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墨西哥找寻属于自己的故事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每个人都说自己有旅游嗜好的年代,就算想炫耀自己有多少游历都会发现很难找到一个让人有聆听兴趣的地方。墨西哥算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因为它遥远、神秘、丰富和绚烂。
  墨西哥是连接南北美洲的国家,北接强大的邻邦美国,东向墨西湾敞开,南连中美地峡,西面是浩翰的太平洋。是一个印第安文明与拉丁文化交相辉影,流光溢彩的拉丁美洲大国。
  首都墨西哥城位于国家北部的墨西哥高原南缘凹陷盆地内,四面环山,虽说是盆地,但海拔也在2200多米以上,比起中国的五岳巅峰都要高呢!
  墨西哥城群山环绕,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大大小小的花园,镶嵌在全城的各处,景色秀丽。一幢幢风格各异、精致豪华的别墅掩映在绿树浓荫中。城市之中有众多的广场、雕像、美丽宽敞的街道,环境幽美,能让你从多视角了解和认识墨西哥的历史文化。


  墨西卡利,高海拔上的盆地。
  墨西哥城是一个庞大的城市,全国接近1/5的人汇聚于此,交通、环境、治安、就业等城市问题一直困扰着墨城,因而,卫星小镇依附在城市周围,如宽大的仙人掌上结出的小球果般,起码有有17个之多。
  “墨西哥”一词出自于阿兹特克族战神之名——“墨西卡利”。公元1325年阿兹特克人在神诣之地建成了特诺奇提特兰城;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了此处,对该城大肆破坏,并在废墟上移殖(植)欧洲“高尚”的文明,修建了许多欧洲式宫殿、教堂、修道院等建筑,并将该城正式命名为“墨西哥城”。
  殖民时代垄断,文化的渗透,使墨西哥城的绝大部分市民归依到主耶稣的门下,城里城外的教堂比当今中国街道上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来的药店还多,与阿特克兹人的建筑遗址一道展示和佐证着墨西哥城建城600多年来的的沧桑变换。其中,坐落宪法广场的墨西哥大教堂就位于城的中心,教堂建于18世纪中叶,极具装饰性的浮雕外墙是殖民时代宗教建筑的代表作。
  请别错会了,虽然墨城有一双沉重的历史之翼,但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的大都市。城里的地铁四通八达、快捷方便。


  墨西哥城本身就如一个巨大艺术品,古老的教堂、拉美风格的现代化办公大楼, 西班牙式建筑的美轮美奂在此阐释着艺术的品格,致臻出“墨西哥”的境界;发端于20世纪初,承袭千年印第安传统的各种不同风格的现代壁画遍布建筑的外墙,其中,以国立自治大学墙上的巨幅壁画最具代表性,为墨西哥城赢得了“壁画之都”的美誉。穿梭在城中的大街小巷中,美的共鸣由然从心底响起——宗教信仰的差异不能阻隔人类对美的共同追求!浪漫的情愫在身体中酝酿发酵,弥漫于脑海,飘荡在墨西哥城中。
  墨达斯可,中国银元的娘家
  走出墨西哥城郊外也总是让旅人觅到壮丽的自然风光与旖丽的人文奇观。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强悍碰撞,在墨西哥城东南70公里处矗立起壮丽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火山海拔5452米,是墨西哥第一高峰。在结束70年的沉睡后,1994年底火山又进入了新的一轮活跃期,山顶积雪终年不消,风景奇伟。
  而墨西哥城东北方向40公里的宏伟古迹:太阳月亮金字塔(Piramide de Sol)是特奥蒂瓦坎(Teotihuacan)古城遗迹的代表性建筑。1987年名列《世界遗产名录》。它的恢宏气势,为始于公元100年的特奥蒂瓦坎城邦辉煌时期的有力证据,令人叹为观止。每年春秋分中午,太阳金字塔西面第1层总会出现一道笔直阴影逐渐由黑转亮,时间持续恒定为66.6秒。因此,有人将这神奇的光影称为永恒的时钟。
  上世纪民国时期,墨西哥产的鹰洋银元一直是中国百姓在动荡岁月中安身立命的最重要保障。而这些银元的产地就是银都墨达斯可,如今它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物保护区的山城。整个城市随山势起伏,街道上铺的石板都是银矿石。中央广场满是印第安人手工艺品的摊位,保留着17世纪“淘金潮”时的原貌。路边两旁的银制品店内更是琳琅满目,光照四壁。
  我游历了许多国家,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往往一不小心就会买到中国货,如果你还能指望这世界哪个角落买到正宗的当地纪念品的话,就试着在墨西哥展开疯狂的采购好了。墨达斯可酒店每个客房均面向山谷,景色美不胜收,让你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空谷幽静间幻想出兰花的幽香,身心俱获至高享受。


  库埃纳瓦卡,玉米的发源地
  库埃纳瓦卡小城绝对是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它距墨西哥城1小时左右的车程, 小城CUERNAVACA(库埃纳瓦卡)里的罗伯特?布拉迪基金会,完好的保存着收藏家罗伯特?布拉迪从(1928-1986)收集的1300件藏品。在14间展室内陈列向公众展出。他一生未婚,死后将所有的一切都无偿赠送给库埃纳瓦卡市了,喜欢收藏的旅行者一定要去看看。
  不同的人会在墨西哥找到不同的故事。有些人会坐在某一座金字塔上静静地看着夕阳西下时最后的一缕光芒;有些人会和朋友一起在加勒比海边晒太阳或潜水。
  有些人会和我一样,喜欢走在街道里狂吃墨西哥的玉米饼。玉米起源于一种生长在墨西哥的野生黍类,经过人类的筛选培育,大约在3000-4000年前,中美洲的古印第安人已经开始种植玉米了。现在的墨西哥人对玉米的种植和加工技术可以说是已经发展到了极致。
  加快脚步,走进墨西哥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故事吧!
其他文献
D1  北京-昌平-延庆-白河堡水库  骑行里程:100KM  包车里程:25公里  人在画中骑  一行七人在十三陵进行了第一次休整,自此后我们骑进了田园风情画中:起伏的山路是卷轴,远山的轮廓是吴道子勾勒的飘逸白描;近处的农舍是张择端的工笔浮世绘;最爱的还是一路上接连不断的果园,梨、杏、苹果、柿子如泼墨画一般蛊惑人心。有苹果树放肆长到了路边,于是再也忍不住了,把路边的野果不要采的古训抛到九霄云外,
期刊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  地震前后的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顶部装饰着迦楼罗雕像的柱子在地震中损坏。  在尼泊尔地震中,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三分之二的建筑物倒塌,其地标性建筑、历经百年沧桑的比姆森塔化为废墟,老皇宫(哈努曼多卡宫)、斯瓦扬布纳特寺部分坍塌,独木庙、迪路迦摩罕纳拉扬神庙等古建筑全部倒塌。包括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在内的加德满都谷地于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帕坦王宫建
期刊
在我们最初的户外计划里,并没有打算攀登七娘山,而是选在这个炎热的周末去海边山上的溪流戏水。我们从东涌乘快艇到了一个叫三宝石的岸边,这里是一片礁石,是无人地带,海水纯净透明,水中礁石的纹路清晰可见。天气晴朗,阳光、蓝天、纯净透明的海水,这样的背景下谁都没有理由怀疑今天的户外是一次开心愉悦的行程。  山上有一条溪流顺着岩石流入大海,我们原定计划是顺着溪流向山上走,中间找一处水多的地方吃饭休息,泡潭子,
期刊
过去80多年来,尼泊尔遭遇的最强烈地震分别发生在1934年和2015年。两次劫难,现年101岁的纷曲·塔芒都遇上了。  当地警方最初说,在震后一周从房屋废墟中救出塔芒,但随后澄清,是在菜地里找到身受重伤的老人。塔芒曾被巨石击中,被埋废墟大约一天后获救,随后在自家菜地里栖身,直到警方用直升机把他送去就医。  这名百岁老人多条肋骨折断,胸部和四肢多处受伤,因肺部萎缩呼吸困难。但是,老人顽强地活着。  
期刊
有那样一个地方,被称为“人间乐园”、“佛陀故乡”,巍峨的雪山下,绿茵葱郁如洗,鲜花遍地盛开。喜马拉雅山倚北而立,雪峰高耸入云。雪山下,碧波湖水,低深河流,江川涌动,泽潭平静。放眼望去是奇异的花果虫草,美妙的森林山谷,纵横的阡陌水田和芳香的繁茂草场。青藤蔓草间,金色稻田旁,牛眯着眼睛“哞哞”叫着,羊儿悠闲地吃着嫩草。垛草丛中,青菜地里,蛙声鸣叫,蝉音袅袅。人们挥撒着着汗水,高唱着歌儿在田间耕作,勤劳
期刊
挪威采用的是美式交通法规,因而只要在国内拿着驾照去办一份英文公证书,就能在挪威的崇山峻岭驾车驰骋漂移。经历从北京至奥斯陆漫长的飞行煎熬,拖着疲乏不已的躯壳在租车公司机场分店里用不到20分钟办好了手续,驾车匆匆赶到旅馆摊平每一个细胞,让身体尽快“满血复活”以便斗志昂扬地开始我们的旅程……旅途的疲乏、时差的混沌总让人看走了眼,第二天醒来才发现车子前轮右侧的子午线轮胎鼓包了——随时有爆胎的危险。可惜,这
期刊
我的第一个十年是从1978年7月20日开始的。那天我以“老三届”高中毕业生的资格,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其实,我没有上过高中,初中也仅念了一年,能轻易混入“老三届”,是因为高考政策对我们这些被“文革”耽误了的一代放得较宽;那一年我已是干了十年庄稼活的农民,在录取率极低的情况下能考上大学,却是得益于我始终钟爱的文学。  我从小就做着一个文学梦。1970年在海河工地上,难以承受的超负荷劳动使我萌生了一个
期刊
Frank觉得很畅快,刚才自行车从山顶飞飚而下的快感,让他触摸到了天空。  “这夏天太热了!” 母亲惊恐的目光还未恢复安祥,她边说边疼惜地帮儿子Frank擦拭脸上和车把上黏腻的汗水。  这是Frank临高考的前一天,可眼前这张无畏单纯的脸上,看不到任何高考的紧张压力。母亲为儿子即将面临人生重要的时刻,丢下深圳公司的管理,飞来杭州照顾他。可儿子不愿意停止飙车运动,做母亲只能干着急,眼睁睁地看着Fra
期刊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在杭州大学读中文系时,就狂热地爱上诗歌,几乎阅尽中外著名诗集。当时,我就知道:在西湖边诞生了“五四”以来第一个诗歌团体:“湖畔诗社”,由当时就读于“浙江两级师范”(后为杭州高级中学)的冯雪峰、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等四人自发组织。同时,也拜读了我国第一本白话爱情诗集:汪静之《蕙的风》。  读后,大有惊世骇俗之感!怎么早在20年代,就可以这样直抒胸臆,对心仪的姑娘如此狂热地表白
期刊
对于南疆的民族群众而言,巴扎永远都具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如同是神灵的召唤,无论男女老少,更无论是地里的农活有多少,“我要去巴扎”都是维吾尔群众在逢巴扎的日子里的共同呼声。当每周一度的巴扎日到来的时候,南疆的维吾尔族群众穿上漂亮的衣服,坐上毛驴车,快快乐乐地赶巴扎。他们或者是去巴扎上出售农产品,或者是购买生产生活用品,或者根本就没有没有任何事,只是想到巴扎上逛一逛,吃上几串烤肉、一顿抓饭。  在南疆的
期刊