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的武夷…,其实更像早春。如织的绵绵细雨,氤氲着清烟淡雾,丹山碧水间,仿佛笼上了一层轻纱,更添几许婉丽多情。“幔亭二仪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陆游初入武夷时,也是在这样一个雨天。晴好固然令人炊喜,而有雨亦有可观可乐之处。
对于闲逸洒脱的明人来说,雨天也是一种品茶佳境。在许次纾的宜茶之时中,就有“轻阴微雨”。故武夷暮雨,…水空漾,雖分外清寒,却最宜清赏。焚香鼓琴,饮何雅也!琴可怡情,茶可润身,二美并。
11月16日晚,来自闽、苏、沪、浙、皖、川、鲁、冀、黑、辽等天南地北的茶人,承续三载清茗之约,缘聚武夷,琴茶雅集。素弦鸣,茶烟起。挹素心一片,畅叙幽情。
琴意筝韵/一“桐”心
弦轻拨,箫缓吹,清旷灵动的音符,缓缓流淌。一曲由古琴表演艺术家、江苏省广陵琴派非遗传承人曹华与广陵派青年古琴演奏家田泉琴箫合奏的《渔樵问答》开启了雅集的序幕。一问一答间,怡然自得、飘逸洒脱之情致,瞬时把人带入清旷疏放之境,尘心初洗。乐人茶人,以茶之名,或抚琴,或调筝,或吹箫,堪为享“乐”盛宴。仪征飞泉琴社社长厉嘉文奏《山水情》,轻灵淡雅,心随琴音,徜徉山水。华夏茶书院院长程龙伟奏《鸥鹭忘机》,恬淡质朴,却不失生趣,引得听者的思绪渐入曲境,豁然开朗。曹华、张珊珊师徒琴箫相和《平沙落雁》,始之舒缓清丽,而后活泼灵动,动静结合,清新隽永。
身在武夷山水间,静聆萧疏淡逸之琴曲,怎不令人心生山林之想?茶类隐,隐于山,不如隐于茶。
曹华奏《梅花三弄》, “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尽展傲雪寒梅之姿。寒夜客来,煮茗酬宾。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妮娜弹奏的古筝曲《忆江南》更是婉转柔美,明快抒情,江南的山明水秀与烟柳画桥,还有青青茶山,都在这清澈悦耳的筝声里了。
琴与筝,皆斫桐木。武夷红茶,正山者唯星村桐木。琴意筝韵茶香,一味“桐”心,隐隐相合。
燃香点茶/风雅“宋”
明代屠隆云:“焚香鼓琴,饮何雅也!”抚琴调筝之余,华夏茶书院的茶艺师与香道师,点茶燃香,再现风雅大宋。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代文人奉为雅致生活之“四艺”。而武夷茶,宋时早已是颇负盛名。君不见范仲淹诗云: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置茶末于黑釉盏中,调膏注汤后,以茶筅击拂。只见盏中素涛翻雪,尤是在绀黑釉色的映衬下,更显洁白细腻。 “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一段幽趣。”轻燃香粉,炉烟袅袅,缭绕杯盏,徘徊不已。
台下,席间亦有茶碾旋转,绿尘纷飞。美席《静我神》,挂朱熹真迹拓片“静我神”。席上皆仿宋茶器,一身着古装女子,纤纤素手,碾茶、罗茶、点茶、分茶,无不娴熟。
沉香浸染,沁入心脾。茶盏温热,消解冬夜的寒凉。当人们端盏品啜时,仿佛又瞥见了那个爱抚琴爱点茶的宋徽宗。
美席芳茗/最“悦”读
点茶演绎,不禁使人发思古之情。现代茶艺则洋溢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苏州茶人尹向阳带领的团队,以素雅的青白瓷茶器,瀹泡碧螺春,呈现了江南的清新婉约。成都茶人罗小钦演绎了独具老成都味道的盖碗茶,尽是悠闲的慢生活气息。
雅集茶会,还设了十四方美席,主题不一而足。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栖隐·丹心>。整件作品,红为主色调,霁红的茶器、酒红的席布、粉红的欧根纱,无不热闹喜庆。席主房红娜来自中朝边境小城丹东,从服饰到茶席,都充盈着鲜明的朝鲜族特色。在谈及茶席创意时,她说: “我喜欢红色,名字里就有一个‘红’,而我从丹东,跨越四千多里,来到武夷碧水丹山。丹,也是代表红色。冥冥中,我与红很有缘。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爱茶的‘丹心’。”
在茶品的选择上,以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福鼎头春荒野白牡丹分别代表秋、冬、春三季,亦是本次茶会所经历的时序。“这场茶会是2015年首届武夷琴茶雅集的延续。它从金秋开始筹备,到初冬终于实现。我们也期待明年春暖茶香时,重逢在明媚春风里,一起‘悦’读四季。”茶会发起人之一凛风说。
对于闲逸洒脱的明人来说,雨天也是一种品茶佳境。在许次纾的宜茶之时中,就有“轻阴微雨”。故武夷暮雨,…水空漾,雖分外清寒,却最宜清赏。焚香鼓琴,饮何雅也!琴可怡情,茶可润身,二美并。
11月16日晚,来自闽、苏、沪、浙、皖、川、鲁、冀、黑、辽等天南地北的茶人,承续三载清茗之约,缘聚武夷,琴茶雅集。素弦鸣,茶烟起。挹素心一片,畅叙幽情。
琴意筝韵/一“桐”心
弦轻拨,箫缓吹,清旷灵动的音符,缓缓流淌。一曲由古琴表演艺术家、江苏省广陵琴派非遗传承人曹华与广陵派青年古琴演奏家田泉琴箫合奏的《渔樵问答》开启了雅集的序幕。一问一答间,怡然自得、飘逸洒脱之情致,瞬时把人带入清旷疏放之境,尘心初洗。乐人茶人,以茶之名,或抚琴,或调筝,或吹箫,堪为享“乐”盛宴。仪征飞泉琴社社长厉嘉文奏《山水情》,轻灵淡雅,心随琴音,徜徉山水。华夏茶书院院长程龙伟奏《鸥鹭忘机》,恬淡质朴,却不失生趣,引得听者的思绪渐入曲境,豁然开朗。曹华、张珊珊师徒琴箫相和《平沙落雁》,始之舒缓清丽,而后活泼灵动,动静结合,清新隽永。
身在武夷山水间,静聆萧疏淡逸之琴曲,怎不令人心生山林之想?茶类隐,隐于山,不如隐于茶。
曹华奏《梅花三弄》, “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尽展傲雪寒梅之姿。寒夜客来,煮茗酬宾。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妮娜弹奏的古筝曲《忆江南》更是婉转柔美,明快抒情,江南的山明水秀与烟柳画桥,还有青青茶山,都在这清澈悦耳的筝声里了。
琴与筝,皆斫桐木。武夷红茶,正山者唯星村桐木。琴意筝韵茶香,一味“桐”心,隐隐相合。
燃香点茶/风雅“宋”
明代屠隆云:“焚香鼓琴,饮何雅也!”抚琴调筝之余,华夏茶书院的茶艺师与香道师,点茶燃香,再现风雅大宋。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代文人奉为雅致生活之“四艺”。而武夷茶,宋时早已是颇负盛名。君不见范仲淹诗云: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置茶末于黑釉盏中,调膏注汤后,以茶筅击拂。只见盏中素涛翻雪,尤是在绀黑釉色的映衬下,更显洁白细腻。 “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一段幽趣。”轻燃香粉,炉烟袅袅,缭绕杯盏,徘徊不已。
台下,席间亦有茶碾旋转,绿尘纷飞。美席《静我神》,挂朱熹真迹拓片“静我神”。席上皆仿宋茶器,一身着古装女子,纤纤素手,碾茶、罗茶、点茶、分茶,无不娴熟。
沉香浸染,沁入心脾。茶盏温热,消解冬夜的寒凉。当人们端盏品啜时,仿佛又瞥见了那个爱抚琴爱点茶的宋徽宗。
美席芳茗/最“悦”读
点茶演绎,不禁使人发思古之情。现代茶艺则洋溢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苏州茶人尹向阳带领的团队,以素雅的青白瓷茶器,瀹泡碧螺春,呈现了江南的清新婉约。成都茶人罗小钦演绎了独具老成都味道的盖碗茶,尽是悠闲的慢生活气息。
雅集茶会,还设了十四方美席,主题不一而足。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栖隐·丹心>。整件作品,红为主色调,霁红的茶器、酒红的席布、粉红的欧根纱,无不热闹喜庆。席主房红娜来自中朝边境小城丹东,从服饰到茶席,都充盈着鲜明的朝鲜族特色。在谈及茶席创意时,她说: “我喜欢红色,名字里就有一个‘红’,而我从丹东,跨越四千多里,来到武夷碧水丹山。丹,也是代表红色。冥冥中,我与红很有缘。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爱茶的‘丹心’。”
在茶品的选择上,以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福鼎头春荒野白牡丹分别代表秋、冬、春三季,亦是本次茶会所经历的时序。“这场茶会是2015年首届武夷琴茶雅集的延续。它从金秋开始筹备,到初冬终于实现。我们也期待明年春暖茶香时,重逢在明媚春风里,一起‘悦’读四季。”茶会发起人之一凛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