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江苏农林职业学院党建工作为研究载体,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访谈,系统分析高职学院学生入党前、入党中、入党后三个阶段,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发展对象考察机制、预备党员质量评价体系、党员监督和激励机制四个内容。结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构建“三纵四横”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1-0214-02
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
为了解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工作的现状,研究小组从该校高职学生的政治面貌、入党动机、入党前培训、党员优秀程度和党组织建设等多个层面开发调查问卷。对该校三个年级的高职学生发出83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89份,回收率达94.49%。随机抽取学生预备党员20人、学生正式党员10人进行访谈。
(一)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积极的方面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看,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党员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思政课程教学的大力革新,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关注国家时事,在党和国家重要节日和形势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团建促党建,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深学习效果。高职院校在党建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党员发展细则、优秀团员选拔制度、发展对象公示制度等。在这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中,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规定,为学生党员的选拔保驾护航。在学生管理方面,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鼓励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按照党章规定要求自己,从思想上、行动上都入党。
(二)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有待改进的方面
研究发现,该校学生党员虽然社会上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但对比党章要求,发现高职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有些盲从,不能持续地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先锋模范作用的体现也时断时续。党建工作阶段性工作目標不明确,整体规划不足,导致学校党建工作发展缓慢。党建工作团队不健全,导致党务工作者力不从心。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考核,校外实习流动党员的培养和监督还需制定完整且具有实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二、提高学生党员质量的必要性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第一章第三条第二点规定:“党员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连续性的评价过程。发展理论知识水平和先进性高的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队伍,也是我党永葆生命力、长远发展的关键。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多是“90后”“00后”,这些学生个性鲜明。鲜明的个体特征决定了他们喜欢特立独行。在发展时,既要考虑个体因素,也需进行整体的考评。一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完善,学生党员素质过硬,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反映人才培养的效果。如何更好地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尽快地提高学生党员质量,积极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普遍问题
(一)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摄入不全面
高职学生对系统的理论知识的获取缺乏主动性。一些课程的部分内容与中学课本内容有相似部分,学生提不起兴趣。很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都是品学兼优、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他们把很多精力放在专业课知识理论的学习上,对党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缺乏关注。
(二)党建工作的理念缺乏自身特点
高职院校党组织对抓好学生党建工作的战略意义仍停留在“量”上,对“质”的考量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思考,没有结合当地和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工作理念。学生党建工作理念比较模糊,体系脉络不够清晰,发展方向自然有些迷茫。
(三)党建工作机制及人员配置不够健全
基层组织在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的还没有给予充足的“养分”,发育缓慢,很少高职院校会在班级建立支部。党建工作与团委、学生会及其他社团工作很多时候都裹挟在一起,各二级学院负责党建工作的老师除了自身党建工作以外,还需要兼顾学生的日常性事务,未能实现专人专任,面对党建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校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在抓学生党建工作方面,往往表现在下达党员发展数量及比例指标方面缺乏对基层党组织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四)党员发展的流程不够规范
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党员发展流程的规范性还需提高。学生上交入党申请后,支部与申请人谈话比较马虎,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套话多,反映发展对象本人特点的少。发展党员材料,有后期补交的痕迹。因学生实习、毕业等原因,有的支部对学生预备党员的监督和管理缺乏长效性。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立足学生特点,把握大力发展与提高学生党员素质的关系,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新体系、新模式。
四、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评价体系
(一)建立健全党员发展的质量考评机制
1.入党前,理论测试与深度的访谈相结合
强化对“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制作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考核试卷,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前和培训后都进行考核,测试结果作为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指标之一。同时,访谈考察对象的同学和家人,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对学生平时表现定性评估。建立“中国共产党员档案袋”,按时、按步骤地完成记录学生党员成长历程的材料,并确保完整。 2.入党中,结果性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成为发展对象后的培养和考察应是完整性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行为和思想监督相结合。选拔發展对象通过团支部推优、团总支推优和党校培训等严格程序后,结合定期的思想汇报和现实中的表现,给予综合性的评价,以判断是否能进一步发展。思想的动态监督主要是和入党动机进行比对,如果思想有偏差,应及时教育引导,如果无法纠正,可延期转入下一阶段发展或停止对其发展。高职院校的在校时间为2年至2年半,培养的时间既紧又少,对入党动机的教育尤为重要。
3.入党后,监督和约束机制相结合
通过发展对象考察后,即进入预备党员阶段,学生进入该阶段后,一般都到了在校的第三年,需要前往社会单位开展实习,但是身份仍然归属在学校,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或社区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进“校企”党建合作体系建设。制定符合实习阶段预备党员的考评办法,定期通过网络进行理论培养及思想汇报。
(二)全面建设高职院校党员发展的质量防控体系
1.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选拔的质量评价标准
在考察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学校开展的“名人、名师大讲堂”、公益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努力打造学校实践活动品牌,这既可以引导学生从游戏、手机中脱离出来,也可以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针对表现出色的加强引导,重点培养,使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建立健全发展对象考评的质量标准
发展对象的考核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进行,开展入党推优工作。杜绝学生在考核过程中“走关系”“攀亲戚”,不通过团支部推荐、班级民主投票的直接推选。群众基础差,不得民心的,不予发展。
3.建立健全预备党员的质量管理体系
发展对象成为预备党员后,离正式党员仅一步之遥,这一环节考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要保“量”,也要保“质”,必须开展全面且细致的考察。于此,研究小组开发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见下表),对即将成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开展长效且细致的计分考核,结合党组织谈话,实地考察发展对象的学习、生活环境和现状,从中得知即将入党的学生党员是否达到党章所要求的标准。
4.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利用学校的各项党员纪律条例、制度对学生党员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采用1位优秀教师党员带动1名学生党员的“1+1”模式做好入党后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对于在外实习的学生党员,可广泛采用网络联系工具,对学生党员进行培养和监督。校外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仍在研发。
参考文献:
[1]胡朝红,王伟,赵爱琴.高职院校党员工作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研究: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3):89-91.
[2]陈忠良,李四华,胡燕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20-25.
编辑 常超波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1-0214-02
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
为了解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工作的现状,研究小组从该校高职学生的政治面貌、入党动机、入党前培训、党员优秀程度和党组织建设等多个层面开发调查问卷。对该校三个年级的高职学生发出83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89份,回收率达94.49%。随机抽取学生预备党员20人、学生正式党员10人进行访谈。
(一)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积极的方面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看,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党员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思政课程教学的大力革新,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关注国家时事,在党和国家重要节日和形势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团建促党建,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深学习效果。高职院校在党建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党员发展细则、优秀团员选拔制度、发展对象公示制度等。在这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中,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规定,为学生党员的选拔保驾护航。在学生管理方面,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鼓励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按照党章规定要求自己,从思想上、行动上都入党。
(二)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有待改进的方面
研究发现,该校学生党员虽然社会上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但对比党章要求,发现高职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有些盲从,不能持续地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先锋模范作用的体现也时断时续。党建工作阶段性工作目標不明确,整体规划不足,导致学校党建工作发展缓慢。党建工作团队不健全,导致党务工作者力不从心。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考核,校外实习流动党员的培养和监督还需制定完整且具有实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二、提高学生党员质量的必要性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第一章第三条第二点规定:“党员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连续性的评价过程。发展理论知识水平和先进性高的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队伍,也是我党永葆生命力、长远发展的关键。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多是“90后”“00后”,这些学生个性鲜明。鲜明的个体特征决定了他们喜欢特立独行。在发展时,既要考虑个体因素,也需进行整体的考评。一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完善,学生党员素质过硬,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反映人才培养的效果。如何更好地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尽快地提高学生党员质量,积极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普遍问题
(一)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摄入不全面
高职学生对系统的理论知识的获取缺乏主动性。一些课程的部分内容与中学课本内容有相似部分,学生提不起兴趣。很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都是品学兼优、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他们把很多精力放在专业课知识理论的学习上,对党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缺乏关注。
(二)党建工作的理念缺乏自身特点
高职院校党组织对抓好学生党建工作的战略意义仍停留在“量”上,对“质”的考量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思考,没有结合当地和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工作理念。学生党建工作理念比较模糊,体系脉络不够清晰,发展方向自然有些迷茫。
(三)党建工作机制及人员配置不够健全
基层组织在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的还没有给予充足的“养分”,发育缓慢,很少高职院校会在班级建立支部。党建工作与团委、学生会及其他社团工作很多时候都裹挟在一起,各二级学院负责党建工作的老师除了自身党建工作以外,还需要兼顾学生的日常性事务,未能实现专人专任,面对党建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校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在抓学生党建工作方面,往往表现在下达党员发展数量及比例指标方面缺乏对基层党组织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四)党员发展的流程不够规范
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党员发展流程的规范性还需提高。学生上交入党申请后,支部与申请人谈话比较马虎,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套话多,反映发展对象本人特点的少。发展党员材料,有后期补交的痕迹。因学生实习、毕业等原因,有的支部对学生预备党员的监督和管理缺乏长效性。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立足学生特点,把握大力发展与提高学生党员素质的关系,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新体系、新模式。
四、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评价体系
(一)建立健全党员发展的质量考评机制
1.入党前,理论测试与深度的访谈相结合
强化对“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制作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考核试卷,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前和培训后都进行考核,测试结果作为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指标之一。同时,访谈考察对象的同学和家人,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对学生平时表现定性评估。建立“中国共产党员档案袋”,按时、按步骤地完成记录学生党员成长历程的材料,并确保完整。 2.入党中,结果性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成为发展对象后的培养和考察应是完整性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行为和思想监督相结合。选拔發展对象通过团支部推优、团总支推优和党校培训等严格程序后,结合定期的思想汇报和现实中的表现,给予综合性的评价,以判断是否能进一步发展。思想的动态监督主要是和入党动机进行比对,如果思想有偏差,应及时教育引导,如果无法纠正,可延期转入下一阶段发展或停止对其发展。高职院校的在校时间为2年至2年半,培养的时间既紧又少,对入党动机的教育尤为重要。
3.入党后,监督和约束机制相结合
通过发展对象考察后,即进入预备党员阶段,学生进入该阶段后,一般都到了在校的第三年,需要前往社会单位开展实习,但是身份仍然归属在学校,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或社区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进“校企”党建合作体系建设。制定符合实习阶段预备党员的考评办法,定期通过网络进行理论培养及思想汇报。
(二)全面建设高职院校党员发展的质量防控体系
1.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选拔的质量评价标准
在考察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学校开展的“名人、名师大讲堂”、公益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努力打造学校实践活动品牌,这既可以引导学生从游戏、手机中脱离出来,也可以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针对表现出色的加强引导,重点培养,使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建立健全发展对象考评的质量标准
发展对象的考核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进行,开展入党推优工作。杜绝学生在考核过程中“走关系”“攀亲戚”,不通过团支部推荐、班级民主投票的直接推选。群众基础差,不得民心的,不予发展。
3.建立健全预备党员的质量管理体系
发展对象成为预备党员后,离正式党员仅一步之遥,这一环节考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要保“量”,也要保“质”,必须开展全面且细致的考察。于此,研究小组开发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见下表),对即将成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开展长效且细致的计分考核,结合党组织谈话,实地考察发展对象的学习、生活环境和现状,从中得知即将入党的学生党员是否达到党章所要求的标准。
4.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利用学校的各项党员纪律条例、制度对学生党员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采用1位优秀教师党员带动1名学生党员的“1+1”模式做好入党后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对于在外实习的学生党员,可广泛采用网络联系工具,对学生党员进行培养和监督。校外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仍在研发。
参考文献:
[1]胡朝红,王伟,赵爱琴.高职院校党员工作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研究: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3):89-91.
[2]陈忠良,李四华,胡燕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20-25.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