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弦芳茗,清赏武夷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sx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的武夷…,其实更像早春。如织的绵绵细雨,氤氲着清烟淡雾,丹山碧水间,仿佛笼上了一层轻纱,更添几许婉丽多情。“幔亭二仪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陆游初入武夷时,也是在这样一个雨天。晴好固然令人炊喜,而有雨亦有可观可乐之处。
  对于闲逸洒脱的明人来说,雨天也是一种品茶佳境。在许次纾的宜茶之时中,就有“轻阴微雨”。故武夷暮雨,…水空漾,雖分外清寒,却最宜清赏。焚香鼓琴,饮何雅也!琴可怡情,茶可润身,二美并。
  11月16日晚,来自闽、苏、沪、浙、皖、川、鲁、冀、黑、辽等天南地北的茶人,承续三载清茗之约,缘聚武夷,琴茶雅集。素弦鸣,茶烟起。挹素心一片,畅叙幽情。
  琴意筝韵/一“桐”心
  弦轻拨,箫缓吹,清旷灵动的音符,缓缓流淌。一曲由古琴表演艺术家、江苏省广陵琴派非遗传承人曹华与广陵派青年古琴演奏家田泉琴箫合奏的《渔樵问答》开启了雅集的序幕。一问一答间,怡然自得、飘逸洒脱之情致,瞬时把人带入清旷疏放之境,尘心初洗。乐人茶人,以茶之名,或抚琴,或调筝,或吹箫,堪为享“乐”盛宴。仪征飞泉琴社社长厉嘉文奏《山水情》,轻灵淡雅,心随琴音,徜徉山水。华夏茶书院院长程龙伟奏《鸥鹭忘机》,恬淡质朴,却不失生趣,引得听者的思绪渐入曲境,豁然开朗。曹华、张珊珊师徒琴箫相和《平沙落雁》,始之舒缓清丽,而后活泼灵动,动静结合,清新隽永。
  身在武夷山水间,静聆萧疏淡逸之琴曲,怎不令人心生山林之想?茶类隐,隐于山,不如隐于茶。
  曹华奏《梅花三弄》, “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尽展傲雪寒梅之姿。寒夜客来,煮茗酬宾。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妮娜弹奏的古筝曲《忆江南》更是婉转柔美,明快抒情,江南的山明水秀与烟柳画桥,还有青青茶山,都在这清澈悦耳的筝声里了。
  琴与筝,皆斫桐木。武夷红茶,正山者唯星村桐木。琴意筝韵茶香,一味“桐”心,隐隐相合。
  燃香点茶/风雅“宋”
  明代屠隆云:“焚香鼓琴,饮何雅也!”抚琴调筝之余,华夏茶书院的茶艺师与香道师,点茶燃香,再现风雅大宋。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代文人奉为雅致生活之“四艺”。而武夷茶,宋时早已是颇负盛名。君不见范仲淹诗云: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置茶末于黑釉盏中,调膏注汤后,以茶筅击拂。只见盏中素涛翻雪,尤是在绀黑釉色的映衬下,更显洁白细腻。 “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一段幽趣。”轻燃香粉,炉烟袅袅,缭绕杯盏,徘徊不已。
  台下,席间亦有茶碾旋转,绿尘纷飞。美席《静我神》,挂朱熹真迹拓片“静我神”。席上皆仿宋茶器,一身着古装女子,纤纤素手,碾茶、罗茶、点茶、分茶,无不娴熟。
  沉香浸染,沁入心脾。茶盏温热,消解冬夜的寒凉。当人们端盏品啜时,仿佛又瞥见了那个爱抚琴爱点茶的宋徽宗。
  美席芳茗/最“悦”读
  点茶演绎,不禁使人发思古之情。现代茶艺则洋溢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苏州茶人尹向阳带领的团队,以素雅的青白瓷茶器,瀹泡碧螺春,呈现了江南的清新婉约。成都茶人罗小钦演绎了独具老成都味道的盖碗茶,尽是悠闲的慢生活气息。
  雅集茶会,还设了十四方美席,主题不一而足。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栖隐·丹心>。整件作品,红为主色调,霁红的茶器、酒红的席布、粉红的欧根纱,无不热闹喜庆。席主房红娜来自中朝边境小城丹东,从服饰到茶席,都充盈着鲜明的朝鲜族特色。在谈及茶席创意时,她说: “我喜欢红色,名字里就有一个‘红’,而我从丹东,跨越四千多里,来到武夷碧水丹山。丹,也是代表红色。冥冥中,我与红很有缘。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爱茶的‘丹心’。”
  在茶品的选择上,以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福鼎头春荒野白牡丹分别代表秋、冬、春三季,亦是本次茶会所经历的时序。“这场茶会是2015年首届武夷琴茶雅集的延续。它从金秋开始筹备,到初冬终于实现。我们也期待明年春暖茶香时,重逢在明媚春风里,一起‘悦’读四季。”茶会发起人之一凛风说。
其他文献
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没有喝过不错的绿茶,因为它带给我的总是胃痛。  昨天喝了龙池凝碧,它一点一点地,刷新着我对绿茶的认知。以前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喝茶喝到感动,喝到流泪,不知道怎么去体会制茶人的气息,直到昨天遇见这三泡茶。  参加完苏州茶会,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疲倦毫無防备地席卷而来。晚餐后,和勇光老师一起去顾野王茶事喝茶,心想早点回酒店休息,所以一直懒懒地坐在一边,心不在焉地喝了几杯茶。  大家聊着绿
期刊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产销量最大,其消费及贸易量约占世界茶叶总量的80%以上。中国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有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正山小种红茶,起源于武夷山桐木村,创制于明末的1567-1610年之间,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出口商品。有17个省生产工夫红茶。按产地命名的有闽红工夫、滇红工夫、祁门工夫、台湾工夫及粤红工夫等。  影响红茶品质的重
期刊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他一日那三餐,窝头咸菜么就着一口大碗儿茶……”熟悉的旋律,质朴的歌词,北京前门的一碗大碗茶已然成为了醇厚京味儿的象征。  也许就是这一股浓浓的北京味儿,让这一碗大碗茶从一个街边小摊演变成了今天的蜚声海外的老舍茶馆,曲艺、杂技、相声、小吃……和老北京相关的一切,都可以在老舍茶馆里找到踪迹,游客们如“朝圣”般来到这里,吸引他们的不仅仅是一
期刊
享受一个人的孤独行走,也乐于将我感知到的,与懂得的你分享。  初入敦煌这片土地时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冬季来敦煌确实别有一番滋味,体会到大自然那无比的伟大。这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自然风光都令人们充满了向往。  大美敦煌,不止于壁画艺术之美,更在于这里最直接无碍地呈现了自然界毫无修饰和遮挡的生命自由状态,那是我们所有美的开始,是力量的源头。  初雪在期待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一夜间,沙丘上金
期刊
人工智能时代来了。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l。打开手机,Al技术成为很多应用程序的核心驱动力。苹果siri、百度度秘、微软小冰等智能助理和应用正颠覆你和手机的交流方式;新闻APP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推送对你“胃口”的新闻;美图软件自动对照片进行美化,甚至是在使用滴滴或优步出行时,人工智能算法都会帮助司机选择优化路线……人工智能会否重塑茶世界的未来
期刊
“浮梁歙州,万国来求”。有文字记载的徽州茶始于唐,历经宋元明清和民国,至共和国时期,共历6个朝代,时近2000年。事业为人所创造,徽州茶业道路坎坷曲折,历史波澜壮阔,成就辉煌灿烂,其中打造者徽州茶商功不可没,可歌可泣。  关山苍苍,岁月泱泱。回望徽州茶业的跌宕历程,撇开唐宋饼茶的贵族化时期不说,明以后散茶的平民化时期,当为内销动力,缘此形成鼎盛。清末国门洞开,当为外销际遇,推动徽州茶业达到顶峰。再
期刊
在诸多中国传统器具设计中,许多装饰是对其实用功能的补充和完善,釦器即是很好一例。釦器是指在器物口沿、腹部或底部用金属箍镶固,以此达到加固和装饰器物的目的。  《说文·金部》曾载:“釦,金饰器口。”注“釦,音扣,以金银缘器也。”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卸器,是西周时期西安张家坡出土的几件附在漆盨上的青铜做成的釦。东汉以后,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为瓷器所替代,釦漆器就渐渐消失,但是“釦”作为一种工艺,仍
期刊
福建的地貌形似一片肥硕的茶叶,境内多山。一面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武夷山脉,另一面是沿闽江顺流而下,到达闽东南沿海的丘陵地势。曾经,一群来自北方的商人,在闽北的崇山峻岭间打通了通向内陆的万里茶路,把福建的茶叶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运往俄罗斯乃至更远的地方。  与此同时,福建早在唐代就开辟的泉州刺桐港,明初辟漳州月港,明末清初辟厦门港;清中期,福州、厦门等成为中国五大通商口岸;清代光绪后期,福州“
期刊
—次我参加茶会,有位泡茶师把茶泡得难喝极了,席上—位长辈马上为这位泡茶师說情要求我们几位品茗者—起赞赏他,说:“他还是很敬谨、很恭敬的,茶泡得差一点不要紧,别太斤斤计较茶汤的美味程度,茶道不是在达到口腹之欲;茶道在乎的是包容、忍耐、和谐、和平、互相尊重的修养,我们应一起修行这种禅意境界。如果只是求茶汤的好坏,是物质的追求而已,不是茶道的追求。”不过这种所谓茶道的追求,是弃掉了茶来讲的道,它并不属于
期刊
在我的日常饮茶中,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一样,是我味觉寻猎里的探索。闽南乌龙茶顾名思义,属于福建南部茶叶,主要阵营分布在安溪、永春、诏安、平和等地,整体风味以滋味清醇甘鲜为特点。  由于常年身在福州,闽南乌龙茶中除了铁观音和白芽奇兰外,其他品类鲜有接触。但茶缘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情,201 6年春季的时候,我因有事前往漳州,在古玩收藏家,同时也是茶友的老郭茶室里偶遇一款特级诏安八仙陈茶。开汤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