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系统建设

来源 :现代农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f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监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全面监测、重点调查,并通过对采集数据的科学分析,判断其发生現状和发展趋势,发布短、中、长期预报,为科学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
  1 监测预报网络建设
  1.1 组织结构
  80年代以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各县(区),没有单独设立的病防机构。80年以后,重点县(区)监测预报组织机构逐步建立健全。目前,进本建成了以国家预测预报中心为龙头,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测报点为枢纽,以国家中心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站和各级测报点为基础的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报网络。
  各级地方森防机构分别负责当地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发布短、中、长期趋势预报。一般测报点、监测点调查当地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情况,做出生存性短期预报,为当地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防治和除治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趋势预报提供基础数据。
  1.2 队伍建设
  加强测报队伍建设,形成以专职测报员为主,兼职测报员及公众参与的网络化监测队伍,强化测报员培训。从2000年开始,大兴安岭地区的专职测报员都参加了国家林业局对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专职测报员的培训,通过培训,测报员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优化,尤其是基层测报员业务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力地推进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报工作的发展。
  1.3 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全面加强了森防站的测报、检疫、防治网络建设,监测测报网络的基础设施得到了重点加强。特别是2005-207年国家通过实施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工程”使监测预报的地面数据采集系统、信息传输处理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大大提高了我国监测预报工作水平。
  1.4 地方测报站点
  为了充分发挥各省级中心测报点在全国监测预报网络中的枢纽作用,各省级中心测报点配备了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GPS定位仪、照相机、数码摄像设备,配备了专职测报人员。地方财政每年拨付一定数额的测报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业务指导、工作调研、专业会议、技术培训、信息发布、气象数据处理、资料的分析和传输、测报点运行等,确保了测报工作的开展。
  2 监测预报制度建设
  2.1 监测预报制度建设
  1987年林业部下发了《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这是我国关于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预测预报的第一个规范文件。《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就测报工作、预报组织及职责、测报员职责及监测调查、预测预报、考核和奖励做出了具体规定。1988年,林业部印发《病虫情联系报告制度》,对报告时间、内容和注意事项做出了规定,之后又多次对联系报告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1999年,国家林业局印发了《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专项补助经费的管理办法》、《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检查、考核办法》等规章和办法,明确了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职责任务、组织管理、考核与奖励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管理。2007年,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印发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绩效考核表的通知》文件,将监测调查、趋势预报、数据报送、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管理、其他业务工作和综合管理6项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对每项指标进行打分,将考核工作具体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2.2 监测预报技术标准建设
  1998年1月,林业部颁布了《春尺预测预报办法》,又陆续发布部了落叶松早期落叶病、落叶松枯梢病、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青杨天牛、杨干象、落叶松鞘蛾、黄斑星天牛等15种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办法。制定了一些区域性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预测预报办法或技术操作过程。为准确地反映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情况,保证调查统计数据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林业部于1991年3月印发了《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统计规定》。
  3 监测预报主要业务工作
  在全国监测预报网络建设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灾情监测、趋势预报和测报技术研究为主的监测预报业务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3.1 加强灾情监测
  在人工地面调查基础上,开展了灯光诱集,性信息素等监测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尝试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远程地面监控平台,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实施远程监测及信息采集、开发相关应用系统,努力实现灾害的快速识别和定位,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监测覆盖率与预报准确率。建立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传输处理系统。2000年,国家林业局建设完成了“中国森防信息网”,其后县级中心测报也建立了相应的网站,该网站定位于信息报送、业务交流、知识传播和综合服务。各级监测网点建立了中心测报点基础数据库,及时掌握基础设施、人员及测报工作情况。
  3.2 发布趋势预报
  从1995年开始,各中心测报点1月份和7月份,分别发布当年和下半年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定时做出中、长期预报,其预测准确率平均达到85%以上。
  4 监测预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各级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工作取得了进步,但还存在监测预报网络不够健全、手段相对落后和设施设备配备不足等问题。
  4.1 预测预报网络不够健全
  基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人员严重不足,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森防站现有人员经常被抽调去工作,乡镇测报点没有能力承担监测任务,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得不到必要的保证。
  4.2 监测预报手段相对滞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的出现,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报技术手段也需要不断提高。
  4.3 监测预报设施设备相对不足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大多数县级森防机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更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实施科学监测能力差,不能满足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Jim Haseloff和Wayne,L.Gerlach等人发表的锤头状核酶(Hammer-head structure ribozyme)基本模式,设计并人工合成了针对HBV基因转录物的核酶-Ri-pc,已在体外成功地切
中国的预拌混凝土行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获得蓬勃发展。它是现代混凝土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是建筑施工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混凝土生产由粗放
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研究探索出阿勒泰地区无公害农产品露地板栗南瓜病害防治原则、白粉病、蔓枯病的防治等技术要求。
【摘 要】 小麦是人类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青海省湟中县小麦栽培历史悠久,也是本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白粉病和纹枯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及时有效地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发生发展,避免流行蔓延,是确保小麦产量稳定的关键措施之一。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纹枯病;防治  1 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该病
在丙型肝炎病毒(HCV)eDNA克隆的过程中,将eDNA的PCR产物克隆入载体pGEM-3Zf的SmaI酶切位点,使用PCR法标记的Digoxigenin cD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筛选特异的重组体。实验证明用
用重组痘苗病毒作载体,在11k、7.5k启动子控制下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大蛋白、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S和C基因的同时表达与单独表达其表达水平基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基因组A片段的结构与功能周顺伍,崔静,郭玉璞(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北京100094)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是引起高传染性、急性鸡法氏囊病的病原。目前已知IBDV分为血清...
1985年从新疆石河子地区糖用甜菜上分离到一个病毒分离物,样品代号85-04。生物测定证明其寄主范围主要限于藜科。可系统侵染甜菜、菠菜引起系统退绿斑驳花叶;系统侵染苋色藜
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研究探索出无公害农产品温室大棚甘蓝病虫害防治原则、主要病害及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
<正> 类病毒是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最小的植物致病原。它们是一群由220~380个核苷酸组成的环状RNA分子,不具有蛋白质外壳。由于它们基因组的微小,也不大可能编码任何蛋白质。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