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专历史的教学策略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ng12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作为职专历史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多创新,多设计探究活动,多设计新的教学策略等。
  关键词:职专;历史;教学策略
  
   一、树立新理念,设计新教法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而处于绝对服从地位,教师靠指令和专断与学生建立师生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法上教师主要采取讲述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参与意识,习惯地处在从属和被动地位,自信、活力、热情不足,因而他们的创造力将受到严重限制。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树立新理念。其实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学手段也是千变万化的。历史就是要将“死”的历史知识讲活、教活、学活,以激发兴趣,挑动激情来活跃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气氛能够寓教于乐,乐中解惑,乐中求学,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能力,既愉悦了心境又获得了新知,不亦乐乎。让学生多参与且主动参与到历史的教学和学习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放手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行探究、自主、合作性学习,发挥学生活泼好动、求新好奇的特点。要敢于放手,给学生一个展现的空间,并适时收网,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抓住学生心理,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要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要会运用教育心理学,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使学生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原理,并能够以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去讲解、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同样,历史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对学生心理活动的了解。许多教师常常忽视这一点,课堂教学往往是言者滔滔,听者瞠目,虽满腹才华,但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就像登山向导只顾自己健步如飞,不注意所带领的队伍,结果难以起到引路作用。我们许多历史教师错误地认为熟悉教材就是一切,而忽视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不会运用教育心理学,抓住学生心理去授课,因而在备课时只片面注意挖掘教材的深度、难度等。深入钻研教材固然应当,但如果不讲究对教学方式研究,再好的教学内容,是不能变成学生的知识财富的,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课前预习有关历史知识,课上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培养职专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困难的既不是阅读理解、背诵记忆,也不是整理归纳,而是对材料的取舍和历史知识的运用。分析与运用是学生诸多能力是否能发挥出来的关键能力。历史学科的运用能力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精选有关历史知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严谨的逻辑思维解答历史问题;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基础上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原理分析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三层次是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与原理迁移到新材料、新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所以,作为历史教师,课前要先帮助学生精选有关历史知识,课上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化为倾听。真正的有效提问是倾听,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声音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深层次的回答,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包容学生的回答内容,哪怕是错误的,还要注意在倾听过程中要给学生有所回应,态度积极的反馈,能引导提高学生的认知。注意要倾听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的求新思维,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预习实际上也就是课前的一种自学过程。课前有无预习对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与否有着相当大的意义,在新课程教学研究下,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假如课前不作预习,仅靠课堂听讲,势必难以当堂完成学习任务。于是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只好加班加点,进行补缺补漏,这与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相违背。针对这一现象,我想与其让学生留着一大串问题走出教室,还不如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刻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经过预习,他们对老师今天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也会带着问题和求知欲来到课堂,也能提高学生们分析与运用的能力。
  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潜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而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每个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这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所以在上历史课时,教师要创造沟通时机,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老师要与学生和谐互动,使学生能当堂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多元化的思维空间,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生活体验等方面有所差异,致使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各不相同。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多维的且能自由表达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倾吐出来,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千万别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悟性,要切实地从学生的“视野”出发,学生们思维活跃了,就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
  在授课过程中,还要实施差异性评价,也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既要善于发现优等生的问题,又要尽可能地寻找到落后学生的闪光点,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希望,又要帮助他们鼓起勇气,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潜能,确立自己的发展优势,选择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域,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真正把学习历史作为一种精神享受,这就是历史教育的最高境界。
  五、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知识是人类生活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世界上任何的发现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创造实际上是知识在深层次上的重新组合,没有知识,就没有所谓的创造。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职专历史教师,我们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历史课本的知识和大纲要求学习掌握的内容,还要渗透相关学科,如中文、地理、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与社会发展进步密切联系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文化传统、现代观念以及现代思维方式等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专历史教师,如能这样通过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会使学生不再只从历史的角度考虑、分析历史,而是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考虑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学生多方面考虑问题,都能说出自己的合理化见解,课堂中充分发挥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但在授课时,教师也应注意,在渗透相关学科内容时,落脚点应在历史教学的重点上,能有效指向历史教学目标,渗透内容应有足够的研究价值,激发研究的兴趣,主题要有综合性,主题的难易和综合程度应视教材难易、学生能力强弱而定,并注意课堂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达到理想效果。
  六、运用历史进行国情教育
  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运用。国情教育必须寓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历史教材,以便得出结论,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国情教育中,教师在讲授时要充满感情,表现出主观上的爱和憎,赞美和批判等鲜明的阶级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以生动的历史事实感染学生。并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在历史教学中,在讲国情中的积极有利因素方面,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讲国情中消极不利因素方面,要深刻分析产生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使学生心理能够产生出一种民族的紧迫感和忧患感。归纳到一点,通过认识国情,增强青少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国情、分析国情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分析国情的基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国情的前提。进行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去教育学生认清国情发展的真正规律,预见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使国情教育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发展以正确地反映。以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国情教育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就能使他们正确认识我们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比正确的。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完成教学过程。只要我们职专历史教师不断研究探索教学技巧,把握历史课堂深刻的要点,就一定会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就一定会达成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
   (安溪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其他文献
班主任善于寻找学生可赏识、可激励之处,及时抓住其闪光点,在不同对象、不同场合。选送不同的玫瑰。给失误的学生多一点包容,多一点激励。
书面表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与体验运用英语进行书面有效表达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而且在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近几年来,书面表达一直是中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真研读近三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命题内容,分析学生历年历次考试的试卷,发现书面表达是绝大部分学生失分的题型,有些同学甚至不知如何入手,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话,而且往
<正> 一、2003年经济环境分析 2003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
概率是研究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门学问,有的可用排列组合知识及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计算,有的却需另辟蹊径。下面就概率问题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与大家一起讨论,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鸣。  一、“化整为零”的战术  化整为零是数学解题的基本方略。其中,对于比较复杂的概率问题,化整为零——集零为整,无可争议地成为解题的第一战略战术。对此,通用的解题“三部曲”为:(1)设:设出目标事件及其相关事件;(2)寻:寻
高考美术的素描教学,主要以人物造型为素材,展开一系列的造型学习。本人在素描头像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缺乏人物头部结构知识的理解,画出来的形体空洞肤浅。掌握人物头部结构方面的知识,对学习素描头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的任何物体都有其基本的结构特征。结构是组成物体的基本框架,是骨架,是精神。在素描头像的教学中,离不开对结构的表达。人物头部的结构主要有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两部分组成。  一、解剖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往往强调的是“文体性地位”这一理念的原则。中学生不同于大学生,中学生还童心未泯,好动、贪玩、对世界充满好奇,因而中学课堂教学应该率性而动,切实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既轻松、活泼又紧张、严肃,既不拘一格又井然有序。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一直以来,我们却把关系颠倒了,教师成了主体,学生成了一种单纯的被动者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文从精彩的初中数学课堂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课堂问题设计要有坡度,一般知识点,集体过关,而其中蕴涵的难点,自然给优等生挑战。如已知直线y=kx b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对校长而言,这个支点就是领导力。有了这个支点,谁能突破以升学率和分数攀比的办学竞争,谁就能找到教育突围之路。
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促使了语文教学更趋于人文特点。但是,我们应该透过这一变化冷静地思考:要使得课堂呈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还必须思考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使用的过度现象。  问一问:学习兴趣的激发过度了吗?  兴趣始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之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共识。于是,在教学中,教师们总会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成为作者的知音,成为文本主人公的知己。但是,教师不能将“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