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亚洲柑橘木虱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ong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芸香科Rutaceae植物新梢期的重要害虫,也是黄龙病Huanglongbing的主要传播媒介,严重威胁江西柑橘产业的发展。本文利用线粒体基因标记,研究江西10个地点亚洲柑橘木虱的种群遗传结构和多态性。扩增了2个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1 431 bp。其中多态性位点2个(均为非同义突变,A/G转换),单倍型3个(Hap1,Hap2和Hap3)。最常见的单倍型是Hap1(占总样本数的91.7%),发生在所有采样点;其次为Hap3(6.3%),分布在大余和崇义;Hap2(2.0%)仅在兴国出现。单一直线型的单倍型网络结构模式、小而不显著的HR(Harpending’s raggedness)指数值,以及单峰型错配分布曲线均表明:江西地区的亚洲柑橘木虱是近期入侵并经历了快速的种群动态扩张。
  关键词 亚洲柑橘木虱; 柑橘黄龙病; 种群遗传结构; COⅠ基因; 江西
  中图分类号: S 433.3
  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18234
  Abstract The Asian citrus psyllid 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 (Hemiptera: Liviidae), an important pest of the young developing leaves of Rutaceae, is the main vector of the bacterium that causes citrus greening disease (huanglongbing). The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polymorphism of D.citri from 10 sites in Jiangxi were studied by using mitochondrial markers. Two fragments of mitochondrial COⅠ sequences were amplified with a total length of 1 431 bp. We found 2 polymorphic sites (nonsynonymous, A/G transition) and 3 haplotypes (Hap1,Hap2 and Hap3). Among these, the most common haplotype was Hap1 (91.7% of the total) occurring at all sampling sites. Hap3 (6.3%) was distributed in Dayu and Chongyi. Hap2 (2%) was observed only in Xingguo. The singleline haplotype network model, the small and insignificant Harpending’s raggedness (HR) index and the unimodal mismatch distribution curve indicated that D.citri populations in Jiangxi had the recent invasion and rapid dynamic expansion.
  Key words Diaphorina citri; huanglongbing;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COⅠ gene; Jiangxi
  亞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半翅目Hemiptera,扁木虱科Liviidae)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柑橘的主要害虫,其成虫主要以嫩叶及未成熟茎的韧皮部为食,有时也会吸食寄主植物的老叶[12]。它能够传播韧皮部杆菌属的病原体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pp.,导致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后者被认为是柑橘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3]。亚洲柑橘木虱最早于1907年在我国台湾发现[4],现已广泛分布于整个亚洲、中东地区、美国南部、加勒比群岛以及南美洲各地[57]。该虫自20世纪初入侵我国后,已在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区严重发生[8],并逐步入侵到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目前随全球气候变暖,正继续向北方扩散。亚洲柑橘木虱的入侵促进了柑橘黄龙病在江西省的扩散蔓延,给该地区的柑橘产业造成巨大损失。
  遗传结构是指等位基因或基因型在时间或空间上的非随机分布。研究种群的遗传结构可以估计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推断祖先种群和种群的遗传分化水平。这些信息对于害虫的综合管理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对亚洲柑橘木虱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它的宏观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如生活史、耐热性、耐寒性、传菌性,以及光、温湿度等对其发育繁殖与存活的影响;对其田间种群的发生和防控等方面也有详细报道[1]。然而,迄今为止对该害虫种群遗传学等微观方面缺乏研究。
  不同地区的温度、湿度、寄主植物和人类活动等环境因子对亚洲柑橘木虱的存活和繁殖有显著影响[912]。亚洲柑橘木虱的高繁殖量和短繁殖周期(2~7周),使其在入侵后对新环境有迅速的反应。入侵种群将获得不同的生态学特性,例如在寄主偏好、求偶行为、发育时间、致病性、对天敌和农药的敏感性,以及耐热性等方面发生改变[1316],并分化形成不同的地理种群。目前国外学者在探讨局部地区亚洲柑橘木虱的种群遗传结构及其分化等方面已取得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1720]。
  线粒体COⅠ基因包含丰富的遗传信息,进化速率适中,可作为种属系统进化研究的良好标记[2122]。为了了解江西亚洲柑橘木虱的种群遗传结构,笔者测定了该地区不同地理种群的COⅠ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化,为江西亚洲柑橘木虱及黄龙病的防控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收集、测序和序列分析
  从江西瑞金(25.796°N,115.969°E)、龙南(24.901°N,114.769°E)、石城(26.427°N,116.278°E)、兴国(26.275°N,115.343°E)、崇义A(25.552°N,114.281°E)、崇义B(25.612°N,114.289°E)、寻乌(24.961°N,115.661°E)、大余A(25.447°N,114.452°E)、大余B(25.442°N,114.446°E)和章贡(25.799°N,114.889°E)等10个取样点,采集到48头亚洲柑橘木虱成虫,放入95%乙醇并保存在-20℃冰箱中,用于测序和种群遗传学分析。采用试剂盒TIANamp Micro DNA Kit(TIANGEN Biotech Co., Ltd)提取单个样本的总基因组DNA,具体操作步骤见说明书。采用2对引物扩增COⅠ基因片段序列(表1)。反应体系选用宝生物工程 (大连) 有限公司的试剂盒: 1 μL的10 mmol/L dNTPs,1.5 μL的15 μmol/L引物,4 μL的25 mmol/L MgCl2,5 μL的10×Buffer,0.6 μL的5U TaqDNA聚合酶,1 μL的20 ng/μL的基因组DNA模板,ddH2O补齐反应总体积到50 μL。PCR反应在Eppendorf Mastercycler pro S梯度PCR仪上进行。反应条件:94℃预变性5 min;之后进入循环,94℃变性30 s,45~56℃退火45 s;72℃延伸1 min,共运行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3 min。所有PCR产物直接送到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纯化和测序,测序引物见表1。
  用SEQUENCHER ver. 4.1.2(Gene Codes Corporation, Ann Arbor, MI)和BioEdit[23]软件核查和编辑DNA序列。所有序列都用CLUSTALW和 MAFFT ver.5[24]软件进行比对。应用DnaSP ver.5.10软件[25]获取序列单倍型和多态性位点。所有序列上传至GenBank(登录号:MK804797~MK804890)。
  1.2 单倍型网络重构及种群历史动态分析
  为了比较江西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学关系,本文利用PopART (http:∥popart.otago.ac.nz)软件构建亚洲柑橘木虱COⅠ序列的单倍型网络结构模式。为了推算其种群动态历史,我们利用Arlequin ver. 3.5软件中的错配分布分析检验该害虫种群在江西地区是否经历近期的扩张事件。错配分布是以可视化方式体现群体历史动态的方法。一般来说,动态平衡的种群错配分布分析呈现多个峰形,而经历近期扩张的种群错配分布分析呈现单个峰形[26]。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倍型和遗传变异
  从10个采集点的48头亚洲柑橘木虱中扩增到2个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COⅠ1和COⅠ2,长度分别为760 bp和671 bp),总长度为1 431 bp。分析所有序列时发现2个多态性位点(均为非同义突变,A/G转换)和3个单倍型(Hap1,Hap2和Hap3,表2)。其中Hap1最常见(占总样本数的91.7%),入侵所有采集点;其次为Hap3(占6.3%),分布在大余A和B以及崇义A;Hap2(占2%)仅在兴国出现(表3)。
  2.2 种群遗传关系
  江西亚洲柑橘木虱的单倍型网络结构为单一直线型模式(图1)。Hap1均衡地分布在所有采集区域,为祖先单倍型;出现在兴国的单倍型Hap2是由祖先单倍型Hap1经一次突变形成;来自大余和崇义的单倍型Hap3則由Hap2经一次突变产生。
  2.3 种群动态历史
  错配分布分析结果见图2。单峰型分布模式,以及小而不显著的HR(Harpending’s raggedness)指数值(P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座高耸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界碑,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其卓越功绩永载史册。觉醒: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行进到历史的十字路口。此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有所前进,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和外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和发展,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没有得到根本纠正,党和国家工作
摘要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是世界性的果树害虫,以老熟幼虫越冬。由于果树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气候变暖等原因,梨小食心虫寄主植物的适生区扩大。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的耐寒能力,即是否可以随着寄主植物种植范围的扩大而向寒冷地区发生迁移,本试验对不同虫态、不同龄期幼虫、不同性别的蛹与成虫以及来源于不同环境下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测定,进而为判断梨小食心虫是否可以顺利越
摘要 为明确北方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2016年—2017年于山东烟台系统研究了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日光温室及露地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均以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1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严重。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模式越冬代成虫羽化较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发生早28 d左右,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模式下黑刺粉虱发生期差异不显著。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成虫全年均有4次
一次,著名作家王安忆到南方一座城市出差。到达目的地时,刚好是吃午饭时间,王安忆找到一家小餐馆,点了一份炒米饭独自吃了起来。  不一会儿,餐馆里走进一位一脸病容的老妇人。令人惊讶的是,她一个人点了一大盘炒青菜、一碗米饭以及一份豆腐汤。当炒青菜端上餐桌时,老妇人显然也被青菜的分量所吓到:她一个人根本吃不完,况且她还点了一份豆腐汤。  思考不过半秒,老妇人求助似的对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子说:“我把这份炒青菜
1月27日,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一名即将临产的新冠肺炎确诊孕妇,病情十分严重。从传染病房到手术室,从手术室到婴儿隔离病房,该医院医疗团队争分夺秒,接力救治,这名孕妇成功分娩。  2月9日上午,喜讯传来:经过医护人员14天全力救治、精心护理,婴儿未感染!母亲病情也明显好转。  守护生命14昼夜。这是一场爱的接力,更是一场创造奇迹的战斗!“争分夺秒,调动一切力量救人”  “我们收治了一名新冠肺炎确诊孕妇
青年毛泽东  选择什么主义、确立什么信仰,这是20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探索人生道路、寻求国家出路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五四运动前后,北京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阵地,既是全国进步青年心向往之的地方,更是许多人理想信仰和革命初心确立的地方。毛泽东就是其中的典型。  毛泽东在五四运动前后曾两次来京,在北京大学、长辛店、豆腐池胡同、三眼井胡同、福佑寺、陶然亭、湖南会馆等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北京,他不仅组
摘要 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是多种水果生产中为害最为严重的害虫。植物精油可影响多种昆虫的行为。本试验提取了辣椒Capsicum annuum、小香葱Allium cepiforme、韭菜A.tuberosum 、洋葱A.cepa 、薄荷Mentha canadensis及大黄Rheum officinale 的精油,测试了各精油对黑腹果蝇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主要化学
摘要  为探讨植物提取液对甜菜夜蛾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效应,采用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蓖麻碱 (3.80、1.90、0.95、0.48和0.24 g/L)对甜菜夜蛾幼虫碱性磷酸酯酶(AKP)、酸性磷酸酯酶(AC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处理48 h和72 h对AKP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而3.80 g/L处理24 h即可显著抑制AKP活性;与
摘要本文分别构建了cry8E基因上游的启动子(Porf18E)和其上游缺失orf1基因的启动子(PΔorf18E)融合lacZ基因的表达载体,通过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分析,发现PΔorf18E的转录活性高于Porf18E。分别用PΔorf18E和Porf18E指导cry1Ac基因的表达,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两个启动子指导表达的Cry1Ac蛋白均可形成双锥形晶体;通过总蛋白定量分析发现,缺失orf
摘要 化学农药是防治暴发性和突发性农业害虫的有效手段。针对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后尚无登记农药可用的情况,我们在室内采用浸叶法和浸卵法测定了21种常用商品化学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甲氰菊酯EC、15%唑虫酰胺SC、25 g/L溴氰菊酯EC、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和20%呋虫胺SC对草地贪夜蛾卵具有较高的毒杀活性,校正孵化抑制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