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华文化的精神密钥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好书,在于引领和激发读者不同的视角和个性的生命体验,而一本好的中华文化史,视角也应该是独特的,它应该拥有一种共性之上的个性。它会引领我们走向一个不同的领域,看见历史和文化中被黑暗掩住的光芒。余秋雨先生的这本《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做到了这一点。也许它算不上是一本很标准的中华文化史,但却别具只眼,特别是其内容由课堂讨论演化而成,里面加进了诸多北大学生的观点,从而使这本书具有一种“百家争鸣”式的气质。
  这本书打上了余秋雨先生深深的个人印记。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客观,只是我们去无限地接近客观——在本书中,余秋雨表达了这一观点。《第二十九课:光耀千古的324个字》中作者对王羲之《兰亭序》书法作品倍加推崇,并且认为,中国文化有三样东西最普及:一为书法,二为唐诗,三为昆曲。我想也许会有很多人持不同的观点吧;又如《第四十课:多记一个名字》中,作者提到了一个令人熟悉的名字:颜真卿。但他不是从书法家的角度来解读这个名字,而是以具有民族气节和大义的文化人格角度来解读这个人。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同一段历史的不同解读,丰富了我们对文化史的认知;对于宋代的看法,我们只看到了宋代的孱弱与无能,作者却指出,宋代对文化人空前优待,从而使这个朝代的有影响的文人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如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而文官政客恰恰是宋代孱弱的原因。历史上,谁又能说文明更高的国家在国力上就更强盛呢;对于儒家先哲孔子的评价,作者也认为,生活中活生生的孔子的形象是可亲可爱的,但是后来的儒家给了我们一个偶像的孔子,一个权威的缺乏生命美感和泛政治化的孔子。这不禁使我想问,身为孔子,他自己会更愿意做哪一个自己呢?
  在书中,可以从作者的观点,看到他对于道家或接近于道家的人物,如老子、庄子和陶渊明的推举。在这样一个浮躁而喧嚣的社会,这三个人对于自然的归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确也成为很多现代人的精神偶像。在书中,你也会察觉到作者毫不掩饰的向往。但是,作者依旧说:“中庸之道,是21世纪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最佳哲学,可惜很难让外国人领会。我还认为,中庸之道加上君子之道,是儒家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所在。”这是一个个性学者的坚持,他毫不掩饰个人的喜好,但却尊重历史的事实。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对一个民族文化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你对这个民族的认识,这本《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或许能让我们找到打开中华文化的精神密钥。“文化,是一种由精神价值、生活方式所构成的集体人格。”余秋雨先生如是说。文化对于个人的影响无疑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沉淀,你身在其中,很难超出其外。对于中国文化的泛政治化现象,作者展开了尖锐的批评,大到文化环境,小到日常生活。如对学者和文化人的头衔,不是从他本身的学术成就出发,而是打上某某协会、某某单位的职务,以职务论。比如,对于给屈原以爱国诗人的称号,作者也以为不妥当。诗人就是诗人,不能以爱国与不爱国来区分。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历来喜欢为各种现象和事物打上政治印记,以政治论成败得失,作者是很不赞同这一点的。因此,在谈到魏晋玄学时,作者更进一步对中国人太过于讲求实用,缺乏诗性和科学精神展开批判:“清谈的最大贡献,是大大提高了中华文化的‘非实用智慧’,这对今后哲学的推进至关重要。当实用的羁绊被摆脱,思维就可以在抽象的天域里自由漫游了。中国传统思维为什么缺少自由漫游的广度和深度?当代研究者往往以为是受制于政治,但是在我看来,更受制于实用。”在我看来,无论是泛政治化和讲求实用,跟中国人的儒家灵魂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是独特的,它是有意思的,是有许多不一样的亮点的。大概,这也是这“四十七堂课”受到北大和台大学子热捧的原因。
  
其他文献
编者按:  “理想国”一词源于古希腊哲学大师柏拉图的哲学著作名称。书中描述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同样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精神的彼岸——“理想国”沙龙。这里有传统知识分子的传道授业、有先锋知识分子的含情批判,以及游走在社会和政体之间的公共知识分子的严谨辨析。它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想象的另外一种可能。  本期“广角沙龙”再现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25
期刊
关键词:《古炉》《李可乐抗拆记》《二号首长》《刀尖》《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刘心武续红楼梦》《刘氏女》  《安持人物琐忆》《我们一起去纽约》《谁能写出玫瑰的味道》    图书的宣传和炒作在经历了前数年大事喧嚷之后,呈现出相对平静(如果不说疲软的话)的态势,从以前没有快感假装快感也要喊,渐到了2011年有了快感也不喊、最多是小哼两声就完事,真正的好书和畅销书还是照样营销和创利,淡定之中,银子并没有少
期刊
我儿时的家在北京宣武门外的城墙根下。在我遥远而朦胧的记忆中,长长的胡同总是那么幽深恬静,各家门楼前的门礅总是那么古旧斑驳。春日里古槐繁花垂挂,枣花香气浓郁,鸽群雨点一般掠过抬头便可望见的城墙上的湛蓝天空。城墙根下那些串糖葫芦的、磨刀的、扎风筝的总能给我种种惊喜,每当捏面人的吆喝声响起来的时候,我和伙伴们都会像小旋风一样掠过整条胡同。  半个多世纪后,我出生的那个地方楼群耸立,老人们听说楼宇的名字叫
期刊
对于数字出版,无论是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导向,还是实际市场表现,都有着极为明显的特征:数字出版在不断挤压传统出版、在颠覆读者的传统阅读模式、在全方位改变传统出版的游戏规则。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多样,电子期刊是重要品类之一。     一、对传统期刊渠道的颠覆    传统期刊的发展,经历了“内容为王”到“渠道为王”的阶段。在文化产品相对稀缺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只要内容做得好,甚至不是很差,期刊就可以有不错的市场
期刊
[摘要] 我国目前期刊品牌经营的市场化水平较低,其中突出问题之一是内容生产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型力度不够,期刊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本文比较《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现,中美两本国家地理杂志在品牌定位、营销网络、内容策划和品牌形象等方面存在异同。特别是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凭借其精准独特的品牌营销差异化策略逆势而上,不仅形成了自己后发优势的品牌经营特色,而且也为国内其他期刊破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历史进程中,红色新闻记者始终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直接参与者,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向繁荣与富强的最直接见证者和记录者。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邹韬奋、范长江、邓拓、穆青、范敬宜、郭超人……为了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为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为了老百姓过上
期刊
作者简介:  雷池月:著名的文史专家,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出版《宋太祖演义》《元世祖演义》《回首可怜歌舞地——古都史话》《帝国的仕途——大宋文官的政治与人生》等重要著作,对中国古史和近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有深入的研究。  胡长明:曾任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研究室主任,现任《书屋》杂志执行主编,出版《毛泽东与周恩来》《大智周恩来》《毛泽东家世图系》等书,最近又在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两卷本《
期刊
2010年上半年,根据开卷数据,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幅1.97%,低于2009年4.21%的增幅,再创下十年来市场最低增幅。很多行业人士评价2010年是书业的萧条之年,畅销新品种也难得一见;与此同时,占全国零售图书市场12%的少儿图书市场,涌进了525家出版社,即95%以上的进入者。  中国的少儿出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出版,更不是“小儿科”出版,而是全行业参与竞争的大众出版、大门类出版、
期刊
[摘要]本文以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为基础,以大学英语教材的营销为例,阐述在电子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材营销其实是一种商业模式的综合竞争战略,并试图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应对策略,以供转型期的图书发行业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 商业模式竞争 图书营销    一、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1.迈克尔·波特竞争五力模型和三大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研究的第一权威。1980
期刊
对于武汉这座城市,作家池莉曾如此描述:“我是它的,它是我的;我是它土地上的一棵小草,它是我永远的写作背景与我探索社会的一面永久的窗口。”在她的中篇新作《她的城》里,我读到了一个风格依然的池莉和一个风景如旧的武汉。  《她的城》讲述了三个不同时代的武汉女人,在这座城市里成长的生命历程以及不幸的婚姻遭遇。在这部小说里,池莉以惯常的女性视角,对武汉的小市民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多年的浸淫,让池莉的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