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发展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wl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宁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南宁一中)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办学历程,其科技教育、足球教育、艺术教育成果令人瞩目,科技教育获得过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奖励,学校先后被命名为“自治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等。
  2009年1月,师轶从南宁市第三中学调到南宁一中任校长,开始了自己在办学上的创新之旅。
  力主创新,打造“高效课堂节”
  “一直以来,南宁一中是以科技教育为主体,以足球教育、艺术教育为辅翼的‘一主两翼’办学特色,我的想法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发掘出新的办学内涵。”
  为了实现自己的办学理想,2009年师轶提出了一个“高效课堂与师生发展”的命题,并把它申报为南宁市B类科研课题,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是以“转变教师角色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学生角色以提高学习能力、转变课堂模式以优化教学效益”为办学理念,着力创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做好“高效课堂”这个课题,南宁一中在每年4月举办一次“高效课堂节”。“高效课堂节”历时一周,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备课组、教研组组内成员交叉听课、选课,全体教师参与“海选”,在参与过程中积极思考,充分准备,并选出优质课;第二阶段是备课组、教研组集体备课;第三阶段是组织评课展示活动;第四阶段是由上课老师介绍和分享教学经验;第五阶段是全校性的总结和汇报。师轶说,过去听课老师都是坐在教室后面听,听完后点评,评价也比较笼统。如今的听课则采取了分工合作的方式,比如几名老师一起听课,一名老师负责记录这节课教师的提问情况、学生的回答次数、回答正确率,一名老师负责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是否注意听讲、是否注意做笔记等。这种做法可以反映出课堂上老师的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南宁一中还在日常教学中采取了如下举措:一是每周一课,即每周保证有一节以上的公开课,并在听课和评课的过程中进行录像,供教师反复观摩、研究;二是设计和应用导学案。即先由各科任教师设计导学草案,再经备课组、教研组讨论修改后形成导学案母案,最后由各执教老师根据班级学情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导学案。目前,南宁一中的化学、政治、历史、数学、语文等六个科组已经开始全面推行导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此外,南宁一中还以“高效课堂”为母课题,尝试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即要求3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以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础,把问题课题化,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教育行为,使教师在较短的周期内用较快的节奏来完成课题并有所提高”。“在推进‘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要求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上课。我校的三位副校长就经常带头上‘高效课堂’研究课或示范课,我自己也坚持在高三年级任课。”师轶说。领导干部和普通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交流学习已成为南宁一中开展教研的一种常态。
  “高效课堂”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年来,南宁一中的一批年青教师在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林国强、陈兆坚两位老师分别获得第九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一、二等奖;学校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这些论文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9人,二等奖9人,自治区级奖项多人。
  南宁一中的“高效课堂节”已经开展3年,每年都会邀请兄弟学校来校观摩“高效课堂节”。“一些兄弟学校还把学生带过来一起参观学习,我们的‘高效课堂节’影响在日益扩大。”师轶的自豪溢于言表。在2011年“高效课堂节”第三次研讨活动上,9节“高效课堂”展示课吸引了南宁市40多所高中的260多名教师前来观摩,活动得到了教科所专家、各兄弟学校领导、老师们的高度赞扬。南宁市教科所邓雅学所长表示:“教无定法,南宁一中不墨守成规,这种积极探索和改革的勇气值得肯定。”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德育体系
  高一(1)班是南宁一中推进“高效课堂”的实验班之一,在这个班里,学生并不是传统的分成四大组,而是6~8人为一小组,在教室里以围坐的形式排列座位,组员之间不仅在学习上,也在品德、纪律等方面互相帮助。
  “互助小组有多种类型,既有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学习能力提升为基础的互助小组,也有基于某种兴趣、爱好而形成的主题式互助小组;既有茶坐式的有形互助小组,也有讲座式的无形互助小组;既有以学习为主的学习型互助小组,也有以宿舍为单位的生活型互助小组等。”师轶说。而这,便是他打造和谐德育的一个重点——结合“高效课堂”,探索班级互助小组建设。
  2011年,为了探索互助小组的建设,南宁一中举行了以“探索小组合作建设,促进学风高效发展”为主题的校本德育研讨会,号召各班不拘一格,从互助小组的组名、口号、公约等对小组的评价模式着手,建设有各班特色的互助小组。互助小组的建设,比传统的四排大分组在学生纪律、文明礼貌方面有了很大提升,组员之间通过长期的互助学习加强了凝聚力,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在访谈中,师轶一直强调“以人为本”,而这,正是南宁一中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学校教学楼的楼道和走廊里,可以看到一个个醒目的‘手机禁用标志’,这个标志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师轶告诉记者,“这也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另一个重点——重视学生参与制度建设。”
  师轶说,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对各个学校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学校的一般做法是“禁止学生佩带手机”“禁止学生上课时佩带手机”,而他认为这个“禁止”是不对的,学校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不是让“以人为本”成为一句空话。针对这个问题,南宁一中做了两件事:一是通过学生会、家长会落实“手机使用承诺书”;二是设计制作“手机禁用标志”。在“手机使用承诺书”上,学生和家长每个学期都要签字,学生可以在除上课、自习、晚间熄灯铃以外的任何时间使用手机,而如果在上课、自习以及晚间熄灯铃以后使用手机打电话、上网、玩游戏的,被发现警告三次后,学校将代替学生保管该手机,直到家长来领回。而在设计“手机禁用标志”上,学校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设计和制作,利用主题班会交流各自的设计,每班挑选出两件优秀的设计作品,最后学校把这些设计作品集中展示出来,让学生投票选出人气最高的10件设计作品,通过“PK”的形式最终确定“手机禁用标记”。   “手机禁用标记”的设计是南宁一中对学生参与制度建设的一次尝试,学生通过参与制度建设,纪律有了很大改善。以往老师发现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学生往往不会主动承认错误,甚至有些学生还会顶撞老师。现在,不仅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大大减少了,学生使用手机被老师警告后还能主动承认错误。
  “德育工作的第三個重点,是建设南宁一中的节日文化。”师轶说。南宁一中有很多节日,比如在学生层面的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在老师层面的高效课堂节、班主任节等。通过推动节日文化建设,提升全校师生的幸福感、荣誉感,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如每年9月的班主任节,学校利用宣传板介绍班主任的事迹,爱好、特长,管理班级的理念,学生对班主任的评语等;举办班主任节颁奖晚会,为班主任献花、颁发证书,感谢他们一年来的辛劳付出等。在师轶看来,班主任是直接管理学生的,他们为学生忙累了一年,而每年的优秀班主任名额有限,班主任节正好可以给班主任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给班级一个展示的机会。很多班主任坦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自己的辛劳付出得到了全体师生的认可与尊敬,这是其他任何物质上的奖励都换不来的。
  高中课程十分紧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如何让学生保证有一定的锻炼时间从而增强身体素质,师轶为此专门做过调研。在考察了各地学校的不同做法之后,师轶把目光投向了课间活动。“改革大课间活动,是我们德育工作的第四个重点。”师轶结合南方气候特点、学生不宜过于激烈运动等因素,提出了全校学生加练太极拳的方案。他的想法是:太极拳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味道,是一个文化的符号,需要继承和发扬,加上现在的中学生心态比较浮躁,太极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修身养性。于是,从2011年9月开始,南宁一中把课间的20分钟调整为30分钟,变成“大课间活动”。在“大课间活动”中,前面的时间做广播体操,后面的时间打太极拳。南宁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捷在观看了南宁一中的太极拳大课间活动后,也对此大加赞赏。下一步,师轶打算在全体老师中也推广太极拳。
  “第五个重点,是在学生主动参与大型活动上。”师轶说。在今年“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上,南宁一中的同学们亲自为大会做策划、执行、主持,而他们的老师,此刻正坐在台下当“观众”呢。据了解,学校大型活动由学生主动参与策划,除了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还能收到与老师管理完全不同的效果。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以往都是由政教处的领导主持并讲话,学生不爱听,光是集合队伍就要花费不少时间。现在,从集合队伍到主持仪式都交给了学生,效果非常好。师轶说,他希望通过活动、比赛和各种节日,使南宁一中2 200名学生在高中三年时间里,每一个学生都至少上过一次台,锻炼过一次,参与过一次活动的策划。学生有过这样的组织经验和经历,会对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如何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比如如何做好课程的设置、学生生存技能训练、家校联系等,师轶认为,这些都是学校今后需要思考的地方。
  (师轶,南宁市第一中学校长,广西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西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第一期A类学员,广西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学科教学论教育硕士专业外聘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了70多万字的个人专著《高中数学学习策略》。)
  (责编 欧孔群)
其他文献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特教事业是春天的事业。”  他,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辅读班教师李祥军,自谓:“我愿做一名春天的使者。”  说起来,这位曾获得过诸多荣誉,2010年又新获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银奖的李祥军老师选择从事特殊教育,与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不无关联。  以爱为先,投身特教事业  李祥军小时候所住的小区里曾有一个弱智儿童,家长很少管他,经常缺吃少穿,小小年纪就饱
期刊
向“训导式”教育说不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2011年12月17日在清华大学论坛上就国内“训导式”教育模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直言其束缚了年轻人吸收新知识、新方法的手脚,导致他们在做学问的道路上走得不够远。他认为,国内学生对待学问都很专注和专一,且知识储备扎实,但由于追求专业学业教育上的“专而精”,而将学生与火热的生活隔离,甚至与学生灵动的性情、活泼的思想产生隔膜。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结果往
期刊
2010年11月16日上午,应母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原南宁师范专科学校)的邀请,笔者在崇左市江南一中与该校一位年轻教师现场同上《二次函数》观摩课(同课异构)。参加听课的教师除了崇左市区的同行外还有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参加农村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40多位学员。课后我们上课的两位教师与同行们重点就今天如何上数学课及如何上好数学课进行了交流,并探讨走出当今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些误区的途径。有老师在会后特别
期刊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应然的状态是怎样的,真实的状态又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课堂去寻找答案吧。  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新生数学新授课,按教材要求,这节课应该完成的教学内容有:6和7的数数,认识数字6和7,7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字的大小,写数字6和7,6和7的组成,了解基数和序数的意义。上完后我们发现,这节课仅完成了前两项和“6的组成”等3项内容,没能达成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与
期刊
自主招生考试  问住的不仅是考生  复旦大学首届“望道计划”自主招生面试中,一些“奇怪”的问题把考生问住了。一名来自江苏的考生走出考场时连连摇头,“考官问我看没看过《西游记》,我说看过,之后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玉皇大帝和如来佛,哪个大?’我一听题就懵了。最后还是没答好,不知道哪个大。大学面试,好像不应该问这种问题吧?”这名考生略有埋怨。带着考生的疑惑,记者采访了4名复旦大学面试官,得到的回答是
期刊
今年,广西高中新课改将进入实施阶段,这对所有的高中学校和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对于学校来说,如何通过新课改这一抓手,确立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的实施策略,加快学校的发展,将是学校能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契机;而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如何乘着新课改的东风,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更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强大助推力。  但是,新课改的各项目标最终要通过一线教师的努力工作才
期刊
很多年没有像这几天这样全天候地进课堂听课,真的很开心,也很有感触。  高三第一次备考调研开始了,我一口气走了6所学校,扎进课堂听了近15节课,加上巡堂,几近40节课,有令人兴奋、快慰的幸福味道,也有令人担心、忧虑的纠结情愫。这几天进班听课,有语文、数学、历史、政治、生物、地理等学科,加上巡堂观察,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观摩了一遍,所有类型的班级都看到了,各种类型的学生也都见过了,感触良多。  乐哉,高三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识字、写字,大都是通过阅读进行;作文教学,一般也是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口语交际,也与阅读教学密切相关。阅读教学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来说,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下,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以致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抓好阅读教学,尤其是力促阅读教学的两个转变,至关重要。  阅读教学存在的两个误区  我国的阅读教学质量不高,这是有测试依据的。2009年,教
期刊
第21届中南六省中小学美术教育协作交流会现场教学比赛于2011年11月22—23日在桂林举行。有关专家表示,本次活动是该交流会开展24年以来质量最高、氛围最好、选手平均年龄最小、最成功的一次。笔者参与了现场赛课的全过程,深受启发,颇有感触,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体现新课程目标:突出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和差异性  本次大赛各节现场课中,可以看到一幕幕精彩片段:教师轻松地驾御课堂,学生以
期刊
花在枝头绽放,燕在树间呢喃,是爱,是暖,是希望,這是人间四月天。这里有一片天地,倾听你们的心声。  互动QQ群:广西教育杂志社教研群 114795385;市县教育动态资讯群 179687145  我想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广,眼界开阔,比当年的我们成熟得多。虽然在我们眼里,他们还是孩子,但他们需要理解,渴望得到尊重。孩子希望我们不仅是父母、师长,更希望我们是知心朋友,在给予他们教导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