心理素质。怎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需加强具有诱发学习动机的目的性教育,教育心理学把“目的”,称之为一种“诱因”,诱因可以用来指引、调节、推动学习活动,动机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明确了为什么学英语,他们才有可能自觉地学习。
  学习动机可激发与维持个体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力量,是愿意改变行动的动力。它具有稳固性、有效性、正确性长远性四种品质。通俗地说,动机就是立志。只有立大志,才能做大事。
  4.2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和谐的师生情感一般表现为教师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在尊重中获得信心.因此,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以积极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心弦随着教师的情感而跳跃。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非常重视培养兴趣.他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教师应该尽量创造一种使大家心情轻松愉快,乐于接受的、有强烈求知的心理气氛,鼓励大家大胆发言,充分发展自己的交际能力。
  4.3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Bruner认为如果教师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机械枯燥地说教,就无法满足中学生爱说爱动、自我表现约束能力不强的心理年龄特征。教学中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唱歌,音乐可使学生的心理感到松弛,愉快。其优美的旋律能愉悦人的身心。教师可把一些知识改造成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可化难为易,而且可加深理解和记忆。
  (2)直观手段,即利用实物、图片、音乐、幻灯、动作、表情、录象等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语言氛围中感知语言的意义。
  (3)身体语言,把身体语言带入教室。学生喜欢教师夸张的动作与朗读语调。
  5 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中学英语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大大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语言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更要重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参考文献
  [1]燕国才.非智力因素的理论实证与实验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 福建省福鼎市 355200
其他文献
得益于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化城市一体化建设的推动,人们对体质健康、医疗养老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国医疗养老行业也得到一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需求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要求愈来愈严格,英语已然成为世界最实用的语言之一。为了加强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理解,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之下,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摄取无限的英语知识。但是这并不是一件易事,由于当代高中生缺乏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学习意识也较为淡薄,英语教师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并充分激发他们的自主学
  亚里士多德与休谟都认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两者在幸福的内涵和本质、获得幸福的途径和条件以及幸福观的理论基础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差异。通过比较,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
  关注人的解放、谋求自由幸福是马尔库塞一生运思的主题。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理性带给人的丰富的物质生活是虚假的单面幸福,并且在疯狂掠夺自然的技术扩张中造成生态危机,人与
2019年4-9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代表区内开展直播覆膜花生分期播种对比试验,以研究区常年稳定通过15℃初日为播期对照处理,利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对6个播期处理的花
  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不仅积极地参与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而且也是子女教育的典范。在《梁启超家书》中,经典地表述了中国人的幸福观。
  人间佛教自20世纪初兴起以来,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趋势,在其发展历程中对关涉现实人生意义的幸福理念也有广泛的关注和认识,并不断地通过实践进行诠释和落实。人间佛教的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科学的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我军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军"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的实际要求。科学的军人幸福观可以使官兵们心情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