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v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没有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落至科技带来的文化黑暗与社会灭亡的深渊”。由此可见,人类社会发展呼唤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呼唤着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b)-0132-01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人做人,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由此说来,教育就其实质而言,并非是一种训练,而是一种价值引导工作;教育的全部意义和价值不能仅仅局限于人的自然素质的培养、开发,而且应超越自然素质,进而塑造人的主体精神,促进每个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具備充沛的精神力量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只有把科学与人文、知识与品性、理性与感性、学习与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复兴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首先,从社会历史背景方面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多彩的生活。但如何实现科技、社会、人生的高度和谐统一,是当今时代向教育界提出的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没有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落至科技带来的文化黑暗与社会灭亡的深渊”。由此可见,人类社会发展在呼唤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呼唤着人文素养的提高。
  其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看,知识经济已经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教育作为新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事业,其根本的价值就在于它能为经济发展培养智能型和复合型的、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能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起来,并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出善于学习并有能力进行终身学习的人才。唯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真正担当起“科教兴国”的时代重任。
  最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文化思潮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分野和抗衡之后,终于在20世纪后期走上了相互兼容的道路,孕育诞生了新的文化思潮,即科学人文主义。这种文化观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不是对立的,科学精神就是一种人文精神,人文并不排斥科学。教育应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互兼容与和谐的理念指导下,培养现代人的完备的人格,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发展之需要。所谓现代人的完备的人格是崇高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教育寄予了希望。高校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培养人才的重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正是全球化进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对策。人文素养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现代社会迫切呼唤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针对目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陷,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 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出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2 在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要贯彻在每门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目前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一般总在60%以上,而且倍受学生重视。如果在学生最关心、花时间精力最多的专业课程中贯穿和渗透了人文教育的精神,人文素养教育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教师讲授一门课程,除了其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对学生产生三种影响:第一是教师自身的形象给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第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给学生思维方法上的训练;第三是每一门学科都与社会、与人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对这种关系的理解,可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管理干部和职工队伍
  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营造优良的整体育人环境,让整个校园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教书育人”,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要加强学校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态度,改变过去“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作风,彻底净化和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职院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2)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3)是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4)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5 积极拓展第二、第三课堂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第一课堂的教育并不代表人文素质教育的全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第二、第三课堂活动作为必要的补充。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校园环境、人文氛围等第二课堂对大学生进行一种教化、一种示范、一种熏陶,通过开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学术讲座、报告会、座谈会及校园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利用社会这个第三课堂,通过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中完善自己。
  
  6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社会文明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大学是社会文明的灯塔,而大学生是社会文明的传承和拓荒者。当代大学生在重专业、厚基础地进行生存技能的学习和提高的同时,主观上不该忽略了作为文明的传播者在人性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和塑造。看起来这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却透视了我国当前在教育理念方面应该注意的根本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范志华.人文素质在大学生中的缺陷与重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3] 陈怡.素质教育:教育理念现代化的集中体现[J].中国高等教育.
  [4] 田心铭.知识·能力·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笔者在撰写《编辑家茅盾评传》的过程中,通读了茅盾的有关著作,惊异地发现茅盾不仅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编辑家,而且是编辑学研究的先行者,颇有建树的编辑学家。19
【正】 由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气候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及其预测理论》是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的第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是一本高水平的学
【正】 “读者图书预订卡”,是单位、个人读者群体同新华书店往来的依据和“契约”。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充分发挥“读者图书预订卡”的功能,对于提高图书发行工作两个效益有着
目的:针对膜拜成员心理问题的顽固性和复发性,采用动机访谈式疗法以循序渐进地对其进行认知结构和心理活动特征的干预,考察并总结该方法对膜拜成员的干预转化效果,为我国该领
市场准入规制的改革是我国当前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从而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学者们从市场准入规制与新企业的进入、劳动力就业、创新和生产率,以及与产品质
摘 要: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改革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b)-0000-00    General English Te
【正】 一 一般地说,物质生产中的产品质量取决于原材料、设备等生产资料的先进程度和管理者的活动能力与水平,以及生产者的素质高低等要素,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掌握生产资料
【正】 一、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的关系及重要性 微观管理相对宏观管理而言,宏观管理是一种政策管理、导向管理,微观管理则是一种执行管理、行为管理。宏观管理把握全局工作的
【正】 当校对的女儿,特不对劲:第一和从事校对的人生活在一起,没有一点情趣,第二常常要蒙受不白之冤;第三与从事校对的人一起生活久了,也会变得呆头呆脑;第四校对工作虽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